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九十四章 苏联人低头的原因

抗日之我为战神 九十四章 苏联人低头的原因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9:24 来源:笔趣阁

骂归骂,但是西部的战局已经让阿巴那申克大将无心去向上级,也就是那位苏联统帅状告这位苏军总军械部长短浅的眼光,给红军在战斗之中带来的巨大危害。同样战场上面临的严酷现实,让苏联人已经没有功夫去管之前在外蒙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了。

抗联自行设计、制造的这几种武器,在抗联发起的会战之中表现出来的威力、多用型,让苏联人感觉到相当的满意。尤其是既能作为步兵支援武器,又有反坦克能力的无后坐力炮,让苏联方面更是势在必得。

在经过一番勾心斗角外加唇枪舌战之后,杨震同意用早就生产并储备一千门五十七毫米无后坐力炮,二百门二十三毫米双联装高射炮以及设计图纸,外加两千五百具火箭筒。从苏联人手中交换了二百二十门m三零一二二榴弹炮、五百门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农炮的成品,以及全套图纸和生产技术。

同时,杨震同意将抗联原来低价购买,现在作为储备的一百架p三九战斗机转交给苏联方面,换取伊尔二强击机的生产技术。并以苏联人急需的二百万美元的外汇外加将库存的两千辆美制卡车转让给苏联方面,换取苏军t三四坦克的生产技术和全套图纸,以及一百辆全新的坦克实物。

通过这番交易,苏联人也答应对此事今后不再进行任何的追究。而抗联同意为了换取苏联人对此事的不追究,在自己装备数量还极为有限的情况之下,向苏联人提供抗联仿制并经过改进,性能比没美国原厂货有较大提高,探测精度更高,距离更远的六部仿制的美国雷达,以用于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防空。

杨震甚至同意抗联在雷达生产的时候,以四六比例向苏联提供雷达产品,以换取苏联在航空方面的最新生产技术。并在战争期间,以粮食、肉制品作为支付手段,偿还之前欠下苏联方面的债务。以缓解在乌克兰产粮区丢失之后,苏联人面临的粮食短缺问题。

尽管这是一份比较公平的交易合同,而且苏联人得到了抗联最新的反坦克和防空武器技术,但很明显苏联人还是认为自己吃亏了。尤其是在他们认为自己眼下正处于困境的时候,对于同样处于战争状态下的抗联提出的以物易物,这种至少看起来很公平,而实际上抗联多少有些吃亏的交易,感觉到这是抗联在趁火打劫。

几个月的战争下来,由于苏军低劣的指挥和更加低劣的军事素质,苏军的损失无疑是极为巨大的。这种损失放在在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包括英法两大世界公认的传统强国恐怕都已经全军覆灭了。

苏德战争爆发仅仅几个月,不算其他小规模的会战。仅仅自战争爆发后连续进行的明斯克会战、基辅会战两大会战,到九月末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苏军已经损失一万五千多辆坦克,火炮的数量七万多门,作战飞机七千余架。兵员损失更是高达二百余万人。在几次德军对苏军的合围战之中,德军每次缴获的坦克和火炮,都是数以千计的。

而就在抗联与苏联方面就此次交易谈判期间,在基辅会战结束之后随即爆发的斯摩棱斯克会战中,苏军仅仅被俘的官兵就达四十五万人,损失坦克四千五百辆,火炮四千八百门。斯摩棱斯克会战之后,苏联首都莫斯科可以说已经是门户大开。

当时已经展开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之中,苏军面临的局面也相当不利。之前一系列会战,损失的装备数量太多。正在搬迁的军工厂的产量,远远无法弥补苏军在战斗之中的巨大损失。

而德军过快的推进速度,以及苏联统帅部对战备物资呆板管理方式,又使得原有的装备储备仓库大部分落入德国人手中。到维亚济马会战的时候,苏军不仅重装备数量已经下降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地步。就连轻武器的装备,也相差甚多。甚至一向以装备充足著称的苏军,已经沦落到就连步枪这种步兵最基本的武器,都无法满足每人一支的地步。

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之中,苏军早就没有了原来那种豪气。不仅坦克数量与原来相比,已经不仅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火炮和其他的装备数量,也低到了一个在苏军将领看来无法容忍的地步。

等到这场与谈判几乎在同一时间结束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苏军依旧遭到了惨败。不过由于苏军本身已经出现装备不足的情况,德军俘虏的数量虽然依旧巨大,但是缴获的坦克却是少的多。

在会战之中德军虽然俘虏了七十余万苏军。但摧毁与缴获的苏军坦克数量,还没有规模小的多的斯摩棱斯克会战多。一千多辆坦克,与之前每一场会战摧毁与缴获苏军几千辆坦克的数字相比,无疑要小的多。

苏军在这场会战之中损失的不仅仅是目前对苏军极为宝贵的兵员,最重要的还有那五千多门对于保卫莫斯科极为重要各种口径的火炮。自战争爆发之初,由于双方在装备以及人员上的差距,在历次会战曾经规模庞大的苏联空军,就没有一次控制过制空权。在这种情况之下,炮兵火力支援的重要性,就日渐突出了。

但是到了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会战结束之后,苏军用于保卫莫斯科的重装备数量,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甚至无法满足会战需要的地步。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调集九百余辆坦克、六百余架飞机。火炮的数量虽然不少,达到了七千多门。

但是为了调集这些火炮,苏军几乎抽光了所有的炮兵预备队。就连远东军区剩下的最后炮兵,除了无法拆卸下来的海军岸防炮之外,也全部被调到了莫斯科参战。甚至为了筹集到足够的火炮,苏军连仓库中沙俄时代由法国人生产的老炮都翻了出来。

即便是这样,苏军为了保卫莫斯科而勉强凑出的这些装备数量,还不及战前苏军一个方面军装备的数量多。甚至九百多辆坦克这个数字,还不如战前苏军一个普通集团军所辖的坦克数量多。

造成这一个后果的原因,不单单是苏军在战争初期低劣的指挥和战略战术,还有苏联人对战备仓库呆板的管理手段。否则以苏联在战前,一年七千多门火炮,几千辆坦克的产量。战场上损失再怎么惨重,苏联人也不至于混到这么一个地步。也不会急于将储备在外蒙古的装备抽调回国。

苏联人在战争初期丢掉的战备仓库内储备的,原来准备用于在全面动员后武装新部队的装备,并不比他们在战场上损失的小到哪里去。自开战以来,德军缴获的上万辆苏军坦克和上万门苏军火炮,可不都是在战场上缴获的。从苏军战备仓库之中,缴获的储备装备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

德军占领这些战备仓库,带了的危害不仅仅是影响到苏军对战损装备的补充,同时给苏军后续动员工作也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对于储备物资和装备的管理,几乎呆板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与其出色的动员能力相比,简直可以说比垃圾还不如。

苏军的这些仓库虽然都是军事仓库,但是日常管理却是由内务人民委员会所属新组建的内务部队管理。按照苏联统帅部的规定,这些战备仓库是军队无权进行管理的。任何人启动这些战备仓库或是炸毁,必须要得到莫斯科的命令。

在没有接到莫斯科的命令之前,任何人不得动用这些仓库内的装备和物资。就算形势再危急也不许动用,哪怕就是敌军打到眼皮子底下也不行。而在苏军本身通讯联络手段就落后的情况之下,又处在战争最混乱的阶段,各地与莫斯科的通讯联络哪有那么通畅的时候?

由于通讯的混乱以及不畅,往往等到接到莫斯科的命令的时候,这些仓库已经丢掉了。而紧急动员来的新兵,却因为迟迟得不到命令,在被武装之前就大批的因为赤手空拳,而被快速突进的德军俘虏。

一边是紧急动员、急需装备的大批徒手新兵和在之前战斗之中损失惨重,急需补充的部队。一边是储备了大量装备的战备仓库却因为没有莫斯科的命令无法启用。两边的情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经历了大肃反的苏军将领,尽管原有的武器装备在之前的战斗之中损失惨重。自己眼下的部队别说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甚至就连步枪的数量都出现了不足。尤其那些从合围圈内突围而出的部队,几乎成了一支徒手部队。

甚至已经达到了新组建的部队,因为缺少从步枪到火炮、坦克所有装备而迟迟无法形成战斗力。动员来的新兵,因为没有武器而大批被俘的地步。老部队也因为得不到补充,而战斗力迅速下滑这一危险局面。

但是除了少数胆子过大的将领之外,却没有人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擅自启用这些战备仓库。宁愿让征集的补充兵员,等待前面战斗的战友战死之后,接过他们留下的武器。也不敢去打开自己辖区或是防区内的这些战备仓库,用里面储备的大量装备和物资去补充损失惨重的部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