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六百五十五章 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杨震指了指地图道:“泾县之敌虽有三个师之众,但部署凌乱,根本就沒有形成一条整体的防线。新七师在我们的老军部云岭,一四四师主力则目前应该丕岭一线。至于一零八师,还在泾县西部。”

“这三个师配置分散,甚至连一个统一的指挥都沒有。从之前的战事來看,除了一四四师因为师长被扣,比较积极之外,其余的两个师行动并不积极。说实在的我们在丕岭一线的时候,如果当时新七师行动积极的话从云岭插过來。在拿下星潭之前,我们会更加被动。”

杨震的话,让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深思。良久,冯达飞才道:“政委,我看这件事情还需要在慎重的考虑一下。之前我们和这几个杂牌师关系的确处理的不错。尤其是一四四师和一零八师,我们之前的关系可以说相当的不错。”

“但眼下时过境迁,他们会不会落井下石谁也不知道。这些杂牌部队就算再不被信任,被分割使用。但不管怎么说,他们还要领chóng qìng的军饷,接受三战区的指挥。一旦被切断了军饷來源,已经沒有了地盘的他们,很难再生存下去。”

说到这里,冯达飞犹豫的看了杨震一眼后,又道:“政委,而且我们现在是今非昔比。大部队已经离开,剩下我们这点兵力。他们还会不会向以前那样,谁都不敢保证。政委,还是小心为上。”

对于冯达飞的担忧,杨震笑了笑道:“老冯,你沒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杨震再无能,也沒有混到去与自己的对手攀关系、拉交情。不管我们之前的关系怎么样,但是现在我们都是对手。我不会,也不可能去自找沒趣。”

“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确兵力不多,弹药也奇缺。但少归少,却是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短小jīng悍。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泾县这几个师部署上的漏洞,找一个缝隙钻出去。只要我们不主动暴露,我想那几个师是不会主动來寻找我们求战的。”

“我决定,暂时撤销老三团、特务团以及教导总队的编制。将目前手中的八个连的战斗部队混编成一个团,由冯达飞同志任团长,特务团政委张闯初同志任政委。原老三团的团长、政委分别任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

“部队编成两个营和一个直属连。至于营连长的人选,由你们自行商议决定。部队现在立即开始整编,晚七时准时出发。告诉部队一定要吃饱,把手头剩余的干粮都吃了。一定要争取午夜之前跳出合围圈。”

“现在我宣布一下行动纪律,你们回去一定要和部队再三强调。一,行军时候,休息、行军都要坚决服从命令。二,行军的时候不准吸烟、不准随意打手电,更不准大声的喧哗。三,行动的时候,如果与敌人遭遇,就要坚决果敢的打出去。还有各级政工人员,要做好收容工作,尽量不要出现掉队的情况。”

说到这里,杨震转身对身后的李明博道:“你去教教他们怎么用指北针,还有夜间行军时候辨别方向的方法,也交给他们一些。夜间行动,指北针很重要。你们当团长、政委的,居然连指北针都不会用,怎么指挥作战?”

“我们中间大部分的干部是沒有上过黄埔,也沒有上过任何的军校。大部分都是在战场上拼杀出來的,从死人堆里面一步步的走出來的。实战经验丰富,可以说都是战争大学毕业的。但并不是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学习了。”

“我们的很多干部、战士对于一些新战术、新装备的接受程度很差。机枪连长指挥机枪作战,但他的作战方式就是几挺机枪往哪儿一摆就算完事了。哪里是火力打击的重点,机枪掩体该怎么修建,一窍不通。”

“作战的时候,一窝蜂的往上冲。兵力分配的时候哪里是重点配置、火力部署重点应该放在哪里,都不管。对于一些新装备的运用,也不接受。地图不会看、指北针不会使用,打仗对地形的判断全凭感觉和经验。”

“我知道我们的团一级干部很多都是经历过三年游击战争考验,在远离主力沒有粮食、弹药情况之下,孤军奋战整整三年。在这三年的游击战中,每天都在为了生产而战斗,沒有多少时间,更沒有jīng力去学习文化和军事课程。”

“但同志们,这不行啊。不会不要紧,我们得学习。我们不能处处以自己大老粗、沒文化自豪。这不行啊,同志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掌握更多的打胜仗的知识。今天,不现在,我们就从指北针的使用开始学习。”

“等到了江北,我会制定出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建议军里面,对团以上干部进行轮训。再出现这种发下了指北针不会用,打仗只凭感觉走,身为团营长连最基本的图上作业都不会的现象绝对不行。只要我在政委的位置上哪怕就是一天,也不允许这种现象的出现。”

“我们作为各级指挥员,手上掌握着战士们的生命。缺枪少弹这不可怕,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从敌人手中去夺。但是脑袋里面如果也缺少一些我们作为指挥员应该必须掌握的东西,那么就要用我们的战士生命去挽回。”

“尽管现在学习这些,可能在你们的眼里面只不过是临阵磨枪。但我认为磨总比不磨要强。你们这些做指挥员,尤其是军事指挥员的人多学一点知识,我们在战场之上可以少付出很多本來可以避免的代价。”

杨震这么一说,几个干部多少都有种不好意思的感觉。看着几个人多少有些面红耳赤,杨震也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他也感觉自己的话有些重了。这里不是自己的老部队,团长近百人。又都是自己一手带出來的老兵,别说骂上几句,就是给他们几脚,那些干部屁也都不敢放一个。

可新四军的规模远远无法跟自己的老部队相比,团一级的干部加起來根本沒有本法和自己部队相比,作战部队的团一级干部更少。这些人又都是老革命,资历都很深。尤其是参加过长征的那些干部,很多在红军的时候就是团级,甚至是师级干部。资历都远在自己之上,自己今天的话,的确说的有些重。

但有些话,说轻了根本就不起作用。就算他们的资格再老,年纪再大,有些话该说还得说。不说,损失的是部队,是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作为指挥员,一个细节考虑不到,要用多少人的白骨、多少孤儿寡母的眼泪去弥补。

到皖南來之后,杨震就感觉出來经历过长征的干部,在军事素养上要好于打了三年游击战的干部。原因很简单,在长征的时候,zhōng yāng也沒有放弃过办军事干部学校。一方面军的干部团,汇合之后的红军大学,都是专门为了培养干部而组建的。

虽说在流动作战之中,教学质量有多高,这很难说的清楚。因为这些培养干部的军政学校,很多的时候本身就要参战,甚至要付出很大的牺牲。而且整rì行军、作战,也很难静下心來学习。但有了这些经验,毕竟要比沒有强。只是他们学的这些,与自己要求的太远而已。

杨震知道这些干部,都是久经考验、意志坚定,一步一个脚印从战场上尸山血海冲杀出來的人。他们在战场之上,面对任何敌人都不会皱一下眉头,更不会有任何的退却和胆怯。这些经历过十年内战而幸存下來的人,更是这支军队中佼佼者。

但由于出身的影响,文化水平和军事技能差的太多。在战场之上,身为指挥员不是一个单凭勇敢二字,就能取得胜利的。zhōng yāng虽然组建了抗大,专门用來培养军政干部。但受制于各个根据地被分割的现状,以及部队不断的扩大和发展,以及不断战斗的环境。

抗大根本就满足不了部队对干部,尤其是军事干部的需要。这也就造成了各个根据地的部队,尤其是基层部队,合格的军事干部缺口很大。再加上本身的教学水平限制,使得各个根据地的军事干部与杨震的要求相比,差的太远。

用在延安时候,天天陪杨震去抗大授课的李明博私底下的话來说,政治教育水平是很高,比抗联的水平高多了。但军事教育水平,充其量也就是咱们团级教导队的水平。尽管杨震因为这句话,狠狠的收拾了一顿李明博。但在私下,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时候的抗大与自己想象的水平差的太多。

当然按照杨震想当然,这个时候的抗大至少应该是相当于后世的国防大学。等到了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当然你让即沒有飞机,也沒有坦克,甚至连火炮都沒有几门。更沒有指挥过类似作战的专门人才的zhōng yāng,去讲授大兵团机械化合成作战,的确是强人所难了。

别说条件简陋的抗大,就是国民zhèng fǔ军事委员的陆军大学,都沒有这个能力。这所抗rì大学,讲授的主要是适合目前十八集团军发展的敌后游击战。至于大兵团作战,在眼下部队还沒有这个能力去的打的情况之下,教授这些也沒有必要。

但部队的基层军事干部的指挥能力,需要加强却是一个实质的问題。实战经验丰富,不代表战术理论也强。作为基层的带兵人,各级军事干部,在兵力配置,火力部署方面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