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六百四十三章 改不了的小家子气

出于自保的四四八团跟在急于增援马渡桥的一一九团后面一撤,等于主动让开了正面,给留守在星潭的杨震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几乎让原本准备打一场苦战的杨震几乎沒有费什么力气,便轻易的突围而出。

在突出星潭后,杨震带领此时连jǐng卫连和留在星潭的一个营在内,满打满算已经不过一个加强营的部队,沒有做丝毫的停留尾随四四八团撤退的路线直接杀奔马渡桥一线,无论那边枪炮声从何而來,但是马渡桥一线却是此时还留在星潭部队最后的一道生路。

虽说马渡桥一线此时聚集着四十师的一一九团大部,尾随一一九团撤退到此的四四八团两个营,但与北面的五十二师主力和那边的四十师主力相比,杨震宁愿选择这个已经暴露在明面上的敌人。

等杨震以密集的机枪和迫击炮火力,在加上数量充足的手榴弹雨打掉击溃撤退到此,本身除去三成空额,再加上之前在星潭的伤亡之外,实际兵员已经不足五百人的四四八团阻击之后,才发现正在与马渡桥一线四十师一一九团激战的原來正是遍寻不到的南线部队。

面对想要汇报为什么沒有按照军部命令撤往星潭,反倒是出现在星潭以东的马渡桥一线的南线部队指挥员,杨震沒有去听他们的解释,只是命令他们不顾一切代价,准备直插泾县东北方向,寻找军部以及主力。

马渡桥虽然在一比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就是一个位于榔桥至三溪公路上的一个不起眼点,但却地处徽河狭窄平原上的这个不大的小村落,却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战略要点,只要突破了这里,也就意味着突破了四十师在星潭一线被突破之后,重新调集兵力构筑的合围圈。

只要抢在目前恐怕正在兼程南下的五十二师主力赶到之前,进入徽河以东的山区,就算追兵及时赶到,恐怕也是无可奈何了,但对于杨震以及他带领的部下來说,位于徽河以东到进山之前宽不过几华里的这一小段平原,却是一个极为难以通过的地形。

尤其在主力已经转移,周围几个师的敌军的注意力都被杨震带领的这一小股部队吸引的时候,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通过这道脱险之前最后的一道天堑,成了杨震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问題。

四十师在马渡桥一线部队的抵抗虽然已经被击溃,但由于兵力上的严重不足,四十师部署在马渡桥一线的部队,与其说是被打垮,还不如说是杨震带领的部队赶來后,因为摸不清虚实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之下,主动退却到南边的浙溪桥一线。

至于那个四四八团虽然是被彻底的打垮,但这个缺额严重的团,并不是整个战场的主力,下一步真正需要面对的是并沒有走远,就在南边浙溪桥一线的四十师部队,而此时退缩到浙溪桥一线的敌军,正利用火力试图封锁这一段狭小的山间平原。

杨震知道自己已经沒有时间在这里继续耽搁,马渡桥一线被突破后,完成调整部署的四十师势必要想尽一切办法重新封锁这里,而且现在天sè已经逐渐开始放亮,周边的敌军势必要加快速度向这里赶來。

在停留下去,一旦被堵在这块面积不大,宽度只有几华里的山间平原上,在即无纵深更无险可守,兵力以及火力都相差悬殊的情况之下,等待所有人的结果就只有死路一条,抢在四十师调整完毕部署之前,利用这个时间差冲过去进山几乎成了杨震唯一的选择。

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下周边的态势,尤其南北两个方向后,杨震指着地图对身边的冯达飞与叶超,以及特务团长刘别生几个人道:“沒有时间了,告诉部队不要顾及南边敌军的炮火封锁,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河东平原,进入山区,南边的浙溪渡一线的敌军只有两门迫击炮,就算给我们能造成一定的威胁,但是影响不大。”

“行军队列程序由特务团在前,教导总队保护伤员在中间,叶超你指挥后卫营担任全军的总后卫,李明博指挥军部jǐng卫连加上迫击炮排,就地部署担任侧翼掩护,利用火力掩护部队通过。”

“告诉李明博了,我将两门迫击炮都给他,剩下的三十多枚炮弹也给他,我不管他用什么办法,在部队通过这片开阔地的时候,将浙溪桥一线一一八团的那两门八二迫击炮给我敲掉,就算无法彻底的摧毁也要让他们给老子闭嘴。”

“还有带出來的那两挺重机枪和全部重机枪子弹也全部给他,不惜一切代价,在部队通过这片平原之前,将浙溪渡一线之敌给我死死的拦住,敌军若是反扑,给我用火力说话,完成任务后,将所有带不走的重机枪和迫击炮全部炸掉。”

说到这里,杨震转过头对身边的特务团团长刘别生道:“还是你们特务团打前站,所有部队都把刺刀上上,手榴弹拧开盖子,将所有轻机枪和冲锋枪集中到第一梯队,如果遇到拦截,不惜一切代价,以最猛烈的火力给我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打垮他,告诉部队,不要怕疲劳,不要怕牺牲,狭路相逢勇者胜。”

听到杨震的这个命令,刘别生有些为难道:“政委,打硬仗咱们不怕,可除了担任总后卫的那个营之外,我现在总共还有不到四个连的兵力,全团还能使用的轻机枪加在一起也不过四挺,手提机关枪,就是您说的冲锋枪还不到二十支。”

“关键是弹药现在已经出现不足,这四挺轻机枪平均下來,每挺只有十余发子弹,手榴弹基本上已经消耗干净,步枪每支还不到五发子弹,牛栏岭一线阻击战,由于兵力相差较为悬殊,主要就是依靠火力阻击,我们和七十九师死打硬拼了将近一天,弹药消耗太大。”

“再加上向牛栏岭一线运动时候过于匆忙,补充弹药还在军部手中,后勤部还沒有來得及发,部队自身几乎沒有携带任何的备用弹药,出发的时候,我们一个战士身上只带了两枚手榴弹、五十发子弹。”

“出发时候的带六挺轻机枪和一挺重机枪,平均只携带了一个基数的弹药,这将近一天一夜的激战下來,战士们手中的弹药几乎已经耗尽,自与敌军遭遇以來,我们打的又是阻击战,基本上沒有缴获。”

“手头上仅剩下的这么一点弹药,还是从牛栏岭撤离的时候,冯副司令让教导总队匀给我们一部分,以及刚刚在马渡桥一线缴获的,否则,我们团的所有武器将全部断炊,再加上刺刀的数量不足,手里的武器真就成了烧火棍了。”

“要不是后卫部队及时的赶到,刚刚已经将仅有的弹药消耗干净的我们就只能用枪托和敌人硬拼了,更别提缴获了,另外,我们团的步枪,带有刺刀的还不足一半,还有,全团干部、战士从到牛栏岭一线到现在,中间只吃了几口干粮。”

刘别生的话,让杨震的眉头不由的紧紧的皱了起來,自己在从云岭出发的时候,再三强调每个战士要配足二百发子弹、四枚手榴弹,每个团都要在运动时抽调一个连队担任一个辎重连,专门携带补充弹药。

而且按照自己的要求,各团在作战的时候,除了战士随身携带的弹药之外,额外必须要带至少五万发子弹和两千枚手榴弹,作为备用弹药使用,就是担心在山地作战地形复杂,部队运动多变,战斗期间补充困难,一旦弹药出现不足,将会贻误战机。

在兵力相差悬殊,自己又带來了大批补充弹药的情况之下,只要有可能杨震并不主张轻易和敌人打肉搏战,在杨震看來,皖南的部队,尤其是干部绝大多数都是经历过三年游击战争考验的老骨头,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之下去和敌人拼刺刀太划不來。

可沒有想到作为皖南部队的拳头部队,特务团被派往牛栏岭一线这么关键的位置,居然每人才配发了五十发子弹、两枚手榴弹,轻机枪才给了一个基数的弹药,临时配属的重机枪也一样待遇。

在于七十九师这样的装备jīng良的zhōng yāngjīng锐作战,居然就给了这么一点弹药,简直就是胡闹,自己从延安带來了大批的弹药,不是留着下崽的,前边弹药不足,后边又囤积大量的弹药因为地形复杂送不上去,而现在军部和主力已经冲出合围圈,就是想补充都沒有地方补充。

想到这里,杨震不禁有些懊悔,临出发之前,自己为什么不下部队检查一下弹药的分发情况,只想着有了充足的弹药,部队打起仗來可以不用在束手束脚,即便遇到危险,部队也不至于因为缺乏弹药,而不敢使用火力。

却沒有想到,苦惯了的后勤部门却并沒有因为一下子成为暴发户而大手大脚,之前穷惯了,上战场之前,子弹都是按照个数给补充,平均下來每个战士二十发子弹已经算是富裕户了,现在虽然家底一下子宽裕了许多,可小家子气却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的。

下发弹药的时候,虽然大方了许多,但还是搞的节约过分了,像特务团这样,主要承担掩护军部,原本沒有什么作战任务的部队,除了担任总后卫的那个营按照杨震要求的标准,配发了弹药之外。

其余的部队,每人只给了五十发子弹,至于补充弹药,因为按照规定行军序列的时候,承担掩护军部任务的特务团在行军的时候,与军部就在一起看起來是补充容易,所以压根就沒有下发。

这个标准别说与其他各个团相比,差的太多,就连与承担总预备队职责,临出发的时候,每人发了一百二十发子弹的教导总队相比,都差的很多,下拨杨震携带來的冲锋枪时,整个特务团才给了六十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