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六百零三章 你任司令员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六百零三章 你任司令员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9:24 来源:笔趣阁

主席宣布的这个决定,让杨震微微一愣。9 阅 的这个决定很突然,杨震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多少有些措手不及。对于zhōng yāng的这个决定,杨震多少有匈疑。同时对于zhōng yāng对新四军领导机构的改变,杨震明白这是zhōng yāng对新四军内部的矛盾已经是忍无可忍了。

对于调新四军部分高级干部到东北工作,杨震倒是没有什么意见。那位副军长虽然在新四军内大权独揽,但是从一方面统帅大军的诸侯,到东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看起来是平调,实际上按照权限来说,可以说是降级使用,甚至可以用挂起来形容。,手打

这么一个冷处理的结果,恐怕这也是zhōng yāng对其在新四军工作表示了严重的不满。杨震注意到了主席话里这个拟议中的东北军区党委会排名顺序上的问题。按照杨震在后世的了解,主席说出的这个排名,也就意味着今后党委委员的地位。

而其中资历最深的新四军那位副军长,只是排在军区参谋长的前边。而作为军区政治部主任,不仅远在自己之下,甚至连一个常委都没有担任,这一点更是让杨震品味出其中的不寻常。这个排名结果,已经表明了zhōng yāng对新四军工作的不满。否则,不会是这么一个结果。看最新章节请来“”

对于zhōng yāng调新四军领导到东北工作安排,杨震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让他犹豫的是自己资历太浅,年纪又太轻。不要说在全国各大战略区中,是年轻和资历都可以说是最浅的一个。就连在抗联中,资历和年纪比自己大的人也有的是。先不说任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就是一路军的那位总司令,资历也远在自己之上。

以自己的年纪,冲锋陷阵在一线工作倒是很合适,但是担任这个军区司令员和第一书记并不是很合适。犹豫了一下,杨震还是道:“主席,我的年纪太轻,有时候很不稳重。无论担任军区司令员和军区党委第一书记,都很不适合。”

“我看是不是这样,杨靖宇同志的能力与资历远在我之上。由他担任军区司令员,我任副司令员兼野战军司令员比较恰当。这样做一是可以有效的利用杨靖宇同志长期在东北工作的经验以及安抚原在抗联的同志。二我也可以专心的研究正面作战,而不用分散jīng力。”

“至于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我看由总指挥或是同志兼任比较合适。尤其是魏拯民同志,为军区政治委员,更是一个适合的人选。在我军历史上,各级党委第一书记历来由军区政治委员担任。军区司令员除非在兼任政治委员,否则担任第一书记的极少。毕竟我们的传统是党指挥枪,但这么就变成了枪指挥党了。”

杨震的回答,让主席微微一愣。但是随后主席便以坚定的语气道:“不,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任东北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全面主持东北军区工作。杨靖宇同志任副司令员,主持军区地方武装建设。”

“魏拯民同志任军区政治委员兼第二书记,李延平同志任副兼野战军政委。不过鉴于目前魏拯民同志身体的原因急需修养,先由李延平同志任代政治委员。在周子昆同志暂时还不能到任前,先由郭邴勋同志代理东北军区参谋长的职务。”

“杨震同志,虽然你还年轻,但是眼光却看的很长远。短短两年的时间,取得了我们之前十几年时间想做却没有做到的成绩。除了军事问题之外,zhōng yāng交给你的其他任务也完成的让zhōng yāng非常满意。”

“此次对于东北战略格局的,zhōng yāng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敌当前,zhōng yāng不能只考虑到个人的感受,而不顾军事的需要。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全民族解放战争,在人事的安排上不能排座位、分果果。整个东北战区,必须要有一个能全面掌握大局的人来承担。”

“过去的封建帝王,都能在必要的时候讲究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难道我们还比不上过去的封建帝王?作为目前全国抗战一盘棋中,最关键的一个棋子,必须有一个敢于担当,并且能够敢穿敢拼的人来住持大局。”

“东北局势能从当初的恶化到了极点,取得今天的成就,你当居功。而且你的大局观,是一般干部,甚至某些资历比你深的多的老干部所难以相比的。所以这个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由你来当,杨靖宇同志任副司令员。而且从东北近两年的局势变化来看,zhōng yāng你担任这个东北战略区的最高军事主官,还是恰当的。”

说到这里,主席斩钉截铁的道:“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不要在讨论了。我相信zhōng yāng不会看错人,我和老总也不会看错人。杨震同志,这是zhōng yāng赋予你的历史使命,希望你能够交出一张让zhōng yāng满意的答卷来。”

主席的话音落下,老总也道:“杨震同志,你之前曾经列举了关内外的形势和环境的不同,使得军事斗争的方式也不同。而你在近两年的表现,也证明了你有这个能力。说实在的你之前的打的那些战役,我这个从军几十年的老兵,都不敢去打,也不会打。而在全军,打这种也没有人比你的经验更加丰富。”

“zhōng yāng选择你任这个东北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你不要有什么顾忌,放手去开展工作。zhōng yāng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只要zhōng yāng能拿出手的,一句话要干部给干部,要什么给什么。虽然zhōng yāng能帮上你们的不多,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主席和我永远都站在你的身后支持你。”

听到主席和老总的这番态度强硬的话,知道事情已经没有任何改变余地的杨震不禁挠了挠头,犹豫了一下只能苦笑道:“我们军人讲究的是理解也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既然zhōng yāng已经下了决定,那我服从zhōng yāng的决定。我不能说保证做到最好,但是我一定全力以赴。能做到的鞠躬尽死而后已。”

“不过,主席、老总,我这次来除了按照zhōng yāng要求,汇报之前与美苏两国的成果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来了。现在东北的军工生产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底子却是太薄。之前zhōng yāng动员去东北的大学生,数量远远的无法满足需求。”

“军工生产上,还只能停留仿造缴获的rì式轻武器和弹药。火炮的生产只能生产部分迫击炮以及结构简答的火箭炮。自主研发能力,不是没有但却是相当的薄弱。很多东西可以设计出来,但是却是生产不出来。”

“军工产业是一项包罗万象的产业,涉及到金属材料、物理、化学等多方面的问题。而在这方面,我们几乎没有几个人才可用。虽然高薪聘请了部分苏联专家,此次又想方设法从美国聘请了多位专家。但是要组建自己的军工产业,我们还应该主要的放在自力更生身上。外人终归还是外国人。”

“随着美国援助的机器设备运抵,我们现在陷入了技术人员奇缺的局面。虽然我们自去年开始,选拔了一批人员赴苏留学。但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军工研发人员,已经成了掣肘我们军工发展的最大障碍。”

“我之前给zhōng yāng的那个名单,就是希望zhōng yāng能通过我们在各个大学中的秘密关系,帮助我们动员一批大学教授。尤其那几个物理、化学以及材料学专家。我也知道,那些人不可能都动员来。但哪怕一个专业几个也行。”

“人才是军工的基础,没有人才就有如盖房子不打地基。我们虽然在东北勉强的征集了一批伪满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生,但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人才匮乏,已经成为我们发展军工产业的最大制约。”

“我们自行设计了一款四联装的高shè机枪和双联装的高shè炮。图纸是拿出来了,试制出的单管产品xìng能也极为优秀,但最关键的联动系统去始终无法达到使用标准。倒不是造不出来,而是太过于笨重,根本就无法使用。”

“zhōng yāng上次帮我们动员和我们自行在东北本地动员的那些大学生的抗rì热情很高,但是刚出校门的他们经验匮乏。没有相应的经验,单凭热情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不单单军工产业受到人才的制约,作战部队中专业技术人才同样也极为匮乏。”

“现在我们的部队已经从单一的炮兵,走向步炮装混合部队。航空兵的规模,在美国此次援助的几百架飞机以及明年今年上秋、明年开chūn,接收苏军的部分新式战斗机抵达后,也达到了上千架的规模。但是维修、保养人员,还需要大量的依赖苏联方面。”

“此次会战我们损失坦克达到了近百辆,其中永久损失不过三十多辆波兰造的轻型坦克。其余的大部分可以通过维修解决。但是由于人才的匮乏,我们的维修进展缓慢。战役发起之初战损的坦克,到现在还没有完成维修。这对部队后续作战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航空兵各种作战飞机的维护和改装,目前也多是依赖苏联方面,这相当的不正常。人才,包括各种中级人才现在已经成为我们走向合成化和正规化,一个极大的制约。白手起家,最大的困难就在这里。我恳请zhōng yāng,一定要想办法再给我们从关内的各个大学中动员一批教授和优秀毕业生去东北,建设我们自己的国防工业。”

-- ck89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