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五百六十六章 最后一次机会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五百六十六章 最后一次机会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9:24 来源:笔趣阁

很明显,苏联人能提出这个要求已经接到美国方面的要求,甚至已经得到了美国提供的这批机器设备的名单。否则他们不会提出这个看起來公平,但是却实际上损害了抗联利益的要求。

要知道,如果美国真的出售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那么在明知道会经过苏联过境的情况之下,就一定会有所准备。一旦美国人知道自己提供的机器设备,经过自己的手落入苏联人手中,恐怕下次自己在想弄到美国人新型机器设备的时候,美国人不会再如此大方了。

而更让杨震心里面有些反感的是,这些所谓提供给自己的设备。到目前自己现在手头上连一个详细的名录都沒有。苏联人就先知道了,究竟是美国方面为了这批物资最快抵达而与苏联方面进行了交涉,有意识的泄露出去。还是苏联神通广大的情报人员,从美国人手中搞到了类似的情报?

尽管知道这时候美国还沒有组织所谓的,专门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技术封锁的《巴黎统筹组织》,一般设备只要有人买,基本上都会允许出口。就像当年苏联人全面工业化的基础,正是來自美国一样。但无论如何,总感觉自己被利用的这一点,让杨震很是反感。

内心中杨震更多的认为这些资料恐怕是美国人事先透露给苏联人的。因为去年冬季苏芬战争,美国人一度中止了对苏贸易。尤其是对先进的机器设备出口方面,甚至进行了严厉的制裁。

对一些先进的,可以用于军事工业的机器设备制裁程度,甚至还要高于对军事物资的出口制裁。但眼下时过境迁,在如今欧洲盟友已经大部分沦落到纳粹铁蹄的情况之下,美国人不会不想方设法拉拢拥有庞大军事实力的苏联。

虽然去年的冬季战争,让与一个军事实力与苏联相比,可谓是九牛一毛的国家,打的一塌糊涂的苏联军队几乎已经成了一个笑柄。但苏军几百万军队,上万架飞机,万余辆坦克的军事实力,对任何国家來说都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尤其是目前英国与苏联还在秘密交涉的情况之下,作为英国人的坚定盟友,美国人不会不出手相助。

这次机器设备出口给自己,再通过自己转口苏联。对于美国人來说,可以有效的避开美国漫长而又拖沓,关键是七嘴八舌,甚至很多一部分虽在其位,但是却总是给罗斯福总统捣乱议员的国会。并拉拢苏联人,以换取jīng明的斯大林的支持。

只是杨震并不希望自己的这个判断真的被证实。因为如果这是美国人的本意,虽说是事出有因,关系到所谓美国的利益,更关系到二战的格局。但对于杨震來说,总有一股子被利用和出卖的感觉。

实际上杨震对于美国所谓的对苏制裁,一向是极为不忿。苏联人入侵波兰、芬兰两个小国,就遭受到了美国人异常严厉的制裁。但是rì本人都已经入侵中国整整两年了,美国人并未采取一丝一毫的行动。反倒是颁布了法令,禁止美国船只为中rì两国运输武器装备,以及军用物资。

而这一点,对在短时间之内失去了所有港口的中国人來说,打击是最大的。而对于rì本人的侵略行为,几乎沒有任何的制约。身为岛国的rì本人有着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庞大海军。有着庞大的运输船队。所有在美国购买的军用物资自然可以运输。

在开战不久,就丢光了所有的海军和几乎所有的商船队的中国人。只能高价雇佣外国船只,并支付了高额过境费,走英属殖民地或是法属印度支那。而这条生命线,还不是受到rì军逼迫的英法殖民地zhèng fǔ关闭。

军工能力相对于rì本來说,几乎弱的不值一提的中国,为了维持将战争进行下去的能力。付出了与国力相比,几乎是难以承受的代价。在侵华战争之中,美国人在初期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sè。

在杨震看來,美国人的那个所谓的制裁条款,不过是即想当**,还要立牌坊。土地辽阔,资源极为丰富的苏联人自然不会用他们的石油、稀有金属。而军工基本上全部能自理的苏联人,更不会大批进口美国人的装备。美国人实际上在苏联人身上赚不到多少钱的。

而rì本人就不一样,对于一个资源贫瘠,不具备发展现代化工业基础的岛国來说,几乎所有的原材料都要依赖进口。虽占据了拥有丰富铁矿资源的中国东北,但受制于自己生产能力不足,还要大量进口美国废钢铁。

相对于自给能力极高的苏联人來说,想要把战争进行下去的资源严重依赖美国人的rì本人,才是一个能让他们赚到大钱的家伙。而事实也是如此,在七七事变后rì本人的大部分外汇储备都花在了购买美国的机器设备、石油以及制品、废旧钢铁上。美国人在中rì战争之中,赚足了腰包。

而且在杨震看來,美国人的制裁极为不靠谱。今年开chūn,自己委托苏联进口战斗机的时候。为了急于甩掉那些对外出售有钱的不愿意买,沒钱的想买也买不成,现在对于美国人來说,已经成为包袱的p三九战斗机,美国不是也不顾所谓的制裁条款,一口气出口了大量的战斗机吗?

在杨震看來,美国人的标准一向是双行的。只要对自己有利的,就是美国利益。对自己不利的就是危害全世界的稳定和安全。尽管现在美国人还沒有口口声声的张嘴闭嘴人权,但是利益至上却是依旧沒有任何的改变。

尽管七分愤怒,三分不满意,但是对于格里戈连科少将的这个要求,杨震经过思考后最终还是部分的同意了。不过虽说是点了头,但是只是部分同意了苏联人的要求。对于苏联专家参与研究的事情,杨震全部接受。

但是对于苏联方面提出的转让美国人提供给自己的部分苏联也缺少的机器设备的要求,杨震却是只接受了一半。杨震同意可以按照苏联人的要求提供部分样品,但是全部转交给苏联人,却是不同意。

这些机器设备,相对于自己和苏联目前的工业能力來说,大部分首先是自己急需的。甚至很多设备,眼前看着无所谓,但是对于今后的发展却是至关重要。转让给苏联人,对于自己今后的计划很是不利。

最起码,在自己连美国人究竟提供了什么样的设备,让苏联人如此费尽心机的想从自己这里搞到手。更不知道苏联人究竟看中了那些设备的情况之下,贸然的答应只能使得自己今后陷入被动。

不过,为了堵住苏联人的嘴,杨震也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是在美国人的机器设备运到后,抗联方面可以按照苏联的要求提供一些样本。并同意苏联派出专家研究,以便仿制或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技术实力,重新自行设计。但是这种参与,必须是秘密的,绝对不能让美国人知道。

面对格里戈连科的反对,杨震几句话就堵住了他的嘴巴。杨震的话很简单:“如果美国人知道自己将他们一直对苏禁运的设备转交给苏联方面,以后在提供机器设备的时候,不会再提供任何的最新型机器设备。”

“如果美国人不在提供新式设备,那么对于苏联方面來说损失将会更大。美国人不再提供新式的设备,那么苏联人就更沒有获得这方面技术资料的可能。保持自己所说的合作方式,苏联人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美国工业的最新技术资料。”

“但是美国人如果因为自己将美国人提供的新型机器设备转交给苏联方面,而不再提供最新式的机器设备,苏联人也同样失去了自己所需要的西方最新的工业情报。这对苏联今后的工业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杨震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底气很足。他很清楚,此时的苏联工业,可以称之为工业大国。但是与美国和德国相比,却是远远称之不上为工业强国。其工作母机,还要依赖从美德两国进口。失去了美国最新式的科技來源,苏联人的工业进步和工业扩大能力进步将会是异常缓慢的。

苏联人有庞大的工业,但是在工作母机,尤其是各种新式的机器设备方面,却是严重的依赖西方进口。真正奠定苏联工业强国地位的,是二战中美国提供的几十万倍最新式的机器设备。以及战后,对德国人才和工业的掠夺。

正是美国人在战争中提供的几十万部西方最新式的机床,以及拆光了集中了整个德国相当一部分工业部分jīng华的苏战区的工业基础。才使得苏联在二战过后迅速的恢复起來,并在短时间之内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真正的奠定了其工业强国的地位。

对于杨震來说,苏联人的趁火打劫行为虽然很让他愤怒,但他却知道这是自己在苏德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合纵连横的最后一次机会。等到二战全面爆发后,为了让苏联人维持将战争维持下去,并最大的牵制德国人。美国人会在其《租借法案》实施中,为苏联军事工业提供大量的先进机械。

几十万部美国最新的军工设备,在全盘将苏联真正工业化的情况之下,也让苏联人不会在这个方面对自己再有任何所求。而自己再也无法从苏联人手中敲诈到任何的好处,除非美国人对自己转让使苏联人眼红的某些军工技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