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二十章 过于保守的日本人

这就造成了日军虽说在东北战场遭遇到抗联四零式自动步枪,在太平洋战场上遭遇到美军的m一加兰德半自动步枪、m一卡宾枪和汤姆逊冲锋枪.他们的盟友德军,在欧洲战场上已经大量在使用g四三半自动步枪和g四四自动步枪。UU小说,uu234自己却依旧只能使用老式的栓动步枪,来面对敌军铺天盖地的步兵火力。

即便到了四三年,在各个战场上大量消耗了巨大兵力,已经无法像战争之初那样保证新兵的训练。兵员素质下降也相当快,甚至出现了老头兵和少年兵的日军。也没有在其精兵政策已经无法保持下去的情况之下,给部队大量配备自动武器,以火力密度来弥补训练不足。

前期不换是因为对于日军大本营来说,只要不能使用自己制式弹药的轻武器,无论性能再优良,他们也不会装备的。而依靠射速而不是射击精度压制敌军,也是相当的可耻的。哪怕是下面的部队吃亏不小,他们也一样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高层认为射速比不过,那完全可以和他们拼刺刀,比远**度吗。四百米之内压制不住,可以利用日军普遍射击技术精良的特点,从四百米之外以精确射击压制住他们吗。实在不行,可以为一线作战部队增加一部分狙击步枪的编制,帝国又不是没有狙击步枪。

利用普通步枪就可以改进的狙击步枪制造,可比生产自动步枪容易的多了,在成本上也合算的多。以日军的单兵素质,大批量培养可以四百米外精确射击的战地狙击手,还是很轻松的。

至于日军士兵之中,究竟有多少能够达到四百米之外精确射击,这种几乎已经达到专业狙击手水平。而且配备少量的狙击手,在四百米外能不能压制住敌军铺天盖地的轻武器火力,那就不是日军高层可以考虑的了。

在部分日军高层看来他们有自动步枪,帝国陆军不是也装备了大量的轻重机枪吗?如果步枪都有机枪的射速,那么还要机枪干什么?都装备步枪得了。四百米的有效射程,在面对机枪的时候,不是一样没有用?

实在不行可以增加轻机枪的编制,以轻机枪对付他们所谓的自动步枪吗。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枪无法压制住这些自动火器,轻重机枪还是可以的。无论是比射程和杀伤力,这些自动步枪还能比的过轻重机枪?

对半自动步枪都是这个态度,对于更加lang费子弹的全自动步枪,日本人更加不会仿制。除了射程比较近,以及射速快、有些lang费弹药两个日军眼中的缺点之外,其余的无论是精度还是一定的拼刺能力,都符合日军标准的抗联制式四零式步枪,日本人都顽固的拒绝了。

更何况直属侦察旅装备的这种短的多,又无法拼刺刀的自动步枪?这支枪在日军高层的眼中,除了射速快、精度还算可以之外,就没有任何的有点。开玩笑,不能拼刺刀的步枪还叫做步枪吗?只有高射速又有什么用?

不能拼刺刀,等子弹在短时间打光了,难道让帝**人举手投降吗?白刃战,可是帝**人在战场上决胜的一种重要手段。不能拼刺刀,就是卸掉了帝国陆军作战之中一种重要的战术。敌后作战,更要讲究对弹药的珍惜和节省。

所以在改型不成功,再加上高层保守的观念。几经折腾之后,即便在日军有学有样的也组建了特种作战部队,却依旧装备的是三八和九九式步骑枪,九九式轻机枪、掷弹筒、九二式重机枪,甚至是九二式步兵炮。

除了少量的手枪和轻武器之外,日军在战场上缴获的少量抗联六零迫击炮和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等仿制品,也没有配备给这些部队。而宁愿让这支部队去扛着九二重机枪和九二步兵炮,去执行这种作战任务。

因为日军的作战参谋认为,这些武器的确有一定的作用和威力,也很轻便。但是在发射的时候会有火光,这会暴露自己部队的行踪。所以虽说日军仿制了一部分无后坐力炮,配发给各地的日军。但日军组建的特种部队,装备的还是日军制式轻武器。

至于各种战术训练,主要还是采取了日军在做战之中惯用偷袭作战时候的作战方式,也就是化妆敌后侦察,这种二战之中最标准的传统侦察作战模式。再加上与抗联这支部队多次交手之中,学来的一鳞半爪的技战术。

其大体上的思路,依旧没有改变日军固有的侦察思路。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好好的一个特种作战部队,被他们用东北话来说,搞的连二八颤子都算不上。照猫画虎的结果,日本人和关东军却是打造了一群瞎猫。

当然在偷袭抗联的时候,也装备了一些战场上缴获的抗联制式武器。但主要的武器,尤其是压制武器,却选择的还是深得日军信赖的掷弹筒和九二重机枪。在关键的时刻,还会扛上一门九二步兵炮。而且军刀也是必须佩带的,这一点更是无论如何不能忘记。

对于日军学习特种作战战术,以及为自己特种部队配备武器装备这一点上,虽说有一定的错误,在轻武器上,日军还是没有少折腾。用后世的话来说,虽说最终失败了,但毕竟曾经努力过。

尽管这支日军的所谓特种部队,也曾经多少给抗联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在战场上的损失,却远远超过获得的战果。而且在短时间之内,便被抗联打的损失惨重,最终无奈的撤出了战场。

虽然也出现了一定的误判,不过大体上还是按照杨震的判断来的,并没有让郭炳勋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但是有一点,却是他和郭炳勋都判断错了。那就是日军对此次战役之中被破坏的军工设备,以及南满铁路系统的恢复能力和决心判断,两个人都没有预料到日军会下这么大的血本。

相当一部分的工厂,日本人限制与财力与设备制造和补充能力,以及战线的变化,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能够恢复。但是对于能恢复的,日本人投入了几乎是疯狂的恢复手段。在短时间之内,大部分都恢复了生产。

特别是奉天兵工厂,这个负担了几乎整个侵华日军轻武器弹药供应,日军近一半轻武器生产的兵工厂。虽然被搬走了三分之一的机器设备,尤其是新式的机器设备,被一扫而光。几乎所有的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也一扫而光的全部被带走。

只剩下的几条漏网之鱼,根本就无力承担一个兵工厂的恢复。但此战过后日军大本营从朝鲜的仁川兵工厂,乃至本土的东京兵工厂以及大阪炮工厂,招募了一批朝鲜籍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以及从平壤分厂抽调了大部分的设备,补充进这个兵工厂。

并将关内中国派遣军设立的几个兵工厂,所有的工人和设备,以及技术人员全部合并到奉天兵工厂之内。从国内调集了大批的技术人员,在短时间之内抢修了被炸毁的输变电设备,以及运输体系。

此次战役结束不到两个月,奉天兵工厂就恢复了生产。虽说产量与之前可以供应整个侵华日军没有办法相比,但是轻武器弹药却可以基本满足战后关东军的需要。并能为关内日军作战,提供一部分的轻武器弹药。

甚至到了四三年中,在抗联与美军对日本本土轰炸强度越来越大,兵工厂的产量因为猛烈轰炸而锐减,甚至在本土与朝鲜已经陷入无法开工的情况之下。日军大本营利用南满地处中国东北,抗联对其轰炸投鼠忌器,而始终没有遭遇到猛烈轰炸的态势。

将东京陆军兵工厂整体,与仁川工兵厂主体,搬迁到了旅大和丹东各一部分。将小仓兵工厂、仁川兵工厂轻武器部分,搬迁到了奉天,与奉天兵工厂合并,以保证陆军武器弹药的供应。

没办法,抗联轰炸日本本土和朝鲜的日军军工基地几乎是毫不手软。而且专门采取地毯式轰炸,对日本军工产业密集的城市进行轰炸。试图从根子上,将日本本土的军工生产能力,连根的拔起。

但对聚集了大量中国人的南满,除了旅顺海军基地挨了美国人炸之外。对整个南满地区的轰炸,却是蜻蜓点水一样。最多隔三差五过来,丢几枚小炸弹意思、意思。与被炸的一片狼藉的日本本土相比,整个南满是异常的安全加安静。

被抗联力度越来越大的轰炸,以及随着战争发展,也投入的越来越多的轰炸机进行对日轰炸的美军狂轰滥炸之下。被轰炸的在本土几乎站不住脚的日本陆军,只能找地方给自己的兵工厂搬家。

要不然怎么办,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该死的中国人,将兵工厂以及兵工厂所在的城市统统的炸光?该死的中国人,就像一群跗骨之蛆一样的盯上了陆军。只要有陆军兵工厂的城市,无一不被他们轰炸的底朝天。

而近在咫尺的海军基地和兵工厂,哪怕就在其轰炸目标之内,他们也不去动一个手指头。半年的时间,本土六大兵工厂外加朝鲜仁川兵工厂的产量已经下降一半。在这么挨炸下去,前线的陆军部队所有的枪炮恐怕都要断粮了。

尽管一向都喜欢背后下刀子、阴人,向来是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的日本人,心里面明镜似的知道抗联这么做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他们很清楚,这些中国人的目标就是逼着他们将工厂搬到满洲,以方便他们在地面上攻击。

等这些兵工厂落到他们手中之后,可以随即成为他们自己军工生产的有力帮手,短时间之内让其军工生产能力翻番。到时候帝国陆军的军工生产能力下降一半,无法补充战损,力量会整个来一个此消彼长。

就算他们没有打这个主意,但是一旦合并后的奉天兵工厂遭遇到任何的危险,那么对于帝国陆军武器装备的补充,尤其是轻武器的补充,绝对是致命的影响。他们这一举动,即便是没有将兵工厂据为己有的想法,但肯定也抱着一锅端的念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