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九十四章 艰难的生产之路

苏联人额外给的帮助,就是从苏联战场上的英国喷火vb型战斗机上,拆卸下来的一部分灰背隼四五型发动机.这款四五型发动机与飓风四型使用的二七型发动机,外形和体积大致相当,只是功率略低一些。≧UU小说,uu234

更换上这款发动机之后,飞机最大的平飞速度下降到了六百一十公里。爬升率,也多少有些下降。但是高空作战能力,却是得到了很大的增加。这二百台三手发动机,抗联虽说不太满意,但是最终还是接受了下来。

这款喷火在苏联战场上并不受欢迎,其起落架间距过窄并不适应苏联野战机场,更不是德国人新式fw一九零战斗机的对手。很不喜欢这种飞机的苏联人,认为这种只单纯的作为空优使用的战斗机,还不如可以作为战斗轰炸机的飓风战斗机有用。

这批在苏联明显水土不服的喷火,因为过窄的起落架在苏联的非战损很高,机体彻底摔残的比比皆是,飞行员的损失很大。在拉五fn和雅克九新型号产量,完全可以弥补战损之后,苏联人便将这批飞机直接报废了事。发动机拆卸下来,作为交换给了抗联。

不过这批飞机发动机虽说都是三手货,而且大部分因为是从报废飞机上拆卸下来的,虽说经过翻新,但多少都有那么一点点损伤。但这批发动机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不管怎么说也算是部分填补了自产之前的空缺。

但尽管有些苏联人测绘的详细工作图纸,以及实物可供参考。但在自己制造大批量所需的发动机的时候,以抗联的技术底子,短时间之内要想吃透这种在英国来说已经比较落后,但对于亚洲战场来说,还是很先进的发动机还是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仿制的进度依旧缓慢。

最终第一批抗联自行制造二百架的雅克九远程战斗机,在四三年下半年出厂的时候,使用的全部都是,英国人提供飓风四型战斗机的备用发动机。甚至第二批一百五十架飞机因为备用发动机数量不足,将现役的飓风四战斗机停飞,拆卸下来发动机改装到这款飞机上。

直到四四年初,这款发动机的仿制才彻底完成。不过虽说过程艰难了一些,但是却通过这款发动机的仿制,掌握了英国人的工艺和生产标准。抗联自己制造的发动机,性能反倒是超过苏联人的仿制品,并通过测绘仿制掌握了涡轮增压技术。

也正是依靠仿制这款英制发动机打下了良好的底子,为随后仿制b二十四轰炸机以及c四七运输机使用的发动机,普遍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让这两款美制发动机从四三年底接到图纸,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形成制造能力。

不能不说作为老牌工业强国的英国人,在工艺水平上底子就是扎实。这款发动机就算有苏联人提供的详细逆向测绘图纸,还有实物的原型机,但是抗联的仿制工作依旧做的异常艰难。

在仿制初期,虽说很快就拿出了成品。但是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产品的质量,都远远的无法与原型机相比。不仅结构超重,而且使用只有几十个小时后就毛病百出。要么就只能停飞,要么就花大力气维修,甚至还要忍受飞机整体性能下降的代价。

仅仅为了减重和改进可靠性,就花费了近半年的时间,就这个结果还是使用进口材料的情况之下。改为使用大部分自己制造材料之后,这些发动机平均寿命就只有十几小时。无奈之下,只能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一是尽可能多的进口原材料,制造出合格的发动机。另一方面,从原材料方面开始从头研制。不断的改进原材料工艺配方,下大力气解决生产工艺。但在底子过于单薄的情况之下,当完全使用自己制造材料的合格发动机出厂的时候,这场战场已经进入了最尾声。

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仿制这款发动机,抗联甚至将仿制美制轰炸机发动机的工作都暂时停了下来。好在有详细的工作图纸和工艺,这款发动机虽然经过一年的时间,但是总算仿制了出来。

只是受原材料来源的限制以及制造工艺的限制,月产量一直没有超过五百台以上。与其他国家一个型号的发动机,动不动就几万台的产量相比,这么一点产量连人家的零头都算不上,只能说是迈入了生产的门槛而已。

不过与伊尔二攻击机和伊尔四轰炸机的发动机相比,这款灰背隼发动机的性能远远的超过了苏制发动机。制造这款发动机的时候,所要求的工艺水平,也远远的超过了苏制发动机。这也是抗联仿制这款发动机时间如此漫长的原因。

生产和制造航空工业产品,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也并不是人家给你图纸,你就有可能生产和制造出来。最起码一个各个部件工艺标准,就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人家不给你工艺标准,就算有图纸,你也干瞪眼一样生产不出来合格的产品。

要想完全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你就得一个个零件的摸索。锻造的零部件,需要多少淬火的工艺。精细零部件,需要怎么做才能延长寿命,这才是生产出合格产品的最重要的因素。图纸并不是最关键的,技术和工艺才是最关键的。

也正是通过对这款液冷发动机仿制所积累的经验,抗联才解决对美制轰炸机使用的普惠大黄蜂发动机的最终仿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进口飞机发动机的依赖,并提高了自己工艺水平,以及带动了有色金属冶金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尽管仿制过程艰难无比,但是这款发动机的仿制成功,以及自产原材料的最终通过质量鉴定,却真正让中国人迈入了飞机发动机制造的门槛。而且通过高起点,带动了整个航空发动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随后仿制美制轰炸机积累的技术,在战后短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了对美国b二十九轰炸机,以及其使用的赖特发动机的仿制。只不过在战争期间美国人给的航空工业用铝使用完之后,因为无法自行加工所需的超薄铝合金,只能选择将全金属的轰炸机停产。

最后还是依靠苏联那位重轰炸机大师出面协助,才最后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只不过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抗联只能将自己测绘的这款美国最先进的重轰炸机与苏联人分享。而且将仅有的一架通过坠落在东北的改型飞机残骸,拼凑出的b二十九轰炸机,转交给苏联人一同研究。

但不管怎么说经过对这款飞机的生产,以及之前对伊尔二强击机,以及其使用的am三八f发动机的仿制成功,中国人第一次真正迈入了飞机制造国家的行列。虽说因为原材料还不能全部自产,生产的数量很有限,但是至少可以部分的满足自身的需要。

在这款发动机仿制过程之中,被杨震想办法留下的那位钱学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位专业本就侧重于航空材料研究的科学家,带着一帮初出茅庐的学生,从原材料工艺开始一点点的逆推,才最终解决了发动机所有的技术问题。

不过虽说这款雅克九超远程战斗机,除了部分发动机、风挡玻璃,以及轮胎户外,所有原材料基本上实现了自产,让中国人真正掌握了半现代化飞机的生产技术。但在侧面上也引起了其他的一个后果,让根据地的老百姓相当的不满。

只是这款飞机与伊尔二攻击机,主要的机体原料都是木制。所以在制造这些飞机的时候,抗联在整个东北根据地境内,动员了大批的木匠参加制造。虽说制造飞机的技术合格工人数量不多,但是东北根据地内能力很强的木匠还是不少的。

而为了修补以木制机身为主的苏制飞机,抗联航空兵部队从一开始就动员了不少木匠。没办法,米格三与雅克九的后机身都是木制的,伊尔二甚至连机翼都是木制的。没有合格的木匠,这些飞机一旦出现战损,根本就没有办法维修。

为了保证这些木制飞机的出勤率,抗联航空兵从一开始就有一批领薪金的士官。这些人拿着抗联军工产业标准技工工资,但是只被授予专业木匠技术士官军衔,军衔标志只是两根交叉木头外加以斧子代替金星的士官,在装备苏制飞机的部队数量不少。

而在开始生产这款雅克九超远程战斗机,以及伊尔二强击机之后,单靠军内的木匠数量已经远远不可能满足需要。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之下,为了满足远程护航需要的大批飞机,抗联动员了大量的合格木匠参与制造。

这又引发了一个严重的后果,根据地内的老百姓很长时间之内,在需要的时候很长时间之内都找不到好一些的木匠。而且不仅仅是东北,就连华北各个根据地也动员了大批的木匠到东北工作。

可这个时代的人只要条件尚可,结婚总是要打一两样家具作为嫁妆或是聘礼的。农村盖房子,也是需要大量熟练木匠的。绝大部分熟练木匠都被抗联拉去制造飞机了,剩下的那些半拉子木匠,打造出来的东西人家能满意吗?

娶妻嫁女无法打造合格的家具,无疑是一个很丢面子的事情。这让根据地内根本不知道这些木匠被政府动员哪去的老百姓,自然而然是有些不满了。甚至有的人认为,这些人都被派去**子那里,去给苏联人做家具以换回飞机大炮。

不过在多年之后当年制定的保密期限已过,很多问题都公开之后。当年这些被动员去了工厂,却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木匠,也有很大牛逼可以吹:“别看老子是木匠,当年可是造过飞机的,老子的手艺也为打鬼子出了大力的。”

只是这些后来才制造自己当时是在做什么的木匠,制造飞机生涯很是短暂,在抗联掌握铝制机体的技术,以及随着日本人重要的铝工业基地抚顺的收复,在经过全力抢修后抚顺铝厂恢复生产,这些木匠的飞机工人生涯也就到了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