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十四章 挺进军的征兵办法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三十四章 挺进军的征兵办法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51 来源:笔趣阁

对于挺进军这个政治动员的能力,还不知道挺进军是采用什么办法在短时间之内,征集了这么多补充兵员的杨震,现在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了.这要是换了抗联,可没有这么大的办法,在还只是算是游击区的新区一下子征集到这么多的补充兵员。

当初挺进军刚进热河的时候,还处在伤员无人抬,弹药无人运输的窘迫境地。可在主力撤离北上的时候,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居然能动员并带出了近万的新兵,这对于兵员一直紧巴巴的杨震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意外之喜。如果不是后来更多惊大于喜的后遗症,杨震甚至想向挺进军取经了。

这热河人口总数的确不少,按照缴获的日军资料来看,有六百余万人口。但这大部分还是集中在热南,以及叶赤铁路以东地区。挺进军主要集结地热西,人口数量并不算多。能动员出一万的补充兵员,这政治工作用后世的话来说那是相当的牛啊。

要知道,现在的热河可不是关内的那些老根据地。这里的老百姓,觉悟还远没有开发出来。再加上之前日伪的严密统治,这老百姓对挺进军进入热河之后可是一直都很排斥。当初挺进军初进热河的时候的窘迫,杨震可是听政委说起过。岂止是七难来一带而过的,简直可以用九九八十一难来形容。

如果挺进军不是有几万大军,有几万条枪,没准当地的老百姓,首先会在日伪的胁迫之下,集中起来把挺进军给打垮了。杀害挺进军伤员,拎着人头向日伪请赏的事情都能做的出来,还有什么不能做的?

之前关东军残酷的高压统治,自身对挺进军的又不了解。甚至在日伪的宣传之下,将挺进军当成了胡子。再加上九一八事变之前对那些这个大帅,那个将军的队伍过于反感。这些老百姓,对挺进军并不欢迎甚至是敌视。

在这种情况之下,挺进军居然还能弄出上万名新兵来,这对于杨震来说简直有些不可思议。杨震相信,挺进军是绝对不会做出抓壮丁的事情来。虽说在动员的方式上,肯定有一定的问题,但是绝对不会强拉壮丁的。

之前他还在考虑上哪去给挺进军找后备兵员,以补充挺进军在热河作战的损失,充实他们的建制。却没有想到挺进军居然在撤离的时候,自己解决了问题,还能额外的编制出新部队,这对于杨震来说,可谓真的是解决了最头疼的事情。

当然杨震现在还不清楚,挺进军究竟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征集到这么多的补充兵员的。直到一个月之后,王光宇要求根据地调集大批的火车转运热河难民,以及通过铁路运到北满的几十万拖家带口的老百姓时候,哭笑不得的杨震才知道这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才原来是挺进军在深入热东作战的时候,在想办法动员当地百姓入伍,无论怎么宣传,结果去始终不如预想的好,参军入伍的人数寥寥无几之后。也不知道哪个缺德的政工人员出了一个馊主意,在动员百姓的时候宣布只要一家有人入伍。

挺进军将会将军属全部迁移到北满,而这些军属到了北满之后每家一个人入伍,给分四十亩地,如果两个人参军就是八十亩地。只要此次战役打完,挺进军就立即调集火车将他们的家属全部运输到北满。

现在战役打完了,全线进入休整状态,铁路也重新开通了。这些随同挺进军一同撤到热西的老百姓,也就都嚷着要挺进军留守部队实现当初的承诺。你不答应,他们就围着你不走。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我们的孩子已经送到你的部队上了,那你做出的承诺得实现。

热西山区土地贫瘠,都是山皮子地不说。那些随同挺进军撤出来的老百姓,在这里没吃没穿,连个房子都没有自然是不干了。过去可都是热西的人,迁移到热东地区,可没有热东地区的人,跑到热西来遭罪的。

热西地区诸县,甚至在后世几十年里面,也大多都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穷的在全国,都相当的出名。而在现在这个交通落后,农业还大部分存在靠天吃饭的时代,只能是更穷而绝对不会比后世要好。那些信了挺进军宣传的老百姓,面对着这幅景象能干就怪了。

再加上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些事情,随着迁移过来的热东百姓传到热西的当地百姓的耳朵里面,自然是引起了轰动。热西山区原本地瘠民贫,当地除了鸦片产量还可以之外,其余的农作物的产量很低的。

一亩高粱的产量还不足北满一半,当地很多村子穷的一家只有一条裤子。北满是什么地方,那里听那些挺进军政工人员宣传说,土地肥的只要撒上种子,不用怎么管就能长庄稼。一亩高粱的产量,是热西的几倍。

而且一家要是有两个当兵的,就给八十亩地。即便是有一个当兵的,也要给四十亩地。那边还鼓励开荒,谁开出的就是谁的。这对于热西山区,大部分地区一家只有几亩地。还大部分是靠天吃饭,贫瘠的山地,过低的农业产量使得大部分处于极端贫困的老百姓来说,诱惑力可想而知。

很多人家的儿子并不想参军,谁不想老婆孩子热炕头,谁愿意去战场上打生打死?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可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只是却被贪图那最少四十亩地的父母,用绳子给捆到部队上。甚至儿子富裕一些的人家,一送来就是俩。

八十亩地的诱惑,还都是肥的流油,旱涝保收的上等地。对于这些穷到极点的老百姓来说,这诱惑力无以伦比。这舍出去俩儿子,就能换来全家人吃饱饭。其余的儿子,也能娶上媳妇了,搞得好过年也能割上一斤肉了。至少全家人,也不用在和穿一条裤子了。

所以这不用再做任何的动员,之前对挺进军态度虽说还算不太冷,但也绝对说不上热老百姓的参军热情相当的高涨。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反正是人给你送到部队上,这答应的事情你可别说话不算数。

不算挺进军主力北上带回来的一万多新兵,留在热西坚持的部队,这段时间之内又招了七千多新兵。不过人家孩子都送到部队上了,可现在时间过去这么长了,你们还没有动静,这老百姓自然是不干了。

负责指挥挺进军留守部队,此时兼任西满军区副司令、热河军区司令员的原来的挺进军一纵队司令员。面对自己司令部驻地整天里三层、外三层,被老百姓围的水泄不通的情况。在狠狠的批评了那个出了这么一个幺蛾子的政工干部,以及骂了一顿还真按照这个荒唐办法执行的政治部之后。

也无法安置这些老百姓的他,只能找到此时兼任西满军区司令员的王光宇解决。这件事情,总得解决吧。他这个司令员,整天被大量的老百姓围的水泄不通的骂娘,这成了什么事情。整天什么事情都干不了别说,都快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可王光宇哪有办法,去一下子解决这么多的老百姓安置问题?除了在林西利用日本开拓团强占的二十万亩耕地,想办法安置了一部分之外。剩余的部分,他也只能求助抗**部和东北局帮着想办法。

这天气眼看转冷了,本就是游牧地带的西满,上哪去能一下子安排这么多人?现在的他是即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的物资,来安顿这些拖家带口整天围堵热河军区司令部的老百姓。

接到王光宇的求援电报,杨震也只能苦笑不已。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出来了,不解决是不行的。杨震只能协调东北局调集了二十多列的火车,大批的粮食,还调集了整整两个汽车团南下,连同西满军区汽车团一起。专门负责从热河向通辽,转运老百姓。

考虑到天气和这些百姓的身体情况,杨震还从军区总医院,以及根据地各个医院之中,抽调了大批的医护人员随同南下接应。而抗联的几个直属工兵团连同在嫩江休整的一师、六师、十七师,全部被动员起来,采集木头为这些百姓搭建临时房子。

同时东北局还调动了六列专列,专门为安置这些百姓的富裕、杨家店、克山、德都、龙镇地区,调集了四十万吨的煤炭、两千万斤的粮食。以及三十万套棉衣,十万床棉被,外加五万口铁锅,还有上百万斤的白菜、萝卜等过冬蔬菜。

还从库存里面抽调出了两万条毛毯,十万张草席,以及大量的肉类。整整折腾了一个半月,总算在第一场冒烟雪下来之前,将这些百姓给安置完毕。至于分地的事情,东北局倒是没有食言,按照挺进军答应的数量来的。只是生产建设兵团上半年加班加点开垦出来的荒地,一下子都移交给了这些老百姓。

要知道,这可不是几万人口,甚至十几万人口的大迁移。随同挺进军一同撤出来的热西几个县的老百姓,此次整个大搬迁搬出来的人口,达到了九十多万。热西原来挺进军活动的几个县,几乎全部都走光了。

为了筹集保证三口人一条棉被,一家一口铁锅,一家二百斤过冬蔬菜,以及每人必须一件棉衣的这些物资,东北局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仅将库存的旧棉衣全部抽调一空,还动员根据地内的老百姓捐献一部分,才勉强凑够了这些物资。

挺进军征集了一万多名新兵的同时,也给抗联带来了相当沉重的压力。这几乎是突然出现的近百万老百姓。这要是有个准备,对于杨震来说,这些老百姓的到来足以让他高兴的手舞足蹈了。可不是没有准备吗,所有的物资,都需要现准备。又是这么大的人口数量突然迁移过来,整个东北局连同东北军区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生产建设兵团为明年春耕做了大量的准备,这些人还真的不知道怎么安置。毕竟就算是可供开荒的荒地再多,可也需要时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