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二百五十六章 不能不打的原因

知道自己这一仗,在党内、军内引起很多误解和非议的杨震,他在表面上可以不在乎任何人的非议.但其实在内心,杨震的压力很大。他也知道在中央,主席和老总同样承担着很大的压力。

今天在老总这个宽厚长者的面前,他索性也就来一个竹筒倒豆子,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自战役发起之后,尤其是东北战场战事进展日渐残酷,部队伤亡数字几乎每天都在快速增加。这个压力,即便是对于杨震这个心坚如铁的人来说,也承担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压。

新上任的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就多次找到杨震,询问此战驾驶来的这么大,有无这个必要。对于这位主席的再三要求缩小战役规模的要求,杨震也不是不理解。一场大战下来,征兵、征粮,以及大量伤残战士的安置,让地方政府多少有些不堪重负。尤其是这个时候打仗,后方勤务带来的压力,对春耕生产的影响极大。

而且战役结束之后,作战区域的收拾也会让地方政府极为头疼。这位党内老资格的工人运动领袖,党内为数不多的经济方面专家,在夺取新京之后,第一时间便考察了新京,以便做好战后恢复工作。

但一到新京,看着眼前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城市,甚至连残垣断壁都称不上。别说工业基础,就连民房都没有剩下一座的一片废墟,当即让这位党内经济专家一声不吭的便离开。此刻的新京,已经没有什么可视察的了。

这位东北人民政府主席离开新京之后,直接赶到通辽找到杨震。虽说话说的很是克制,但话中的意思也很清楚的告诉杨震,如果这种局面和惨烈持续下去,东北现有的经济和工业,将会彻底的消失。如果东北工业打光了,他杨震就算建设的再多,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

不仅仅是新京,还有新京周边的主要粮食产区。春耕在即,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今年不仅无法从这些地方征集到粮食,反倒还是要从北满老根据地抽调大量的粮食,赈济新区的战争灾民。这对现在的东北人民政府,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再加上党内和军内,很多人都不同意他将摊子一下子铺的这么大。搞工业建设搞那么大的摊子,投资几乎快要将东北财政拖垮。一旦后续建设跟不上,在军费与教育经费开资浩大的情况之下,将会彻底的拖垮整个东北的财政。

眼下又有很多保守一些人,认为他在军事上张的口子,实在有些过大。兵力平均分配到两个方向,违反了集中兵力的原则。尤其是此次晋北作战,副总指挥与军委的几个参谋长都不赞同。

对战役发起的规模,也颇多的微词。有人甚至认为杨震过于狂妄了,对日军过于轻视了。在行动配合的力度上,除了太行军区那位四方面军的老首长,以及直接受益者晋绥军区之外,其他的方向过于迟缓。

部队集结的速度始终很不理想,行军的速度甚至有些磨磨唧唧。只是中央三令五申,才开始被动的配合。虽说早就开始着手部署,但实际行动上却总是慢半拍。这些问题,都给杨震带来了相当的压力。

只是有些事情,他当主席可以说起。但是对于其他的干部,在有些人见都没有见过,比如那位副总指挥,他甚至很难明言。这是需要大量时间去说服的,但他那有那个美国时间一个个的去做工作?

如今当着老总的面,重压之下的杨震就好像一个受了很大委屈的孩子,见到了一直疼爱自己长辈那样,将心中所有的事情一股脑的都宣泄了出来。有些事情说明白了,总比总是这么稀里糊涂下去好的多。

“单单就为了能够保证北满工业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一仗我们也就不能不打,也不得不打。哪怕就是付出再大的代价,这一仗也得打下去。不打,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一个可以充分给我们发展的天地。”

“不拿下新京以及新京以南、四平街以北的地区,我们的防空纵深依然相当的不充足。日军的轰炸机,从新京起飞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抵达整个北满根据地各个地方。到哈尔滨,甚至只需要半个小时。”

“去年秋季作战之后,整个新京已经成为深入我们根据地的一块毒瘤。不挖掉他,整个后方不安稳。而时间、稳定,这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一次轰炸可以毁灭一个钢厂,而我们建设一个钢厂却需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

“更何况,我们在安达地区建设的油田,已经完成开发和基础建设。再有两个月,便即将进入正式的投产。而这个油田的面积,几乎占据了整个大小兴安岭之间的嫩江平原。南至扶余、辽源境内,北至大小兴安岭的结合部。”

“其近期的储量,按照目前保守的判断和估计,绝对不会低于苏联在巴库油田的储量。而远景储量判断,则相当高达近百亿吨。如果充分开发出来,几年之内石油产量将完全可以超过战前的苏联。”

“从试钻产出的原油质量来看,是最容易提炼的轻质低硫原油。那里的石油质量和产量,完全可以满足日本人所有的需要。尤其是质量,是最符合日本国内炼油工业所需的轻质原油。而且距离日本本土,也是最近的。”

“老总,眼下日本人虽说占据了东南亚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油田,但毕竟还要经过遥远的海运回国。特别是几乎经过了整个中国沿海,这些石油以及产品,才能运输回国。路线不仅漫长,而且相当的危险。”

“相对于有着强大海军的美国人来说,如果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掐断这条海运路线。尽管美国人到目前为止,水面舰艇和飞机很难深入到被日军严密封锁的中国沿海。但美国人还有着大量的潜艇,一旦采取德军在一战和现在采取的潜艇绞杀战,日本人即便夺取了东南亚的油田,也很难安全的运回国内。”

“老总,我说的不是夸大事实,而是美国人必然会采取的一种手段。美国人对日本的弱点,看的很是清楚。战场上取胜,从来都是不择手段的。尤其是西方人,他们是压根就不会去做宋襄公。”

“战争已经爆发,美国人还会有所顾忌吗?而且这些,对于日本人自己来说,也同样是很清楚的。只不过他们自持有着世界第三的强大海军,而并不是很在乎。但一旦美国人对其原油运输线,展开潜艇绞杀战,海上运输损失惨重。”

“而其身边又发现了一个世界级的大油田,虽说在敌军的手中控制着,但是这个对手的持续作战能力并不强。老总您想日本人会怎么做?我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妄加判断,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事实。”

“有了这个前提,穷途末路的日本人,会不会在饥不择食的情况之下投入重兵,试图重新夺回北满。以便能在必要的时候,保证自己的石油供应?尤其是在海上运输风险过大,损耗量过大的情况之下,日本人会不会对我们动手以解决自己的困境?”

“日本人是以海军立国的,没有了石油他们的舰艇和飞机,就是一堆废铁。中国东北到日本本土的运输距离,不仅比从东南亚运输要近的多。而且一路上除了朝鲜海峡之外,基本上全部都是陆路运输。周边又有着便捷的铁路线,在安全上也相当有保障。”

“虽说也要经过朝鲜海峡,才能抵达日本本土。但朝鲜海鲜的距离,要比从东南亚到日本本土的距离可是短了不止一半。而且以日本海军的能力,即便是在眼下主要兵力都投入到了太平洋战场上。但是他们依旧有能力保证日本近海,以及朝鲜周边海域的安全。”

“最关键的是,日本人对我们的弱点很清楚。他们清楚的知道单凭北满一地,是无法支持我们长期战争消耗的。尤其是持续战争潜力,根本就无法与美英相比。虽说他们在我们手中连吃败仗,但是他们认为如果投入重兵,就算拼人力也会将我们消耗干净。就算美英给我们再多的武器装备,没有了使用者又能如何?”

“老总,这个油田不开发,我们根本就无法保证战时石油供应。我们的对外通道,都掌握在苏联人的手中。这次苏联人扣押的只是我们的装备,那么如果下次他们扣押了我们的油料供应怎么办?”

“短时间之内,我们没有补充的坦克和火炮,我们的战斗力不至于下滑太多。但是一旦油料迟迟得不到补充,那么我们的后勤以及大部分的技术兵种将陷于瘫痪。现有的各种重装备以及航空装备,将无法进行任何的作战行动。”

“没有了可靠、充足的油料供应,我们就是有再多的现代化装备,又有什么用?人口基数不足,可征兵员过少。人力不足,只能用火力补充。但现代化的装备,又离不开现代化的工业支撑。尤其是大量的卡车、坦克、飞机,离开了油料补充,就是一堆没有任何作用的废铁。”

“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我们战事正紧的时候,我们途径苏联进口的油料,却被扣押在苏联港口。只能在形势对我们还相当有利的情况之下,不得不终止作战。因为单靠畜力和人力,根本就无法满足我们的后勤保障。单靠步兵进攻,我们的战损也将倍增。这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是饮鸩止渴。”

“但将这片油田开采出来,又会使得北满重新成为日军的重点进攻目标。老总,您让我们怎么办?是开采还是不开采?单靠小米加步枪,我们是根本就守不住北满根据地的。一旦北满根据地丢失,那么我们将再一次成为无根之萍。”

“与其到时候被动防御,还不如一次性的将关东军彻底的打疼,让他们终其一世不敢在向北窥视一眼。将战线尽可能的向南推,保证我们后防足够的纵深。同时夺取新京周边的产粮区,为今年华北可能会出现的大旱做好应变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