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一百三十六章 辉煌的开端(4)

说到这里,杨震转过头对郭炳勋道:“老郭,你将拟定的对于编制以及火力配置的最后调整方案,向总指挥与政委做一下汇报。如果没有什么意见,今天午夜之前就要落实完毕。”

闻言,郭炳勋点了点头站起来道:“总指挥、政委,我们现在总兵力有两万三千人,至于这武器的配置肯定是高于现在编制人数的。为了更好的发挥部队的战斗力,我与司令员经过研究之后,准备对部队的兵力、火力配置进行如下调整。”

“原有的三个步兵团的编制不变,但每个步兵团的兵力要加强至三千人。现在不足的部分,由新兵中挑选训练比较好的部分补充。剩余的暂时还无法参战的大约三千五百名新兵组成一个补充团,在继续训练的同时,随时对战损部队进行补充。”

“另外,师直属部队中,原工兵连扩编为一个八百人满建制的工兵营。原辎重连扩编为一个八百人建制的辎重营,专门担负各部队的辎重运输任务。”

“当然,我们现在这个辎重营因严重缺乏马匹,暂时只能以人力替代。为了保证部队的供给,这个辎重营一旦筹集到足够的马匹,将立即扩编为一个辎重团。”

“原侦察队扩编为侦察营,专门担负整体战场的侦察任务。通信连扩编为通信营,在原基础上增加一部五十瓦电台,三部十五瓦电台。另增加一个有线连。专门负责架设战地有线通讯线路。”

“原直属jǐng卫连编制不变,但在原jǐng卫连三个排的基础上扩编一个jǐng卫排、一个重机枪排、一个火力支援排排,改为加强连。改编后的jǐng卫连除了拥有四个jǐng卫排之外,还有两挺重机枪、三挺轻机枪与九个掷弹筒。”

“而原师属炮兵则由现在的两门山炮与迫击炮组成的炮群则升级为炮兵团。下辖一个野炮营,两个山炮营,共计三个炮兵营。全部装备缴获的rì式山野炮。”

“每个步兵团则编为三个步兵营,步兵炮连、迫击炮连、平shè炮各一个。以及工兵、通信、辎重各一个连。每个步兵营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火力支援连以及一个重机枪连,一个通信排。每个步兵连下辖三个步兵排、一个火力支援排。共计九个战斗班,以及两个重机枪班。“

”按照这个编制调整完毕之后,我们每一个步兵班将会有一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步兵连将会有两挺重机枪、以及一门九二式七十毫米迫击炮。”

“每个步兵营将拥有六挺重机枪、两门九二式七十毫米迫击炮。每个步兵团将达到拥有四门九二式步兵炮、六门九四式迫击炮、四门九四式速shè炮。师直属炮兵将装备九五式野炮十二门,九四式山炮二十四门。”

“按照这个编制,整编完毕之后,我军主力部队将拥有各种野山炮三十六门,七十毫米迫击炮九十六门,九十毫米迫击炮十八门。步兵炮、速shè炮各十二门。”

“重机枪一百一百一十四挺,轻机枪二百六十八挺。掷弹筒三百零六门。另外补充团还拥有一个九四式迫击炮连,一个速shè炮连以及一个步兵炮连,装备各型火炮各有六门。补充团是专门为主力补充兵源的部队,担负着训练任务,所以炮兵各连的装备,除了迫击炮之外,要比主力各团多两门。”

“全军包括补充团在内共有三八式步骑枪一万二支,捷克式步枪三千六百支。快慢机三千二百余支。为了有效的保护炮兵、辎重兵、工兵等,我们将所有技术兵种全部按照人数配发了武器。只是用较为轻便的捷克式步枪将笨重的三八式步枪替换了下来。”

“除了步骑枪之外,还有各种手枪,一百二十三支。冲锋枪六十四支。不过,除了rì式南部式手枪之外,包括冲锋枪弹药在内的,各种手枪,尤其是各种勃朗宁使用的七点六五手枪弹与九毫米手枪弹的数量都不足。”

“而rì式南部手枪,普遍不受欢迎。所以除了少数的高级干部佩戴德制或比利时制造手枪之外,大部分的干部配备的还都是快慢机。这种状况希望在我们自己的兵工厂投产之后,能够尽快的解决。不过,我们的普通干部对这些崭新的比利时造快慢机都很爱不释手。这个问题倒不是什么紧迫的事情。”

说到这里,郭炳勋专门就武器装备问题作了一些单独的汇报:“因为我们牵引能力以及炮兵培养时间上的不足,缴获的rì军这个仓库中的火炮只能部分使用。”

“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手头上现有的驮马与牵引马匹,除了够电台使用,以及驮运部分弹药的之外,便是连炮兵团都配不足。较为轻便的九四式山炮只能分解后靠人扛。不仅反应速度慢不说,还容易造成零部件丢失。官兵也很容易疲劳。”

“至于那十二门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因无人擅长使用。而马其昌又因为训练部队需要,无法分身研究这种重炮的使用。再加上我军实在没有牵引工具,所以只能暂时先搁置。。”

“而仓库之中的rì军一百五十毫米迫击炮也是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暂时搁置。至于仓库中库存的八十一毫米迫击炮,出于减少武器口径,方便补给以及武器本身的xìng能等方面的因素,在选择了九四式九十毫米迫击炮之外,其余只能的暂时封存。”

“因rì本军部队关东军的重视程度,所以这里储备的rì军武器很多都是最新式的。拜杨司令员兵不血刃拿下这个rì军装备仓库所赐,这些rì式新式武器都被我们完整的缴获。我在关内战场之上,见到的rì军野炮部队还大多装备的都是相对落后一些三八式野炮,或是其改进型。九五式野炮极少有装备的。”

“步兵武器也有这个情况。若不是在这里看资料,我还真想不出来rì军居然总算认识到了歪把子的毛病,研究出九六式轻机枪。这款机枪在关内战场之上,从未见过。那里的rì军装备的还都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

“除了装备之外,按照司令员务必要保障战时战场通讯联络畅通的决定,此次整编将为每一个团配置一部十五瓦的电台。至于五瓦电台则配备到营。营以下则暂时先使用号音、旗语、野战电话以及人力的方式保证通讯。”

“幸好这个仓库之中储备的rì式电台足够,也有大量的野战电话。否则按照司令员的要求,我们还没有地方去搞这么多的电台。”

总指挥一边听汇报,一边点头。待郭炳勋汇报完毕之后,总指挥微微笑道:“谁能想到短短半年时间不到,部队就由几千人发展到现在的两万余人,真可谓是兵强马壮啊。”

“按照抗联的标准,这个师的人数都抵得上全盛时候,抗联二三路军九个军之和了。即便加上南满的一路军的一、二两个军,人数也不见得少。”

“这装备更是没有法比。一个师不算团营属迫击炮和步兵炮,单单直属炮兵就有一个团,三十六门野山炮。这还不算库存储备的。这个火力别说抗联那个军了,就是三路军十一个军加在一起,恐怕火力还不如你的一个团。”

“这还不算一百多挺重机枪,轻机枪三百多挺。这个装备数量,我想即便是按照参谋长描述的关内战场上的国民zhèng fǔzhōng yāng军,也没有这个标准。我在北伐军任副师长的时候,一个军,甚至一个方面军的装备也不过如此。”

“有了如此jīng良的装备,对于我们今后抗战的大局可谓是大有益处。不过有一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部队装备是上去了,但机动xìng也因为这些装备变的迟缓起来。怎么解决部队机动与装备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是需要你们好好研究、研究的。”

“而且有一点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没有,我们部队目前人数是上去了,兵种种类也多了起来。炮兵、工兵、辎重兵配置的很齐全。但有一条,我们没有作为机动打击力量的骑兵。有限的马匹都配给了炮兵以及辎重兵。如果我们将来若是深入到平原地区作战,没有骑兵,单靠步兵我们会很被动的。”

“对于野战部队来说骑兵与步兵相当于人的左右手,没有了骑兵也就没有了机动作战能力。抗联那么艰苦,各军也多少都保持了一定的骑兵。rì军机械化程度远远高于我们,不也在每个师团都建立了骑兵联队吗?”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马匹产地。当年满清不正是依靠东北的马匹建立了一支横扫天下的铁骑吗?我今天说这些话,并不是让你们立即就组建骑兵部队。我只是提醒你们,等打出去有机会,一定要组建一支骑兵。这对于我们今后很可能面临的平原地区作战很重要。”

说到这里,总指挥看了看杨震与郭炳勋道:“你们是这支部队的军事主官,你们一个司令员,一个参谋长能配合的如此密切,作为你们的上级我很欣慰,也很高兴。还有延平,能与你们融合的这么快,这么好,这也是我没有想到的事情。”

“但作为军事主官,我有一点要求,你们一定要记住。部队现在是壮大了,但底子一定要打好。就像杨副总指挥曾经说过的那样,我们要的是一直拖不跨,打不烂的铁军。不是一支用沙子堆成的军队。”

“当年抗rì义勇军人数比咱们现在多的多,声势也很大,但溃散的速度也很快。我们绝对不能重蹈当年义勇军的覆辙。你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团结的,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领导核心。”

“这封电报的内容你们已经看过,而作为军事主官,你们刚刚也讲了自己的计划。但我要提醒你们的是,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看问题,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从全局出发,在必要的时候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这一仗,如果你们坚持要打,那就一定要打好,把小鬼子彻底的打疼。”

说罢,总指挥笑了笑,转过头对李延平道:“至于编制的问题,你们几个人作为部队的军政主官,想必会有自己的看法。你们认为可以,我就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今后怎么去喂饱这些枪口、炮口,可就有你们受的了。”

“但有一条,需要我做什么,我将全力以赴。今后二路军的军事斗争就要看你们几个人的了,有你们在我放心。至于我,杨副总指挥那个关于根据地建设的想法,我看了一下,觉得很多东西都很不错。这几天我也琢磨了一下,想要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地方,给你们做好后勤工作。”

对于总指挥的那几个要求,杨震知道这是总指挥的心里话,也是善意的提醒。但对于总指挥下一步想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地方的想法,杨震却是坚决不同意的道:“请总指挥放心,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要求去做。眼光看向全局,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但总指挥,地方工作虽然重要,但我们都还年轻,经验尚缺,还需要您统筹全局。党、政、军,您作为二路军总指挥,又是吉东省委的最高负责人,可不能做撒手掌柜的。只顾着党政,不管军。”

“您是云南讲武堂的高材生,又在东北打了这么多年的游击。论军事理论基础,以及实战经验,我们所有的人都比不上您。论党龄,您是大革命时期入的党,都快赶上我年纪大了。而且政治工作经验丰富,部队需要您,我们更离不开您。”

这话,杨震说的是心里话。总指挥为人宽厚,责任心极强,党xìng也强。最重要的是从来不搞路线斗争,对下属也极为尊重、信任。在总指挥下面工作,很让人舒心。有了总指挥做自己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的上级,很多事情,他都会帮自己解决的。

尤其是政治上的事情。党内斗争太苦了,自己跟本就不是那个料。有了这个老大哥在上边顶着,自己会好过的多的多。

而且自己部队人员的组成很复杂。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关内的战俘,这些人数量多,也受过军事训练,目前大多任各级部队的军事主官。部队中的连排一级干部,很多都是战俘出身。这类人的代表人物是自己与郭炳勋。

另外,还有来自抗联的部分人马。其中有四军的残部,五军三师的部分部队,甚至还有二路军总部的部分兵力。这部分人人数虽然不多,而且现在大多为政工干部。但毕竟在部队中有一定影响。代表人物就是李延平、王光宇。

至于劳工出身的,反正的伪满军,以及少数本地出身的战士,这些人目前大多数都还是普通的战士。虽然影响不算大,但人数却是最多的。而总指挥在这些人,尤其是北满本地出身的干部、战士之中影响很大的。

想起部队目前的成分构成,杨震有的时候也感觉到头疼。尤其是战俘之中,大部分都是**战俘。这些人对政工工作很排斥,甚至很反感,虽然现在接受了,但不代表以后以后没有什么想法。这种隔阂持续长了,势必要影响部队今后的发展。而总指挥正是解决这种问题的行家里手。

而且一旦总指挥离开部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地方,杨震有些担心那些非战俘出身的干部、战士,尤其是抗联出身的干部,会不会认为是自己重心关内来的人有意排挤?

更何况与三路军的沟通还要依靠总指挥去做工作,想起三路军自建立以后不断出现的所谓路线斗争,杨震更是头疼。将来一旦协同作战,这大帽子扣下来,谁都不舒服。到时候,别在将两军的关系弄崩了。所以才一听到总指挥想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地方,便连忙阻止。

听到杨震坚决反对自己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地方,总指挥有些明了看了看杨震。虽没有再说什么,却是微微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