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 第二百零七章 吞金兽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第二百零七章 吞金兽

作者:西门吹灯零零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15:05 来源:笔趣阁

按照这个编制规模设计下来,二十四混成协满编之后战力堪比北洋六镇主力了,众人纷纷为自己的设计而感觉到骄傲,扬言以后要取代北洋六镇云云。

“这得花多少钱呢。”不怎么参与讨论的肖湘山一句话,把大家给说灭火了。大家面面相觑,谁都不肯先发言了,嘴巴一闭一张说都能说,可是实际操作下来,兵力多寡倒是小事一桩,钱呢?

军费呢?

建设资金呢?

一万一千人的军队,先别说建设资金需要多少,单单是每个月的军饷和伙食开销,便足足五万两银子,一年下来六十万两银子……这还不算弹药训练和服装更换等消耗。

那可是六十万两银子啊!

都说军队是吞金兽,都说打不起仗,都说养不起兵,这还真养不起了。王永安估摸了一下自己的资金,心里寻思原本自己以为自己的钱多啊,却发现居然只能养得起军队十年……

其实清末和北洋民国时期军队士兵军饷很大程度并没有那么高,主要是因为扣除伙食和服装磨损,还需要上交给各自长官的一些“保护费”,每个人到手里最多一二两银子,到了民国时期也不过是三块大洋而已。可这样的军队,能打仗吗?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王永安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后世共和国需要需要隐忍三十年,想当初在王永安小时候,看到南海撞击事件,他还为81192战机驾驶员王伟牺牲而痛哭流泪,看到电视上大哥哥和大姐姐们跑到美国大使馆前抗议,年幼的他还偷着坐车准备去参加抗议游行当然遭到父母一顿暴揍当年只是觉得窝囊,国家窝囊,活的窝囊。可是后来他渐渐明白了,不是国家窝囊,是没钱,是穷,是人穷志短啊。

在南海撞击十五年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后,才开始强硬起来,才慢慢有了轰炸机群飞越日本对马海峡与日本东京相距不过几百公里,只要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轰炸机群稍微向东转一个弯,完全可以实现轰炸东京火烧鬼子的终极梦想。

对,一切的前提就是钱,只有有了钱,才能建设军队,才能实现国家的强大。

后世网上义和团厉害是厉害了,天天嚷嚷着杀这个灭那个,可惜这些人毛用没有,反倒街边做生意的小老百姓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国民富裕,国家才强大,国家强大,国家才强硬。那强硬不是嘴里喊出来的,而是用实力拼出来的。

王永安现在有这个实力吗?

三个月前他以为自己实力强大,甚至可以搅动上.海滩,可如今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他那一点点的钱,在国家军队建设方面简直杯水车薪。

王永安忽然发现,自己手下兵将缺少不说,更严重的是没有一个懂经济的人才,而在他认识的人中,唯一懂经济的就是罗士潼,可罗士潼也仅仅懂得商场经营。

若说谁能赚钱,也只能是王永安自己了,王永安却知道自己的斤两,先前因为占了史的便宜,然而以后这种便宜可就不容易占咯。

不懂赚钱,倒是懂得花钱,一群人大眼瞪小眼,最后还是幕僚魏文康结结巴巴地说:“要,要不然种大烟?”

军阀部队私下种大烟并不稀奇,但是北洋军种大烟就稀奇了,就像是民国的川军,军饷直接发烟土,一人一坨鸦片膏子,管你卖掉或者自己吃掉,总之这就是军饷了。所以为什么川军悲壮,因为川军穷啊,阵亡人多,战死之后连个抚恤金都没有。抗日战争时期,川军还真是仅凭一股子爱国热情打仗了,没粮没响没吃没穿跟小日本拼命干仗。

众人一致反对种大烟,咱们二十四混成协还不至于落魄到这个地步,每年朝廷不是还拨下来十万两军饷嘛。

“无论如何,咱们的部队架子搭起来,人数不够以后可以凑,可是骨头架子必须先建好。”王永安一拍桌子,不容置疑地说道。

既然确定先把架子建好,那这三标四营的长官可都十各打个的实缺了,于是王永安开始封赏官职,众人伸长脖子看过来,眼睛里放着光。

王永安宣布道:“参谋长冯衡,副官长李耀,副官处卫队长邵永勤,军务课课长吴鹏,军医课课长肖湘山,军需课课长罗银贤,军法课课长夏铭,步兵一标方咸五任标统,步兵二标刘辉任标统,步兵三标龚武远任标统,骑兵营陈健任标统,辎重营罗银贤任标统兼任,卫队营范文泰任标统。”他也不商量了,直接委任下来,“至于炮兵营的标统嘛……我们需要一个懂得炮兵指挥的人,你们谁懂炮兵指挥?”

众人摇了摇头。

刘辉这才说:“我虽然毕业于炮兵科,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实际指挥过炮群,所以就不毛遂自荐了,不过我推荐我的同学吧。我的同学中有几个江苏省人,他们分别是江苏省常州的李祖植、庄翼和翁之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后,他们被分到了江苏省新军巡防营里指挥炮兵。”

“你和他们关系如何?”王永安问。

刘辉笑道:“关系还不错,都是同学,但是要说熟络,还是我的几个湖北老乡更熟悉。”

“你先说说你的老乡,既然他们不熟,我们不妨多几个选择。”王永安道。

刘辉点点头,介绍道:“我在学校的时候我关系最好的两个湖北老乡,一个叫做邵保,一个叫刘燮元。但邵保在学校的时候积极参加孙逸仙的革命党,他现在在湖北陆军学堂里做炮兵科老师,我之所以不推荐他便是因为担心他乱来。而刘燮元与我关系虽好,可他和我一样,在炮兵指挥的成绩上并不怎么好,我也是因为成绩不好才转行指挥步兵。不过我是因为日语不好成绩才差,这刘燮元是因为家里是汉阳富户人家出生,不愿意认真学习,成绩才不甚理想。”他倒是实诚,并没有因为私人关系好而推荐一些庸才,这两人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后,返回胡北省在胡北新军担任教官,一直庸碌无为,倒是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一生。正所谓造化弄人,他们的那些有才干的同学门,在大时代中风起云涌名震天下,最终反而没有几个落得好下场,不是壮年横死,便是死在军阀混战之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