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 第六百一十三章 唯恐天下不乱

在王永安躲藏的这几天内,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尽管被人称为“江北四镇”的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和第十师并没有立即北伐之意,但是毫无疑问他们此时异常敏感。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袁世凯立即意识到在王永安遇刺下落不明之后,任何对这四支部队的刺激都会引爆江北地区的反抗意识,且江北军队并不惧怕北洋系军队,因此袁世凯给江北四个陆军师发电报表明自己一定会追查王永安遇刺一案,并希望此时此刻江北军队不要受到小人挑唆破坏共和,以免犯下千古错误。

与此同时袁世凯也召集江北系的官僚,向他们承诺自己绝不会伤害江北系的利益,刺杀一案与北洋系无关,是有人在破坏共和,破坏团结。

最后,袁世凯通电,愤怒地表示有一些人为了阻碍中国的共和制度,阻碍中国的发展,肆意破坏国家机构,刺杀共和政府官员,十恶不赦必须受到严惩。

当然,袁世凯的表态虽然嘴上很硬,但是实际上没什么内容,谴责谁都不知道,还不如泼妇骂街有目的性。

袁世凯的言论虽然是转移大家的注意力,但有心人却认为袁世凯在谩骂革命党,向别人暗示革命党才是刺客,这又引起了革命党的不满。革命党虽然不掌权,但很多革命党人都担任着报纸的编辑或者记者,于是革命党的报纸开始反驳袁世凯,认为袁世凯才是幕后黑手,他早就和王永安矛盾重重。很多小报纸为了销量,肆意猜测刺杀王永安的幕后黑手,而大多数人则直指袁世凯,甚至有人挖出来当年袁世凯将得了肺痨的女儿嫁给王永安,其目的就是想让女儿的肺痨传染给王永安,害死王永安。

小报纸就是小报纸,为了增加销量,什么花边新闻都敢写出来,大公子袁克定刚从国外回来,看了报纸之后气得差点让人拆了报社,自己妹妹和王永安是两情相悦,哪里来的用女儿去害人的道理。与此同时,江北各界报纸也与南方各界报纸也开始了对**的口诛笔伐,认为堂堂国家首都,居然发生了陆军次长兼川边经略使遇刺,简直是国之将乱妖孽重生之不祥预兆。

袁世凯知道到自己背了黑锅,此时他是最不希望王永安出事的人,他好不容易把王永安调离中央去了川边,好不容易将“江北四镇”拆分开来一分为二,没想到这档口王永安遇刺了,简直没有比这个消息更坏了。

而各地的报纸肆意猜测攻击政府,也让袁世凯大为恼怒,他下令封查了一些报社,反倒激起了更多的报纸媒体的反击。报社完全忘记了当初自己如何攻击王永安了,此时为了抹黑袁世凯,又说王永安抵抗日军是民族英雄云云,仿佛他们从没有骂过王永安一样。

经过三天的艰苦追查,内务总长赵秉均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这伙儿刺客是从奉天和热河来的,一共有四个绺子的精兵强将,总计四十三人,他们手中的武器都是自己携带,因此不能辨别出顾主。而刺客们在刺杀王永安之后,立即选择回到关外,袁世凯勒令奉天将军张作霖全力追捕刺客,并缉拿凶手。但是对于幕后黑手,赵秉均等北洋警察系统暂时还找不到,甚至此时有人在报纸上刊登幕后黑手是专门给袁世凯干脏活的赵秉均,这让赵秉均气得差点吐血。

袁世凯自然不会相信赵秉均干了这件事,他知道赵秉均不傻,刺杀王永安会给袁世凯和民国政府造成多大的危害,但他对赵秉均不禁自己允许私自下令警察进入外国租界逮捕报社记者,从而引发英法大使抗议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

当然,唯恐不乱的不只是小报纸和革命党的报社,第三天,日本人承办的《亚细亚日报》上连篇累牍地报道:如果“江北四镇”造反,北洋军将如何对待,兵力该如何布防,真实模拟战场给北洋军出谋划策该如何消灭江北四镇。

一时之间,不少人真的认为“江北四镇”会谋反,甚至不少北洋军军官都纷纷建议早早应对,而与此同时,江北四个国防军陆军师的长官们也立即前往徐州开会,商讨如何应对此时的变局,他们也担心北洋军会对自己下手,并定下计策,如果“江北四镇”有任何损失,则联手北伐,并推荐王永安的兄弟李耀担任讨伐军的临时司令。

李耀显然知道自己能力平平,四个师长推荐自己并不是因为自己能够服众,而是因为自己资格足够老,人缘比较好,为人有自知之明,因此李耀也当仁不让的接过了任务。

袁世凯原本的工作重点是把总统府搬到中南海,可是却因为王永安遇刺一事被耽误了下来,值此寒冬之际,比天气更冷的是国内的紧张气氛。

而私下里,袁世凯也立即召集军官,商讨接下来的变化,尽管他暂时安抚了“江北四镇”,可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变卦,会不会突然选择北伐。

由于是秘密会议,因此选择了凌晨十分,京师戒严并不只是因为王永安遇刺,更因为袁世凯为了控制京师,免得有心人利用这个会议散布谣言。

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曹锟、段芝贵、曲同丰、靳云鹏、李纯、王占元、王承斌、田中玉、陈宦、徐树铮、黄波、吴佩孚、袁乃宽、阎相文、王怀庆、王廷桢、蔡成勋等大校将领和相关人士抵达总统府后,陆续来到了会议室。会议室周围用黑色的窗帘拉紧,从外面看不进来,侍卫官袁家树奉命二十米内不得有人靠近会议室。

袁世凯在杨度、刘师培、李燮和与何解四人的陪同之下走进了会议室,其中何解因为劝降了王永安降袁而获得重用,但是因为其资历尚浅只能排在幕僚官的最后一位,但也成功地替代了幕僚官胡瑛的地位。(主要原因是胡瑛是同盟会成员转投袁世凯幕下,袁世凯并不对他十分信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