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 第四百零三章 诅咒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第四百零三章 诅咒

作者:西门吹灯零零七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2:09 来源:笔趣阁

王永安本想低调一些,但无奈他身居要职,根本低调不了,参加他婚宴的人远比他第一次迎娶袁世凯女儿袁念祯时还要多,究其原因是当时的王永安不过是王永泰的幕僚罢了,而现在的王永安可是江北护军使,江湖人称江北王,身份的变化意味着地位的变化,地位的变化也意味着待遇的变化,这不,几乎两江有头有脸的人都来了,甚至南方革命政府的人也派人送过来贺礼,更别说袁世凯的人了,甚至于袁克定带着刺杀过摄政王载沣的汪兆铭(汪精卫)来到扬州共和妹夫的婚礼这听起来好有一些别扭咧。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王永安好奇这两位怎么一起来了,袁克定笑呵呵地说他与汪兆铭已经皆为了异性兄弟,这一次来扬州,不单单是恭贺王永安的大婚,更是要送汪兆铭去南京,孙逸仙从美国回来了,汪兆铭自然要投奔自己的老师去了。

袁世凯做了两手准备,一面打一面拉拢,希望送回汪兆铭以修复与南方革命军的关系。政治家就是如此,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袁世凯的做法没什么不妥,但看起来别扭得很,如果政治头脑差一些的人会觉得袁世凯多此一举。

来者都是客,且王永安与汪兆铭从未接触过,初见汪兆铭便被这个帅哥犀利而热情的言语所打动了,王永安听他慷慨激昂地讲着如何建设中国,青年人如何奋斗,心中不免想到了当年春晚陈佩斯的一句台词:“我原来一直以为,只有我这模样的能叛变没想到啊没想到你朱时茂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叛变革命啊!”

汪兆铭绝对和他的老师孙逸仙一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理想主义者往往走两个极端,要么极端爱国,要么极端卖国却以为自己爱国。汪兆铭便是如此,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此君依旧在与蒋中正争夺民党的领袖地位,在渐渐感觉无望之际,毅然决定投靠日本人,建立新的民国政府。汪兆铭认为日本全面强于中国,因此他以为依托强大的日本人,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可以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华民国,却不想自己逐渐走向深渊,后来悔之晚矣,成了千古罪人。后来汪兆铭罹患骨瘤癌,临终之前,日本人要求汪伪政府代表中国签署对美宣战,汪兆铭已然身不由己签署对协约国的宣战宣言:“自今日起,对英美处于战争状态,当悉其全力,与友邦日本协力”。但是日本人要求汪伪政府派兵前往太平洋战场的时候,汪兆铭还是拒绝了这个要求,他认为嘴上支持支持日本也就罢了,如果真的派兵去了太平洋战场,一旦日本战败,美国人一定会趁机派兵进入中国,从这一点来说,他在临终之前并不煳涂。然而他为了一己之私,却卖国求荣,实在不可原谅。

王永安心里知道汪兆铭未来的下场,但是他无法点破,毕竟汪兆铭投降日本人是“未来”发生的事儿,而他的出现已经影响了“未来”,甚至于王永安自信地认为,有了他的中国,“未来”必然不会发生抗日战争。

“不如在未来日本发生一次抗中战争吧。”王永安心中骄傲地想着。

诚然,王永安现在的成功让他有洋洋得意的资本,同时国内外忽然对他吹捧起来,认为他是中国未来最具影响力的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京都日报》这样评论王永安:“大清帝国最具影响力的人,毫无疑问是袁世凯与孙逸仙,然而袁世凯已经五十三岁,且据传闻袁家因为遗传病寿命不超过六十岁;孙逸仙今年四十七岁,但他仅仅是清帝国**民主精神领袖,并没有军队真正效忠于他。但是王永安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都不禁感慨,年仅二十四岁的王永安的已然成为了横亘在北方袁世凯与南方孙逸仙之间一座渐渐隆起的巨山,史上刘邦、项羽、朱元璋等皇帝来自于江淮地区,而作为江淮地区的真正王者,江北护军使王永安的未来不禁让人猜测,在袁世凯渐渐老去,孙逸仙渐渐平凡之后,谁才是真正的大清帝国执载。”

这片文章的题目,便是《论未来之大清执载》,而在王永安与扬州大婚之际,袁世凯坐在沙发上,对面是赵秉均、段祺瑞与王士珍,手下人悄不作声地看着袁总理以及袁总理手中的这篇日本文章。通篇文字的翻译是精通日文的陆宗舆,袁世凯的秘书之一章宗祥则站在袁世凯身后,眉头紧锁。

段祺瑞看到袁世凯的眉角抽动,心中冷笑不已,没有人比他更知道,此时的袁世凯内心是多么的愤怒在袁世凯愤怒的时候,他的眉角会不自觉地抽动,类似于肌肉的无意识抖动一样。

这篇文章不但抬高了王永安,还贬低了袁世凯,尤其是他们怎么能写出来袁家的诅咒据说袁家的男子活不过六十岁,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刚活到40岁就死了;叔祖父袁甲三1863年染病去世,算是袁家人当中寿命最长的一个,也只活了57岁;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终年51岁,过继以后的父亲袁保庆终年只有49岁,堂叔袁保恒只活了52岁。活着的袁家人对去世的先祖寿命进行一番统计后,得出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极限为57岁的结论。

于是有人说,袁家的人深受诅咒之害,无人寿命超过六十,本来这只是大家私下里的言论,却没想到居然被日本发行量最大的媒体《京都日报》堂而皇之地发表出来日本人是什么意思,是在与万永安这条还不成熟的小狐狸做生意吗?

袁世凯陷入了沉思之中,偶尔抬起头来,问道:“有什么关于江北的消息吗?”

王士珍道:“江北护军使王永安提出,延长汴洛铁路东路段,一直延伸到江北海州,并提出由民间独资的方式修建。”

“砰!”袁世凯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冷冷地说道:“江北真有钱啊,居然独资修建铁路,真有钱啊!”

段祺瑞在一旁若有所指地说道:“江北有人,有钱,有时间……”(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