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清国开始坍塌了

三天后,一封电报从太平洋的另一侧辗转发到了墨西哥联邦共和国圣卢卡斯华人特区,大清国胡北省武昌发生叛乱(武昌起义),起义军攻占了武汉三镇并迅速引起了胡南省发动起义,又一天后,上嗨发生暴乱,再一天后,江西发生暴乱,江苏省发生暴乱,浙省发生暴乱……

由于川省叛乱迟迟不能平息,清廷决定调派更多的胡北新军前往四川平乱,1911年9月21日,革命党人蒋翊武、孙武、蔡济民、熊秉坤、王宪章、邓文辉、焦达峰、陈作新等决定趁着胡北省清廷防御松懈,与10月6日秘密发动起义。9月24日,起义秘密准备的时候,意外发生,南湖炮兵对二营中队为前往川省的战友践行饮酒,此时长官禁止依旧并引发军官与士兵的冲突,有喝醉的革命党士兵一气之下将大炮推了出来,向新军司令部发射。

湖广总督瑞吓得够呛,立即彻查此事。

9月25日,通过拷问,瑞知道革命党准备在武汉发动暴乱,瑞立即向朝廷报告,并下令心腹北洋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率领各标各营长官收缴子弹彻查叛匪并遏制暴乱。

由于被收缴了子弹,革命党起义不得不推迟三天,革命党人孙武决定自己制作子弹,然而在制作过程之中,10月9日,孙武在配制火药时,煤油灯的火苗引燃了火药发生爆炸,孙武身受重伤,有人立即报官。

张彪在孙武家中搜到起义名册,随即下令武汉三镇戒严,并按册抓捕革命党人,王宪章、刘公、蒋翊武、刘复基、彭楚潘等人慌忙逃走,不久之后刘复基、彭楚潘、杨红胜终于被捕,并被处死。

10月10日下午,革命党人熊秉坤在得知起义名册落入清廷之后,决定立即发起起义,并联络蔡济民、王文锦、罗子清等人,说今夜乃唯一机会,明日之后革命党必定逃得逃,抓得抓,众革命党人被熊秉坤说服,当即决定起义。

晚上七点,熊秉坤突然听到工兵营发生激战,原来第八镇宪兵进入工兵营抓人,熊秉坤立即回到宿舍取出枪和早已藏好的子弹,并带领手下士兵向宪兵发起攻击,敲响了武昌起义的钟声。由于宪兵四处抓人,许多士兵心中早就对他们不满,再加上熊秉坤等人平日威信高于新军军官,起义士兵顿时踊跃参加,杀死数名效忠于清廷的军官和中立军官,整个工兵营完全被起义军控制,随后熊秉坤当即决定率先攻占望楚台军械库。

望楚台士兵与熊秉坤、金兆龙等起义军里应外合,一举攻克望楚台军械库,随后其他各处新军士兵得知工兵营已经起义胜利,立即发动起义,并向望楚台集合,起义部队逐渐壮大。熊秉坤深知清廷的能力,因为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他更加小心翼翼,一方面他下令分兵把守望楚台,另一方面不断派出军队接应其他起义士兵。由于熊秉坤仅仅为工兵营第一队队长(相当于连长),并没有指挥军队作战的经验与能力,因此他力荐吴兆麟作为行动总指挥。

吴兆麟是胡北新军工兵营最优秀的参谋官,虽然起初他的态度介于反清与保清中间,但是当此时刻,容不得他犹豫,吴兆麟于是毅然决定反清,并决定趁着黑夜攻打湖广总督府,让胡北清军失去指挥。

吴兆麟的指挥若定让起义士兵军心大振,于是各部按照指挥开始分别进攻湖广总督府和阻击清军。

不过由于湖广总督瑞早有准备,起义军士兵抵达湖广总督府时遭到张彪等清军的顽强阻击,起义军士兵组织两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而张彪趁机率领清军反击,张彪手下大将李襄率军连续攻占两处起义军士兵把守的要隘,直逼望楚台大本营,起义军岌岌可危。

此时熊秉坤率领部分起义军士兵面临回援望楚台还是继续执行进攻湖广总督府的选择,军人出身的熊秉坤第一时间做出了绝大多数军人都会下意识的反应,执行吴兆麟的军令,继续强攻湖广总督府。

张彪因为反击胜利在望,误以为起义军士兵吓得逃走,大喜过望下下令将总督府士兵调走部分支援进攻望楚台。此时熊秉坤组织士兵进行第三次强攻,这一次起义士兵决定火烧总督府。

张彪大怒,组织手下开枪射击堵住敌人前进道路,又下令救火,由于清军在总督府有数挺马克沁重机枪,起义军的第三次进攻无果。

危机之下,起义军士兵纪鸿钧将自己全身倒满煤油,并抱着炸药包冲向围墙,清军的子弹击中纪鸿钧后引起大火,纪鸿钧成为活人冲向清军,并引爆炸药包。起义军士兵纷纷效仿纪鸿钧做法,此举将清军吓得目瞪口呆,任由张彪下令,清军士兵纷纷逃走。

张彪深知此时起义军士气旺盛,便下令撤退到第二道防线,重新组织防御,并且调来四挺马克沁重机枪加强火力。张彪组织的防御原本万无一失,然而湖广总督瑞却被飞来的流弹吓得够呛,他连忙下令张彪保护自己逃走。这张彪也是一个不知变通的军官,虽然他明白起义军绝对攻克不了总督府,却面临军令后下令军队撤军,保护瑞。

清军撤走之后,熊秉坤等起义军迅速攻占湖广总督府,而此时吴兆麟在望楚台率领军队击败了李襄的清军,并发起了反击。李襄眼见援兵迟迟不到,也率军撤退,吴兆麟趁机直接攻打到总督府,与熊秉坤等人汇合。

此时,越来越多的士兵参加了起义,因为月黑风高,瑞惊恐万分,于是下令清军撤退到长江水师军舰上以保万全。武昌起义不久,汉阳的新军和汉口的新军也发动起义,因为湖广总督府被占领,忠于清廷的军官和士兵失去指挥,不少人选择逃走,使得汉阳与汉口迅速被起义军控制。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烧毁大清青龙旗,悬挂共进会的铁血十八星战旗,并正式通电海内外,宣布废除帝制,成立中华民国,胡北起义军改为民国革命军,军民必须剪辫子,并唿吁全国革命者前往胡北省支援革命,准备迎战清廷的南下大军。

清廷根本没有想到,在短短十几天之内,全国十八个省份发动了暴乱,大清的天下难道就要亡了吗?摄政王载沣慌乱不已,他身边左右哪里有什么能人,满人最能干的大臣铁良因为受到排挤被赶出中央,在他身边无非是年迈的奕,无知的隆裕太后,年幼的溥仪,冲动且毫无经验的载涛、载泽等年轻贵族,良弼和善耆等人虽然力主一战,却对汉人军官并不信任,甚至民政部侍郎(副部长)桂春荒唐地提出,先诛杀京师所有汉人避免汉人在京师发起暴动的建议,自然遭到一致反对。

满清贵族激烈争论起来,奕、那桐、徐世昌希望重新启用袁世凯,而其他满清贵族则害怕此时袁世凯出山反而会领导汉人推翻满清江山。

经过一夜的讨论,载沣决定派遣陆军大臣荫昌率领旗人士兵较多北洋新军第一镇南下平叛。荫昌在途径河时拜访袁世凯,对武汉起义军不屑一顾,而袁世凯却对黎元洪甚为忌惮,告诫荫昌万万小心。

荫昌不以为意,直言大军南下起义军将如土崩瓦尔,而袁世凯则暗中嘱咐第一军统治冯国璋“慢慢走,等等看”。于是北洋第一镇新军行军缓慢,而荫昌轻敌,令第八镇统制张彪戴罪立功,率胡北各处巡防营组成前锋,直扑武汉。

武汉起义军早有防备,并在铁路沿线设伏,张彪率领两千清军直接送入了起义军的口袋,死伤大半,张彪负伤逃走。

首战告负,荫昌愤怒不已,下令三军兵分三路进攻汉口、汉阳与武昌,此时的起义军首领已经不是吴兆麟,而是原北洋新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

黎元洪领兵多年善于用兵,尤其是对炮兵运用非常得当,隐藏指挥军队发起三路勐攻,被黎元洪轻松化解。而后北洋第一镇主力抵达,起义军与清军展开激战,北洋精锐装备精良且训练刻苦,起义军伤亡惨重,一再丢失阵地。此时起义军中的共进会会员们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多次躲在掩体后,等清军攻入阵地的时候,跳出掩体与清军展开肉搏。

尽管起义军尸骨如山,可是却凭借着这一份狠劲,生生地用尸体将清军击败。北洋军主力本来就是袁世凯的私军,不愿意为清廷效力,更不愿意与起义军死战,在看到起义军宁可用10:1的代价也要换回一块阵地的决心之后,第一镇以伤亡过重为代价退军。

而第一镇将士们则向朝廷表示,贼兵浩大,第一镇力所不逮,希望援军早日抵达武汉。什么贼兵浩大,不过是北洋军在逼宫罢了,如果不启用袁世凯,北洋军怕是一直要这么“浩大”下去。

前线军队的突然逼宫,让清廷内部手忙脚乱,年轻的载沣慌不择路,连忙请教奕等人,奕只有一个态度,除非袁世凯,谁也指挥不了北洋军,那些骄兵悍将只听袁世凯的。

“这该如何是好,这该如何是好啊。”载沣急道。

此时黄波进言道:“不如调江北军前往武汉平叛如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