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末世之黑夜将至 > 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大突破

末世之黑夜将至 第一百五十五章 重大突破

作者:温言对酒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59 来源:笔趣阁

相比乱中有序的南都战场,发生在上京的战斗只有绝对的理性和秩序,各支部队在刘远舟的指挥下像是精密机械齿轮相互咬合,精准,无情,单调的重复。UU小说 Xuu234更新最快战士们真正体会到了“成为无需思考的杀戮机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不像南都方面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上京方面对魔潮作战部队里只升起了一颗耀眼的明星:齐烈。

这个性格暴烈的中年男人曾经是地下拳场的拳击手,明明兄长与父亲拥有足够挥霍的财富,却选择如此危险的职业,原因只有一条:齐烈渴望战斗,最好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战斗,而且观众要足够多,多到欢呼声能震耳欲聋才好。

如今齐烈的观众足够多了,千千万万位上京居民有幸目睹其英姿,可惜大家都太过震撼,呆若木鸡,齐烈就只能将连绵不断的枪声炮声当做为他喝彩的掌声现在,他的粉丝不仅仅是原258旅的战士们,参与战斗的上京军区部队内,同样有不少人被“流火战神”这个强者名号给征服。

这称谓足够霸气,正对上了齐烈粗糙的脾气和审美。尽管侄子齐心吾听了大摇其头,齐烈却倍感满意。

齐心吾在这场战斗中发挥的作用不比齐烈少,虽然身为非战斗人员,齐心吾的实际杀敌数远不如叔叔齐烈,但这不并能否认他在上京战场上所做出的贡献,齐心吾的探测能力,为巷战部队减轻了大量伤亡,等到收尾结束后,一枚含金量颇高的奖章是跑不了的。

不过齐心吾心里清楚,真正降低总体伤亡率的并不是他,而是位处指挥部的刘远舟。

关于南都方面联合指挥部的构想,齐心吾做过一定了解,通过大量的即时数据分析处理,针对具体问题计算出最优解,这在对人战争中是很难实现的,但用来对付怪物却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上京方面的防卫部队同样采取这个战术,只是不同的是,上京没有联合指挥部,因为不需要,刘远舟一个人就能代替整个联合指挥部,或者说,得到主席授权的刘远舟,就是上京方面的联合指挥部。

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比喻,为了实现这一次实验性作战,国家已调动穷极个人想象的丰富资源。

单以普通人的大脑为参考,输出效率就与输入效率相差甚远,视觉与思维系统能让人类迅速获取大量信息,但依靠声带或手指向外传输信息的效率却不及其百分之一,放在刘远舟这一特殊个体上,这个差距还会被放大上万倍甚至更多。

这个问题早在远江对尸战场上就已体现出来,刘远舟下令的速度已经跟不上他思考的速度,如果将刘远舟和他指挥的部队比作大脑和肢体,那么双方存在着一个致命的问题:神经元传输速度太慢,以至于肢体动作跟不上大脑的反应。

为了解决信息输出效率低下的难题,上京战区首次将实验阶段的脑控技术应用到实际作战中。

自1875年脑电活动被理查德卡顿发现以来,上百年的时间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脑控”技术就成为脑科学与认知科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在大脑神经生物信号采集、处理和人机高效协同等技术的基础上,以脑机接口探测人类思维活动时脑部产生的连续电位变化,利用微传感器捕捉其波形,并转换为相应的操作信号,即可实现人脑与计算机的交互传输。

尽管最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但真正实现“脑控”技术的核心技术对人脑思维活动电信号的精密测量、特征提取、模式识别和驱动控制仍旧处在瓶颈阶段,迟迟无法突破,即便科研人员抱着世界一流的超级计算机,也不足以穷尽对人脑思维运算的识别和模拟,毕竟人脑有数十亿神经元,形成的意识思维生物电波信号几乎无穷无尽。

简而言之,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无法直接通过脑电波读取人脑的细致思维,对人脑神经信号所代表的含义进行精细解读仍然困难,实现这一技术的成本代价太过高昂,获取的回报却是微乎其微。

于是邱哲与刘远舟共同提出一个方案:以相对安全微创的方式将电极植入刘远舟脑中,放弃对具体思维的精细解读,转向蠢笨却有效的穷举法。

举例而言,当刘远舟看到一块屏幕,显示出某个小分队正在某个位置执行作战任务,那么刘远舟会以毫秒为单位的时间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而后用思维意念下达命令,计算机不记录不处理刘远舟的分析过程,只记录刘远舟最后一瞬下达命令时的剧烈脑电波变化,从特定的波形对应不同的命令。

坚守,或者放弃。前进,或者撤退。向左,或者向右。

计算机擅长处理0与1的语言,而人类则擅长从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有效信息,于是指挥部就变成了一个怪异的信息处理中心。

刘远舟佩戴着思维感应装置的原型机,将大脑以最大频率运转,独自一人成为了整个指挥部的核心,从全面战局的宏观命令到某支小分队的阵地转移,每一道命令都由刘远舟直接下达。

而指挥部内其他成员则依职能分为两个系统,第一个系统负责调试机器,进行信息输入与反馈,第二个系统负责思考,从各自负责的区域画面所产生的电波图形中分析出刘远舟的命令,并将之传递到具体部队。

放在百人规模的战场,这个模式的效率甚至比不上刘远舟直接用无线电指挥下令,但放在万人规模的战场,这个模式的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因为语言的输出效率有一个无法突破的极限。

现在这个极限已经被突破,此次实验性作战取得了并不圆满但足够喜人的成绩,其付出远远大于回报,但这一突破性进展却敲开了一扇充满无限可能的大门。

从刘远舟卸下思维感应装置进入急救室的这一刻开始,他与邱哲便成为华夏最不可替代的两个个体,同时,拥有脑域相关能力的觉醒者具有了远超同类的重要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