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锦绣大明 > 第三百四十八章 叛变缘由(上)

锦绣大明 第三百四十八章 叛变缘由(上)

作者:路人家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40:17 来源:笔趣阁

“千户可是有什么不妥吗?”杨震突然在小院门前停下脚步,胡戈便也警惕地驻足向四周扫视起来,他可是深知眼下这里是多重要的。

杨震摇了下头:“没事,只是心里有些不安而已。”说着,他又自失地一笑,或许是自己警惕过头了吧,他能够很清晰地感觉到周围并没有其他人。

胡戈见他这么说,才松了口气,轻轻推开了虚掩的院门,将杨震引了进去。而就在他们踏进小院的同时,黑暗的墙根底下突然就冒出条矮小的身影来,直到他瞧见来的是胡戈和杨震二人,才将拿在手里的短刀放回靴筒之中,朝着他们躬身行礼:“小子多谢两位大人的相救之德!”正是云宪了。

杨震欣赏地看了这个少年一眼,自己手底下那些人都没有此人警觉性高,而他现在才这么点年纪,若是长大了还能如此,一定很不简单。想着这些,杨震已伸手拍了拍云宪的肩头:“你不必多礼,即便是陌生人,见了这情况我也会帮上一把的,何况我们还有求于你们呢。”说着便把话题转到了正事上:“你婶娘可是好转了些,她现在何处?”

“嗯,吃了些药后,婶娘的情况已好转了不少,人也清醒了。”说到这儿,云宪便不无后怕地颤抖了下身子。确实,若不是杨震他及时瞧出婶娘的病况,并出钱给他们找这么个干净住处和找来郎中诊治,只怕婶娘和妹妹身上的病症会进一步恶化,甚至是……后面的事情,他是不敢往下想了。

再次感激地看了杨震一眼后,云宪这才领着他来到小院东边的一处厢房门前:“婶娘就在里面休息。”

杨震略一点头,便抬手敲了敲屋门:“在下杨震,这位大姐我可以进去吗?”

“杨千户还请进来吧。”里面很快就有了回音,听声音已比之前在破庙里时要清爽了许多,显然这病已有所好转。

杨震这才推门而入,只见小小的屋子里很是整洁,除了一张床榻和一张方桌,两条板凳外,就只剩下一个收纳衣物的柜子了。此时,女子正半倚在床头,气色确实比之前要好了许多,虽然面色依然显得有些青黄,但却不像之前那般蜡黄了。

“多谢杨大人出手相救,小女子真不知该如何感激你才好了。”女子也和云宪一般,见到杨震后就满是感激地道谢,说着还转头看了眼身旁睡着的小女孩,显然她的情况也有些好转了。

“大姐这话太客气了,这对在下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算不得什么。”杨震谦虚地笑了下,便很随手地拉过凳子,坐在了床头。随后才说道:“之前事出突然,我都忘了问大姐的姓名身份,不知你可方便告知吗?”

“小女子……本家姓温,单名一个婉,大人叫我温婉便是,我可当不得大人如此称呼。”女子在报出自己身份时稍微犹豫了一下。

杨震似乎没有觉察到她的异样,只是笑了下:“你确实比我要大些,叫你声大姐那也是应该的。温大姐,你之前说有事要告诉我,可是关于兵变的吗?”

温婉人如其名地温柔一笑:“正是。当日晚间大人冒雨突然闯进庙里不也是为了查明此事吗?当时我就想把实情相告的,可因为这病体作怪,才无法给出答案。现在既然我已好转,自然要我所知的一切告诉大人了。”

“那在下就洗耳恭听了。”杨震精神为之一振,不自觉地又把凳子往床边靠了一靠,似乎这么做能把温婉的话听得更清楚些似的。

温婉刚一张口,却又想到了什么,有些担忧地道:“大人你就这么确信我说的一定就是真的?我可是你们口中的叛军的家眷哪。”

“温大姐你只管说便是了,至于是不是真的,我自会分辨。”既然说的是正事,杨震的神色就没有之前那般轻松和友善了,语气也硬了不少。

温婉见状,反倒是放下心来,便轻轻地道:“其实若不是没了活路,逼不得已之下,谁会铤而走险干出这等事情来呢?我那夫君本是个勤恳本分之人,一辈子只想着能安安分分地过日子,最多就是上沙场冒些险而已,可没料到结果却……”讲到这儿,她的眼竟已沁出了几颗泪花来,她的内心显然没有之前表现出来的那般冷静与稳重。

这一点杨震也是可以想见的,军中将士一旦作乱便成为乱贼,即便没有在之前那一场场平叛战斗里被官军杀死,今后也必会被朝廷捉拿问罪。若他只是个底层的兵士倒也罢了,但若是中阶军官,这罪过可就更大了。

但在此事上,杨震还真不好安慰对方,他可不敢保证说只要对方把实情相告,自己就能保证她夫君的安全。所以面对温婉担忧纠结的神色,他只能当作什么都看不到了。

在黯然神伤了好一会儿后,温婉才恢复正常,也不作什么解释,继续刚才的话题道:“但上面那些大老爷们是不会让我们这种无权无势的人家有好日子过的,早在多少年前,夫君的薪俸就已经常有所短缺了。而和其他那些军中同伴相比,他还算不错的,至少每月能拿到的饷银还能养活一家人……”

杨震皱了皱眉头:“怎么她也说是因为饷银的关系吗?这可就与大同官员所说的原因没有什么两样了。”

似乎是看出了杨震的心思,温婉继续道:“若只是饷银方面有所短缺,只要咱们的日子还能过,便也就忍下来了。可随后那些大老爷所做的事情却实在太过分了。只克扣底下将士的军饷,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贪婪,于是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我们那些田产上去了。”

杨震闻言,这才心头一振,总算有些新的收获了。在知道自己将来大同后,杨震便着意地对大明军队制度有过个大概了解。

太祖立国之初,便创下了不可动摇的军队制度,即卫所军户制。这是一种脱胎自唐朝府兵制度的军队制度,以五千六百人为一卫,其下设立千户和百户所,合起来便成了卫所。而这些兵马,一般来说朝廷是只需要付出极少的军费就能养起来的,因为军户制度的存在。

太祖立国将天下百姓分成了数大类,比如民户、商户、匠户以及军户等等。这军户,其实也被当成寻常百姓看待,既然你是百姓,在当兵之余,便得有一份其他的营生。一般来说,便是种地,军户们向来是战时为兵,平时为农的。不过和一般农民不同的是,他们的田地都是朝廷拨给的,而且税收也远比一般土地要低,这也算是军户的一项福利吧。

不过朱元璋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为军户们所创造的福利,最后反而产生了反效果。因为这些土地在官方登记里一直是低税的,便有不少军中将领盯上了这块肥肉。开始时,他们只敢将某户死绝了的军户家的土地据为己有,而随着好处到手,这些人的胆子便渐渐大了起来,开始对依然活着的军户下手。

用别处的寻常土地与军户们的土地互换,从而在税收上获取利益还只是最有良心的手段。在不断尝试,发现朝廷没有过问后,他们的胆子越发的大起来,索性就巧取豪夺,将军户们的土地全数夺走。

虽然被夺走土地的军士对此很是不满,但在等级森严,上司一句话就能定下属生死的军队里,他们即便满腔怒火却也无可奈何。既然衣食无着,便有许多军户开始逃跑,从而导致大明各卫所往往都是不满编的,有时一个千户所里,人都不满五百。

结果这种情况不但没能叫那些将领警惕,反而让他们找到了另一条生财之道——吃空额。要知道朝廷拨给各军的饷银可是按在册人数算的,只要那些将领没有把事实上报——他们也不可能将事实上报——这些银子就会按时送来。而那些逃走的军士们的饷银自然也就落入了将领们的腰包。一个两个军士的饷银自然不多,可一旦人数多了,却也是笔大钱。

当然,这么一来也不是全然没有坏处。嘉靖朝时的倭寇之乱,之所以大明一直平息不了,就是因为南方各地卫所早已不满五成,而且留下来的也没什么报国之心,自然会被倭寇打得溃不成军了。

虽然在平倭之后朝廷也曾想过要改变现状。奈何这种风气早已积重难返,岂是那么容易拨乱反正的。现在,就是大同这等军事要镇,也已有这种情况出现了。

但杨震却觉着有些奇怪,只是克扣军饷和夺去田产就能让军士们做出叛乱之举吗?别的地方最多也就是出现大量逃兵,难道大同的军队就比别处要彪悍些不成?

“除了这两条之外,可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杨震试探着继续问道。

温婉神色一凝:“还有一条,才是最最要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