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官神 > 第1492章 大明湖畔的冰山一角

官神 第1492章 大明湖畔的冰山一角

作者:何常在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41 来源:笔趣阁

第1492章大明湖畔的冰山一角

鲁市有泉城之称,可惜到了今天,昔日百泉齐涌的盛景不再,许多泉水都干涸了。

闻名于世的大明湖位于鲁市市中心偏东北,是一处天然湖泊。鲁市的大明湖畔并没有传说中的夏雨荷,只有来来往往的游人。

4月中旬的鲁市,气温回升,正是net暖花开的好时节,和燕市的干燥相比,因为离海近的缘故,空气中微有net天还是比较怡人的。

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一老一人两个游人并不引人注目,老者5o多岁,还十分健朗,腰板挺直,脚步稳健,不过就是眉头紧锁。

年轻人35岁左右,穿一身简单的休闲装,不胖不瘦,每迈出一步都很坚定,和老者的一脸凝重相比,他的表情就显得轻松多了,似乎真是安然无事,就当是一次放松和出游了。

走到一处木椅之处,夏想和李丁山坐下,走了一路,也确实有点累了。

大明湖的景色还算不错,但和所有有名气的景点一样,人满为患,就让人失去了赏景的韵味。还好现在是傍晚,游人渐少,四下开始安静了许多。

常委会的风波已经过去半天多了,省委之中又恢复了平静。会上吵得再凶,会外也不会有一点消息走漏,官场上的规矩就是关门吵架,出门上镜,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永远是天下太平、花团锦簇。

李丁山直到现在还气愤难平,说起陈秋栋的为人,几乎咬牙切齿。

“陈秋栋的事情,李省长听谁说的?”夏想和李丁山走了大概半个小时,一直没怎么说话,他想让李丁山缓解一下愤怒和紧张的情绪。

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冷静而理智地看待问题,所以一直到现在才问起陈秋栋的问题。

“虽然我只比你早来半个月,但半个月的时间,生了许多事情。”李丁山伸手到背后,敲了敲后背,“而且在没有来齐省之前,我在商务部的时候,就已经现了许多问题……”

……李丁山身为常委副省长,分管的摊子不少,其中就包括盐务局。刚到齐省,盐务局副局长鲁成良就主动找到了他,向他汇报工作,表示了积极主动的靠拢。

按说以省盐务局副局长的级别,不够资格直接向常委副省长汇报工作,但鲁成良不同,他认识李丁山。

鲁成良也是土生土长的齐省人,在李丁山担任商务部副部长期间,鲁成良多次到京城商务部公干,一来二去就结识了李丁山。

鲁成良为人豪爽,xìng格正直,很合李丁山的脾气,二人虽然级别相差很大,但因为有共同语言,也渐渐成了朋友。

45岁的鲁成良年纪也不小了,也算官场老油条了,但多年的为官经历并没有改变他的耿直的脾气,相反,官场大染缸没有将他染黑,反而越来越让他嫉恶如仇。

也正是因为鲁成良xìng格之中不合群的一面,才让李丁山大生爱才之心,决定将他提名为国资委副主任。

提名鲁成良为国资委副主任,不是为了级别的提高,而是为了查实鲁成良反映的盐务局的一些令李丁山怒火中烧的不法事实。

盐务局是国资委直管机构,如果鲁成良顺利担任了副主任的话,就可以自上而下直接cha手盐务局内部触目惊心的黑幕了。

早在李丁山还是商务部副部长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一个怪现象,同样是产盐大省的燕省,各个地市出售的食盐并非是燕省出产,而是齐省或安省的盐。

一开始李丁山还没有意识到其中隐含的巨大内幕,别看他是商务部副部长,平常对油盐酱醋也不怎么关心,而食盐是国家控制的产业,既不可能走私,又不可能造假,而且一袋盐才一元钱,能有多大的利润?

谁会在一元钱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但后来李丁山却现他错了,因为食盐虽然没有直接涨价,但却由原来的一元5oo克变成了4oo克,等于是变相涨价到了1.25元5oo克!

后来在商务部接触到了燕省食用盐的调拨数量,李丁山才恍然大悟,欺负老百姓不在乎一mao二mao,燕省每年国家计划内调拨4o万吨食盐——实际销量要比计划内多许多,具体多多少,就是行业机密了,盐务局不会透露,因为利益攸关——初步一算,一斤盐多涨一两mao,相当于每年从百姓身上多搜刮8ooo万元以上!

然而,这才是冰山一角。

国家对食盐的控制一直十分严格,似乎从来没有私盐的现象出现。而控制食盐走私的机构就是盐务局,或许在许多人眼中,税务局、工商局等局机关才是油水丰厚的好地方,其实不然,真正富得流油却又名声不显的正是盐务局。

民以食为天,食以盐为先,掌握百姓口中滋味的盐务局,是真正的坐地收钱、盖章收费并且利润丰厚到足以让人难以置信。

按一袋4oo克的食盐1元计算,每吨价格是25oo元左右,但是,真正处于最低层的晒盐场的出厂价,国家明令规定不过5oo元一吨,请注意,国家同时规定经盐务局——准确地讲,是盐业公司,是盐务局所属的国营企业——分装之后,零售价格不过1o2o元一吨。

盐务公司的分装有多少技术含量?又有多少成本?说实话,不过是将5o公斤的大袋拆开,分装成4oo克的小袋,同时每吨要添加2o元左右的碘,分装的小袋成本每吨合3oo元,也就是说,每吨食盐经盐业公司经手之后,成本增加了35o元不到。

以出厂价5oo吨计算,加上中间35o元成本,盐业公司如果按国家规定的1o2o元一吨计算,利润还在每吨17o元左右。以燕省每年计划内4o万吨用量核算,盐业公司年利润在3ooo万以上。

看似利润不是很多,但要清楚一点,盐业公司没有任何风险,因为是专营,或者更确切地讲,因为是二道贩子,不需要任何投入。

但另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却是,盐业公司的收购价格是不二价,因为所有的盐必须经盐务局盖章才不算私盐,然后转手卖向市场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而是大幅加价到每吨25oo元以上,甚至更多。

如此,盐业公司的利润就由每吨17o元左右暴涨到每吨165o元,那么利润也由3ooo万变成了6亿6千万!

天下所有暴利行业和食盐专营相比,只能望之兴叹,拍马也赶不上。

如果仅仅是以上事实,还不足以让李丁山愤慨并且怒不可遏,毕竟是国家政策,谁也奈何不了。但在李丁山研究了相关数据之后,却现了一个更令人愤怒的事实,燕省每年调拨计划是4o万吨左右,作为优质的产盐大省,沿渤海一带的盐田完全可以满足本省的用盐需求,但燕省却每年都要从齐省和安省调配2o万吨以上的食盐。

结果就导致燕省的盐田荒废,盐田工人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负债累累,机器闲置,锈迹斑斑。更令人气愤的事实是,并非燕省的盐的质量不行,而是另有内幕。

燕省是著名的产盐大省,是国内第二大产盐区,然而燕省市场上的食盐,一多半来自齐省和安省。虽然也经中盐燕省公司分装,算是正规渠道的食盐,但在没有完成省内调拨计划之下从外省调盐,其实和私盐没什么区别。

只不过是在合法的外表之下行不法之事罢了。

为何宁肯让燕省的盐田荒废,也不肯照顾本省盐田,非要从外省调配?齐省还好说,也是海盐,而安省的盐大多是井盐和矿盐,未必符合燕省百姓的口味。

李丁山现了问题之后,专门深入进行了调查,在燕市各大市实地走访,现果不其然,市出售的袋装食盐,产地来自燕省的几乎没有,几乎全部来自齐省和安省。

李丁山甚至还走访了燕省的产盐地,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大片大片的盐田荒芜,许多盐田工人失业,一个月连几百元的生活费都没有。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燕省盐务局每年赚取6亿多利润仍不满足,包括下辖的盐业公司,不但中层以上干部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福利之好,就差每人上一栋别墅了。

就在李丁山得知了盐业内幕,但却苦于没有实权,既cha手不了燕省的事务,也过问不了齐省或安省的事务之时,一纸调令将他调到了齐省上任。

恰恰是负责联系盐务系统的副省长,又恰恰齐省盐务局副局长鲁成良前来靠拢,李丁山就在谈话中和鲁成良谈及了此事,鲁成良就告诉他更多幕后事实。

越是知道内幕,李丁山越是触目惊心,就越是气愤难平,决定要拿盐业的黑幕开刀,尽管他也知道,盐业既然是国家专营,幕后就有巨大的后台支撑,他动不了根本,至少可以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还百姓一个公正。

不仅仅是燕省百姓,也为了齐省百姓。

……听了李丁山的话,夏想久久无语,内心的震憾无以言说,因为他知道盐业专营是哪一方势力的根本,不能动,一动必有强烈反弹,丢官也许还轻,说不定还会有人送命……R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