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一百零二节 方山借款

大国崛起1857 第一百零二节 方山借款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09:11 来源:笔趣阁

伍崇曜在清朝官员跟前活的跟个狗一样,但是在普通百姓面前,那可是大人物。尤其是方山过去只是一个算命先生,跟这些富豪简直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当他拿着朱敬伦给他的名帖和信上路的时候,心里还忐忑不安。

香山县基本上就是后世的中山和珠海,跟深圳隔着珠江对望,而新安就是后世的深圳,因此从新安码头坐船,过了江就到了香山。

伍崇曜并不在香山县城,而是躲到了澳门,澳门现在依然归香山县管辖,小小的葡萄牙还没能力让清政府割让土地,只是在鸦爿战争后,趁机捣毁了澳门的官衙,赶走了满清的官员,但没有正式条约,现在香山县法理上依然对澳门有管辖权。只是葡萄牙已经开始一步步侵蚀了香山县的权力,包括宣布澳门为******,包括不再给香山缴纳土地租金,澳门实际上已经是殖民地了。

所以伍崇曜逃出英国人囚禁之后,第一时间就逃到了澳门,因为这里满清官府管不到他,英国人也管不到他。

伍家虽然在广州经营,是赫赫有名的十三行总商,在澳门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因此要找他并不难,更何况方山并不是去他府上求见,而是直接去了xs县丞衙门,这个衙门本设置在澳门,最大的用意就是管理葡萄牙人,但是1849年,趁着鸦爿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机会,澳门总督拆毁了澳门县丞衙门,清政府不得不把衙门暂时设置在紧邻澳门的前山寨。

尽管不想惹麻烦,不愿意跟洋人交往,尤其是现在还是跟洋人的战争期间,不过在方山把朱敬伦的写给县丞的信交给县丞张德和,里面的内容是告诉他,自己守卫新安没有钱粮,需要找伍家帮忙筹措一些,县丞这才勉为其难的派了两个衙役去澳门找伍崇曜。

因为朱敬伦在信中可是说了,新安直面香港,干系重大,巡抚和总督十分关切,眼下钱粮不足,问香山能不能帮忙筹措一些,所以如果不找伍家要钱,他香山(县)就要出一笔钱了。

张德和也清楚朱敬伦现在很红,广州的官面朋友来信说过这个人,说这人不但在巡抚面前吃的开,连总督也很器重,还单独请他吃饭,给他请功过呢。

作为负责管理澳门的官员,尽管被葡萄牙人赶出来了,但是在澳门的眼线可不少,当然知道伍家藏在澳门,也能找得到地方,伍家可是一大家子人,一个大家族呢,想完全藏起来也是不可能的。

可是当伍崇曜见到县丞衙门的衙役时,伍崇曜真的不想来,因为这时候这些当官的找他,绝对没什么好事情。

但他不敢不来,他家的祠堂和祖坟还在广州,他可没有他爹伍秉鉴的魄力(伍秉鉴早有移居美国的打算),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根本不想背井离乡。

临走前,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他有不测,让族中几个子弟立刻去美国,他爹伍秉鉴在的时候就留好了后路,在美国有大量的投资,那些投资现在他们家每年可以分到二十万两的红利,紧急情况下送一些种子去美国,开枝散叶保存香火绝对够了。

另外伍崇曜还猜测官府找他,无非就有两件事,一个是让他跟洋人沟通,一个是要他出钱,从来就是这样。他倒希望这时候官府找他要钱,破财免灾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对方现在一直都没找他,反倒让他心惊胆战,每夜都无法安眠。历史上,伍崇曜在战争结束之后不久就死了,跟这种焦心有直接的原因。其实他本不用着急,这场仗还没结束,否则需要钱的时候,朝廷是不会忘记他们这些肥羊的。

当到了衙门后才知道,不是官府要找到他,而是朱敬伦个人找他。

伍崇曜跟朱敬伦没多少交往,勉强算认识,当日伍崇曜被洋人囚禁在广州巡抚衙门的时候,他跟朱敬伦一起去找乡勇谈判过一次,谈判结束之后,他就逃了,因为当时主要是怕英国人囚禁他,所以逃到了澳门。

伍家这种行商,现在的名声可不好,很多老百姓认为就是他们把洋人引来的,骂他们是汉奸的人多了去了。就连很多官员,对这些行商都没什么好印象。当然现在已经没有十三行了,鸦爿战争之后就解散了。可是他们的生意还在做,做的内容还是过去的茶叶和鸦爿,因此人们习惯还是叫他们行商。

伍崇曜身在澳门,对广州的情况也知道的一清二楚,知道官兵收复了广州,其中出力最多的就是这个朱敬伦,一想当初洋人还对朱敬伦很重用,结果没想到朱敬伦竟然是个探子,而以他老道的眼光,当时都完全没有察觉,他就觉得朱敬伦这个人很可怕。

伍崇曜不但知道朱敬伦在广州的名头,更知道朱敬伦现在是巡抚柏贵身边的红人,而自家则是人人喊打,朝不保夕。

就好像第一次鸦爿战争时候,他爹伍秉鉴多大的名头,是广州十三行的总商,在国际上都赫赫有名,被美国报纸认为是世界首富,英国人也把伍秉鉴当作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一般对待。可是在大清朝,他却被人跟狗一样带上木枷示众。他大哥伍元华更是因为给洋人建了码头,被关进监牢拷打的半死。后来又因为洋船跑到sh侦查地形,被皇帝认为他管理洋人不严,再次关到了监牢。多次拷打后,出来不久就死了,那时候伍崇曜的大哥伍元华才三十三岁,距离他第一次被关进监牢才不到三年。

伍崇曜绝对不想让大哥的命运落到自己头上,但他很清楚,以朱敬伦的能量,绝对能够说动柏贵告他一状,甚至不用告状,只要他敢露面,朱敬伦直接就敢把他抓起来,无论怎么羞辱他,到头来那些当官的也不会给伍家撑腰。

当听完方山的意思后,伍崇曜反倒松了口气,这个朱敬伦不过是要钱啊。他还真的怕这个朱敬伦抓他问罪,要知道当日他可是真的帮洋人做过事的,朱敬伦精深夷语,又在洋人身边潜伏了那么久,抓到他一些把柄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是要钱的话,那就简单了,伍家别的不多,钱多的是。他爹当年去庙里烧香,一次就给庙里捐了二十万两。为他们兄弟买官,先后也花掉了一百多万两,鸦爿战争后更是一次性拿出一百多万两给清政府缴纳战争赔款。怡和行经营百年,总共向官府报效的数量官方统计高达一千六百万两,至于没有统计过的,私下给各级官员的孝敬,更是多如牛毛。

“既然朱大人缺军饷,小人自当报效,愿意捐输十万两,助大人抗敌!”

不用方山说,伍崇曜甚至是自告奋勇的主动提出报效。

方山却摇头道:“十万两不够,我家大人说了,弄不好得一百万两!”

伍崇曜愣住了,这孙子开口真狠,心里极为纠结,他心中认定,朱敬伦敢提出这样的要求,怕是真的掌握自己的把柄了,而且是大把柄,可是想要他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也没那么容易。不是谁都能从伍家身上敲到银子的。说不好听的,朱敬伦这样的小官还不够格。

一百万两给朱敬伦能买个平安,但是给另一个更大的官照样可以,逼急了,伍家砸下去一百万两,扳倒朱敬伦是轻轻松松,哪怕有柏贵护着也不行。伍崇曜现在是不想惹麻烦,乐的破财消灾,但是这破的也太多了,伤筋动骨,兔子逼急了还咬人呢。

最重要的是,这个口子不能开,朱敬伦只是一个小官,要是伍家给了一百万两,那剩下那些大官呢?为躲过这一劫,伍家绝对要出一笔血,广州上下的官员都得打点到了,现在给了朱敬伦一百万,那给柏贵多少,给黄宗汉多少?所以这个口子不能开,多大的官给多少钱,这是死规矩,上下稍微能浮动一下,但不能浮动的太多,乱了这个规矩,伍家就是破产,也绝对无法满足所有的官员。

“唉,不是崇耀不肯报效大人,只是这些年伍家已经不做行商了,坐吃山空,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啊。”

伍崇曜也不敢马上撕破脸,而是探着口风,对方要一百万总得给个落地还钱的余地吧,要是能砍到二三十万两银子,他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方山道:“伍大人误会了,我家大人并不是向你索要,只是借。我家大人说了,借伍大人的银子做笔买卖,钱息都不差你的。”

伍崇曜一愣,没想到是这口风,但他压根不信。

伍崇曜继续哭穷。

方山腾的就站了起来,朱敬伦告诉他了,让他来借钱,可以横一些,不横点,恐怕还借不到。

“我家大人找你借钱,那是看得起你,你不要不识抬举!实话告诉你,这钱也不白借,钱息你随便说。另外我家大人让我给你带个话,你帮他做这笔买卖,他保你一家太平!”

话音落地,伍崇曜先是一惊,以为对方要翻脸,接着心中一动,能全家太平,一百万两不算贵,他都做好了被抄家的准备,第一次鸦爿战争之后,三十多家行商倒了二十家,十几家都被发配xj去了,他伍家那一百万两银子其实就是卖命钱,否则也难免戈壁上走一遭的惨剧。

这一次大难,若能用这一百万度过难关,他伍崇曜也认了。可是朱敬伦只是一个芝麻小官啊,就是柏贵要一百万两,伍崇曜都要考虑一下,除非是黄宗汉那种钦差,否则谁敢说保他一家太平。难道说朱敬伦其实是黄宗汉的人?伍崇曜还真听人说黄宗汉亲自请过朱敬伦。

“大人您说的当真?”

伍崇曜真的不放心。

方山就知道是这样,冷哼一声:“当不当真你自己个儿思量去。老子只在这里等一天,明日银子准备好了派人来告我一声,我去提银子。没准备好,我明天就回,山高水低,咱以后见。”

说完拂袖离开花厅,把伍崇曜一个人凉在这里。

走出花厅,方山感觉自己浑身上下十万八千个毛孔都在透着爽快,把这种豪富压在底下,真的是痛快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