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857 > 第六十三节 跟法国人做朋友

大国崛起1857 第六十三节 跟法国人做朋友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09:11 来源:笔趣阁

印度人辛格最近非常忙,因为总有人询问他曾经被中国人抓走的事情,问他中国人凶不凶,问他中国人是不是吃人,问他中国人打不打人。

辛格就是那个用肖阿巧换回来的印度兵,他在中国人那边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因此他不介意经常给同伴们讲这个故事,但是当一天要讲几十上百遍的时候,多好的故事他也懒得张嘴了。

但那些长老问的话,他就是在懒得讲这个故事,也得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将他在中国人哪里的遭遇讲一遍。讲中国人给他吃很多从没吃过的东西,给他看了很多有神像的寺庙,给他听画着花脸的人唱戏。给他讲唐僧取经的故事。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最近印度兵军营中出现的传单实在是太多了,几乎每天都有新鲜内容的传单出现,那些英国人军官倒是试图阻止印度人阅读这些传单,但是很快就放弃了,因为印度兵得到传单之后已经学会了秘密藏起来。

英国人也尝试着不让传单进入军营,但也很难做到。因为传单抵到印度人手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印度兵在街上巡逻,突然一个人从巷子里扔出一个包袱里面装满了各种传单,印度人会捡起来带回去。

有时候甚至有小孩子看到印度人跑过来,往他们怀里塞一堆传单,然后很快跑开了。这种事你根本就禁绝不住。

这些传单的内容分门别类,告诉他们印度大起义的消息,这些消息其实长老们也多少听到了一些,从香港来的商船上从来都不缺印度水手,这些印度水手把家乡的消息零零散散的传到了这些长老们的耳中。

他们知道他们的家乡旁遮普、德里的士兵都在跟英国人打仗,巴哈杜尔·沙被推举为全印度的皇帝等等消息。但是身在异乡,他们这些印度兵实在是不知道如何跟英国人做对,他们还需要靠着英国人才能生活,才能得到各种物资。加上印度人本身国家观念就不够强,所以他们也没有太强大的造反愿望。不满也是有的,因为有谣传他们用的子弹,都是用牛油浸泡过去的,锡克人才不在乎这些,他们牛羊肉都吃,但是普通的印度兵就很不满意了,军官再三保证那些都不是牛油,但他们依然很不放心。

来自家乡的消息,只能让他们知道原来造反也是一条路,但没人去选择。但是来自中国人的威胁和拉拢他们多少还是比较关心的,中国人告诉他们,中国和印度的友谊源远流长,大家都是东方人,印度人跟英国人一起来打中国这是不对的,中国人不想跟印度人打仗,只要印度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也不打印度人,希望印度人不要给英军作战云云。

不给英军打仗,这显然也不可能,拒绝作战就等于是造反了。但内心中已经埋下种子,印度人作战已经没那么积极了。不是他们意识到了跟中国长久的友谊,而是各种小道消息让他们不得不考虑战败的后果,他们需要知道一旦他们战败,中国人俘虏他们后会不会虐待。

相比本身战斗意志就一般的印度雇佣兵,此时城中最强大的一股战斗力,非法军莫属,他们有完完整整的一个步兵团,五百人的战斗人员,这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不过五百法军是分为两部分的,在南城有三百人,在最北边的镇海楼炮台上还有两百人,这两百人控制了观音山上的高地,乡勇们根本就打不下来。

这些情况朱敬伦已经掌握了,这让他看不到英法联军投降的希望,城外两艘军舰虽然被炮台上的大炮打跑了,可是英军军舰的出现,就已经让英法联军高层看到了希望,两艘军舰传达的是一个信息,一个英国人始终关注着广州的信息,让他们知道他们并没有被抛弃。

英国人此时手里只有印度兵和苦力,苦力已经闹起来了,印度兵也不那么可靠,所以法国人就成了最可靠的军队,分化瓦解法国人的行动朱敬伦也一直在做着,但是效果不大,也只是散步了一些法国人单独跟城外的中国人接触的谣言罢了,普通士兵会传,高层根本就不可能相信。

必须派人实质性的跟法国人接触。

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朱敬伦立刻让侯进给柏贵传过去一个消息,让柏贵尽快配合他做一些事情。

消息已经很难传递出去了,因为城中谣言四起,英法联军都加大了对城区的封锁,先后堵死了好几个暗道,城门也都紧闭的情况下,真的很难相互沟通。

但法国人还是收到了一封信,是法国一个翻译收到的,他早上刚刚起来,就在他的被窝里发现了一封信,这让他惊诧莫名,很快法国人来到宿舍仔仔细细搜查了一遍,也没有其他收获。

法国上尉看过了那封信,那封信上表示,他们可以跟法国人谈判,并且释放所有的法国人出城,但是他们不能放过英国人,信上说英国人跟中国是世仇,割让了中国的香港,不归还国土的情况下,中国人跟英国人是死敌,但是中国人跟法国人没有仇恨,不希望法国人留在城里送死。

马蒂内上尉倒是很光明正大,看完信后,立刻还拿给英国人看。同时借此提出了一个建议,是不是能够趁机整体突围出去,他们困守在这块狭小的地方,迟早会被中国人攻进来,实在是太危险了。

但是英国人拒绝了,表示即便出了城,如果中国人是骗人的,城外那无边无沿的中国人或许更危险,英国人警告法国人,让他们想一想巴夏礼等人的遭遇。中国人连劫持人质这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根本就是不名誉的,是不讲信用的,谁敢说这封信是不是在中国人的骗术呢。赫德也站出来为自己一方说话,告诉法国人中国人善于使用欺骗的手段,而且把用欺骗赢得战争看作是一种荣耀而不是耻辱。中国的军事家孙子说战争就是使诈(兵者诡道也)。

马蒂内上尉糊里糊涂的就被一群英国人忽悠走了,但是他挺不痛快的,他一直坚持要突围,是英国人一直说他们的援军会来,到了现在只派了两艘武装商船做做样子就走了,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马蒂内认为都是英国人的固执造成的。

中午时分,突然一声巨响,城墙一角垮塌下来,一直跟城外进行炮战的五仙门垮塌了,这里面临这海珠炮台和东炮台两面夹击,到现在才垮塌已经说明中国人的炮术烂了。城墙倒塌,英国人驱使苦力去修城墙,又是一番忙碌。

下午的时候,突然北边镇海楼那边炮声隆隆,而且一响就没个停,听声音中国人有很多大炮,而且大炮的声响怎么听都像是洋人的大炮。炮轰了一整天,到了傍晚,镇海楼竟然也倒塌了,不知道中国人能不能攻陷镇海楼,哪里可是有两百法国兵的。

夜里马蒂内又通过另一种方式得到了中国人的消息,中国人宣称,已经向镇海楼发起了最后的反攻,如果法国人不投降,他们不保证哪里法国士兵的安全。如果法国人愿意合作,他们愿意先跟镇海楼的法国士兵谈判,放那里的法国兵先行离开。并且允许法国人派人去镇海楼跟哪里的法军沟通消息。

跟北边的士兵沟通,这一点马蒂内一点都不排斥,立刻派人打着白旗,带着翻译,趴下城墙,路上中国乡勇没有攻击他们,只是跟随着他们一直到城墙最北边的观音山下,目送他们上了山。

从镇海楼回来的军官表示,哪里的情况很不乐观,中国人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许多性能很好的火炮,数量足足有几十门之多,而且口径也很大,比观音山炮台上的要塞炮都不差,因此轰塌了镇海楼不说,还压制住了炮台上的大炮。

观音山上的炮台也经过英法联军的改造,火炮也换上了英国的要塞炮,但是数量并不算多,只有十几门而已,因为这里相对没有珠江上的海珠炮台和东炮台重要,该死的英国人始终认为制海权更重要,因此对珠江上的炮台更重视。

中国人的火炮完全压制了观音山炮台,这让法国人判断,他们已经无力坚守观音山这个据点了。可是观音山跟城南现在被中国人分割开来,让那批士兵穿过整个广州老城突围,显然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马蒂内想到了中国人说的,允许观音山上的法国人先行离开,他觉得有必要考虑一下。

于是马蒂内认真派遣一个军官,带着翻译陈启信出城跟中国人商量,此举引起了英国人的不满,要马蒂内解释为什么要私下跟中国人沟通。马蒂内表示是为了观音山上两百法军的安全考虑,英国人却表示希望法国人继续坚守据点。

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另一边法国代表却得到了中国乡勇比较友好的接待,告诉他们中国人很愿意跟法国人做朋友。

中国人几乎答应了法国人所有的条件。

观音山上两百法军甚至带走了他们的武器,迈着争气的步伐,从观音山上下来,然后出小北门,最后在中国士兵的引到下到了广州城外东北放的北校场,住进了过去中国士兵留下的营房。

接着这股法军立刻在中国人的要求下派出代表来到城南,向马蒂内报告了他们的情况,他们说中国人给他们安排了营房,并且没有在周围放置军队,并且保证只要他们不靠近城墙并且进攻中国人,中国人就不进攻他们。

中国人保证,如果城南的法军也愿意撤出来,他们很愿意让两只法军汇合,绝对不会攻击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