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七百八十八节 吞并满清的基础

大国崛起1857 第七百八十八节 吞并满清的基础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9:08 来源:笔趣阁

甲午战争后第一年,1896年,日本经济陷入了困境,显然最后高达二十五亿日元的债务,让他们的财政背上了巨大的包袱,尽管在列强的夹缝中,他们捡拾了朝鲜这盘剩菜,但经济发展依然疲弱,朝鲜人也不肯配合他们的掠夺,不时的反抗,他们想进一步的话,西安已经成为傀儡的满清朝廷还要说几句,俄国人也会说几句,日本觉得打这场仗打的真是莫名其妙。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这种莫名其妙的战争,也让日本政府饱受非议,没能取得任何特权不说,分明就是帮了大明一个大忙,大大推动了大明一统天下的进程,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到,大明控制了整个中国,只差一个仪式了。而日本却依然被排挤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之外,没有任何所得。

历史上,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工业发展飞速增长,一个说法是日本得到了巨额赔款,可事实上这笔赔款既没有用到教育上,也没有用到发展最快的轻工业上,而是绝大多数用到了军事和军事工业上。

可是这场战争之后,日本的国内资本投资金额由2.45亿日元增至9.31亿日元,增长了2.8倍;雇用10人以上工厂总数由3740家增至8274家,增长了1.19倍;使用原动力工厂数由675家增至3741家,增长了4.54倍;日均开动纱锭数由38.2万锭增至129万锭,增长了2.38倍;铁路营业里程数由2039英里增至4495英里,增长了1.2倍;轮船总吨数由110250吨增至656745吨,增长了4.96倍;出口贸易金额由18971万日元增至28950万日元,增长了2.23倍。

这样的增长速度,并不完全是靠投资带动的,而是靠市场来撬动的。战前日本在中国市场上几乎没有份额,可是战后十年间,通过获取的特权,他们至少抹平了跟洋人竞争的特权劣势,结果很快就用廉价的商品排挤了西方列强的市场,短短十年间他们就将英国棉纱从中国北方排挤了出去。

可现在日本不但没有得到市场,连赔款都没有拿到,得到的只是满腔的仇怨,以及萧条的经济,日本第一次经济危机在战后提前爆发了,跟世界其他国家都不联动,只是日本自己的危机,他们还没有能力影响到其他国家,倒是对大明有些冲击,因为他们开始廉价倾销本国的生丝和棉纱。

不过在这种程度的冲击之下,大明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890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从1893年开始恢复,1894年,大明不但结束了跟美国的战争,而且开始获得了巨额赔款,美国为了让大明尽快撤军,一次性支付了八十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这笔钱让大明国内的通货紧缩瞬间就度过去了,甚至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充足的货币供应,加上世界经济局势的恢复,大明生丝、茶叶和各种手工业品的出口开始恢复,法国市场成了主要市场,美国市场渐渐萎缩,但大明的棉布开始返销印度市场,大明生产的粗布是仿制美国粗布,在中国市场上反响良好,是唯一大规模销售的机织布,结果在印度同样受到欢迎,主要原因就是结实耐用,穿着并不舒服,城市中产白领不喜欢,但干粗活的农民和工人喜欢,而劳工阶层,显然占据了中国和印度的绝大多数。

美国粗布因为战争,直接被排挤出中国市场,大明成为机织粗布的唯一供应商。加上大明本国发展起来的城市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突然从战场上撤回来,手握数百两军费没处花的退伍士兵,都是庞大的消费能力。

战争的影响是,华人在美国西部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光是加州的华人就超过了两百万,而且还在日益增多,美国政府暂时都不敢惹这些华人了,因为李秀成手下太平军为主的华人持枪比例比美国人还高,明军撤退的时候,给他们留下了上百万只枪支,让他们变成了一只让人生畏的队,美国政府在没有解决西南的美利坚第二联盟国和东南地区黑人暴动的情况下,是不想招惹这些华人的。

战争中,大明商人发展了美洲西岸的贸易网络,持续不断的向秘鲁、玻利维亚等国进口大米,向智利进口铜矿,让大明商人介入了这些国家的市场,开始形成从小商人到大的进出口商人的商业链覆盖,并且着俄商业链在美洲西岸形成了互联互通,从北方的阿拉斯加到南方的智利,华人商业网络彻底铺开。

战后这个网络开始吸纳大量来自大明的商品,大明价廉物美的商品,就像21世纪一样,迅速占领了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给大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出口份额,同时跟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依然持续,极大的增进了跟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

在不断开拓的市场助推下,1894年底,大明经济就迅速恢复,1895年马上就转入高速增长。

轻工业的发展,又给重工业提供了市场,刚刚完成转产的机械工业,迎头更进一步,迅速填补了机械行业的空缺。

轻重工业的同时发展,让大明经济增长惊人。告诉发展的工业,早就了大量的中产阶层,又带动了高级消费能力,助推其他产业的发展。

这一切都让大明经济开始进入下一个增长周期。

日本在日俄战争前的工厂数打到了八千多家,可大明早在明法战争时期,就拥有了这么多工厂,其中光是缫丝厂就有三千多家,美国战争时期,大明的动力工厂数量就超过了一万家,但这种数量相比美国就差远了,美国是以十万计算的,一个经济危机他们倒闭的工厂往往就有上万家。

工厂数量是一方面,质量是一方面,大明的工厂比日本的工厂普遍要大,上个经济周期中,就开始向集中发展,经济危机中大量工厂倒闭,许多经济效益更好的工厂开始兼并那些破产工厂,大型工业开始出现。

大明已经不在统计一百人一下的无动力作坊了,百人以上的动力工厂,就高达一万家,这比日本日俄战争之前还要强大,毕竟是一个人口大国,主要人口都在比较富庶的两广和江浙地区,平均人均收入又比日本高得多,所以市场规模相当大,在全世界范围内,也仅次于英国、美国和俄国,居于第四位,比法国、德国都要大得多,这样的大市场,自然会催生大工厂。

日本日俄战争前,产业工人也不过五十多万人,可大明光是一个兵工厂,就已经拥有了三十万产业工人,重工业领域中的工人人数就高达七八十万人,轻工业中容纳的工人数量更是高达两百万人,这已经是十月革命时期俄国的工人数量了,可以说大明的工业水平,不但远远超过了日本,甚至已经超过了俄国,悄无声息之间,就已经成了世界前列的工业大国,但大明依然算不上是一个工业国,因为庞大的人口规模中,绝大多数都是农民。

几百万工人,相比一亿多人口,那只是九牛一毛,算起来产业工人比例其实也就跟日本相当,要不是仗着庞大的体量,根本就没有能力跟美国打那么多年。

但是大明的商业资本极为雄厚,这主要得益于历史上长久的丝茶瓷器垄断贸易,让中国地区流入了海量的贵金属,同时催生了庞大的商帮,你永远都算不清民间商业积累的规模,当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这些资本迅速投向市场,转化为各种产业资本,助推经济飞速的发展。

可以说,早在工业化之前,大明的商业积累就已经是世界级的水平了,除了英国之外,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或许印度可以一拼,印度的殖民地化让印度的工业化成为一个梦幻。

每一波工业热潮中,都有上亿的资本从不知道哪里冒出来,迅速转变成工业资本,像胡雪岩那样的豪商一旦杀入一个领域,迅速就能成为巨头型资本,这让大明的大型工厂十分密集。

雇佣工人超过一百家的工厂有一万多家,而上千工人的工厂就有一千家,对比法国这个数字才有一百多家,德国是五百多家,当然法国的工业实力还是强于大明,因为他们的中小企业有一百多万家,而大明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多,引进西方技术是一个昂贵的投资,中小企业玩不转。

但是大明的手工业作坊数量庞大,朱敬伦相当保护这些手工业,无论是跟满清的战争,还是跟太平天国的战争,都尽力保护工匠,这导致大明的手工业作坊数量高达五百多万家,如果采用西方的工业化生产,他们很容易就能转变成法国小企业那样的工业。

这些庞大的手工业,填补了大型工业无法顾及到的细分市场,不但在大明市场上攻城略地,而且大肆开拓着其他国家的市场,量少,价高,特色的手工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缺销路。

所以这些手工业反而在大明出口中后来居上,继生丝和茶叶之后,第三个达到了亿两规模,并很快超过了生丝和茶叶,成为第一大出口商品。

手工业雇佣的工人数量不多,平均下来只有三人,但就已经雇佣了两千多万大明劳工,是最大的就业产业。尽管他们并不未来,可这些产业很现在。

轻重工业,手工业,铁路工业,良好的经济状况,让大明吞并满清拥有了物质基础,不趁着这个时机吞并满清,等经济危机爆发,大明也就没什么能力来承担突然加入国土的几亿贫困人口的管理投入了。

所以那个十年,朱敬伦等不起,大明也等不起,但国际外交的压力,必须提前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