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国崛起1857 > 第八百零七节 中德同盟谈判

大国崛起1857 第八百零七节 中德同盟谈判

作者:狂人阿Q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3:09:11 来源:笔趣阁

时间进入1900年,原本八国联军进北京的一年。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但显然八国联军进北京已经不可能了,但俄国人却跟历史上一样,进入了满蒙地区。

所以中国政府跟俄国之间的矛盾很大,两国迟早会爆发战争,是全世界的共识。

中国政府一直在寻找可能帮到自己的强大盟友,德国符合所有的要求,但德国不想给中国提供这个军事担保。

因为在德国看来,中国和俄国爆发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德国跟俄国是否发生战争则是一个未知数。而且中国越是跟俄国在东方对峙,则德国的安全越能得到保证。因此他们不想介入中俄矛盾中来。

除非中国能给予他们足够的利益。

之前德国看重的是长江流域和北中国的利益。

随着德国经营的南通港将经济腹地由长江下游地区拓展至汉口、长沙地区,同时南北贸易往来,也越来越向这里集中。

长江内河航线的进口货有稻、麦、酒、棉花、蔬菜、水果以及家畜,出口货有棉布、糖、海产和百杂货、米等。北方沿海航线的进口货物主要为豆、豆饼、杂粮、小麦、木材、药材及水果等,出口货物主要为丝、棉织品和茶叶、南货。南方沿海航线的进口货物主要有青糖和冰糖、瓜子、海参、海菜、苏木、烟、靛、甘薯、咸鱼、纸张、肥皂、肉桂、土布、玻璃、水晶、白铅以及水果等。

巨大的贸易量很快让南通成为一个发展速度极快的港口,分享了相当一部分贸易份额,在德国资本的助推下,向上海的贸易中心地位发起冲击,至少德国人是这么设想的,他们想让南通成为“德国的上海”,跟英国把持的上海港一较高下。

也唯有这等重量的利益,才能让德国冒险承担中俄战争的一部分风险。

可是之前他们向清政府提出修建从南通到四川腹地的铁路,结果大明控制的清政府不但拒绝,而且很快将铁路修建权交给了大明铁路公司;紧接着德国又提出修建南通到北京的铁路,又被统一后的中国政府拒绝,依然马上交给了大明铁路公司。

由于胃口没有被满足,所以德国一直都没有答应跟中国进行某种程度军事同盟的要求。

现在大明再次以萨摩亚为条件,希望跟德国结成军事同盟,德国人考虑了一番之后,认为萨摩亚的分量还不够。

他们希望中国能够给予德国更大的利益。

德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他们希望中国能将南通长江对岸的一块地方租借给德国,德国倒不是要开发新的港口。而是打算从南通修建一条长江大桥。

大桥一旦修通,从南通往江南地区将成为一条捷径,大明修建的南北铁路会经过南通,给南通带来更大的贸易量,大桥的修通,会进一步方便南北交通,进一步截留长江山游通往下游的贸易量,让南通跟上海的竞争中,占据更多的优势。

将本国的领土租借给列强,这已经是中国政府和国民越来越难以容忍的屈辱了,德国人租借南通,就已经是为了统一而付出代价的极限,他们现在还要进一步扩张,而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统一前的大明了,这几年的顺利融合,已经让中国政府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不再担心列强的联合干涉。

尤其是英国拖入了布尔战争,法俄跟大明签订了大陆协定,列强联合干涉的危险已经不复存在,中国政府已经将收回南通提上了日程,怎么可能答应德国进一步扩张权益。

但是出于外交考虑,还是耐心开始跟德国谈判。

同盟主要是针对俄国无疑,但在其他方面,双方也有合作的必要。比如德国很担心英日对德国在朝鲜利益的威胁,英日海军协定,俄国人认为是针对俄国的,中国认为是针对中国的,德国同样认为对德国有巨大的威胁,所以德国在为中国陆地安全提供担保的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对德国东亚地区的利益提供一些保障,德国希望一旦日本进攻德国在朝鲜的釜山租借地,大明应该对德国提供支持。

发现中国跟德国开始进行军事同盟谈判之后。

俄国自然是很紧张的,对此进行了高度关注,甚至联合法国政府提出了抗议,认为此举违反了中国跟法俄的协定,协定规定中国不得组建针对俄国的任何军事同盟。

但英国也感到了紧张。

随着布尔战争的进行,英国越来越感觉到自己陆军力量的弱小,中德同盟虽然谈的是针对俄国,英国也能猜测到,但谁知道会不会有针对英国的条款。要知道之前,英国跟中国的矛盾也很大。至少在任何人看来,都比中国跟德国的矛盾大的多。德国不过是租借了一个南通,英国可是控制着上海租界的。况且德国跟中国没有军事冲突,英国却针对中国跟日本达成过海军协定。

战争越是不顺,德国越是扩张,整个西方都反对英国对布尔人的侵略的情况下,让英国开始反思自己的孤立外交政策,他们发现不是自己孤立了欧洲,而是自己被欧洲孤立了。

另外就是,法俄之间已经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同盟关系,德国跟奥匈帝国好意大利也有同盟,整个西方大国中,就只有英国没有同盟了。

现在德国还在将中国拉到他们同盟的战车上,一旦成功,英国将在东方也被孤立,虽然有英日协定,但日本的分量,显然不可能跟中国相比,日本是一个被中国大陆遮蔽的国家,这一点西方同样清楚。

英国要怎么办?

英国不断的往南非战场增兵,与欧洲国家掀起的反英运动相反,英国国内则爆发了强烈的爱国运动。

大英帝国的军队在南非遭到挫折的消息传回英国后,英国的民众掀起了一阵阵鼓吹战争的沙文主义狂热**。他们纷纷购买公债、向南非前线捐赠食品和药物,维多利亚女王和威尔士亲王用皇室资金,向前线的帝国士兵送去了巧克力和炼乳等珍贵食品。许多医生、工程师、牧师和护士收拾行装,自愿前往南非,作为志愿人员为英军服务,其中包括当时作品已经享誉西方世界的阿瑟柯南道尔医生。伦敦的街头到处贴出吹捧赞扬南非的那些“帝国的缔造者”的大幅海报,英国国民中的好战情绪高涨,支持政府“将战争进行到底”的政策。

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民族主义的时代,是这个时代的人错了吗,后世的英国人也许会不痛不痒的谴责祖先的错误,但在这个时代的英国人看来,他们所享受的平安喜乐的生活,所享受的丰富的物质财富,都是通过殖民弱小民族和国家得到的,所以才将队成为帝国的缔造者。

这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所以他们并没有错。

尤其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对战争的支持,更是引导了一大批忠于王室的英国平民。

在大英帝国举国支持下,英国迅速调集力量,成倍的增加了兵力,并且调整了战术,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集中兵力进攻奥兰治自由邦。

同时逼迫葡萄牙关闭了向布尔人输送武器装备的港口。

两相对比之下,英军优势越来越大。

但英国主要国家反英的情绪不减,不但德国继续向布尔人走私军火,荷兰人当仁不让,连法国都在向布尔人提供帮助。

英国越来越孤立的情况下,又担心德国跟中国走的太近,于是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建议,抢在德国人之前,跟中国签订一份有限的同盟条约,中国人的目的无非是针对俄国的,为了防止德国以此为机会,将中国拉向对抗英国的道路,英国有必要抢先跟中国结盟。

所以这份同盟从一开始的基调就是一份预防性同盟,是防止中国被其他国家利用成为对抗英国的潜在力量,至于对抗俄国,则是双方的共同利益。

英国的军事同盟提议,让中国政府十分心动,积极展开跟英国的谈判。

英国的小心思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这份同盟中承担太多的利益,在他们看来,这种同盟其实就跟俾斯麦跟俄国同盟一样,面和心不合,只是防备俄国跟法国同盟,英国找中国结盟的目的也无非就是不想让中国跟德国结盟罢了。

所以他们提出,中国跟俄国发生战争的话,英国会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但是英国坚决不肯做出任何军事保证,在战争期间,英国队不会向俄国发动攻击。这让大明很不满,他们觉得英国是将大明当作免费的打手了。

在英国这里没有取得什么突破之后,大明加快了向德国倾斜的力度,在没有跟德国谈出结果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遵守之前的承诺,大明将继续支持德国在萨摩亚的权力诉求。

大明的表态,让英国解读为已经跟德国达成了某些秘密协议,变得紧张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