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714章:杨行密联手论钦陵,显美破已是笼中鸟

蒙恬南在海州这边的攻势,其实比李牧那边还要顺利。

隋国在海州的驻军,根本就没想到秦军会出兵海州,所欲防备比凉州还要松懈。

蒙恬从武都进入海州后,行军三百余里愣是没碰到一处隋军岗哨,直到红古善地界才遇到了隋兵,但也非常松散,直接一箭就给解决了。

之后蒙恬在攻略海州北部的各大要地,几乎没有遇到太强的抵抗力量,基本都是进攻,溃逃,进攻溃逃,直到进入西宁郡地界后,才稍微遇到了点像样的抵抗力量。

隋国在海州的大都督和刺史,分别是南吴开国国君杨行密,和隋朝观德王杨雄。

杨行密有“十国第一人”之誉,杨雄与高颎、虞庆则、苏威并称“朝中四贵”,两人都是文武双全的一世之杰。

可就算是两人一起镇守海州,在北线方面的防御也依旧极为松懈,主要原因其实是隋军的主力精力都用来防备其他了。

海州是什么地方?那是原羌族的栖息地,而且除了羌族之外,还有回、土、撒拉等数十个异族。

民族结构极为复杂,矛盾更是极为尖锐。

这个时空的羌族,很幸运,但也很悲催。

幸运的是,耶律阿保机一众英杰被植入过来,励精图治之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压服诸族,统一了羌地。

不幸的则是,羌族所面对的对手太强了,无论是董卓时期,还是李渊、杨坚这些继任者,都不是羌族能靠自己打的赢的。

在董卓等人持续不断的削弱下,羌族越来越弱,最终被凉系的第三代继承者,杨广和李世民联手消灭,并在李唐亡国后被杨广立为海州。

海州的羌族,与交州百越,扬州山越,以及荆南的各大蛮族,可以说是难兄难弟了。

这几个异族的处境的很像,都被汉族给灭族了,但结局却完全不一样。

百越、山越,以及荆南诸蛮,在被刘秀和孙坚灭了之后,两人都将这些异族人口收编,消化,彻底转化成了自己的助力。

但羌族却和这些种族不一样。

海州有七郡之地,先后经历隋唐两国分治,以及隋国一家独治两个时期,无论是哪个时期,隋唐两国都投入了极大的财力和物力。

但由于耶律阿保机统一羌族,并在统治羌族期间,使羌族觉醒了自我民族意识。

百越、山越,以及荆南诸蛮,这些异族并没有名族意识,所以再被征服之后才容易被同化。

但羌族不一样,觉醒了自我民族意识之后,再想同化羌族的话,难度跟百越山越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再加上汉灭羌族的杀戮太重,使得两族积累了太深的仇恨,所以海州时不时就会爆发叛乱起义。

虽说每次反叛都很快就会被汉人轻易扑灭,渐渐的反叛的羌人也越来越少,但总是还会有羌人不断的站出来。

建设很难,破坏却很容易。

每一次海州的异族起义,对于海州的各项建设,都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一边发展一边破坏,所以海州的发展自然缓慢了。

这也是为何羌族已被灭多年,隋唐两国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海州却依旧极为贫瘠落后的主要原因

海州那么大的地盘,耕地虽不算多,但矿产资源却极为丰富,再加上人口也并不少,单单七郡记录在册的人口就有六七十万,而各族各寨所隐藏人口只会比这个数字更多。

由此足可见,海州这片地界的潜力并不小。

杨广若是能清算海州人口,彻底收服民心,把海州消化的话,那隋国国力肯定会大幅度提升,绝不会是诸国中最弱的一国。

但现实却是,杨广根本无法统计那些羌族部落的隐藏人口,因为他们才是隋国统治海州的根基。

一旦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的话,只会适得其反,到时隋国所面临的局面将雪上加霜。

再加上隋国只有西凉五郡半之地,治下的汉人总人口也只有一百二十余万,只凭这么点体量,想消化一百多万的异族人口,显然也没有那么容易。

杨广深知自身实力不足,所以只能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这也注定了隋国消化海州必定旷日持久。

在不少隋国人心中,海州简直就是鸡肋,不但无法给隋国提供多少税收粮饷,甚至还要隋国持续不断的输血,布置重兵以防止羌人反叛,才能保持隋国在海州的统治,而这无疑牵制了隋国不少精力。

于是隋国舆论中又出现一种声音,那就是放弃继续同化异族的政策,改为彻底的征服和摧毁,将不服归化的异族全部打为奴隶,并掠夺这些异族的全部财产。

当时隋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这种声音一出现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毕竟真如此的话,隋国将会获得几十万奴隶,以及海量的财富用以发展。

这件事闹得很大,且惊动了隋国朝堂,以杨爽为首的军方也支持这么干。

可以说,当时只要杨广点头,海州异族的末日也就到了,但只差临门一脚了,杨广优柔寡断的毛病却又犯了。

杨广很满足当时隋国的发展速度,既担心发展进程被打断,也担心事情闹得太大无法收场,畏首畏尾的不敢下决心。

事实证明,杨广虽优柔寡断,但这次他选对了。

彻底摧毁异族的舆论论调,其实是大秦的人在暗中推动的,为的就是从内部搅乱并打断隋国的发展进程。

大秦对敌国的打击,从来都不只是军事上的摧毁,经济、舆论等方面同样也是一把利剑。

不过这次大秦的目的虽不纯,但对隋国来说确实也是一大机遇,杨广若是能把握住的话,是能解决海州的隐患的。

但可惜,杨广魄力不足,宁愿饮鸩止渴,也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彻底解决自身隐患。

这么做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毕竟隋国经不起这么折腾。

真逼反海州的百万异族的话,那就算隋国出动全国兵力,恐怕也不能在短期内能镇压,反而容易给大秦可乘之机。

杨广正是考虑到这点才不敢下手,但又实在是对海州异族不放心,于是就在在海州留下七万守军。

七万隋军主力啊,这是个什么概念?

隋国三次西征,最多的一次,也只出动了四万大军。

隋国联合李唐灭羌,也只出动了四万大军而已。

七万大军都快是灭羌总兵力的一倍了。

足可见,对于隋国来说,统治海州和羌人的难度,其实比灭羌还要大。

杨广在海州留下的七万守军,保证了隋国在海州的绝对统治,无论海州七郡的任何一地出现反叛,隋军都能以最快速度将反叛势力扑灭,羌人几乎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可就算是如此,依旧会有羌人发起反叛,而发起反叛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南三部,而这三部的共同点就是汉人数量稀少,隋国的统治基础相对薄弱。

也正是因为如此,隋国在海州的七万大军,绝大部分都驻扎在中西南三部,北部和东部区域的守军加起来都不到两万,又岂能挡得住蒙恬亲自率军偷袭?

杨行密和杨雄在得知北部地区,遭到了不明势力的进攻时,还以为是羌人反叛份子干的呢

毕竟羌人的反叛区域虽大多集中在中西南三部,但也有部分被逃过镇压的起义军,流窜到北部之后继续作乱。

杨行密和杨雄都没当回事,只是派千余精锐前去追杀,但很快就收到了杨广传讯,得知了秦军出兵伐隋,并且偷袭攻破了渝中的消息,而杨广则下令全国守军都提高警惕。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杨行密和杨雄虽不认为会是秦军干,但也已经警惕了警惕,于是召集连忙海州驻军,准备驰援大兴,顺便再把这活流寇给解决掉。

可让杨行密和杨雄都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召集兵力的期间,北部的各大要地竟接连失守。

杨行密和杨雄就是再傻也知道,这肯定不是羌人干的,毕竟就是海州的羌人叛军加起来,也没这个实力。

那么对手是谁也就很明显了,必定是秦军无疑。

此时的杨行密和杨雄,都还不知道河关沦陷的消息,所以对于秦军出兵海州的行为极为不解。

因为就算秦军占领了西宁郡,截断了海州和凉州的联系,可西凉那边援军也还是能抵达大兴,所以秦军这么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在杨行密和杨雄的意识中,秦军同时和魏宋明三国开战,已经出动了绝大部分的兵力,现在又兵分两路攻打隋国,国内肯定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

可杨行密和杨雄不知道的是,他们对秦军的的实力判断是错的,因为秦军从头到尾一直在隐藏实力,所以哪怕同时和魏宋明三国开战,也依旧能凑出二十五万大军,兵分四路进行伐隋。

杨行密和杨雄觉得,就算海州的援军到不了大兴,西凉的援军也能抵达大兴,更何况秦军还未能占领西宁。

杨行密虽搞不到李靖的真实意图,但西宁现在的局势确实不妙,他们也不可能坐看西宁落入秦军之手,于是连忙亲率大军前去支援西宁,却没想到还是慢了一步。

蒙恬亲率一万五千先锋军,四天急行军三百里,奇袭西宁治所西宁城。

西宁城内只有三千守军,根本抵挡不住五倍余己的秦军的猛攻,最终坚守一日后被秦军攻破,守将杨渥也被杨任斩杀。

西宁城守将杨渥,是杨行密的长子,也是南吴第二位国君。

长子战死,作为父亲的杨行密自然收款怒不可遏,暴怒之下当即就准备和蒙恬决战,但却被杨雄给劝住了。

杨雄说敌暗我明,在不知敌方底细的情况下,不宜贸然和秦军开战,建议先搜集秦军的情报。。

杨行密虽因长子的死而愤怒,但并未彻底失去理智,所以也没有一意孤行,可当搜集到了情报后,却吓出了一身冷汗。

杨行密虽不知道蒙恬具体带了多少人,但根据探得的情报分析,秦军起码也有五六万大军。

以秦军的战斗力,海州的七万隋军加起来,也未必是秦军的对手,就更别说秦军还是依城而守了。

杨行密深知仅靠海州隋军之力,不可能从蒙恬手中夺回西宁了,于是就准备等待即将抵达的吐蕃援军。

待论钦陵所率的十万吐蕃军,再过不久后就会抵达海州,隋和吐蕃两国的兵力加起来有十六七万众,到时再和蒙恬一较长短也不迟。

杨行密将海州这边的消息,通过飞鸽传书上报给了大兴,交代了因西宁被蒙恬攻破,海凉两州的通道被截断,自己短时间无法率军抵达大兴的原因。

杨广收到消息后顿时眼前一黑,差点没直接晕过去,因为在收到杨行密之前,他还收到了西凉那边的一个消息,而且同样是坏消息。

秦军凉州副都督龙且,率军奇袭并攻破显美城,张掖郡和武威郡之间的联系被彻底截断,高欢所率的西凉援军也过不来了。

所以,秦军根本就不是两路出击,而是四路伐隋,直接截断大兴的所有支援,让大兴彻底沦为一座孤城,成了笼中之鸟。

杨广现在已经顾不上分析,秦军究竟出动了多少兵力,又哪来的这么多兵力了,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李靖实在是太狠了,一出手就直指隋国要害,根本没给他任何还手的机会啊。

“李靖,李靖。”

杨广仰天咆哮起来,脸上尽是不甘和惊恐之色,以及对看不到多少希望的未来的深深绝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