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669章:信陵君魏无忌VS兵仙韩信

三国之巅峰召唤 第2669章:信陵君魏无忌VS兵仙韩信

作者:流香千古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1-15 02:00:13 来源:笔趣阁

曹操命宗室出身的曹彬,担任颍川大都督一职,并率曹刿、陈宫、薛举、曹韦、薛仁杲、薛安都、纪灵、杨弘、袁涣等将,以及十万大军,镇守颍川郡十七县之地。

如今颍川郡的核心,自然是曹魏前国都,许昌城。

跟吴国的都城建业一样,许昌在被设为曹魏都城前,名为许县,同样也只是人口只有几万的小县城,而当时颍川郡的治所其实是更加偏西的阳翟城。

曹操不把都城设在阳翟,而是将小县城许县设为都城,并更名为许昌,其原因有三:

一是阳翟城已被黄巾贼多次攻破,人口流失非常严重,已经不如之前那么繁华了。

二是阳翟城距离大秦比许昌更还要近,非常容易就会被拿捏到。

三则是许昌的地理位置,更容易辐射到整个兖州,而当时兖州正处于诸侯混战阶段,以许昌作为都城的话,比较方便横扫兖州的乱局。

曹操对于许昌的建设,也不如孙坚建设建业那么稳。

孙坚是靠着迁移流民,一点点的壮大建业,而曹操则是直接迁移了几十万人口过来,让许昌直接一跃成当世人口排名前几的城市。

曹操在打败了闯王李自成后,收降其麾下部众过百万人口,其中三分之一都被迁移来了许昌,剩下的则打乱分散到了兖州各地。

当时的兖州因诸侯长年混战已经变的残破不堪,而曹操则接手了这片烂摊子,并在这片废墟上为百姓重建家园,并且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让兖州恢复了大半的元气了。

若不是李自成死后,给曹操留下的百万人口,曹操绝不可能让兖州这么快恢复过来。

如今的兖州,出了许昌城之外,阳城、轮氏、昆阳、郏县、阳翟五城也都极为重要。

阳城和轮氏城,扼守颍川西北,分别阻挡轩辕关和大谷关两个方向的秦军。

郏县扼守颍川西部,阻挡广成关方向的秦军。

昆阳城则扼守颍川西南,阻挡南阳方向的秦军。

前治所阳翟,则是颍川西部的最后防线,一旦阳翟城失手的话,西北和西部秦军将会长驱直入,直达许昌城下。

颍川是曹魏人口数量最多,经济也最繁华的一个郡,一旦被秦军攻占的话,曹魏的战争潜力也将大打折扣,而且陈留西南部也会暴露在大秦铁骑眼前。

所以,对于曹魏来说,守住颍川郡,也是秦魏之战的关键。

但颍川郡和大秦三面接壤然,想要守住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曹操也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一直都在加固阳城、轮氏、昆阳、郏县、阳翟五城的城防,并且还嵩山和伏羲山之间新建了一关,并取名为崿坂关。

毕竟秦军若是想攻打许昌的话,走阳城、轮氏城、阳翟一线,离许昌的距离是最近的。

崿坂关地处于阳城和轮氏以东,阳翟城以西,嵩山和伏羲山之间本就险要,而曹操又按照虎牢关的标准,依山来兴建此关,所以更是险要异常,也是魏国西部唯一能用来抵御秦军入侵的关卡。

为了将崿坂关建立起来,曹操可是花费了不少资源,可曹操不知道的是,他把崿坂关给建设的太好了。

嬴昊得知崿坂关如此险要,并不易攻取之后,宁愿绕远道走广成关,也不从更近轩辕关和大谷关两个方向进军了,而这让曹魏在崿坂关白白做了那么多准备。

曹操对此却并不知情,不过就算知道了,也依旧不会后悔,毕竟这样也避免了两线作战,可以击中兵力防守郏县,以防备西部广成关一线的秦军。

曹彬虽知道秦军会分两路而来攻打颍川,却并不知道秦军会走哪两路,毕竟轩辕关、大谷关、广成关,以及叶县,都有可能成为秦军的主攻方向,所以战争初期必定四个方向都要设防。

曹刿却提议重点布防昆阳,毕竟这四条路线之中,肯定有秦军一路会从荆州而言,而昆阳则是由荆州进入颍川的必经之路。

曹彬觉得曹刿的话很有道理,果断决定给镇守昆阳的薛举增兵,可军队都还没来得及派出去,就收到了韩信七万大军奇袭昆阳的消息。

无论是曹彬,曹刿,亦或是陈宫,都以为韩信就算攻来,也只会是从叶县攻来,所以集中人手盯着叶县方向。

结果也不出三人所料,荆州的秦军也确实在往叶县聚集,只是可能诸军还未彻底到位,所以才一直驻扎在叶县不动。

可实际上,三人都能想到的事,身为兵仙的韩信能想不到吗?

他故意让大军堂而皇之的在叶县聚集,让三万大军假装成全部的七万大军,可实际上已经率四万大军,翻山越岭的赶至犨县,并由西部向昆阳城发起奇袭。

负责镇守昆阳的薛举,一直以为秦军会从南方来,却怎么也没想到秦军从西边来了,根本没有太多防备,所以一时间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昆阳以西十几座邬堡,在短短一天之内就被韩信全部摧毁,秦军轻而易举就攻至昆阳城下。

韩信本来还想让降军,假装成败退的魏军,以此来诈开昆阳城门。

但昆阳城守将薛举,是在黄巾时期就已扬名的老将,反叛朱棣失败而被迫投魏后,他这些年也并未荒废,反而还在三次中原大战中提升不少。

如今薛举的五维:统帅95( 1),武力105( 3),智力80( 2),政治78( 3),魅力80(-1);

薛举无论是统帅还是智力都不算低,自然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被蒙骗,在识破了假拌身份的人后,果断下令将假扮者尽数射杀。

韩信见骗门不成,于是果断下令攻城,昆阳攻防战也就此展开。

薛举率一万五千魏军死守昆阳,而韩信则率四万秦军强攻昆阳,后方还有三万大军正在赶来的途中。

韩信其实并不喜欢打攻城战,因为但凡攻城伤亡就肯定不会小,他也想过若是无法直接拿下昆阳的话,就绕过昆阳直取许昌。

但曹魏的抗秦决心,可比赵宋大的多,甚至实施了坚壁清野,将百姓手中的粮草全部收缴没,统一进行分布口粮,以防止秦军在魏国就地征粮。

薛仁贵之所以敢率五万铁骑,绕过石包所镇守的桐柏山,直插汝南郡,是因为赵宋并未坚壁清野。

秦军铁骑在进入汝南之后,可以以战养战,就地进行征粮,所以并不用担心会出现断粮的情况。

但这种战法在曹魏却用不起来,因为曹魏的坚壁清野策略,使得百姓手里的只剩口粮。

韩信若是绕过昆阳,直扑许昌的话,若是不能一战破城,很快就会陷入缺粮的境地,就算不顾民心强行就地征粮,百姓手里的粮草也不够秦军消耗。

曹魏其实巴不得大秦不顾魏国百姓死活而强行征粮,毕竟曹魏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受当地百姓的拥戴。

兖州虽是因为曹操的缘故,才能在这么的短时间恢复元气,但也仅仅是恢复元气罢了,底层百姓的其实过的并不好,而归根结底就是魏国兵役的负担太重了。

四百多万百姓却要供养三十三万大军,魏国底层百姓被军队负担压的喘不过气,仅限于活着但又饿不死的程度,又怎么可能会拥护曹魏呢?

除了兵役之外,魏国曾因旱灾而陷入缺粮的境地,是靠着大秦粮草援助才度过了粮荒。

曹操忌惮大秦,自然不会对外宣传,粮食是由大秦援助的,但大秦却不会不宣传。

魏国百姓吃着大秦的粮食,才没有被饿死,自然对大秦心怀感激。

所以,魏国很多百姓其实不认为大秦是侵略者,甚至巴不得魏国被大秦所灭,这样他们就能从繁重的兵役中解脱出来了。

曹魏高层希望大秦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征粮,就是想引起魏国百姓对秦军的仇恨。

甚至还有人提出,假扮成秦军,屠一两个小城,然后再嫁祸给大秦,以此来激发魏国百姓对大秦的仇恨,只不过被曹操、范蠡等高层给一致否决了。

倒不是曹操心善,若是真有用的话,以他不择手段的性格,未必就不会试上一试,可秦军从未行过屠城之举,军队做派正派无比,就算真做了也嫁祸不到大秦身上,反而话容易暴露自己,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韩信因粮道问题,没有办法能绕过直取许昌,只能老老实实的先强攻昆阳,于是趁着昆阳城内准备不足,集中精兵勐将攻打西门。

在韩信的精准指挥之下,开战都还不到一个时辰,秦将糜厚望就带队攻上了城墙,并借机会占位让更多的秦兵登上来。

薛举见派过去的人都被杀退,登上城楼的秦军也越来越多了,知道秦军之中必定有高手。

若是对方未登上城楼的话,薛举还能依靠器械,通过集火来让对方退却,可如今对方已经登上了城,可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打退的了。

薛举决定亲自出手,在将指挥权交给魏无忌后,就亲率亲卫前去围杀糜厚望。

战果时期的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与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中,第一个登场的黄歇,被植入成黄祖之子,并在黄祖死于刘秀之手后,率黄祖残部投靠了大秦。

赵胜被植入到了宋国,可惜的是在征倭之战中,因狂风暴雨而被折断的桅杆砸死。

田文则被植入农家,目前效力于蜀汉,而魏无忌是最后登场的人了。

魏无忌统帅能力不弱,从薛举手中接过指挥权后,立马稳定西门防务的同时,还赶紧从城门调派兵力过来。

魏无忌的决策非常正确,可能不能守住昆阳,关键并不在他身上,而在薛举能不得击退糜厚望。

薛举和糜厚望都是基武105的战神,但不同的是薛举是历史人物,而糜厚望却是神话人物。

通常而言,神话人物有传说加持,综合实力是要强于历史人物的,但也有一些个别桉例,比如项羽李存孝。

薛举基武104时,就敢和105的战神关羽一战,虽败却也全身而退,如今也晋升战神,实力显然也普通战神要强。

七大圣之通风大圣VS西秦霸王,这一战注定精彩而又激烈,想要分出胜负来显然也没那么容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