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758章:李靖大败三国联军,耶律德光断桥求生

野牛战之战,不仅关乎隋国的存亡,对于海州的羌族来说也是生死之战。

只要能打赢这一战,羌人就能复国,重新成为海州的主人,这也是羌军这么拼的主要原因。

耶律德光为了羌人能够复国,更是不惜向杀父仇人低头,以统合了矛盾重重的羌人三大派系,并且在榨干了羌族的最后一滴油水后,厚着脸皮求爷爷告奶奶,这才勉强组建起了十万羌军。

毫不客气的说,这十万羌军就是羌人为了复国的最后反抗,若是在这一战中被打光的话,那今后的很长时间内羌人恐怕将不敢再生出反抗之心来了。

早在开战之前,述律平就告诉过耶律德光,这一战的风险很大,让他做好心理准备,万一战败就只能放弃海州,退往高原依附吐蕃了,所以需要尽可能的保存实力,这样将来才会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述律平的话,耶律德光虽听进去了,但却并不愿意面对,因为这一战他根本输不起,也不想放弃海州,狼狈的逃往更加贫瘠的高原地区。

耶律德光心中还存着些许侥幸,万一野牛山决战打赢了呢?所以对于述律平嘱托他的,交好以及拉拢吐蕃将领,他一件也没有干。

可如今联军战败已成定局时,耶律德光这才意识到母亲的高瞻远瞩,于是果断下令让前军断后,后军撤退,尽可能的多保留一分元气。

耶律德光看着身上同样伤势不轻的耶律苏,问道:“五叔,你说此战过后,我羌族的十万大军,还能保住多少?”

耶律苏沉默了了一下后,苦笑道:“如今联军已经全线溃败,秦军的追杀才刚刚开始,数百里的逃亡之路,能活着逃回去四分之一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四分之一吗?”

耶律德光同样苦笑起来,因为他知道面对秦军的追杀,能活下来的人肯定没有四分之一。

羌人砸锅卖铁才组建的十万大军,结果被他一战就给彻底葬送了,他对不起两百万羌族父老啊。

“报……启禀主公,断后的前军被击溃,耶律斜涅赤、耶律仁先、耶律屋质等十三位将军战死。”

“什么?这怎么可能?”

耶律德光顿时脸色大变,他在伤重退场之前砍伤了李牧,就算伤势不重,也会影响到李牧的状态,怎么李牧还能冲杀得这么猛?并且连杀这么多大将?

耶律斜涅赤、耶律仁先、耶律屋质等将,可都是阿保机佐命二十一功臣,也是耶律德光所依仗的心腹之臣,没想到如今都折在了这野牛山之下。

李牧将至,耶律德光也顾不上其他了,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当务之急是先摆脱秦军的追击。

“传令下去,抛弃全部辎重,把武器也扔掉,全速撤退。”

耶律德光大喊道,毕竟现在已经不是能逃走多少人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逃的掉的问题,而抛弃辎重、武器可以让羌军士兵跑的更快。

羌军只要跑的比隋军和吐蕃军快,那秦军所要追杀的目标,自然也就会转变隋军和吐蕃军了。

秦军这边,先右翼,后前军,再左翼,都纷纷击溃了联军,从而彻底打垮隋吐羌联军后,接下来的自然是全力追击。

隋吐羌联军足足二十万众,哪怕在野牛山决战中的牺牲不少人,可真正战死的人终究只是少数。

死的只是战力最强最能打的那一批人,大多数的联军士兵都随着溃军四散而逃,而好不容易取胜的秦军自然不能放任这些人逃走。

无论是蒙恬、李靖,还是李牧,都先后击溃了联军留下的断后大军,而后汇合一同展开对联军的追击。

无论是隋军,吐蕃军,还是羌军,都已经彻底被秦军打断脊梁,面对汹涌而来的秦军,根本提不起任何反抗之心。

一旦被秦军追上,大部分联军士兵,立马就扔掉兵器,跪地投降,因为还敢手持兵器的话,他们的下场必然是被乱刀砍死。

“过瘾,大都督,这一战打的过瘾啊。”华雄一脸畅快的大喊道。

之前野牛的三场大战,秦军虽都化险为夷了,但很多秦军心中还是觉得打的憋屈,哪像这最后的大决战,一战定胜负,接下来就只需追击和抓战俘就行了。

联军被击溃后彻底丧胆,根本不敢再进行反抗,所以经常都会出现一百秦军,追着数千联军疯狂乱砍,而数千人却不但不敢还手,反而主动投降,并被一百,或是几十秦并押回战俘营的情况。

看着越来越多的战俘被秦军押回,李靖反而露出严肃和凝重之色。

秦军战前总数只有八万五千人,在野牛山决战中的伤亡,也不会少于一万五千,也就是说秦军现在最多还剩七万兵力,而逃亡的联军数量却在十二万以上。

单单目前抓捕的战俘就有三四万人了,而看管和抓捕却要分走秦军不少兵力,而这无疑会拖累秦军的追击速度。

“华雄、李傕。”李靖大喊道。

华雄和李傕闻言后连忙应道:“末将在。”

“华雄,你率一万大军专门负责抓捕沿途溃逃的联军的战俘,李傕,你率一万人专门负责看守战俘营内的战俘。”

“啊?大都督,这个……”

华雄和李傕一愣,随即都露出不情愿之色,毕竟抓捕和看管俘虏,又哪有追击敌军爽快呀。

李靖也看出了华雄和李傕的不情愿,但在野牛山这一战中负伤的将领太多了,杨任、龙须虎、新文礼、康安裕等都重伤昏迷。

若是可以,李靖自然想选杨任,或许新文礼,以此来震慑这些战俘老实点,但现在他们都受伤了,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名气大资历老的华雄和李傕了。

“还不快去。”

李靖双眼一瞪,华雄和李傕瞬间蔫了,老老实实的领命而去。

李靖让华雄和李傕令两万大军,专门负责抓捕和看管战俘,以及打扫和清理战场,而他和蒙恬李牧等将则率剩余的四五万大军追击。

就在四五万追击大局,还被李靖分成了两个部分,而骑兵全都被集中到了前军。

在秦军追击前军的全速追击下,溃逃的联军根本跑不了太远,很快就被秦军的骑兵追上了,敢反抗的人直接乱箭射死,或是乱刀砍死,以此来震慑其余溃军。

追击大军的前军只管冲杀,而后就继续追击,后军赶上来后只留下少量士兵看管,等后方的华雄带兵赶上后,就将战俘交接给专门抓捕战俘的华雄军。

在李靖的全速追击下,联军可谓是伤亡惨重,大量的溃军死于追杀,但更多的则被俘虏。

联军之中跑的最快的,自然是放弃辎重和武器的耶律德光,可在李靖如此不管不顾的疯狂追击下,他也没有多少把握能逃过秦军的追杀。

“主公,秦军已经连追了近百里,可将士们都已疲惫不堪,没力气再逃了。”康默记一脸疲惫的说道

“传令下去,再坚持急行军五里,只要过了兴隆桥,就能摆脱秦军的追杀。”耶律德光沉声道。

“兴隆桥?就算抵达兴隆桥,离玉树也还有两百里地呢,咱们跑不掉了……”

忽然,康默记好似想到了什么,震惊道:“难道主公您想毁了兴隆桥,以此来暂时摆脱秦军的追击?可一旦兴隆桥若是断了的话,后面的杨行密和论钦陵可就都过不了河了呀。”

耶律德光听到此言,脸上尽是冷酷之色。

耶律德光此举有两重目的,一是让杨行密和论钦陵来给自己当肉垫,以此来拖住秦军的追击步伐。

单单拆桥的话,肯定是拖不住秦军多久的,秦军完全能在数个时辰内,就把兴隆桥给重新修好。

不过等秦军追上来后,遇到被堵在断桥前溃军,以及杨行密和论钦陵的话,双方必然会爆发大战。

至于这第二点嘛,那可就更加用心险恶了。

野牛山大败,羌族军损失惨重,已经注定守不住海州,而接下来耶律德光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逃往西域,二是逃往高原。

之前述律平就为耶律德光分析过,西域的势力太多,局势也太过复杂,并不适合耶律德光介入,所以他就只有逃往高原,依附藏王松赞干布这一条路可走。

在耶律德光看来,野牛山大战之所以败的这么惨,最大的原因就是吐蕃军的缘故。

吐蕃军不止坑了隋国,也同样坑惨了羌族,所以耶律德光自然对吐蕃极为痛恨,所以对接下来的依附,进而吞并吐蕃之举,瓦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但想要完成这个目标可不容易,最好的方式就是先不断的削弱吐蕃。

吐蕃全国兵力不过二十万,半数大军都被派来海州,可别吐蕃军打了不少的仗,输的也那么惨,可伤亡却并不算大。

湟源道一战,论钦陵接连三次被击溃,三万大军也只伤亡了一万,两万都被他带着逃回了玉树。

至于野牛山决战,吐蕃军的伤亡虽不小,但更多的吐蕃军都是见势不妙就跑了,其逃跑速度仅次于放弃辎重和兵器的羌军,连隋军都不比不了。

若是让这些吐蕃军逃回高原的话,无疑会成为耶律德光吞并吐蕃东山再起的障碍,所以他要借秦军之手将这些吐蕃溃军除掉。

耶律德光率部过了兴隆桥后,就派人直接放火把桥给烧了。

看着河对岸的吐蕃军,有的一脸绝望,有的歇斯底里,耶律德光心中反而畅快了许多,随即自语道:“论钦陵,你和吐蕃都该死。”

另一边,论钦陵和杨行密,都还没有逃至兴隆桥,就收到了耶律德光已经放火毁桥的消息,顿时大怒不已,对耶律德光破口大骂,但也已经没有任何作用。

前路已断,追兵将至,绕道也来不及了,一股绝望的情绪在溃军之中蔓延。

杨行密和论钦陵却不甘束手就擒,决定消防韩信背水一战,于是组织溃军在背水结阵,可溃军乱糟糟的根本不听指挥。

杨行密和论钦陵死命呼喊,才约束住了不少人,让他们听从命令结阵,可阵型都还没结好,秦军的骑兵就已经追上来了。

追来的秦军骑兵数量并不多,也就只有两千余骑而已,但打出的旗号却是飞熊军,而且蒙恬、金吒、木吒三将都在其中。

看着秦军的阵容,杨行密不禁惨笑道:“论将军,看来今日就是你我二人的死期了。”

论钦陵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之色,说道:“大丈夫,死则死矣,又有何惧哉,只可惜却是死于小人之手。”

见论钦陵如此视死如归,杨行密反而有些释然了,吐蕃军坑归坑,但论钦陵是真的尽全力了,自己不该把战败的责任都怪到他身上。

“壮哉,今日杨某就舍命陪英雄,与论将军共同赴这场死局。”

“那就死前战个痛快吧。”

蒙恬见对方背水结阵,知道对方绝不会投降,所以也没有派人去劝降,而是直接率军发起了冲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