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704章:秦隋洛阳条约的内幕,张良提前两年的布局

榆中和河关是金城郡的东南两道大门,其中河关更是在大秦夺取陇西三郡时,就曾被公孙轩辕攻占。

之所以后来又落入到隋国手中,自然不可能隋军强攻下来的,而是大秦主动让给隋国的。

当时秦军才灭掉李唐,挟大胜之势攻入凉州,隋国吃了点亏之后,惊惧之下选择割地了求和。

大秦见隋国认怂了,自然是狮子大开口,直接要求让隋国割让两郡半之地。

杨广虽怂了,但却不傻,大秦所要的两郡半,除了已经被攻占的之外,其余大都是隋国的精华之地,这要是割让出去的话,岂不是等于自断臂膀?

隋国虽同意割地,但不可能割这么多地,于是两国就陷入了长达三天的漫长谈判,并最终把割让两郡半之地,谈到了武威郡东部的十县之地。

武威郡东部十县,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秦军要是真打过来的话,隋国也不可能守得住,所以割让此十县尚在隋国的承受范围内。

但那毕竟是整整十个县,足足几十万人口,就这么直接割让出去的话,隋国还是有些难以接受,于是就提出了一个条件:隋国答应割让武威郡东部十县,但大秦必须要用河关来换。

河关是县名,并不是关卡,虽只是个人口过万的小城,但地理位置却极为重要。

河关位于陇西和金城交界,既是陇西的西大门,又是金城郡的南大门。

河关若是在隋国手中的话,那金城南部防线就才会完善,这样隋国面对大秦也才会有安全感。

用随时可能丢失鸡肋一般武威东部十县,来换取金城的南大门河关,以完善隋国的国防线?

隋国内部觉得这笔交易虽亏,但也只是小亏,尚在承受范围之内。

而且割让十县,换来一县,有去有回,那就不是割地了,而是换地,说出去也好听点,对上对下面子上也都能过去。

可河关毕竟还在大秦手中,而大秦向来都是只进不出。

想要将割地赔款,变成和大秦换地,那性质可完全不一样,其中对的谈判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大秦内部绝对大多数人都持反对意见,倒不是几十万人口武威郡东部十县,在价值方面比不上万余人口出头的河关,而是不能轻易的去开这个头。

而且你隋国是战败国啊,割地赔款其所应当,你有什么资格和我大秦换地啊?

见大秦上下都如此倨傲,完全将隋国当战败国宰割,隋国大使成公英都已经对换地不抱希望了,甚至都做好了谈判破裂的打算,却没想到情况没有丝毫征兆的突然峰回路转。

秦皇嬴昊想要尽快结束战事,于是乾纲独断,直接拍板答应了隋国的条件,但也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换地这件事不能直接写进条约里,河关也不是大秦让的,而是大秦守将疏忽一不小心让隋军夺走了河关。

在成公英看来,嬴昊会提出这个条件,是不想改变谈判的性质,毕竟不是换地的话,那隋国就是割地,自然也就是战败国了。

可对此成公英却没怎么犹豫,十分果断的答应了下来,毕竟这样隋国虽丢了面子,但好处确实拿到手中。

但成公英又哪里知道,大秦君臣在这就已经在给隋国下套了。

同意割让河关的提议是张良向嬴昊提出来的,他觉得河关在大秦手中作用并不大,毕竟隋国又不敢主动攻秦,可在隋国手中却至关重要,关乎着金城的命脉。

可想而知,隋国若是得不到河关的话,肯定会没有一点安全感,惶惶不可终日之下,定会将全部精力都用来防备大秦,而这无疑会增加大秦西征的难度。

所以,只有河关在隋国手中,隋国才会有安全感,也唯有如此才能通过其他手段,来降低隋国对大秦的戒心,从而在将来寻求机会,好打隋国一个措手不及。

至于河关在隋国手里,会不会成为大秦灭隋的障碍?

张良觉得不会。

河关只是一座小城,虽说占据地利,可无论杨广再怎么进行加固,防御力也不可能达到天下雄关的防御力。

李唐拥潼关之险,可还不是被大秦给灭了。

蜀汉拥有阳平关之险,可还不是被大秦夺走了汉中。

连这些天下雄关都挡不住秦军,区区河关又岂能挡得住大秦的一统的步伐?

不得不说,智力103的张良,目光还是非常进准且长远的,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在为灭隋布局了,而李靖这次西征的全部谋划,都是基于张良割让河关的延伸。

正如张良所预料的那样,河关落入隋国之手后,只是带来了些许的安全感,对于国防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在李牧的设计之下仅用千骑就攻破了,反而还成了迷惑和麻痹隋国的毒药。

不过在当时,张良的这番说辞,还是十分大胆,且有争议性的,但嬴昊却依旧选择相信张良。

就这样,秦隋两国成功签订了《洛阳条约》,而隋国虽失去了武威东部十县之地,但却换来了河关,完善了金城的南部防线,也算是有失有得。

《洛阳条约》正式签订的前一天,因大秦河关守将的‘疏忽大意’,河关城被隋国乘虚夺取,不过这件事并未影响合约的签订。

杨广换回河关之后,当即派重兵进驻河关,并马不停蹄的对河关进行改造。

最鼎盛时期得对的河关,光是守军数量就达到了两万,将近是总人口的两倍。

而经过两年的扩建和加固,河关的防御力也大大提升,哪怕是面对十倍之敌的强攻,也能坚持个十天半个月。

这也是为何后来杨广削减了河关的守军数量,因为有这个反应时间的话,足够大兴这边派遣援军前来支援了。

可杨广千算万算也没想到李靖会启用李牧这个降将为一路军主将。

李牧对河关的地形实在是太熟悉了,不但完美避开了隋军的岗哨,而且还派出黑冰台的高手翻山绕过河关,在求援的必经之路上设伏拦截,以阻止河关的情报传回大兴。

至于司马欣为何不用飞鸽传书传信,而是采用更麻烦且耗时的飞骑传信?这当然不是河关城内没有信鸽,而是大秦有专门拦截信鸽的手段。

大秦黑冰台中有一个专门养飞禽的部门,而这个部门除了养传信的信鸽之外,还会专门养拦截信鸽的猎鹰,而且数量已经不在少数了。

河关遇袭的那一天,司马欣就是看到了天上有十几只猎鹰盘旋,知道就算放出信鸽也逃不过大秦猎鹰的捕杀,所以才会派飞骑前去报信。。

但让司马欣怎么也想不到的是,李牧连这点都想到了,并提前设下了设伏拦截飞骑,所以大兴城那边根本就没收到河关沦陷的消息。

当然,现在无论收没收到,都已经和司马欣没关系了,他已经投降了秦军,没收到反而对他更有利,毕竟他的家小都还在大兴城内为质。

能把河关如此重要之地交个司马欣镇守,足见杨广对司马欣的信任和重视。

若是知道司马欣这般贪生怕死,连父母妻儿的死活都不顾,就如此轻易就投降了秦军的话,杨广肯定会直接杀光他全家祭旗。

所以,现在司马欣巴不得李牧快点攻入大兴,这样他的父母妻儿才能被解救出来。

司马欣投降,并帮李牧说降了曹咎,而在这两人的帮助下,河关的大部分守军都直接投降了,而少部分逃出去的也死于秦霜和聂风的伏击。

李牧以千骑轻松占领河关,再加上还没有暴露消息,于是就准备利用这点,谋划接下来的进军路线。

河关虽破,可想要进军大兴,也并不是畅通无阻,还有三山五寨,一个个的打过去的话,再怎么顺利也要个把月的时间。

李牧向李靖下了军令状,他只有十天的时间,而如今更是只剩九天了,所以自然不可能这么磨磨唧唧来。

李牧对此自然是早有计划,但如今已经用不到了,因为司马欣和曹咎缘故,他已经有了更好的新计划。

后方的主力大军,仅用一日天,就已抵达了河关,顺带还拔出了近百个隋军的岗哨。

就在李牧准备向着大兴继续进军时,却传来斛律光攻取榆中城的消息,这也让李牧等将全都震惊不已。

虽说斛律光用时比李牧长,但斛渝中在凉州可以大城,防御力比河关要强,守军也更是达到了五千,攻占难度显然比河关要大得多。

可就算如此,渝中城还是只坚持了两天,就在斛律光的谋划下,被秦军给轻易给轻易攻破了。

李牧在短暂的震惊之后,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毕竟那路大军兵力比自己多,将领整容也比自己强,打不下渝中才奇怪呢。

虽说,无论是河关,还是渝中,李牧和斛律光能将其攻破,李靖让隋军对大秦放松了戒备的策略才是关键,但他们自身的谋略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

现在斛律光攻破了渝中,但保密措施却没有李牧这么好,不过渝中一破也没必要继续保密下去了。

杨广很快就会得知秦军来犯,并且攻破渝中的消息,但却还不知道河关也同样失陷的消息,这就给了李牧很大的操作空间了,运作的好的话甚至用不了十天,并且还可能抢在李靖前面抵达大兴城。

这也是李靖特意传书,告诉李牧消息的主要原因,他可不想李牧因超时,死在自己立的军令状之下。

“大都督,多谢了。”

李牧在心中道了声谢后,果断下令大军进行开拔,而司马欣和曹咎则已经率军前去诈营了。

只要三山五寨一下,李牧军到大兴城将再无任何阻碍。

与此同时,大兴城,隋王宫内。

隋王杨广也收到了,秦军突然出兵偷袭渝中,而双方在鏖战半日后,守将董翳被宇文成都所杀,随后渝中城也被秦军攻占的消息。

隋国朝廷一下子彻底炸开了锅,都不敢相信大秦还没拿下魏宋明三国,就敢双线作战对隋出兵。。

这究竟就是大秦太狂妄,丝毫不把隋国放在眼里?

还是大秦依旧隐藏了力量,哪怕同时单挑四国,也依旧有把握能取胜?

亦或是想乘着隋军西征来占点便宜?

隋国上下大部分人都觉得是后者,但其实前两者。

杨广一直在苦心经营、大力建设的河关和渝中这两道门户,甚至都没能挡住秦军三天时间,又有什么资格被大秦放在眼里?

杨广现在还不知道河关也沦陷了,所以此时的他只是心中有点慌而已,若是知道了的话看恐怕会心态炸裂。

“大秦不宣而战,无故进犯我大隋国,简直如同草寇,丞相,立即发文痛斥大秦的无道行径。”杨广一脸愤怒的说道。

高颎心中暗道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但表面上却一脸平静的领命道:“诺。”

先发一章,第二章还有一千多字没写完,留到早上再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