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621章:杨秀清战阮越联军,东吴插手七国混战

无功城是九真北部的最后一座城池,背靠交州最为精华的红河三角洲,也就是交趾郡,所以这座城池杨秀清不可能拱手让出。

阮越两国北伐以来,接连取胜,夺取的大量的地盘。

又通过从秦南两国那里得到的情报,得住交广两州的楚军大部分都前去讨伐南国了,如今楚国南部的交广两州都兵力空虚。

这么好的机会,阮越两国自然不愿意放弃,于是就会生出夺取交州,甚至是夺取广州的野心。

交州被刘秀拆分成交广二州后,虽经过了楚国的大力开发,在中原依旧是排名到时的地区,可在阮越两国眼中却都是膏禺之地,既然有机会占领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可想要夺取交州,乃至是广州,就必须要拔出无功城这枚钉子才行。

阮越联军稳定了新得之地后,留下五千兵力镇守后方,就立马大军直扑无功城而去,可都未抵达无功城下,就收到后方出现楚军的消息,并且还袭击了联军的粮道。

对此,阮王阮福映,以及越往李公蕴,都感到极为的诧异,不明白这股楚军从何而来。

他们这一路逐城打过来,楚军不可能在他们眼皮子地下藏兵,那么这些小股楚军又是从何而来呢?

就在阮福映和李公蕴都百思不解其解之际,还是大秦一方的使者指出,这些楚军可能是走海路,由广州水军运过来的。

楚国南方水师大营设在了合浦郡,而合浦又被划分到了广州,所以原先楚国的交州水军,也被改名成了广州水军。

交广两州如今兵力空虚,根本抽不出多少兵力了,唯有广州水军这支最后的生力军,杨秀清不用白不用嘛。

阮福映和李公蕴得知,后方出现的楚军小股部队,很有可能是海运过来之时,自然是大惊失色。

毕竟在还未全军换装之前,他们和楚国打了那么多次的仗,楚国仅凭交州本土驻军就能碾压他们,从来都没有动用过一次水军。

而如今楚国连水军都用了,说明楚国是真的动真格的了,这也让阮越两王心中都有些发憷,秦南两国使者轮番安抚,这才打消了他们二人心中的顾虑。

不过新的难题却又出现了,毕竟阮越两国没有水军,却有着近千里的海岸线,楚国水军发起登陆战的话,两国还防线瞬间就变成了筛子。

连后方的安全都保不住,还打个屁的交州啊。

对此,大秦使者也向阮越二王保证,声称秦吴两国是盟友,所以会说动吴国出动夷州水军,在南海海域进行巡游,以此来威慑广州水军,令其不敢异动。

有东吴水军在东面牵制,广州水军若是还敢对阮越两国下手的话,那广州就会直接暴露在东吴水军的眼皮底下。

真到了那时候,楚国就算还能动用水军对付联军,也只能调动数量很少的一部分,对联军的威胁程度也有限。

秦方使者的保证,打消了阮越二王的顾虑,再加上祝融夺回胜境关,并重创楚军的消息,也坚定了他们继续打下去的决心。

为了确保此战的胜利,阮越两国又增加了一万大军,先去镇压后放的小股楚军,然后在来支援前线,至于前线的主力自然是直扑无功城。

杨秀清并没有想到他通过水军运兵一事,会将吴国水军也牵扯进这一战中来,不过他通过放弃大片领土、设防线层层阻击,以及通过水军运兵袭击粮道等手段,已经轻松拖延了阮越联军一个多月的时间。

现在马援和曾国藩的两万精锐,距离交趾郡已经不远了,就算没有广州水军的支援,杨秀清的压力也并不算太大,所以就准备在无功城和阮越联军死磕到底。

无功城周边的地势还算险要,但城池本身并不是什么大城、坚成,所以杨秀清在无功城南部山区立下六座大营,依旧采用层层阻击的战术来拖延时间。

阮越联军也知道楚国援军快到了,所以自然不会再给楚军时间,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勐攻,而这七营虽也争取了几天时间,但依旧无法阻止联军的步伐。

阮越联军抵达无功城后,立马就采取了攻城战,而杨秀清也早早就做好了守城准备。

杨秀清接连退让之下,手中的兵力也削减至一万四千,而阮越前线的五万五千,双方兵力差距悬殊。

可阮越联军明明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可面对这座并不算高大的无功城,哪怕拼尽全力都无法将其撼动。

就在杨秀清在无功城和阮越联军死磕之时,吴王孙权也同意了秦方的计划,出动夷州水军在南海海域巡游,以此来牵制楚国的广州水军。

孙权会同意大出兵的原因也很简单,他的目的和大秦一样,也想要借此削弱楚国。

毕竟大秦既然能南国之力来削弱蜀国,那吴国又为何不能借南、阮、越三国之力来削弱楚国?

别看在孙权继位后把吴国搞的一团糟,但他的心可大着呢,都还没搞定吴国内部,却已经在想着吞并楚国了。

这次秦、蜀、楚、南、阮、越六国大战,对于吴国来说就是一次天赐良机,孙权自然不能错过这次浑水摸鱼的机会。

当然,吴国也只是牵制一下吴国而已,在楚国露出明显颓势之前,是不会对楚国宣战的,而原因也有两点。

一是之前伐楚的损失太大,吴国还没从之前的惨败中恢复过来。

二则是楚国的大部分军队都没动,在防备谁可谓是不言而喻。

吴国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内部,依旧恢复战损,对外扩张反倒是其次。

若是楚国这次的损失很大的话,那吴国自然不介意也参与进来,和阮越两国一起分食交广二州。

吴国现在的处境其实很不妙,庐江郡大部被楚国占据后,楚国就已经完成了对吴国的三面包围,之所以没有兵分三路讨伐吴国,一是时机不到,二则是在积蓄力量。

吴国就算有孙武这员不败名帅,可也只能保证一路的稳定,另外两路若是挡不住楚军的话,吴国依旧难逃灭国的命运。

所以,孙权才会如此迫切的想要削弱楚国,此战阮越若是能消耗楚国不少力量的话,那他就出兵攻打广州。

孙权也不奢望攻占整个广州,只要能夺取南海、龙岩两郡就行了。

有南海和龙岩两郡在吴国手中的话,楚国也就无法三面包夹吴国吗,最多两路,吴国的亡国之危立马化解了大半。

吴国的突然介入,让这次大战的走向,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谁也不知道这场波及了七国的大战,最终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收场。

吴国都城,建业。

建业原本叫秣陵,属于丹阳郡,后来孙坚称王后,才将秣陵改名为建业,取自建功立业之意,从这个名字中也可以看出孙坚的雄心。

可惜孙坚一代英杰,躲过了战场上的明枪,却躲不过背后的暗箭。

此时,建业吴王宫内,二代吴王孙权,以及孙武、张昭、步骘、顾徽、朱治、谢裒、田忌、孙传庭、钟达(司马懿)等吴国高层齐聚一堂。

孙武见孙膑、鲁肃、吕蒙都不在场,眉头不由紧皱起来。

孙膑和鲁肃等因亲近孙策的人,全都受到了孙权不同程度的打压,而吕蒙则是因为出身的缘故。

孙坚在位时一直都在压制世家扶持寒门,可孙权才继位后不久就摒弃了孙坚的做法,反而任用了大量的世家弟子为官。

曾支持过孙权的江东四大家族,张、顾、步、朱四家,全都得到了孙权的重用。

顾雍的两个弟弟顾徽和顾悌,之前没有任何官职在身,可孙权继位后为了拉拢顾家,直接任命两兄弟一个当太守一个当郡丞。

另外,和四大家族关系亲密的谢、田、全、贺等家族,也都得到了孙权的重用。

官场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目前吴国官场大半都已被世家把持,而寒门和平民出生的文武官员,如吕蒙、凌统等人,自然遭到世家的排挤和打压。

对此,孙武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却没有任何办法,不过幸好孙权也不是什么人都用。

江东世家为了支持孙权,把族中最优秀的弟子都派了出去,所以孙权任用的这批世家弟子中,大部分人能力都算优秀。

吴国在孙权和世家的把持下,目前表面上虽风平浪静,不但没有出现任何动乱,反而呈现出一副异样的欣欣向荣之态,但实际上世家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却越发尖锐。

矛盾的引线已经点燃,距离彻底引爆,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这次会议,吴国讨论的只有一点,那就是

整场会议,孙武全程都一言不发,因为孙权召他过来,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他开口不开口,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也孙武一样闭口不言的,还有化名钟达的司马懿。

他原来是刘秀派来乱吴的间谍,被孙权识破后不得已才为其效力,本就不得孙权的信任,而且孙权得到江东世家的全力支持之后,对于他的谋略也是越来越不看重了。

司马懿并不认同孙权的做法,与其和孙权唱反调没,引发孙权不满,还不如直接闭嘴呢。

孙武和司马懿都不说话,江东世家又只会尊从孙权的一切决定,这场会议自然变成了孙权的一言堂。

“好,就这么决定了,一旦楚国和阮越两国两败俱伤的话,就起水陆两军共同攻打广州,夺取南海郡和龙岩郡。”

孙权下完命令后才想起孙武,于是问道:“王叔,你觉得怎么样?”

孙武心中叹息,表面上不动声色道:“王上英明,老夫没有意见。”可心中已经偏向孙策,起了迎孙策回来,拨乱反正的想法。

毕竟在被孙权这么搞下去的话,吴国就不是内部派系矛盾这么简单了,而是将上升到世家和平民直接的阶级矛盾。

一旦双方矛盾彻底爆发的话,吴国必将陷入内乱之中,又如何抵挡楚国的三面入侵?

目前也只有孙策能取代孙权,以及平衡吴国的内部矛盾,不过以孙权对孙策的忌惮程度,孙策若是返回吴国的话,很可能会直接下杀手。

老夫还需为伯符谋划一番才行,等到大局已定之时,再让伯符在站出来主持大局,而仲谋若是妥协的话就继续让他当吴王,若是不妥协就只能逼其退位,由伯符继位成为下一任吴王了。孙武心中暗道。

可孙武不知道的是,孙权早已无法回头,谋害生父的他决不可能会主动退位,因为让他退位就是让他死。

所以,孙武迎回孙策,以逼迫孙权退让的行为,不但不能令孙权醒悟过来,反而还可能会彻底激化吴国的内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