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巅峰召唤 > 第2470章:镐京大捷(5)之申公豹与吕岳

第2470章:镐京大捷(5)之申公豹与吕岳

李世民会选在镐京遗址,和王翦进行决战,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只是因为这里地势开阔,适合进行决战罢了。

镐京废墟周边一马平川的地形,虽便于秦军的骑兵作战,但也同样便于唐军步骑协同作战。

秦军三万,光是骑兵就占了一半,足足一万五千铁骑。

唐军六万,虽没有秦军那么多的骑兵,但也有一万铁骑,这也是李世民手上仅剩的西凉铁骑了。

董卓死后,西凉铁骑一分为二,被李杨两家给瓜分了个干净,其中李世民还是占据大头的一方。

杨广和李世民争关中,失败后退入凉州,当时麾下西凉铁骑的数量已经没剩多少了,可随着他在凉州发迹,并最终统一凉州,隋系西凉铁骑开始愈发壮大。

反倒是原本家底雄厚的唐系西凉铁骑,却在不断的战败中愈发势弱,如今更是只剩下一万精骑。

无论是唐国,还是隋国,其实都不缺马。

隋唐两国合力灭亡了羌族,瓜分了羌族的全部资源,并将羌地整合成了六郡之地,隋唐两国各占一半。

这一战让隋唐两国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羌族也是游牧民族,盛产牛羊马匹,羌地也适合牧马。

所以,隋唐两国又怎么可能会缺战马?反而靠出口战马来维持庞大的军需。

唐国占据关中,勉强能够负担得起大军的开销,那么占据贫瘠凉州的隋国,又靠什么养军队呢?

只有卖战马这一条路。

乱世之中,战马可是重要战略物资,而且还是消耗品,根本供不应求。

南方的蜀楚两国都不产马,却都组建起了骑兵部队,就是从隋唐两国购马的缘故。

哪怕卖了大量的马匹给蜀楚两国,唐国的战马储备也依旧富裕的很,可自身的骑兵数量却不算多,这主要是在和秦军的作战中消耗掉了。

其次则是骑兵的开销比步兵大的多,而以战败后的唐国的体量,根本就养不起那么多的骑兵,无法将所拥有的战马都内部消化转化为骑兵。

毕竟不是哪一国都能向秦国那样,随随便便都能组建起二十多万骑兵。

当然,唐国的骑兵总量,肯定也不只一万这么点,而是整整三万。

除了关中的一万西凉铁骑外,唐国在陇西和羌地,都还各有一万骑兵。

只是这两万骑兵都是新征之军,训练时间尚短,且从未经历过战火的磨砺,显然不可能是武装到牙齿的大秦铁骑的对手。

所以,李世民才会将这一万西凉铁骑留在关中,因为唯有董卓时代就存续至今的一万西凉铁骑,才能和大秦铁骑交手的资格。

唐骑一万,秦骑却有一万五千,唐军明显处于绝对的劣势,不过李世民却丝毫不担心,因为骑兵方面的劣势,他可以从其他方面扳回来。

“启禀主公,秦军分三路而来,王翦所部为中军,公孙轩辕和公孙衍,分别组成左右两翼,随军将除了宇文成都、岳云、裴元庆、黄天化等将之外,并未出现其他新面孔。”

听到手下的汇报后,李世民看着对面整齐有序的秦军阵营,嘴角闪过一抹冷笑,自语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王翦,你所有的情报孤都了然于胸,而你对孤却一无所知,这一战你必败。”

秦军西路三军的所有情报,包括兵力部署、配比、将领阵容等等,都在之前的大战中暴露了出来,所以李世民才会如此的了解王翦的底细。

反观王翦这边,除了知道出城的唐军具体兵力,以及主将是李世民之外,甚至都不知道唐军除了李元霸还有哪些将领,对唐军的底细了解甚少。

战争既国力战,也是情报战。

我了解你的全部,而你却对于我一无所知,进行针对性布置的话,完全可以弱胜强。

李世民明知己军士气低落,综合战力要弱于秦军,却依旧敢于出城决战,就是觉得已经王翦的底细给摸清了。

现在他不但在兵力方面全面占优,在将领阵容方面也同样占据绝对的优势。

这次李世民麾下的将领阵容,可不只有李唐本国的猛将,还有半路加入进来的道门三清,以及佛门的精英弟子。

太清:姬发、伯邑考、南宫适、姬叔乾、姬叔坤……

玉清:萧升、曹宝、姬叔明、姬叔升、姬叔德……

上清:申公豹、吕岳、陈庚、李平……

佛门:韦护;

再加上唐军本国的猛将:李元霸、马山威、新文礼、尚师徒、康安裕、高思继、高思祥、高行周、康君立、郭崇韬、朱友谦、石敬瑭、史敬思、华雄、李傕等一众猛将。

唐军这次的将领阵容,简直豪华到了极点,几乎能完全碾压秦军了。

至于统帅阵容,唐军有李世民、长孙无忌、赵奢、宇文泰、徐荣、李克用。

秦军则有王翦、公孙轩辕、公孙衍。

唐军统帅的数量虽多,但只有李世民一个人统帅破百,而秦军数量虽少,却有王翦和公孙轩辕两个统帅破百的存在,另外还有一个还未暴露的闻仲。

所以,在统帅方面,秦军显然是要优于唐军,只是这一点李世民还没意识到而已。

综上所述,除了统帅和士气两方面外,唐军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了占据优势,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没有任何战败的理由才对。

但不知为何,半路加入唐军的申公豹,心中总有股不好的预感,犹豫再三后说道:“唐公,有点不对劲,现在收手的话,或许还来得及。”

李世民听到这话,眉头紧皱起来,扭头看向一边的申公豹。

申公豹身穿太极道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可胯下骑得却不是战马,而是一头花斑黑豹,单这副卖相,无论谁看了都会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申公豹才来之时,李世民还极为诧异,不明白上清出身的申公豹为何会来助唐?

在得知申公豹在拜入上清前,还曾是玉清派的弟子,并且他还已经投靠了宋国,这次来助唐完全是为了偿还玉清的恩情时,李世民这才勉强信了申公豹的话,不过该有的防备之心也肯定是不会消除的。

“申道长,何出此言?”李世民有些不悦的问道。

申公豹也是人精,自然看出了李世民的不悦,可他又不是李唐的臣子,自然不需要看李世民的脸色,于是直言道:

“就目前来看,唐军除了在士气方面不占优之外,在其他各方面全部占优,且对敌方了如指掌,而对方却对我方一无所知,若战的话,不说必胜,胜率也高达七八成。”

“这有什么不对的吗?”李世民又问道。

“当然不对,若唐军的胜算真这么高的话,那王翦又为什么敢迎战?他难道傻嘛?还是自大到了这种程度?”

听道申公豹此言,李世民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他不是那种听不进人劝的君主,正是将申公豹的话听进去了,所以他才会做出思考。

王翦是因为自大,所以才敢来迎战的吗?

显然不是。

王翦在征倭中的战绩,仅次于吴起,历经百战而未尝一败,显然也是个非常谨慎的将领。

那为何会在敌暗我明的情况下,前来进行决战呢?

李世民想不到原因,只能归结于王翦对秦军,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哪怕敌暗我明,哪怕敌众我寡,也依旧有着必胜的把握。

申公豹不知李世民心中所想,见李世民沉默不语,以为他动摇了,于是继续道:“贫道研究国王翦,此人用兵极为谨慎,从不打无把握的仗,所以他定有着我们不知道的后手。

唐公,趁着现在还未开战,还是撤兵吧。

罢战虽会损失些颜面,却能保存住实力,而一旦战败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申公豹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李世民打断。

“够了。”

李世民的脸色铁青一片,拔剑指着申公豹,呵斥道:“道长一味敢乱我军心,可是觉得孤手中之剑不利?”

申公豹见此,心中也恼怒不已。

老道不远千里,好心好意的来帮你,你这家伙不领情就算了,竟然还想要杀我?

行,你李世民自己玩吧,老道不奉陪了李唐。

申公豹也是有骨气的人,冷哼一声后,扭头就向后方去了。

吕岳、李平等人,见申公豹走了,也一起跟了上去,都不想参与秦唐大战了,却被申公豹给劝住了。

申公豹不满归不满,但还是希望李世民能嬴的,毕竟只有李世民赢了才有可能保住长安,而大秦只要一日不全取关中就一日不会对中原动手,宋国处境也就更加的安全。

申公豹只是个小插曲,并不会影响到战局。

就在李世民观察秦军阵势之时,王翦等一众将也观察唐军的布置。

这不看不要紧,一看却被吓了一大跳,因为唐军的所有布置,几乎都在针对秦军。

枪阵、弩阵、刀盾阵等等,可谓泾渭分明,除了士气稍微低落外,几乎找不到任何的破绽。

“我滴个乖乖,唐军这是把我西路三军的情报,全都给摸透了呀。”岳云一脸严肃的说道。

“摸透了吗?看不见得吧。”王翦说道。

众将露出不解之色,王翦却指了指身后的闻仲,说道:“起码李世民并不知道闻仲先生在我军中。”

众将面面相觑,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只是一个闻仲的话,并不能抵消敌暗我明的劣势呀。

“闻仲先生,只有你没有暴露给李世民,所以你这次可是我军的奇兵,能不能打赢这一仗全看你的了,嗯?闻仲先生?先生?”

闻仲并未听到王翦呼喊,此时的他正手持千里镜,专心致志的观察着唐军阵营,并且还发现了好几个熟悉的面孔。

“申公豹为何会在唐军之中?而且连吕岳也在,难道是?”

闻仲露出严肃之色,连忙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王翦等将。

王翦和公孙轩辕对视一眼后,问道:“闻仲先生,这个申公豹和吕岳,可都是上清弟子吗?”

“没错,虽只是外门弟子,但确是上清弟子无疑。”

“外门弟子?”

王翦露出诧异之色,闻仲则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上清分为内门和外门,内门弟子皆经过严格挑选,而外门弟子则要宽松的多。

吾师在十几年前,曾主张有教无类,收徒不看德行过往,无论犯下多大的罪,只要真心悔悟,就可拜外门。

申公豹和吕岳这些人,皆非善类,他们就是在那时拜入了外门。”

“那他们为何会相助李唐呢?”宇文成都不解的问道。

岳云、黄天化等将也都露出不解之色。

在他们看来,上清派早就和大秦绑定在了一起,上清的精英弟子也全都加入了大秦阵营,这些外门弟子都应该加入大秦才对呀。

而且大秦一统之势已成,投靠大秦总比投靠其他国家要好呀。

闻仲却叹了口气:“这是因为大秦的律法严明,而吕岳这些上清外门弟子身上,大多都有案底在身,不被清算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

王翦听到此言一脸的不解,说道:“他们就算曾犯下罪过,那也是前朝的事,跟我大秦又有和关系?只要真心为我大秦效力,陛下定会既往不咎的。”

“那是将军你不知他们所犯何事。”

说着,闻仲露出愤恨之色,沉声道:“吕岳在拜入上清之前,乃是五毒教教主,为练毒功,常抓活人试毒。

一次吕岳不小心污染了水源,致使一个大镇上万百姓都中了剧毒。

若不是医家华佗碰巧途径,救下了半数人的话,恐怕全镇的百姓都会被其毒死。”

“嘶……”

听到此言,在场秦将纷纷倒吸一口凉气,完全没想到上清外门的吕岳,竟会丧心病狂到了这种程度。

这跟邪魔外道又有何区别?

上清派竟然连这样的人也收,这不是在砸自家的招牌嘛。

也难怪吕岳不敢投靠大秦,大秦完美的承接了汉统,现在乃是正统王朝,根本容不下吕岳这样的邪魔外道。

想必吕岳也正是知道这一点,但又贪图荣华富贵,所以才会应赵公明之邀,投靠宋国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