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最风流 > 18 诛灭沈家(上)

三国之最风流 18 诛灭沈家(上)

作者:赵子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18:04:47 来源:笔趣阁

全文字无广告得晚了。(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来不及修改,先传上吧。下一上午十点。

——

荀贞从车上下来,听罢院内情形,对戏志才道:“志才,来你猜对了,这郡北真是不乏亡命徒啊。解里丁邯是一个,这沈家又是一个,仗着有些人、势,就敢……。”]

他想“就敢对抗国法”的,但到“人、势”这里,声音不由自主地轻了下来,与戏志才对视一眼,两人异口同声:“需得立刻派人出城!”

侍卫荀贞左右的许仲、江禽、程偃问道:“什么?”

“伯禽,你多带几个人,现就出城!要快。从西城门出去,往洛阳方向沿途!大路、路都不能漏,遇到形迹可疑者,当即拿下盘问!”

江禽不懂他的意思,问道:“当即拿下盘问?……,荀君,盘问什么?”

“信使!沈家派去洛阳的信使!应该刚出城不。……,你们选几匹马立即去,一人两匹,不要可惜马力,能跑多快就跑多快,一定要把他抓到!抓到之后问清楚沈家总共派了几个人去洛阳送信。如果不止一个人,继续追!继续抓!一个都不能放过,务必全部擒下。”

荀贞召手唤来宣康,命他取出笔墨,倚着辎车,写了一道公文,盖了官印,递给江禽:“若是抓人时有人阻拦,你就拿这道官文给他们!便是北部督邮追拿逃犯。……,快去!”

江禽只是对官场不熟悉,并不笨。荀贞解释得这么清楚,他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沈驯是六百石的“高官”,不会不知道对抗郡府的后果,他之所以敢这么做,肯定有所倚仗。他的倚仗能是什么?只能是赵忠的侄子。阳城离京都洛阳只有一百多里地,快马来回两天两夜足够,就算路上有些耽搁,晚不会超过三天。也就是,他只要沈家宅院里坚持够三天不被拿下,洛阳方面就必会有救兵来到。到的那个时候,倒霉的就不是他,而是荀贞了。

江禽大声应诺,点了十来个人,每人选了两匹良驹,骑一匹,牵一匹,大叫呼喝,让远处的百姓们让开路,泼剌剌卷尘疾去。

宣康、李博也听明白了荀贞的意思,刚才因亲眼目睹荀贞三言两语驱逐一县之长而产的兴奋不翼而飞,变得紧张起来。李博道:“荀君,你的意思是沈驯很有可能会派人去洛阳求救?”宣康很担心,不是为他自己担心,而是为荀贞担心,道:“荀君,他要是真派人去了,江伯禽万一又没追上,该如何是?要不然,咱们先撤?”

荀贞颇有点“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意思,至少表面上他还是镇定自若,道:“撤?咱们若是就此撤了,别的且不,只解里丁家的那十二条人命,你对得么?”言下之意,若就此撤了,未免显得欺软怕硬。

戏志才见他突临大变,却并不胆怯,心中赞许,想道:“这要换个旁人,听到沈驯很有可能已派人前去京师求援,怕早就惊乱变色了。贞之平时总是温言暖笑的,关键时刻却是刚毅坚定,很能沉得气啊。”他却是不知,荀贞早从答应钟繇“澄清郡北”那一晚起,就做了坏的打算——大不了弃官亡命。(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亡命江湖之间,结交四方豪杰,不定反有处。

宣康忧心忡忡地道:“可是荀君,倘若江伯禽没有能拦下沈家的信使,又倘若沈家的信使果然从京都求来了救援,咱们就算把沈驯拿下了,怕也拿他没办法啊。”

戏志才道:“叔业言之有理。贞之,你以为眼下该当如何?”

荀贞了一眼边儿上的沈容,心里想道:“还能如何?事已至此,只能将沈驯一刀两断!难不成还留着他报复我不成?”

正因为宣康的担忧,才不能妥协。假使真如宣康所,江禽未能将沈家的信使拦下,待京都的“大援”来到后,沈驯又岂会善罢甘休?退一步讲,又假使江禽拦下了沈家的信使,这沈驯既有向京都求援的举动,也留他不得了!与其留等他报复,不如提前把他干掉。

把他提前干掉还有一个处,杀了他后,他的罪是大是,就全由荀贞来。这或许不能避免赵忠侄子的报复,但至少荀贞“没有做错”。没错就没有把柄。没有把柄,即使权倾朝野如十常侍,短期内也是没办法施以报复的。而只要短期内能太平无事,对荀贞来,就足够了。——今年是壬戍年,掐指算来,后年就是甲子年了。也就是:黄巾起义应该就后年。

他暗里叹了口气,下了决心,想道:“来今日只有和沈驯不死不休了。”从容笑道,“志才兄,何必试探於我?眼下形势如此,该怎么办,还用么?”

戏志才哈哈一笑,唤沈容过来,道:“你给你的从父带句话,就:‘若他晓事,就和国叕一样还印绶,辞官,尚可为杜稚季。若他不晓事,北部督邮不介意做张俭、岑晊’。再告诉他,‘解里丁邯不欲为杜稚季,督邮已除之。’”

荀贞适才命令江禽带人去拦截信使的事儿,沈容边儿上全听见了,此时见戏志才一脸的云淡风轻,话的语气轻描淡写,竟似压根儿没有那件事一样,心中犯疑,很怀疑他的表情和语气都是装出来的。他不知戏志才的身份,没有听他的话,转脸去荀贞。

“志才兄所言,即我之意也。沈主薄,就麻烦你去一趟罢。”

沈容大跌眼镜,心道:“我从父定是遣人去京都求援了。瞧他两人这一副从容不迫的模样,竟似全都没将这件事放心上?……,我却是不信!赵常侍何许人也?天子呼为‘我母’!莫他两人一个白衣士子,一个族受禁锢的百石督邮,便是太守阴公逢着此事,也得害怕!”

他心里这一嘀咕,就表现出踆踆的模样来,虽不敢违抗荀贞的命令,但往沈家院门走时,难免时走时停,时而还偷偷回头,窥伺荀贞。李博、宣康把他的表现收眼底。李博道:“荀君,沈容这一去,怕是不会复返了。……,与其放他进院,何不留为人质?”

“他只是沈驯的从子,又不是亲子,留下何用?还不如派他去传个话,让沈驯知道,我已遣人去追他的信使了。”荀贞负手立车边,着沈容敲开了宅门,又着他侧身从门缝里挤进去,宅门随后关闭。惊鸿一瞥的功夫,隐约瞧见宅内确有不少持兵挽弓的大汉。

他忽然一笑,道:“真是没有想到,这沈驯竟会遣人去京师求援。”

戏志才道:“是我考虑不周,我之错也。早知如此,当初进城的时候就该留下几个人,把守四面城门。”戏志才虽有智谋,到底才二十多岁,以前也没干过这种事儿,经验不足。

荀贞摇了摇头,道:“非卿之错,错我。怪只怪我上次来阳城,只访到了沈驯的飞扬跋扈,没有访到他的胆怯懦。”

沈驯一边聚众顽抗,一边遣人去京都求援。跋扈嚣张的表面之下,可不就是胆怯懦的的质么?想来,他应是知道了解里丁邯被杀一事,因惧被诛,故行此举。可是他也不想一想,他不管怎么,也是六百石的铁官长,又岂能和丁邯一样?丁邯只是一个乡下土豪,杀了也就杀了,他可是一个位比下大夫的朝廷命卿,荀贞又岂敢无故杀之?

荀贞的意,只是想如对付国叕一样,逼他辞官而已,若非如此,也不会进城后先找国叕。真要想杀他的话,进城后就直扑沈家了,又岂会给他负隅顽抗的准备时间?他两人来的打算是:用张弛之计对付国叕,用打草惊蛇之计收拾沈驯。

国叕是外地人,如无根之木,又无谋,收拾,搞掉他之后,再挟“大胜之威”来收拾沈驯这条“惊蛇”。只是万没料到,沈驯胆至斯!不止成了“惊蛇”,进一步,成了惊弓之鸟。——从这个方面来讲,可以,沈驯的胆才是导致眼前局面的根原因。

戏志才、荀贞自我检讨毕了,对视一眼,口虽不言,却都清楚:对方肯定都下了这件事,从中吸取到了教训,吃一堑、长一智,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必不会再如今日这般被动。

宣康皱着眉,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问道:“现该怎么办?”

“疏散周围民。叫远处围观的百姓们各回其家。……,命别院诸人全部下马,备战。分出四队,将沈家牢牢围!余下诸队集结待命。去把里的里长、里父老找来,命他们配合程偃那队人去集柴火、枯枝等诸般易燃之物,并找几根大木,预备用来撞击宅门!”

荀贞有条不紊地下达命令。

宣康、李博没有荀贞、戏志才的镇定,听完荀贞的命令,李博心头猛跳,只觉手上出汗,问道:“荀君,你这是准备要强攻沈家么?”沈驯是六百石的铁官长,又是赵忠的“亲戚”,远非丁邯可比,这攻打沈家可是与诛杀丁邯完全不同。

荀贞没有正面回答他,只笑了笑,道:“沈驯色厉胆薄,虽聚众顽抗,我来,土鸡瓦狗耳!”

宣康年轻,不知天高地厚,虽也担忧,但担忧之余,却是还有点临敌的兴奋,问道:“何时动手?”

“不急。”荀贞望了望天色,日头虽已西移,还是很热,他道,“等江禽他们回来再。”

别院诸队的队率接令,分出几个人,将远处围观的百姓赶走,把坐骑牵到里外,找个地方,剩下的八十多人先将里中的民户都劝出去,随后分出两部,一部列队荀贞身后,另一部各选定沈宅外易於进攻之处,善使刀剑,精通手搏肉战的居前,擅用长矛、大戟的列后,精擅射术的或爬到树上、或攀到隔壁人家的屋顶上,居高临视沈院。

长的训练此时显出了效果,诸队队率的统带、安排下,一切都井然有序,毫无纷乱之态。

这一番布置,里中是人声,热闹非常。

喧闹的声音也传了沈家。有人鬼鬼祟祟的登高窥伺,见围观百姓都被赶出里外时,还没什么反应;接着再到里的户也都被撵出里外时,有些不安;再到见别院诸队分成两部,一部待命,一部将沈宅围,皆开始擦刀调弦后,加不安;再又等到见程偃带着几个人搬来一堆堆的木柴,放到宅院墙外,又抬了三根大木丢到地上后,这个窥伺的人再也按捺不、不下去了,马上从高处下来,一溜烟地给沈驯报讯去了。

宅外树上的专职负责监视院内的岗哨把这人的举动得一清二楚,大声往下报告:“窥伺吾等的沈家奴跑了,大概是给沈驯报信去了!”树下有人,立刻将这条情报传递给荀贞。荀贞不以为意,道:“且由他去!”

……

戏志才旁观良,将别院诸人的表现收眼底,饶是以他之胆谋,亦不免暗惊。他以前只知道荀贞西乡招揽轻侠、豢养勇士,上午解里一战,庄子里短兵相接,叫他到了别院诸人的勇武和配合,只轻轻一击,便把丁邯蓄养的那些散兵游勇杀了个干干净净,自身仅有一人轻伤;现下,别院诸人的井然有序、闻令即动,又让他到了荀贞的令行禁止。

他心道:“乳虎之名得非侥幸!贞之分明是用兵法来部勒此辈豪勇啊!”感叹过了,心中犯疑,“他若只是招揽轻侠,还可以是因尚侠气之故,今不但招揽侠勇,而且还用兵法部勒?……,难道?难道?”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项梁秦末“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的故事。

他得自己初见荀贞时,质问过荀贞一句话:“‘足下名门之后,收揽民意,意图抬高声价,又结交轻侠,厮养壮士,欲得彼辈死力,使其为君效死。君之志不知终欲何为’?”

当时,荀贞没有对此做正面回答,而是借辛瑷无心之下的圆场,仅仅谦虚地了句:“我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想为民做点事就心满意足了。”——这个解释似得通,但细细分析下来,其实却是避重就轻。因为这个回答只能解释戏志才质问里的前半部分,即“收揽民意、抬高声价”;不能解释后半部分,为何“结交轻侠,厮养壮士”?

“收揽民意”可以是因为爱民,但“结交轻侠”也是爱民么?戏志才虽觉得他言不实,但是因为当今之世,侠气、结交轻侠的名门子弟很多,他以为荀贞所隐藏的也只是“尚侠气”三字罢了,毕竟他们荀氏是儒学传家,“尚侠气”有点不合他们的家教,再加之那次是初次见面,不能太过无礼,也就没再追问,没有多想。

如今回想过去,再眼下,他想道:“难道?我那时对他的那个质问是对的么?”

……

日头西落,晚霞满天。火烧云布满西天,染红了里中宅院,染红了荀贞诸人。

这副日暮景象,倒是与荀贞上次从郡北归来后,去太守府找阴修时有点相像。那时,也是傍晚时分,太守府内也是被落日染得如血通红。戏志才凝目观荀贞,见他大冠黑衣,扶剑昂然,立如冠盖一般茂盛的大树下,意态踔厉,姿容焕发,满身红霞,十分的英气勃勃。

里外,一人飞跑来报:“伯禽回来了!”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