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三国之最风流 > 280 舒邵披肝惹主怒

三国之最风流 280 舒邵披肝惹主怒

作者:赵子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09:00 来源:笔趣阁

夜色中,从袁术宅中出来,落雪纷纷,风寒入骨。

舒邵问杨弘,说道:“明公执意要去长安,而又要求你留守南阳,以阻车骑与刘景升,简直匪夷所思。德业,你却为何不对明公加以劝阻,打消他的此念,而最后竟什么也不说了?”

杨弘上下打量舒邵,瞅了他好一会儿,没有说话。

舒邵被他看得心里发毛,问道:“我问你话,你为何不答,看我作甚?”

上次袁术不肯遵旨入朝,觐见刘协之时,也是如此,舒邵强烈反对,但当时没有与袁术据理力争,而是从袁术府中出来以后,追上杨弘,质问杨弘为何不对袁术做阻止,这回又是如此。刚才在堂上的时候,杨弘好歹还是劝阻了袁术一番,只是袁术不听,而这舒邵基本上是都没有怎么开口说话的,而在这会儿,又来问杨弘怎么不阻止袁术,打消他入长安的念头。

杨弘於是反问舒邵,说道:“适才堂上,卿不也是未多劝阻左将军么?”

舒邵说道:“我不善言辞,即便是做劝阻,左将军他也不会听的!”

“左将军不会听你的,他就会听我的么?”

舒邵有心想说,“你与我地位不同”,杨弘是长史,於袁术府中诸吏里边是职位最高的一个,确非舒邵可比,却话说回来,舒邵转念一想,以袁术的性子,他一旦作出决定,舒邵的进言固然不会肯听,却杨弘即使是长史,说的话,袁术也不见得会肯听。

遂对杨弘此问,舒邵哑口无言,无以回答,末了长叹一声,说道:“德业,左将军若果用了李业此策,真的转图关中,用兵长安,最终之结局,必然是既丢掉了南阳,又无法在长安安身。”问杨弘,说道,“真到那时,怎么办?”

雪已经连着下了几天,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北风呼啸,卷着雪花,拍打脸上,钻入脖中。这样的一个冬夜中,也不知是因为天气的缘故,抑或是因为想到如果袁术真的按李业此策行之,最终确是很有可能会落得如舒邵所言之这种凄凉下场,杨弘不觉打了个冷战。

两人已经走到坐车的旁边。

杨弘的从吏捧来脚蹬,请他上车。杨弘一脚踩在脚蹬上,一手扶住车门,就这么站了一会儿,他回首顾盼,望向北边的颍川方向,喟叹说道:“风雪飘摇,凛冬深矣!明年的正旦将至。”

杨弘的这举止莫名其妙,这句话没头没尾,然其所蕴含之意,舒邵却是明白。

看着杨弘入到车中,目送杨弘的坐车吱呀吱呀的远去,在雪地上碾出两道长长的黑黄泥印,站在雪间,伫立风中,舒邵也远眺了会儿北边的颍川方向,旋而转顾近处,却白茫茫一片入眼,他只觉得十分萧瑟。再回看袁术纳占地极广、楼阁栉比、富丽堂皇,此时亮如白昼的宅邸,本该是充满了富贵之气,然於此风雪之中,舒邵分明看到其内透出了隐隐的衰败气息。

从讨董之时,他跟着袁术起兵,直到现下为止,已经五年的时间了。

回想这些年,最先到南阳时,这南阳尽管一郡

之地,可是乃为帝乡,论及民口之多、地方之富,在整个大汉的百余郡国之中,却都是数一数二,此郡人口最盛时达二百四十万余口,一郡之口,相当於荆州七郡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要多;那个时候的袁术,身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偌大族望,蜂拥前来投附他的四方士人,虽不及投袁绍的多,可也是如过江之鲫,舒邵原本以为,凭此南阳,凭袁术此等的声望,无论如何,他们都是能做出一番事业的。

却是没有想到,空有大好的开局,在南阳蹉跎至今,而竟是连一个单骑入荆的刘景升,到现在都没能把他打败!若非是得吕布来投,江夏北部的半郡,现恐怕也还是刘表的地盘。

又到如今,起於东南滨海的荀贞,已经占据了三州之地,而且勤王功成,迎得了刘协、朝廷迁至颍川,眼看着其事业是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冀州的袁绍虽然发展的没有荀贞这么快,可是据闻,公孙瓒就快要被他彻底消灭掉了,而公孙赞一亡,幽州应该就能为他所得,再加上高干、曹操已在并州站稳脚,那么袁绍也就等於是坐拥三州之地,大有前途。

却只有袁术打来打去,打到现在,还是只有这么一点地盘,没有丝毫的长进,复如今,还居然生起了向西谋图长安这个不切实际,甚至可说是自取灭亡的念头。

底下可该怎么办?

一时之间,袁术富贵宅邸旁、风雪冬夜下的舒邵彷徨失措。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乎袁术决定接受李业的献策,西取长安本也不是秘密,他之前就已经和郭汜、李儒也商量过此事,舒邵能听说这件事,别人当也就能听说这件事,由而此事没用多久,就在袁术帐下的文武诸吏中传了开来。

张勋等将闻知后,如杨弘、舒邵的意见一般,私下议论,大多也都认为袁术此意实在昏溃,李业所献此策万难行之。便不断有人上书进言,或者求见袁术,当面进劝,希望能劝阻他止了此意,但那袁术一边有李业天天见,在他耳边吹风,一边有郭汜这员悍将、长安的地头蛇对他的此意大表赞同,却是因此而主意坚定,任谁劝谏,他都不听。其帐下人心,因是大乱。

又数日后,一个消息传来,说是陈宫、张辽离弃吕布,东奔扬州,投刘繇而去。

此个消息相比袁术打算西取长安而言之,好像不太起眼,但张勋闻后,却是忧心忡忡,私与从在他军中的族中子弟说道:“陈公台智谋士也,前时长史专门去了趟平春,似有招揽他之意,却其今不但不应明公之招,与张辽反弃吕布,往投扬州,难道是陈公台看出了什么端倪,以为江夏、南阳不可再留?是我等浴血苦战於南阳久矣,而南阳终将为他人有乎!”

朝廷有正旦的大朝会,州郡每年正旦日时,亦有朝贺。

袁术这边也不例外。

转眼年末,正旦前夜这晚,其帐下在宛县的文武大吏毕至其府,俱参加了正旦头一晚的这通宵庆贺。

饮酒至夜半,许是因为前不久受了杨弘反问的刺激之故,又或是因为深觉如果袁术西

取长安,那么就将兵败覆亡的原因,舒邵醉酒之后,冒死进言,向袁术又做劝阻。

他溯及他跟从袁术起兵以后的种种经历,一直说到当下。这舒邵本是任侠尚气之人,当年为其兄复仇杀人,事发后,兄弟争死的故事,是海内多闻,皆以为“义”,因说到情绪激动的地方,慷慨激烈,乃至泪下。然而虽是这般的披肝沥胆,泣血力谏,袁术仍是不听。

非但不听,因为舒邵的进言是在醉后,缺乏自控,故是“言语无状”,举止失态,“失礼不敬”,还把袁术惹得大怒,险些令人将其拉出杀了,好在被杨弘等人救下。

然而经此一事,袁术帐下文武的心,也就更加的冷了。

……

颍川郡,许县。

张勋闻知陈宫、张辽弃吕布、投扬州此个消息的差不多同时,荀贞也获悉了此讯。

“这个陈公台,叫我说他什么好!”荀贞很有点无可奈何。

陈宫为何要离开吕布,东投扬州?其之目的,荀贞猜都不用猜,就能够知道。

陈宫这么做的目的,荀贞一猜就知,戏志才等人也能猜到。

荀彧略蹙眉头,说道:“阿兄,陈公台智谋固迟,亦谋略之士也,刘繇亦素有名,其亡兄刘岱是故兖州刺史,今陈公台往奔投之,彧愚以为,九江、阜陵、广陵三郡,似宜作些防范。”

荀彧没有提张辽,是因为如袁术不重视张辽一样,张辽现下的名声毕竟还不是很显,但荀贞却不仅知道陈公有谋,且也深知张辽不可小觑,此将委实是一员智勇双全的上将,对荀彧的建议因而表示赞同,点了点头,说道:“卿此言甚是,我正将用兵南阳,却不可使徐州、扬州出了乱子。”

他思酌稍顷,令陪坐堂上的长史袁绥,说道,“劳君起草军令,即刻快马送去九江、阜陵及徐州,令九江、阜陵两郡严做戒备,并对巢湖水贼要多加注意;令许显增兵广陵;调鲁肃、甘宁所部舟师入九江。”顿了下,又吩咐也在堂中的主簿陈仪,说道,“卿替我给会稽太守唐瑁、吴郡太守盛宪分别写书一封,别的不用说,叙旧之余,只把陈宫投刘繇此事提及即可。”

袁绥、陈仪应诺。

虽然陈宫有谋、张辽是将来的名将,但是在报给荀贞此讯的军报中也禀报了,其二人随行所带之兵只有步骑千余,千余众并不能给刘繇增加多少的实力,故需要对此戒备没错,然亦无须过分担忧,这些措施,已然足够防备了。

座中一人开口说道:“明公,吕公先已来书司徒赵公,陈欲入朝之意,现又闻张辽、陈宫弃吕布而奔扬州,是吕布已不足为虑;南阳日前又得消息,袁公路竟有意西入长安,可以料见,南阳现定人心大乱,则以在下之愚见,今已至明公取南阳之时也。”

说话这人,年约二十,长相英俊,裹帻白衣,跪坐席上,身姿笔直,锋锐外露,乃是周瑜。

——

多谢大家的捧场、月票和推荐!求月票、求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