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远东王庭 > 第494章:五大学院

远东王庭 第494章:五大学院

作者:程剑心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6 来源:笔趣阁

莫洛佐夫觉察到罗兰的神色变化,适时向他作出解释:“苏霍伊是我舅舅,白鸥港最杰出的机关大师,罗兰先生听说过飞艇公司吗?”

“有所耳闻,苏霍伊先生在飞艇公司工作?”

“事实上,我舅舅是飞艇公司的总工程师,飞艇的核心技术就是他发明的。”莫洛佐夫笑着说。

罗兰顿时眼睛一亮:“我对飞艇很感兴趣,您可以安排我去飞艇公司参观吗?”飞艇也是前途无量的新兴产业,甚至比机械铠更有前途,来都来了,自然要观摩一下这颗即将孵化的金鸡蛋!

莫洛佐夫摸了摸下巴,苦笑道:“这事儿有点难办,目前飞艇公司正处于最关键的时期,禁止外来者参观,我得设法找舅舅通融一下,然而他老人家这段时间都在公司的研究所加班,连我自己都很难见到他。”

“罗兰先生,如果您想参观飞艇公司,我倒是有个办法。”泽希尔突然插了一句。

“泽希尔,你有什么好办法?”罗兰问。

“是这样,我的妹妹珍妮弗·艾德里克在飞艇公司任职,而且是即将进行首航式的‘曙光号’的驾驶员,我可以找珍妮弗说说,让她带您进入飞艇工厂内部参观。”泽希尔不疾不徐地回答。

“那真是太好了!最迟什么时候可以拜访令妹?”

泽希尔咧嘴一笑,露出雪白整齐的牙齿:“如果罗兰先生没有别的事要忙,现在就可以跟我去海豚湾的学院区找珍妮弗。”

罗兰微微一怔:“你妹妹不是飞艇公司的雇员吗?怎么还在上学?”

“飞艇公司在学院区开设了一家‘跳伞俱乐部’,周末珍妮弗会去俱乐部兼职,指导那些对跳伞运动感兴趣的学生。”说到这里,泽希尔笑了笑,“您也知道,那些敢于尝试跳伞的年轻人大多家境优渥并且富有冒险精神,这个群体恰恰是飞艇公司的潜在客户。”

“明白了!”罗兰扬手打了个响指,“赶早不如赶巧,我们这就去海豚湾大学城!”

……

论起重视教育的程度,白鸥港在本德同盟乃至整个远东地区都堪称典范。

白鸥港东部的海豚湾大学区,集中建设了五所高等院校:培养航海专家同时也为海军士官提供业务培训的“海事学院”,培养财务和商业人才为主的商贸学院,培养工程师和机关术士的工程学院,培养诗人和艺术家的艺术学院,培养律师和法官的法学院,以及为深海·塞悉拉教会输送青年才俊的神学院——同时也是医学院。

总共有超过三千名青年才俊在五大院校接受为期四年、体系完整的脱产教育,更夸张的是五大学院的女性教师和学生加起来也有近千人之多!当罗兰听泽希尔说起这件事,不禁对这座城市文化氛围之浓厚、社会风气之宽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白鸥港登记在册的市民总数也不过十六万人,其中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千人之多,十六万公民当中至少有三万人读书识字,能够熟练的算数乃至记账,城邦的文化底蕴可见一斑。宽容的社会和宗教氛围,文化和教育传统,再加上重商主义思想盛行,市民生活水平普遍比较富裕,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白鸥港多年来一直在本德同盟诸城邦当中牢牢占据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以至于被吟游诗人们誉为“北海湾的明珠”。

“重视教育”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凭良心说,现代社会谁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本德同盟各城邦当局岂会不知人才的重要性?罗兰更关注的不是那些流于表面的社会现象,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既然所有城邦都深切懂得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为什么只有白鸥港成为北海岸的学术中心,成功创建起五所名牌院校,吸引本德同盟各邦乃至海外的青年才俊前来求学?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但是究根寻底你会发现教育同时也是一门产业,既然是产业,那么必然要投入资本,必然要追求利润。兴办教育说来简单,请问钱从哪里来?为三四千师生提供教学场地、教室、宿舍和配套设备是一笔巨大的投资,除了这笔固定投资,每年还要为聘请教师支付薪金,没有好的待遇,根本留不下人才,这些投入综合起来就是所谓的“师资力量”,稍加计算就知道这是一笔天文数字,而且是需要不断投入、不断膨胀的天文数字。

罗兰来到海豚湾考察,主要就是考察这个教育圣地是如何从无到有一点点搭建起来,那么教育经费就是考察的重中之重。这一路上他向泽希尔请教,向维克托莉亚介绍的教职人员请教,还在神学院——白鸥港创建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里吃了一上午灰尘,翻遍档案卷宗,终于理顺来龙去脉。

事实上,白鸥港的教育产业正是政府当局产业政策与市场商业运作完美结合的产物。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是白鸥港政府当局率先提出来的,而这一方针无论从当时抑或现在来看,无疑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有了正确的产业政策,接下来就要考虑融资问题。

当初白鸥港当局并不像如今这么富裕,当局唯一能够拿出来支持教育事业的公共资源就是一块位于海豚湾附近的地皮——一大片非常荒凉、寸草不生的盐碱滩……

地皮圈出来免费提供给即将建立的神学院,图纸上的规划也是免费的,然而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就要砸钱了。这笔钱政府预算是没有的,于是当局提出一个策略:成立一家公益性质的教育发展基金,政府提供的土地折价占据三成股份,其它资金则向社会各界募集。

首先慷慨解囊的是深海·塞悉拉神殿,毕竟第一所大学是神学院,主要是为神殿输送心血;接下来当局召集城中三十二家工商业行会的代表开会,各大行会都来认购教育发展基金发行的股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工商业行会与神殿不同,神殿肩负着宗教和道德使命,其为教育事业提供的资助是无息甚至无偿的,工商业主花钱却不能打水漂,仅仅是乐善好施带来的社会美誉和精神层面的满足是不够的,商人必须看到实打实的收益才会有投资的动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