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远东王庭 > 第1837章:南疆烽火(Ⅰ)

远东王庭 第1837章:南疆烽火(Ⅰ)

作者:程剑心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12-26 23:36:47 来源:笔趣阁

自从鲁道夫一世遇刺,罗兰成为远东摄政,就把央行行长的职务移交给了卡佳。卡佳也有意识的培养接班人,提拔由新大陆归来的安特隆升任高级副行长,欧罗玫升任副行长,接替原本由她负责的大部分工作,正可以腾出更多精力协助罗兰管理云网。

除了卡佳,柳德米拉和冬妮娅这两位内阁高等事务官也都晋升为****兼摄政助理。罗兰没有厚此薄彼,同样授予两位“大秘”云网管理权限,与卡佳组成一个三人委员会,共同负责云网的日常维护和云资产的采购工作。

安排好了内政事务,第二天一早,罗兰就乘坐魔导列车南下。前往米底亚赴约之前,他还有两天的空闲时间,考虑到南疆是南下作战的前沿基地,决定趁此机会进行一番视察,看看当地的备战情况。

2月2日下午,罗兰协同随行人员抵达南疆首府望月城。列车拉响汽笛进站,月台上早已挤满前来迎接摄政殿下的人群。

站在人群最前列的是南疆总督、望月城市长兼公社主任约瑟夫达维多维奇,望月城副市长兼公社首席德鲁伊沙玫瑰,南疆辛德拉教会大主教维塔斯费奥多维奇卡拉马佐夫,以及罗兰的老朋友南疆边防司令兼矿业总监布鲁姆锻铁。

伴随着响彻站台的欢呼声,罗兰出现在车门前,微笑着向数以千计自发前来迎接自己的南疆民众挥手致意。随即与迎上前来的约瑟夫、沙玫瑰、维塔斯等当地政府高层一一握手,最后轮到布鲁姆的时候,矮人大兄弟不改豪迈本色,大笑着张开双臂走向罗兰。罗兰也没有在老兄弟面前摆一国之君的架子,与布鲁姆热烈拥抱在一起,回想过往那些并肩战斗的日子,两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总督府已经备下丰盛的晚宴,为摄政殿下接风洗尘。罗兰吃得不多,酒却来者不拒,令维塔斯这个与布鲁姆旗鼓相当的酒中豪杰钦佩不已。

晚宴结束后,罗兰谢绝了约瑟夫准备的舞会,邀请南疆政府四巨头单独来到小客厅谈话,深入了解南疆近年来的发展情况,重点当然放在备战方面。

约瑟夫首先向罗兰汇报了一下为南下作战所做的筹备工作,还提前准备好了一份详尽的清单,各项物资的储备与保管情况一应俱全。

“殿下,仅就目前的军需储备来看,至少可以满足五万大军一整年的需求,我想南下作战应该用不了一年就能获得完胜。”约瑟夫乐观的说。

“哪里用得了一年那么久,依我看,最多三个月就能彻底剿灭奈落教团!”布鲁姆显得过于乐观了,不过他的自信并非凭空而来,毕竟他是南疆驻防司令,军事上的见解比约瑟夫这个文官更具权威。

接下来,沙玫瑰向罗兰汇报了当地的农业发展概况。

回想1622年初,南疆先平定了赫德男爵的叛乱,又击退麦耶尔与四大沙匪团的进犯,终于摆脱战火的蹂躏,从望月城到甜水镇还都是一片人烟稀少、百业萧条的颓败景象。为了振兴南疆,罗兰制定了以复垦棉田为核心的产业规划,计划在三年内将边疆区的棉田规模恢复到80万亩,此外还将修建一条贯通南疆的铁路,以便运输棉纺织品。

如今三年期满,上述规划不仅圆满实现,还大大超出了罗兰当初的预想。棉田规模已经扩大到两百万亩,并且初步建立起一条囊括“棉花种植-纺纱-织布-印染-制衣”等诸多工业门类的完整产业链,由新月河谷直达寇拉斯堡的铁路干线也于一年前就落成通车,源源不断的将产自南疆的棉花和棉纺织品输送到远东各地,不仅满足了国内居民的穿衣需求,还大量出口到迦南、海蓝和斐真等国,继谷物之后,成为远东另一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

南疆的经济腾飞并不令罗兰意外,但是经济成长的如此之快,其实也有计划之外的因素在发挥作用。

罗兰当初制定南疆复兴规划,依据的是南疆当时的资源禀赋和人口规模,而南疆当时最大的一个短板就是人口严重匮乏,六十多万平方里的土地上,仅仅生活着不到五十万居民,人口密度甚至比终年积雪的露西亚高原还低!在这样一片地广人稀、戈壁连绵的地区,想快速推进棉纺织业发展壮大未免不切实际。

但是后来情况起了变化。南疆重新纳入寇拉斯政府管辖,为当地人带来渴望已久的和平机遇,终于可以摆脱沙匪骚扰安居乐业。其后不久,远东当局与迦南政府签署经济合作协议,从望月城到米底亚,组建起一个跨越国境的“特惠关税区”,大大促进了边境贸易。

国泰民安加上贸易活跃,使南疆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从远东到迦南的投资者都被吸引过来,携带海量资本投身于棉纺织与边境贸易这两大新兴产业,并且大多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有了投资就有人气,原先苦于沙匪骚扰、被迫逃离南疆的人们相继回到故乡定居,为当地提供了急缺的劳动力。而南疆区真正迎来高速发展的机遇,还要从去年亚珊帝国掀起的激进改革说起,弗兰克太子主导的改革涉及土地、经济与金融诸多领域,帝国上下都被折腾的叫苦不迭,无数社会中下阶层家庭在改革大潮中破产,更有数以千万的农奴不堪忍受国有农场的压榨,这些弗兰克改革大业的牺牲者纷纷踏上逃亡之路,汇聚成一股逃离帝国的大潮,而潮头涌向的主要目的地,正是向难民敞开国门的远东大地。

仅仅在1624年这一年时间里,远东就接纳了超过100万来自帝国的逃亡者,其中大部分难民被安置在南疆。获得这样一股生力军,当地的“用工荒”立刻得以缓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