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远东王庭 > 第1450章:乡村新貌

远东王庭 第1450章:乡村新貌

作者:程剑心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8:06 来源:笔趣阁

时间到了十月底,远东北方农业区最后一波“抢收”运动临近尾声。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以谷地村公社为代表,巴尔勒火山周边的乡村虚惊一场,过后都顺利完成了玉米的收割。

时光流逝,转眼到了十一月初,罗兰乘车北上途中看到的苜蓿花海也不复一个月前的盛景,当地农人抢收玉米过后腾出身来“辣手摧花”,不出半个月就把千亩牧草全都收割完毕,在驻村德鲁伊巴芙拉的悉心指导下挖掘地窖,将牧草细细铡成一寸长的草料存入地窖。巴芙拉为地窖施加“瓦莲京娜发酵术”,确保乳酸菌充分繁殖,牧草在密封的地窖里转化成牲畜爱吃且营养丰富的青贮饲料。

“瓦莲京娜发酵术”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1环神术,但是用途之广可不仅限于加工青贮饲料。酿醋、酿酒、制糖、制酱、烘焙……凡是涉及发酵工艺的食品加工行业都是这个神术大放光彩的舞台。

往年北方乡村粮食产量不高,大部分农作物被帝国行省政府强行剥夺,剩不下几粒粮食过冬,人都吃不饱,更不可能有余粮用来熬糖、酿酒。1620年10月革命后寇拉斯政府掌握了远东政权,颁布了惠及国内350万农民的减税政策,再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各地普遍喜获丰收,乡下人难得有余粮过冬,对比往年冬天全家老小饥寒交迫的痛苦经历,深切感受到新政府为乡下人带来了新生活。特别是谷地村这样的农业改革试点,公社家家户户存粮多到吃不完,以至于部分谷物因为不耐仓储而发芽,如果不赶紧处理掉,就有发霉变质的威险。按照乡村传统,如果某家有吃不完的粮食,大抵会把那些发芽的谷物拿来酿制酒、醋、酱油,或者熬制粗糖这样的“奢侈品”。

为了方便各家各户对过剩的粮食主要是玉米进行深加工,各地公社大多由管委会公积金中拨出一笔款子,开办酿造酒醋的作坊、酱园以及乡村糖厂。以谷地村公社为例,最初设立这些小作坊只是为本地社员提供方便,各家各户自行提供原料,加工出来的糖、酒、醋、酱八成归自家,其余两成算是加工费用,由公社管委会转送国营杂货店(供销社)寄卖,收入用于支付作坊酿造工人的薪水。

乡村作坊、磨坊和水车、风车这一类付费或者免费使用的公共设备统一由管委会管理,具体经营由公社中较为精通财务管理工作的干部负责,通常是具有财会背景的驻村牧师和当地乡绅出身的村长(主任)。

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乡村作坊的管理者很快就遇到一个难题:各家各户自己拿粮食酿造酒、醋、酱油和糖,杂货店里的同类商品根本卖不出去,库存越积越多成为一大负担。

以谷地村来说,马利克看到商店货架上堆积的酿制品很是犯愁,试图用这些卖不出去的存货顶替支付酿造厂工人的工资,结果当然遭到拒绝这就好比饭馆用剩下的食材充当厨师的工资,人家当然不愿意接受!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谷地村公社召开村委会讨论,尼古拉和巴芙拉都缺乏经商才干,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倒是彼得脑筋灵活,建议进城推销这些过剩的副食品。

马利克觉得此计可行,第二天一大早就陪同彼得搭乘早班列车前往大兔子窝镇搞推销。马利克经商多年,在镇上颇有人脉,再加上头脑机灵能说会道的彼得协助,这一圈推销下来大有斩获。

相比卖掉公社作坊的存货,马利克和彼得此行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新晋镇长、远东著名诗人、实业家、出版人兼经营酒馆的同行罗格先生,以及他的助手绰号“飞毛腿”的报社记者帕克。

帕克居中牵线搭桥,建议马利克和彼得跟他的老板见上一面,谈谈利用报纸刊登广告推销他们那些物美价廉的糖、酒、酱、醋。

这次会晤双方都很满意,谷地村花了20个金塔勒在罗格先生创办的《巴尔勒周刊》上登出广告,推销谷地村公社出品的糖酒酱醋。

《巴尔勒周刊》是一份典型的地区性杂质,依托北方铁路的便利交通建立发行渠道,从大兔子窝镇到胡杨村、无风乡再到谷地村这条铁路沿线上的重点村镇,以及铁路两侧散落的小镇和乡村,都在《巴尔勒周刊》的发行网络之内,内容主打乡土风情,撰文介绍乡村客栈和土特产,以游记的体裁打一打软广告,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这份很接地气的周刊大受欢迎,每期发行量已经突破两千份,在当地的影响力仅次于《祖国日报》和《远东晚报》。

彼得在详细询问过《巴尔勒周刊》的发行情况过后,为罗格先生出了一个主意,建议他向镇上的铁路管理部门无偿提供刊物,确保每节客车至少有10份最新出版的《巴尔勒周刊》。旅行者大多会购买一些途经乡镇的土特产,针对这个群体打广告效果更好。

罗格当即接受了彼得的建议,还夸赞小伙子很有商业头脑,若非已经献身于教会,做生意一定很有前途。

时间证明彼得的建议卓有成效,《巴尔勒周刊》刊登的广告使谷地村公社的酿造坊彻底摆脱了产品积压的窘境,库存的糖酒酱醋不到年底就销售一空,计算下来利润颇丰。

马利克见钱眼开,在管委会上提议扩大经营,在巴尔勒地区打响“谷地村酿造坊”的招牌。这一提案获得通过,不过尼古拉还是谨慎的强调,要在确保公社存粮充足的前提下增加产能,绝不能为了赚钱而丧心病狂,干出把公社口粮拿来酿酒之类的蠢事。事实上,这个警告来得很及时马利克先生沉迷于追逐利润,头脑已经过热,很有必要由尼古拉这样的“保守派”适时泼上一桶凉水,帮他冷静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