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810章:大汉的未来

席卷天下 第810章:大汉的未来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火器列装是迟早的事情,必然是一种先装备核心部队,再向其余部队延伸的过程。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由核心部队最先列装,有关于忠诚度的考虑,另一方面何尝不是产量受到制约。毕竟产量也就那么些,等哪天产能达到需求,才会是列装更多部队。

目前的汉国每月大概是能出产二十门到三十门的各种口径火炮,首先是受于材料的制约,并不是没有足够的工匠。

现在的火炮使用的材料并不是钢材,主要是使用铜,倒也符合火炮的进化过程,先把青铜炮给玩熟悉了,慢慢寻找能发挥更优秀性能的材料,也就是一个材料的研究过程,得等待一项材料被琢磨透了才会有更新换代的步骤。

汉国现在其实是有钢这么一种产物,那不过是对铁矿更深层的一种提炼,其中还要涉及到化学,例如化学添加剂以及一些比例方面,不过都离不开对温度的提升。

现在全世界能生产钢的民族绝对不多,汉人算一个,阿三也是其中的一个,再来就是罗马人和波斯人,其余就真的没有了。有许许多多的民族连青铜的冶炼技巧都没有掌握,更别说铁或是钢。

印第安人花了数千年的时间一直都没能掌握金属冶炼技术,世界岛这边都进入到火器阶段,他们却还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是什么原因让印第安人这么不开化?原因并不是他们蠢,其实是北美就特么没露天的铜矿,首先缺乏材料来点开“冶炼科技线”,青铜阶段都没有进入。不知道金属是啥玩意,相关探测技术没有被延伸出来,铁器时代,钢材时代……反正就是没办法点开。

人类首次发现矿石竟然可以制作成为铜器或是铁器,是火山熔岩的功劳,使人类知道原来温度足够,再找对正确的矿石,就能够使用加温燃烧的方式冶炼出自己想要的金属,然后才是针对各种金属进行各种加工。

所有的科技都是建立在假说和猜想的基础,很多时候明明有足够的技术去制作出一样东西,可就是因为没有相关的概念,制作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诸夏在弄出火药之后,走了几百年的“路”才使用在军事用途,不过那个过程是被来自草原称呼为蒙古的游牧民族打断,自那之后在火器方面的研究开始落后于欧罗巴。

要说对火药的利用是被野蛮打断,许许多多的科技其实就是诸夏自己给锁死了,功劳自然是排斥奇技淫巧的儒家,对工匠的蔑视和鄙视本身就是在自绝前路,要不然春秋战国时期还玩得很溜的机械研究,怎么越到后面越走回去?

刘彦是绝对不会走错误的道路,非但不会自绝前路,还会沿着自己所知道的路线坚定地走下去。让他去亲自动手当然属于不可能,可是他能够作为嘴炮导师的存在,提出相关的概念,自然会有无数人去进行研究。

“不用十年,大汉就会大变样了。”刘彦现在是与几位众臣一块乘坐在马拉的轨道车上面,感受着什么叫轮转风驰:“先秦就发明出驰道,到了我们这一代才又让他重新现世。”

的确啊,驰道在先秦就被广泛使用,战时担负运算辎重的重任,平时也是提供民间转货或是运人使用,可随着秦帝国的崩塌,驰道竟然就那么消失了。

与秦帝国一块消失的可不止是驰道,还有流水线作业也消失,真不知道汉帝国是真不知道那些技术,还是为了与秦帝国划清界限干脆抛弃。

要说老刘家为了与秦帝国划清界限才摒弃驰道和流水线作业好像也不对,老刘家连秦帝国的制度都继承了,没道理会去摒弃于国有利的技术,那究竟是怎么一个回事?

其实很简单,秦末战乱就是一次大洗牌,先经历了秦帝国的崩塌,再有刘邦、项羽等等诸多诸侯的相争,再进入到楚汉相争阶段,战火不但致使人口大量锐减,许许多多的史料也是被毁和丢失。

秦帝国崩塌的初始阶段,六国遗民看任何与秦有关的都不顺眼,打、砸、抢、烧是伴随着的那个年代,该是死掉多少人和毁掉多少东西?很多学识都能遗失,技术肯定没什么特权。

事实上诸夏的任何一次朝代更替都是那么个过程,和平年代增涨的人口因为战乱被锐减,许许多多累积的文化和研究出来的技术也被毁掉。任何一个新开国的中原王朝都基本会迎来一次所谓的“盛世”,那不过是可用资源(比如土地)根本没变,却是需要用到资源的人变少,来产生虚假的兴垄昌盛。

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例子,杨坚开创了大隋,到杨广弄丢江山之前,大隋的人口以及生产力仅到战乱阶段,一直到李渊建立大唐又到李世民的开元盛世,实际上用数据就能表明一点,一直到大唐灭亡的阶段,实际上大唐在数据上也仅是“文兴”胜过了大隋,其余方面真的比不如。

任何一个朝代是怎么样,从人口数量的多寡其实就能瞧出端倪,首先得是产出能够支撑足够多的人口,才会使人口得到激增。同时,那个朝代还不能是守势,得是进取型的态势,才能保证基本盘不被战火侵扰。

要是观看各朝代的人口数据,西汉的人口一直是位处绝大多数朝代的顶峰,五千九百万的人口数量(公元前二年的数据)一直维持到明中期(公元一六零零年的数据)才被打破,不过万历年间的人口统计也仅是比西汉时期多那么一点点。

完全不说假话的讲,说强汉那就真的是强汉,西汉和东汉皆强,不止是对外的征战,还有人口的数量,要知道西汉的五千九百万和东汉的五千六百万可是历朝历代少有,并且在很多时候是某些朝代的两倍甚至三倍,可见提到两汉就说强汉是有理由的。

现如今的汉国每三年会重新统计一下人口,就是统计越来越难完成,那与汉国并不限制人口流动有关,像是今年进行的人口普查就遭到断崖式的下降,从三年前的一千七百万人口下降到一千四百二十六万,竟然有将近三百万人“消失”了。

那三百万人并不是死翘翘了,其实就是处于流动状态,像是去中南半岛或西域、草原,可能也是在赶路的半途,也就难以被统计进去。

汉国统计人口的方式是借鉴之前的朝代,像是先秦到东晋的算法,就是从八岁开始算起,八岁以下是不计算在人口数量之内。不将八岁以下的人算进去,是因为目前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致使夭折率很高,尤其是新生婴儿阶段的夭折率更高。

之前那些朝代不是每出生一人就入户籍还因为一项恶习,那便是普遍存在溺婴现象,说白了就是没有节育措施,干了爱干的事有了结晶,家里的孩子已经足够传宗接代,生出来觉得养不活,就狠下心让小生命还来不及看看这个世界便杀死了。

“现在已经没有这个现象了。”桑虞说的是有相关的立法,再来就是官府在这一方面盯得很严:“再则,各地官府会按人头给予辅助。”

刘彦对御史府的立法还是非常赞同,百姓养不起却生得起,恰好现在国家极度需要人口得到增涨,不能强制性地让百姓去养,那可能会逼死一户的家庭,用相关辅助去进行帮助就很恰当了。

汉国不止是对多生有辅助,一旦生到官府规定的数量还有诸多好处,其中就有关于土地的奖励。

生孩子能得到土地,那是除了征战立功之外的第二个获取土地的办法,直接是爆发了婴儿潮。

有那么一件事,官府一开始尽管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比如重视接生和卫生等方面,可还是小觑了百姓对土地的渴望,面对婴儿潮还是准备不足,还是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生了之后的存活率虽然有提升,却依然是糟糕。

“以现在的条件,那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刘彦看着外面不断一闪而过的风景,周边不断跟随在不远处的骑军,再看远方城市的轮廓,感慨地说:“至少我们这一代有在改善,有针对性地在布置,并不是只公布政策。”

现在汉国生孩子的一应支出都是官府买单,是不管第几胎都是由官府买单。那当然是解了百姓的负担,谁让国家是真的缺人口,反正认真算起来并没有耗费多少钱,得到的却是人口,那些人总有一天会长大,会有劳动的产出,会成为士兵,国家的付出真心不存在亏本的说法。

“丞相府做过相关的估测,十年后大汉在籍人口将激增到四千四百万左右。”桑虞还是认为纪昌带头做的估测相当靠谱,十年后八岁以上的人口应该就是那个数据,之后每一年新记录在户籍的人口会是以百万数量的增涨:“丞相府认为二十年之内大汉将会保持在艰难的时刻。”

人口增加了,负担必然会上去,尤其是国家已经打过包票,新生儿每天都会得到辅助,一直维持到十三岁,那肯定是一笔天文数字一般的支出。

“付出会是值得的。”刘彦必须那么认为:“一旦他们成为劳动力和兵源,我们收获的会是整个世界。”

其实吧,刘彦还觉得四千四百万太少了,可本身的人口基数就是那么大,能翻一倍还多已经算是成果斐然。

二十年之后,四千四百万的男女互相结合,不用再多十年,人口数量应该是要破亿,只要政策没有变化,必定是随着人口基础的上增而不断结合产生新的人口,五十年之内世界上就要有五六亿的汉人。

五十年之后,刘彦要是没有死就是八十岁往上,他觉得到那个时候汉人怎么也该征服了世界岛,就算是田亩的每亩产量没有根本性增涨,汉人怎么也不至于会饿肚子。

六十年、七十年,这个世界上的汉人少说也要破十亿,再掌握整个世界岛,可能还会入侵非洲,生存空间完全是够的。

刘彦这一代已经重视海洋,对大海的探索一时一刻都没有停止,五六十年难道还不能踏上北美和南美?说不定北极和南极都去了,生命不息开拓不止之下,只要本民族没有内乱,地球迟早会变成单一国家。

不断惬意联想的刘彦最后是被唤醒,驰道到了常山郡的夫人城这边已经到头。他问了一下,从广武县一直到夫人城,整体用时也就是差不多是五个小时,中间还有换马的停顿,等于说时速大约维持在七十迈左右?

“驰道应该多建。”刘彦的想法非常简单:“事先将宽度设计统一,没有研究出蒸汽机之前就用马来拉,等待有了蒸汽机和制作出火车头,介时轨道换成铁的,立刻能提供新设备投入使用。”

众人是满头雾水,蒸汽机他们是知道正在研究,可火车是什么玩意,又对木质轨道要换成铁的无比吃惊。

汉国现在的年生铁产量维持在两千八百万斤左右,换算下来就是十四万吨的重量,恰好是达到两宋时期的最高水平。当然了,这个没有算上系统出产,只不过系统出产直接就是军械,可不是生铁锭。

年产十四万吨生铁在现如今真不算少,当今世界上也就汉国能达到这个水平,刘彦就知道罗马的年生铁大概只有四万吨,波斯萨珊堪堪达到六万吨,要是两国的使节没有做虚弄假的话,两个国家合起来都没汉国一个国家的年生铁产量多。

汉国的生铁产量会那么多自然离不开刘彦的鞭策,他对那个数字是一点都不满足,不过考虑到现在的科技水平,真无法有更多的奢求。

“难怪大秦一直要向外求购军械。”庾翼以回忆般的神情往下说:“自大汉与大秦建交,短短两年之内,大秦便从大汉购置了各式兵器多达七万以上。”

得说的是,还是陷于运输问题,要不然数量还会更多,汉国这边卖出武器,换回的是金光闪闪的黄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