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82章:新的威胁

席卷天下 第82章:新的威胁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刘彦有自己的势力了,也有了一些对他效忠的人存在,而这个其实只是开始,一个强大过程的起点。

凡事有了起点就会顺着一个惯性继续发展下去,随着忠于刘彦的人越来越多,述求也会越变越多。

对于一个新兴的势力来讲,君主的贤明只是必需的一部分。君主敢于用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取舍,那不过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罢了,称不得多么的优秀。

对于效忠于君主的人来讲,一个优秀的君主还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属于自己的血脉,在君主老了死去之后,君主奋斗下来的事业有人可以继承。然后,那帮效忠君主的人,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可以继续有效忠的对象,有本事就继续发扬门楣,没本事就借着老子的功勋混吃等死。

“君上,派出的人手已经归回。”纪昌说的可不是找个身份匹配的晋人主母,他说的是东莱书院那边。他说:“书院没有搬迁,只是未能确定书院几位祭酒以及主讲在不在。”

从东莱书院获得一些人才是早就确定的策略,但纪昌也说得无比明白,刘彦需要先获得朝廷的官职,要是以一部首领的身份,东莱书院或许会派人过来听从差遣,可别想有太突出的人才。

刘彦对于东莱书院的好奇心很大,问了又问不出一个所以然,仅仅是知道书院的山长叫宫陶先生。宫陶是不是名字尚在两说,估计也不是,大概是个雅号或是什么的。然后,几个在青州有名的大儒都是那里的主讲,所谓的主讲并不是一直待在书院,只有祭酒才是真正的教书人。

青州在历史上有出过什么有名的读书人吗?显然还是有的,比如孔家……

对了,刘彦还真的就专门打探过孔家,诡异的是孔家压根就不存在,可能是南迁又或者是暂时性的隐姓埋名什么的。找不到孔家也就罢了,刘彦也没有打算与孔家有什么纠葛,到了一定的份上,孔家反正会再次出现,然后安然地享受“圣人之家”的地位。

刘彦登高望远的习惯估计一时半会是绝对改不了了,他们现在的位置是在上湾地的马头山。

马头山虽说是山,可海拔真的不怎么样,并且这边说起来环境还不错,不像大多数沿海的山满满都是怪石。

按照参详下来的结果,这里会建立一个馆,说得更明白点就是一个办公的所在。然后,刘彦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府邸了。

刘彦对于住的地方还是很希望可以讲究一下,毕竟有更好的环境,谁愿意往差了住啊?

再则,以刘彦的身份,不自己建一座还过得去的府邸,汉部该是要被看低。不是开玩笑啊,堂堂一部首领住茅屋,那该是落魄到什么份上!

另外,像是纪昌、田朔、徐正、吕泰……等等的一些人,怎么彰显身份,没有特别的待遇,又该怎么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投效?

从马头山的最高处瞭望,东面是茫茫大海,海风吹来其实还挺凉;西侧是一片看着相对平坦的地形,那里远远地可以看到有人群在忙碌,大多是在进行木材的砍伐,也有在规整地面,毕竟那边是要建立村子来着;北侧就是一半的海面,另一半离得近了像是一块小盆地,有当地人说可以搞什么渔业养殖,再远一些是又是一个山(窟窿山);南边地形与之西侧差不多,但是远远可以看到不错的海滩,是一种沙滩,可不是礁石林立的那种。

要是在和平年代,搞一片休闲区其实是一个挺不错的选择,毕竟有山有水有沙滩,地理位置真的是非常不错。

刘彦还真的就不知道一点,时间向后推移一千七百多年,这片地方还真的就是寸土寸金的所在,满布着各种会所,沙滩别墅区也在这里盛行。

不过,现在是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去就是满目的荒芜,因为是位于海边也不是那么适合作为民居,毕竟现在的房子除了茅屋就是木屋,再好一些就是夯土屋子,风力稍微大一些就该被刮飞或刮塌。

“不是一个多么好的发展区域……”刘彦其实不喜欢太靠海,夏天也许还行,但是其它季节生活在海边绝对是一种折磨:“分散式的村庄,布局上不能出错。”

田朔赶紧行礼:“君上,不敢有所疏忽。”

其实将人口分散了安排也是迫不得已,要是工业自然是能够集中人口,但农业只能是尽可能地人口分散,毕竟地皮就是那么大,更加不是每一亩土地都能种粮食。

按照纪昌与田朔的布置,现有的三万多人口会被分成五十来个村庄,选出必要的村长之类,再配合上军事管控。然后,村庄再根据地形分配土地,当然是一种官家的拥农模式(合作公社),只有立功了才有资格拥有自己的私田。

说白了吧,刘彦提出要屯田,就是曹操曾经干过的那种模式,可纪昌与田朔态度很接近,都认为根本不适合集中屯田。为什么?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地盘啊!曹操之所以能够大规模的屯田,那是因为曹操至少有一大片属于自己的领地,汉部现在连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都没有,算得上是“蜗居”在这一片狭隘的半湾地。

因为可用耕田不会多,凑在一起屯田就真的不合适,对于农事比较拿手的田朔给出了一个建议,认为分散式的拥农模式不错,农夫农忙时伺候田亩,非农忙就按照纪昌所说,军管操练便是。

该是怎么发展,刘彦还是觉得多听听几个管事的意见比较好,毕竟他虽然有两千多年的前瞻性,但先进的就未必是合适的,只有符合实情的才是正确的。

“会有机会的。”纪昌有着充足的信心:“我们已经表现出实力和价值,国族对于外围领地从来不放在眼中,君上谋取长广郡郡守一职……除非有其他大族争夺,否则十拿九稳。”

长广郡还有什么人可以与刘彦抢夺郡守一职吗?还真别说,肯定是有。所以咯,汉部早就做好了准备,一旦郡守一职被抢,那很不好意思,到时候可不管什么不能再出风头,该是直接弄死新一任的郡守。

和平的日子就是惬意,安排种田和开发,对可安排的地皮做出布置,这种安逸的日子是随着王聪从襄国那边回来,才暂时出现变化。

“什么?姚家让君上出兵两千听从号令?”徐正囔囔:“与我们交战的姚伊买,他是想要借机报复吗?!”

还真别说,哪怕是姚伊买想报复,汉部又能怎么样,一个是朝中重臣,还是全体羌人的领袖,以姚家的实力和影响力,汉部还真的别想消停。

纪昌脸上表情阴沉得仿佛可以滴出水来,问道:“是由姚家派人直接提出?过后,姚家可还有什么人前去找张管事?”

王聪很努力地回忆并确认了一下,说道:“一直是由马信远出面,别无其他姚家人。”

纪昌听后脸色尽管依然阴沉,可是很明显放松了不少。

汉部与姚家目前并不在一个等级上,若是姚家想要食盐和武器份额真的没有什么,那本来就是被丢出去的“骨头”,但是要汉部出兵听从号令可真的就是触及了刘彦的底线。

“我不会出兵,哪怕是出一个兵。”刘彦的脸色亦是非常的阴沉:“不管是什么人,哪怕是石虎,除非我乐意,否则想都别想让我派兵听从号令。”

…………

给林冲讲水浒传,给武松讲潘金莲,被公主逆推,告诉赵佶他会被饿死冻死在五国城,一切精彩尽在《大宋说书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