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760章:人有区域之分

席卷天下 第760章:人有区域之分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恶之人必有龌蹉之心。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什长余沃说出了自己的感想:“此地之人毫无忠君之心,果然遇事不寻良善解决之道。”

周谦只有哑然的份。他是当地的游徼,本是负责巡察和缉捕的事,接触的人多了,是官府中最了解本地乡民的一类人。

原乡旁边的连乡,那里愿意出西域和前往募工的人众多,愿意从合法途径寻找在灾年活下去的方法,乡里就没有出什么事。

连乡的百姓比原乡多出两倍,整体上也相对富庶一些,当地的富裕之家在灾年的时候联合起来帮助最为困难的那批乡民,灾年没有击溃乡民的心理防线,相反是比平时更为团结。

“连乡啊?”余沃很恰巧知道连乡的事,就用责怪的眼神看着周谦,说道:“足下等人与陈旦及同僚相比,不足之处甚多。”

陈旦等人一样是从军方退役下来的复员兵,他们能够良好地治理连乡,与之相比周谦等人治理原乡就没成功,证明了人与人是有存在的差距。

周谦当然知道连乡,那里的几个富裕家庭基本有子弟进入体制内,个别的人还官至队率以上,其中一人还成了一曲军侯,那些人立功之后没少反哺家乡,再来是乡中子弟与国家利益相连,理所当然是屁股会坐到国家一边。

原乡这边没人进入体制内,周谦却是无法说这一点,有再多的理由也说不出来,有苦就要往肚子里咽。

“周游徼。”张忠过来,脸上带着苦涩,该致谢还是要致谢:“幸有游徼以及众位军士,老朽拜谢了!”

周谦苦笑着劝慰了几句,却是无法再表达更多。

“游徼。”张有满脸的讨好:“游徼辛苦,若无游徼,便是我等尽力劝导乡民,恐怕也会出事。”

“就是你们……”张边话没说完却是被父亲拉着,不由说道:“他们想要破家抢劫,甚至可能杀人,耶耶为什么不让孩儿说。”

“没有的事,没有的事!”张有一脸的正义和诚恳,却是面对周谦以及脸上呈现温色的余沃,抗辩道:“是我们劝住了乡民,乡民围了没有激烈手段,便是我等的功劳。”

张忠严厉地看了想要说话的张边一眼,对周谦说:“犬子年少,言语略有激烈之处。”

诸夏讲的是家丑不宜外扬,今天带头的人是张有,就算是张有再可恶,但张有是张忠的伯父,远不止是家丑不宜外扬那么简单,连伯父都能那样,张忠就算没什么对不起张有的地方,可是外人并不会那么看。

先汉给诸夏的贡献有许多,包括对孝道的坚持和推广,也让一些人遇到混账亲戚有苦说不出来,张忠就是属于这类的范围。

周谦知道张忠的难处,苦主不告一般官府也不愿意管百姓的家内事。不过今天的事情太恶劣了一些,他就对张有等三人说:“尔等需得往官衙陈述。”

张有等三人当然是不愿意,可是面对围过来的郡县兵,只有遵从的份。

“游徼。”张边像是下了什么决心,问道:“如何投军?”

周谦看向年少的张边,大概猜测张边为什么突然那么问。

在汉国想成为正规军,途径之一就是服徭役成为郡县兵,作为郡县兵期间有立功或表现优异被吸纳到常备军体系;第二种就是国家遭遇大战,临时从民间抽调兵源。

汉国现在面临的战争不需要从民间抽调兵源,剩下的途径也就只剩下服徭役一种,像是余沃等郡县兵就属于这种类型。

“张郎今岁十五?”周谦看了看年岁小却身材高大的张边,喊来同僚,说道:“张郎有此志向,或可优先安排。”

啬夫黄历点头,说道:“恰好还有名额。”

汉国继承先汉制度,先汉的制度又是继承秦制,啬夫的职责之一就是安排徭役。

与秦时的徭役不同,先汉的徭役分兵役和劳役,劳役只要涉及建设是有工钱的,尤其是水利建设的工钱最多,那是老刘家的一种善政。

先汉的徭役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允许出钱让别人代工,并不需要本人必须去服徭役,这也是有别于秦时的一种改良。

现今汉国的徭役又是遵循先汉,只是大体上减少劳役份额,为了方便分田更倾向于兵役。

因为服兵役可以分田,成为郡县兵还有可能立功得爵,要是能被选入常备军基本上就算是抱上了铁饭碗,不但常备军待遇良好更有立功机会,就算是退役了也能被安排公职,汉国的百姓基本是亲自去服徭役。

张边要服兵役,是看清楚了自家经过这么一件事情,日后在乡里会遭遇的窘境,他不知道太多的东西,却是只要知道能够进入军中,乡民就算是再有想法也不敢拿自家怎么样,一旦能够进入常备军的话,乡民相反是要来巴结。

余沃旁观之下觉得很有趣,对于这么一个年轻少年郎却能想明白至关重要的事情并没有觉得什么意外。

汉国的社会现状就是这个样子,除非是傻子不然就没人拒绝服兵役,哪怕仅是徭役期间的郡县兵也有诸多好处,分田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履行郡县兵服役期间必然受到官府更多照顾,乡里人谁都会高看一眼。再来是自己要是能入常备军就算是改变人生,要是立功获爵立刻就能成为人生赢家。

张边是在四天后走出家门,前往县里报备成为一名郡县兵。他在县里经过一个月短暂的训练,被分配到荥阳郡的荥阳服役。

行军途中,张边看到的火热建设的一幕幕,才知道国家正在建设一条横跨西北与南边的国道。

“各郡县踊跃参与建设,吃喝有公家,亦有工钱可拿。”张边一想到家乡是另外一个景象就泛起种种的恶心:“我等家乡却是另一番景象。”

一同从令居要往荥阳服役的有二十六人,有各自的原因,不缺少与张边心思相似的人,又大多是出自富裕之家。

有共同遭遇和理想相似的人很容易就能成为朋友,张边服役之后交到最好的朋友来自连乡,听到了连乡的很多改变。

张庆听说了原乡的事情,对张边能主动寻求出路很是欣赏。

西北姓张的人很多,一般姓张的家庭状况会稍微好一些,那是西北曾经的统治者是张氏,割据政权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权稳固,对和自己姓氏相同的人基本会采取优待,有了优待自然是能得到更多的便利,也就让一些人改了原本的姓氏。

“天子对天灾早有预言,除西北之地皆是深信不疑,皆早早展开自救,独西北受余孽蛊惑。”张庆的屁股现在坐得很正,那是他们家里出了一名常备军的战兵。他恨恨地说:“余孽之祸,荼毒乡亲,当杀!”

别小看家里有人被选为常备军战兵,那是整个家庭算作军属,能够得到更多的优待,同时社会地位也是拔高。最能体现的就是,乡中那些从军队退伍下来的公职人员立刻就当做自己人,别说是平时的善待,就是遇到事情了解决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刘彦预言天灾的事是最近才被广泛讨论,不过早在数年之前的确有过提醒,只是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

近期关于刘彦早有预言会爆发干旱的事情重新被反复提到,与过去没人重视相比,西北的的确确是爆发旱灾,那么关于北疆和中原会爆发旱灾就令人不得不信。

诸夏的文化属于泛信仰类型,就是只要是神明就会相信,但却会因为祈祷没有得到回应又立刻不当回事,一旦某次祈祷灵验,下一次祈祷又没灵验,就又会从相信转为不信。

只有在一件事情上诸夏一直保持着连贯,那就是对祖宗的信仰和对天子的期许方面。诸夏由人成神的例子有太多,大神基本上就是对民族有过贡献的人,地方上更是有着诸多的山河之神,比如灌口二郎神就是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

在诸夏很多时候是将天子当成神在对待,不全是因为权力的威慑,和历代统治者的不断加强有关。

天子平时就是一个口含天宪的神之子,从不会轻易提起什么神神叨叨的事情,可一旦慎重其事地提出来,基本上就是拿自己的统治稳固在做赌注。

张边等人从令居往东,经过长安的时候有稍作停留,他们进入的长安正处于一种狂热氛围之中,本身自然是被影响到。

思想是很奇妙的东西,反感的时候就会对一切不愿意相信的事情嗤之以鼻和无限排斥,可一旦反转过来又会对原先排斥的事情身怀笃定。

“天子恩泽广布。”张庆指向那些干活干得火热朝天的人群,说道:“愿从之人无忧。”

张边赞同地点头,他的确是能看到太多的例子,愿意出门寻找出路的人,就算不是服徭役,也可以去打工,真的比留在家乡等死要强。

他们是西北人,在家乡看到太多负面的事情,一片死气沉沉的同时,天灾之下什么丑恶都能爆发出来。一出西北却是看到欣欣向荣的另一面,不会有太复杂的想法,是会下意识地认为是西北自弃,要是像其它地方的人配合国家政策,就算是灾年也有自救的办法,真不用对乡里乡亲下手。

经过一个月的行军,他们抵达了荥阳,与其余地方过来的人会合,成为一支五百人的郡县兵编制。

稍微接触下来,张边明显地发现来自其余地方的人对出身西北的自己有排斥,其余人中也就也就张庆可以交到其它区域的朋友。

“因为我兄长在军中服役。”张庆有自得,更多的是郁闷:“如此方被接纳。”

要是不出西北,张庆真不知道西北人在其它区域人眼中是什么样子,从他们的一些言论中,西北俨然就是一个不服王化的刁民之地。他就是想反驳也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谁让西北怀念张氏统治的人真的不少,再来是近期西北不断出乱子。

“不独我等,中原之人对南方之人亦有歧视。”张边挠着头,说道:“大汉地域之分,竟是如此严重。”

地域之分任何朝代都有,一般是京城看不起京城之外的所有人,都当是乡下人。然后是尚武的区域看不起软弱的区域,富庶的地方看不起穷困的地方,像是大多数地区认为西北这个地方不服王化仅是有较少的例子。

“若非天子龙兴之地在山东,山东之人又何尝被高看过。”张庆说的是事实,谁让山东受于鲁儒的影响从来都是持不抵抗策略,反正谁打到山东都是当官的立刻投降。他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说道:“山东之人,尤其是临淄人,对天子建都关中甚有意见。”

临淄是刘彦第一个王都所在,后面转到了襄国,最后是选择在长安建都,要说临淄人没意见才有鬼了。

“观山东之人,自称君子,却是小人。”张边就对那几个鼻孔朝天的临淄人没任何好感:“身无寸功,却是自视甚高,多有欺人之举。”

“国朝功勋重臣,十有六七皆是山东出身。”张庆说出了原因:“虽因都城换地,却仍有香火之情。”

说着两人就哀叹了,西北仅有一个谢艾成为功勋,要是像谢艾这样的人多一些,西北怎么也该对汉国更有归属感一些,再来是怎么也能为西北争取更多的有利政策。

“兄长对天子早有预言……”张边话没说完被张庆制止,讪讪然地笑了笑。

“自是相信的。”张庆盯着张边,严肃地说:“不可不信!”

西北的其他人怎么想的不重要,但凡是理智的人都明白一点,统治者已经换了,哪怕是感恩张氏也只能藏在心里,该干的事情就是融合进汉国,要不然就是自绝于国家。

别说是真的发生了,就算是没有发生,天子说的就是真理,之所以还没发生自是时间没到。

丞相府近期的大动作就是在干补救的事情,效果上还非常不错,各地有了西北的例子之后,将信将疑的人也会最大程度地配合官府,对于国家应对即将发生的天灾自然是有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