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737章:倾覆之危

席卷天下 第737章:倾覆之危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诸君!大汉绝不可开此先例,我等利益无可损坏,此例一开却是必然祸害子孙后代!”

徐正回到太尉署就召集一帮将校,向没资格参加廷议的人简短介绍会议上讨论了什么,就有了上面那一句话。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分发土地,再怎么分发都不会少了军方的那一份,甚至军方还有可能会获得大利益,那是各方各面要让均田通过必然会做的事情,谁都不能无视军方的存在。

作为太尉的徐正很渴望获得利益,但是他的节操没有失去,作为军方第一人首先要思考到的就是,一旦没有任何功劳,乃至于根本不需要付出,可以获得无偿的东西,那么奋斗还有什么用处?

真的发展到无偿均田的地步,徐正不用多想就能明白一件事情,势必会打击军方的求战之心,军功爵的崩坏也是近在眼前的事情。军队没有了战心,军功爵一旦崩坏,首先就是他这个太尉的失职。

“先秦因为军功爵崩坏二世而亡,先汉因为均田而有国家崩裂。本太尉绝不做此等挖掘帝国根基之事,亦不允许何人如此作为!”

秦帝国的军功爵崩坏凶手不是别人,是始皇帝嬴政。他在军队横扫八荒**之后,没有履行对军方的承诺,也就是在赏赐方面相当的吝啬。其实也不是他愿意吝啬,实在是国家持有的土地真不够分配给有功将士,那么赏赐方面也就不够地道了。

秦帝国因为商鞅变法而有一统天下,可也是因为商鞅的变法在大一统之后注定了国家的毁灭。不但是因为始皇帝吝啬赏赐的关系,还跟能不能持续扩张有关,一旦失去扩张的方向,国家的毁灭也就成了必然。

汉帝国是汉承秦制,也就是大体上国家的制度和体系很大程度与秦帝国一样。这个一样体现在军功爵的执行力度上,爵位享有各种福利和待遇,保证了无论是什么情况之下都会有一个群体作为“基本盘”,只要那些“基本盘”依然拥有守卫国家的决心,事情就是再坏也依然有人在出事时会站出来。

吕后的均田是对有爵者的一次福利大放送,为了让国家从低迷中走出来不得不那么做。当时她还面对一个情况,什么都靠人的前提下,太多人持有的土地超过了自己能耕作的面积,汉人又不像曾经的秦人有众多的奴仆可以驱使耕作,为了不时持有土地过多变成负担,也就允许民间的土地进行私有买卖。

土地一旦可以私自买卖,自然是为土地的兼并打开了方面之门,年景好的时候是没多少人愿意卖,可耐不住天有不测风云什么的,经受不住的百姓卖土地维持生活下去的资本成了选择,有足够资本的大族和豪强一再将自己名下的土地数量增加,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农耕民族的特性,再来是小农经济下的社会……说白了就是极度仰商的环境和不鼓励发展手工业的社会,有没有持有土地是人能不能活下去的一项关键。

当大多数人变成没有土地,他们也没有其它谋生的手段,除了期盼来场大乱,打破一切之后,使新一轮的无偿均田发生,还能期盼一点什么?

徐正没有想那么透彻,出发点就只有一个,就是决不允许有什么事情来打击军队的好战之心,目光森严地扫视着一帮看上去不知所措的将校,说道:“本太尉不管你们在想什么。给你们下一道军令,竭尽所能地阻击,一定不能让无偿均田成为事实!”

有将校觉得无偿均田是好事的吗?肯定是有的。他们同样知道一点,不管无偿均田到底怎么操作,反正谁都绕不开军方,那些想要让无偿均田通过的人,必定是要下血本收买军方,最好的手段莫过于在这一场均田盛宴中给予军方足够多的好处。

“本将军完全赞同太尉所言!”吕泰目光在众多同僚身上来回扫视,沉着脸说道:“勿论其它。本将就想不通,没有付出就能获得,自古从无无此理!”

军方在汉国的方方面面都在享受优人一等的待遇,享受既得利益的同时,他们天然上是会站在给予利益者的一方,再有民族大义的提倡,就成了向外扩张利刃和守护国家的坚实盾牌。

像现如今的汉国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例子,太远的也就不说,单单讲刘彻时期的汉军,他们凭什么愿意去流尽鲜血,除了刘彻的个人魅力之外,就是对匈奴的仇恨和战功获赏的优渥在驱使着。

“呵呵呵……”李坛一阵诡异的发笑后,说道:“入伍即可获得土地还不够,想着无偿获田?”

入伍获田是军方对民政体系的一次退让,还是在刘彦面对大量百姓真没土地的一次妥协。这一项政策已经保证绝大多数的群体能够拥有土地,其实从某些方面来讲,愿意为国家效劳的群体已经有所获得。

在汉国入伍并不难,成为野战军团一员才是困难,庞大的郡县兵体系其实就是一次福利大放送。

军方上一次会同意,是他们觉得郡县兵是自己人,那么给点好处好像也不算丢到碗外,再来是有刘彦为民政体系说项,老大都开口了,法案也就只能通过。

郡县兵是一种徭役体系,徭役期限到了还是会回到民间,民政体系的官员想要的就是百姓获得土地,保证民心的安稳好施政。

事实上土地是国家大量持有,可国家有向百姓出租土地,总的来说土地出租的税率比民间私有要高上那么一成左右。单纯以税收来看出租土地收到的税更高,但地方官看得最重的不是税收,是管辖的县能不能留住人。

说白了,土地不会生脚跑掉,谁名下的土地在哪,那人就一辈子不会挪窝,租田的话就是到哪都能租,运气好还能租到私人土地都不及的好地方。

“此事,丞相、御使大夫……全部开了口。”徐正才不会被吓倒,挺了挺腰杆,铿锵有力地说:“若是他们觉得这样就能军方妥协,是想错了!”

“要不要……”李坛话没说完自己‘嘿嘿’笑了几声,才说:“让骠骑将军回朝?”

冉闵就是个闲不住的,述职期结束之后没在长安消停几天,请命去了雁门之外的草原,说是要溜达溜达,实际上却是带着一千骑兵在草原上乱游逛,找那些没登记的放牧部落玩耍去了。以位比三公的当朝大臣重将能干出这事,也就他这么一位。

徐正也是“嘿嘿嘿”笑了起来。他这一笑,就是不知道笑点在哪的将校也是跟着笑,要不然就是不合群。

要说军方谁最爱怼文官,那么是当属冉闵无疑。

冉闵是有理的时候理直气壮的怼,没理的时候也能一副“老子就是有理”的去怼。就是冉闵这么个德性怼的连身为丞相的纪昌都没法多次只能找刘彦,其余包括被怼次数最多的桑虞和其余人面对冉闵要怼人,不能立刻扭头就走,那就苦笑低头不还嘴,还嘴冉闵有可能动手,那就是要被揍得生活无法自理。

“找永曾就不必了。”徐正也没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大大方方地说:“骠骑将军是咱们的大杀器,过早上场显得军方小家子气了。”

冉闵对徐正不是没威胁,可刘彦制定出来的那一套体系已经决定了一点,没人可以在一个位置上永不挪位。

汉国的官制是三公九卿采取蝉联最多三任制,一任是四年,可以连任三次,之后就该让贤。徐正从元朔元年起就是太尉,当到元朔九年恰好是第二任的最后一年任期。他对自己当满三个任期很有信心,之后是谁就任太尉是刘彦说了算

为什么有个“限制蝉联”任期制?说白了就是三次就任之后,位置让出来给别人发挥发挥,一个别人的任期之后,还可以继续瞄着那个位置,要是能被入眼又再来一次三任封顶,如此的循环下去。

三次蝉联就任就需要卸任,过后还能再次就任,绝不是什么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实际上就是为了表明官职非终身制,再来就是为了增加统治者权威了。

为什么皇帝就非得是终身制?那个就是两个回事了。要是皇帝也讲任期,皇帝愿意了,百官与天下众生还不乐意呢。

徐正下完动员令,挥挥手让该滚蛋的滚蛋,留下了“征”字级别的将军。

“今上让讨论……”徐正没有了刚才的强硬,显得很是忧心忡忡:“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上次的招贤令让各个地方的文化人向关中汇聚,后面更是演变成凡是觉得自己行的人也开始来,尽管时间已经过去四五个月,还是不断有人向关中而来。甚至是因为个别人受到刘彦的招募,更有李茂一跃成为演讲博士还能教导天子子嗣,对觉得自己有能力的就是天大的吸引力。

文化人一多,各种那个会这个会就停都停不下来,每天的一个又一个场合缺不了高谈阔论的人,谁都卯足了劲要抓住机会表现出自己才能上的高人一等,在文化人群体里增加名气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要引起刘彦的注意力好来个一步登天。

使用“常规”手段提高名气和希望能吸引刘彦的注意力比较寻常,并不缺乏想要另图蹊跷的人。那些人所使用的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没脑子的冲击宫城要献策,比起求见不得而当众自杀的甚至可以说是温和了。

刘彦在这一次的态度值得军方忧虑,徐正无比害怕作为老大的刘彦站到无偿均田的那一方,担心也不是无的放矢,要不然允许文化人讨论个什么?

“不应该吧?”李坛是思索了有一小会,说道:“今上雄心万丈,哪会忘却拓展疆土?”

对了,汉国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已经没人用“王上”或是“大王”来称呼刘彦,换了个“今上”的称呼。“今上”的称呼是延伸自“天子”,更多是他们用此来表达刘彦及早称帝的期盼。

“天下之大,无边无际。”吕泰不止一次看过那张世界地图,每次看的时候呼吸都会变得粗重,身为武将尚且渴望横扫真正的天下,他理所当然认为刘彦不会放过天下一统:“今上断然无打击军心士气之意。”

得说的是,刘彦画的那张世界地图除了将各大陆画出来之外,世界岛东端的形状相对靠谱一些(有参照),其余就完全一点靠谱都没有,反正就是表示有那些大陆就够了。关于岛屿什么的,他也就对亚洲这边的各个大岛屿和岛链有些印象,其余就是随便意思意思地画画。

“今上要一统思想,为的便是一统真正的天下。”李坛的脑子一直很活络,**不离十地猜测道:“该是为了捋一捋那些文化人都是什么成色,想找到近合理念的人或学说。也想看一看会出现什么舆论。”

“如此说来的话也是合情合理。”徐正就觉得嘛,刘彦不会不知道无偿均田的坏处,甚至可以说是在鼓励百姓时不时来打破一切再来一次无偿均田。在他眼中的刘彦可是一名绝对英明的效忠对象,有些嘲笑自己的多想,放松下来笑嘻嘻地说:“咱们能猜到,他们(指文官)肯定也能猜到。他们必定会让人迎合今上,你们若是夹带里有货色也去掺和一把。”

谁家没个二三事,哪个国之重臣又没人投效?国家体制也允许爵位到了能拥有家臣,说到底身份地位都有了之后,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小团体,那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

“肯定要掺和的嘛。”李坛有自己的说法:“为国荐才我等的本份。”

吕泰则是责任感满满地说:“自当如此!万般不敢使大汉埋下倾覆之危。”

在汉国有小团体是被允许的事情,说不上刘彦究竟是在想着什么,但要说小团体演变成为祸害国家的害虫,至少刘彦还在世没谁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