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721章:传承之重

席卷天下 第721章:传承之重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就是保证能否传承下去的基础,要是文化和传统消失了,就算是血统依然还在,可是没有了文化和传统又与被灭族有什么区别?

消灭一个民族很难从身体上进行灭绝,也从来都没有从**上灭绝一个民族的事例。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从文化上消灭一个民族的例子却是不要太多,诸夏文明就是吞并了相当多的异族得到壮大,许多异族尽管血液里流的是他们祖先的鲜血,可是不管从精神还是思想、文化,其实都是消失了。

诸夏文明融合异族的同时,会留下一些有益处的精神或是思想。乃至于是诸夏文明武力虚弱被灭国之后,也会因为本身是高等文明反过来融合掉低等文明的异族。

当武力不强盛的时候,剩下的真的只有文化和传统才使沦陷的民族得到拯救,不但是诸夏文明这样,其实世界上的很多民族也是这样重新屹立起来,比如早就被罗马征服的希腊文明。

一个坚信自己的文化为高等的民族很难轻易地被消灭,哪怕是有黑暗期也会相当短暂,那是一种文化所带来的不屈和反抗、自立的精神在支撑着,涅火重生之后还会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汉人的文化和传统在胡虏统治阶段遭到前所未有的压制和破坏,等待重新屹立起来之后,他们对文化和传统是一种比往常更加重视的高度。毕竟只有经历过才会知道什么是意味着什么,失去了才会更加懂得珍惜。

“每岁皆是如此吗?”

“不尝得知。”

并不是每一年的冬至节大宴都会邀请民间人士,前些时候在临淄是邀请年纪大的长者一同赴宴,刘彦将行政中心转到襄国之后就没有了类似的举动,中间有两年只是君臣自己乐呵。

节日中君臣进行饮宴邀请长者是诸夏文明一种尊老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从西汉开始,历朝历代只要是诸夏后裔作为统治者,皆是会在隆重的节日邀请民间的长者一同赴宴。会从西汉开始有这种传统,是汉室“以孝治天下”的理念,上了一定岁数的老人有诸多特权也是从西汉伊始。

在胡人的思想观念里,老人没有半点需要尊重的地方。从他们在遭遇灾害时的选择就能够看得出来,白灾发生之后到了取舍的时候,老人需要出去自生自灭,哪怕是抱团取暖也会是老弱待在最外围,核心位置相反是最强壮的那一批人。发生在诸夏文明的时候,会是强壮的人待在最外围,相反是老弱会被保护在核心位置。这个就是民族思想的最不相同之处。

纪昌作为丞相今年也邀请了关中六十岁以上的长者与宴,就是数量跟在临淄的时候相比少了很多。

四十六位长者被安排在殿中明显的位置,看排位还比百官更靠近刘彦所在的区域。这个就是汉国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将会延续诸夏的传统,将尊老贯彻下去。

往年也会唱《鹿鸣》,却不是由王子和众多二代来唱,是安排了歌者。

今年安排刘慎出来领唱有特殊含义,明年末新长安就会建城,百官与百姓等待许久的刘彦登基仪式将会举办。刘彦还是大王的时候,关于继承人的确认虽然急迫却能等待,可是登基称帝之后关于选择太子将会变得迫切。

诸夏文明在先汉之前就没有立长不立幼和传嫡不传庶的传统,比如春秋战国的各诸侯选择继承人是选择立贤不立长,那是大争之世的国家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生死存亡,选择统治者当然是要选厉害的继承人,由蠢货在继任统治者地位无疑会让国家分分钟被灭。

立长不立幼和传嫡不传庶的传统(规则)什么时候出现其实很难说清楚,有一种说法是在刘彻的“推恩令”下达之后被延伸出来的一种规则。

事实上立长不立幼和传嫡不传庶的传统之所以会出现,是诸夏文明开始走向稳定之后,对外扩张的**不强,统治者并不需要多么聪明,只要能够“守家”就算是完成责任。在读书人完全崛起之后,他们甚至希望统治者就是一个傻子,治理国家的事交给读书人就好了,统治者最好当个泥塑。

必须说的是,读书人全面崛起的并掌控朝政的时候,通常就是国家最混乱的时刻,他们会形成各种派系进行斗争(党争),也经常是为了达到斗争的胜利不折手段,致使国家变得混乱的同时消耗国力,导致国家不是内部不断起义有了朝代更替,就是异族入侵进行灭亡。

“想来,太子便是嫡长慎了。”

“自当如此!”

“嫡长慎可有座师?”

“这个……”

都不是傻子,庄严场合刘慎特别出场,他的一举一动还都起到主导作用,不管是指挥自己的弟弟刘铭,还是其余的二代,都是有着特别的含义,看不出来都不是眼瞎,是脑瞎。

“三公九卿之嗣有福了。”

“汉家本有如此传统,他们确实有福了。”

所以说诸夏文明的传统都有自己的特别意义,国家的继承人从小的时候都会被安排一些玩伴,除了增加继承人的社交之外,无疑是让继承人拥有自己的核心班底。等待这个继承人真的继承大统,玩伴们差不多也都会身居高位,一帮有着深厚友情的君臣将会共同协力在治理和发展国家。

谈论的人免不了一阵酸溜溜,他们能够找到太多的例子了,自小与君王一块长大的人,只要不是在那个过程陨落或是被淘汰,无一不是在将来成为国之重臣。就是这些人之中有坏到流脓的人,基本上大多也能得到宽容,才是令人最羡慕的地方。

“至少三代的富贵是保住了呀!”

“何止三代?若是依然由他们的子嗣成为伴当,四代、五代……福泽绵绵不息了都。”

羡慕和嫉妒充斥着太多的局外人,他们不得不奢望一下,是不是也能让自己的子嗣参与其中,哪怕是无法直接接触刘慎,至少也要自己的子嗣和那些二代成为朋友。

殿内的歌声还在继续,唱完《鹿鸣》之后,连《弁》和《瓠叶》也先后被吟唱,目前是在唱《宾之初筵》。

可以说《诗经》其实诸夏文明的一部百科全书,里面能够找到诸夏文化的包罗万象,读《诗经》必定是能其中的文明知道古人的生活是怎么样,又可以找到很多史书上所找不到的记录,比如《出车》就是记载周宣王初年讨伐狁胜利的歌咏。

不要以为《诗经》和现代人没关系,古人唱诗经与现代人唱流行歌就是一个意思。

事实上,很多现代流行歌曲也是改编自《诗经》。

予遥望兮,蟾宫之上(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绮梦兮,烁烁飞扬(有一个梦想在自由地飞翔)。昨已往兮,忧怀之曝尽(昨天以往,风干了忧伤);与子见兮,在野之陌青(我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牵绕兮我怀,河升波涨(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美人兮相伴,斯是阙堂(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

就问不?好吧。上面那个都是某大神恶搞,但真的有不少现代流行歌曲是改编自《诗经》,如《蒹葭》、《在水一方》、《夜宴》等等。

“真的是太厉害了……”

“他们唱的歌已经传唱数千年?”

在这一刻,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和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暂时抛下了敌意,是作为一个外来者接触到诸夏文明的历史之悠久,有了沟通的渴望。

罗马和波斯有相同的阶级观念,就是身份到了一定地位才有互相沟通的资格,高位者其实是不会与卑下者聊天,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和奥卢斯.赛克斯图斯.西塞罗实在太想聊天了。

“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并不少,却是难有一个能像赛里斯人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来。”

“他们与古埃及、古信度、古巴比伦同为文明古国。他们很尊重自己的祖先,对文化的追求也是很高。听说汉帝国还有传承了数千年的家族?”

中原这边有传承数千年的家族?还真的是有,孔家算是比较晚了的,以前的颍川陈氏是舜帝的后裔,荀氏干脆就是轩辕氏的后裔,追寻起来真的是到不得了。

诸夏的很多氏族历史真的非常之悠久,除了来自于领土扩张得来的姓氏之外,就是远古某位大人物的后裔,比如刘姓就是尧的后裔,吕姓是姜子牙的后裔(姜子牙又叫吕尚),还有太多太多了。

场景已经不是在殿内,是换到了外面的广场,刘彦正在举行祭天的仪式。

王室(皇室)在冬至节是要带头祈福,就是别的王室是祭奠宗庙,刘彦是穿越来的,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年代的祖先是谁,有立宗庙却是供奉诸夏远古伟人,真没自己的祖宗牌位,冬至节的时候也就有了祭天祈福的改变。

祭天需要祭台,从古至今就是夯土十数丈之高,形状为金字塔形状,只是顶层的平台比较大罢了。

祭天还需要有鼎,之前禹铸的九鼎没有消失,是要用上全套“装备”,后面九鼎下落不明,也就根据典籍的记录来进行仿照,造出祭天用的鼎用来进行祭祀。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别吐槽)

祭天自然是需要有文章,反正刘彦是绝对写不出这种骈四俪六的短句,就需要御用文人来进行代笔,写的很多是专门为了词藻优美的骈四的短句,还有向上苍报告自己在位时取得的成就,再祷告上苍一定要庇佑之类。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

念完,刘彦率领百官进行参拜,因为是经过彩排,动作绝对是整齐划一,观礼的民间人士不是在百官队伍之中却也进行跪拜。

罗马、波斯等国家并没有类似的活动,他们被现场庄严的肃穆气氛所感染,连呼吸都不敢太粗。

参拜完毕,刘彦手捧祭文投入燃烧的鼎中,对着刘慎招了招手,父子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轻声低语。

“大汉有后了。”

“是啊。”

听上去可能有点怪,但讲的是刘彦终于要立太子了,那是百官和百姓期盼很久的事情,要不然总是觉得缺了什么。

刘彦和刘慎父子低语完,由刘彦牵着刘慎的小手走到祭台边缘。

“准备阅阵!”

喊话的人是崔宗。

刘彦没搞宦官制度,王室的成员实际上比各朝各代也少非常多,宫城服务的人由宫女居多,少数一些是没有阉割的随从。

没有阉割也能进入宫城服务?要不要连宫城禁卫也全切掉小丁丁啊?在汉国这样的事情完全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官员都能留宿宫中,就是后宫没可能随意走动就是了。

刘彦怕不怕头上有一片青青草原?实际上他真没有想那么多。在他这一代不搞宦官制度只是个人好恶,在他之后就看子孙后代想怎么样。

祭天之后进行阅兵几乎是历朝历代的一种习惯,只是一个皇帝一生中都不一定有两次祭天的机会,第一次是登天子位和称帝必须要祭天,往后得是有能拿得出手的功劳才能搞,要不然可是要被笑死,就和泰山封禅的级别一样,差别是第一次祭天是附带福利。

广场挺大,崔宗喊话之后,百官和其余众人撤到观礼台。

“咚咚咚……”

战鼓之声率先响彻,随后之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人们看过去,身着华丽戎装的将士从宫门鱼贯而入。

部队开进广场的时候并没有马上抵近,是每一个队伍在宫门附近组成方阵,带头军官一声响亮的指令下,才向着广场开进。

“不得不说,赛里斯人的戎装应该是全世界最好看的吧?”

“他们很高大,高大得有些过份!”

话说,阅兵的汉军还真的都很高大,已经出场的方阵基本是由二米身高的壮汉组成方阵。

另外,目前这个世界汉人绝对能算是高大的人种,另外一些是北欧人和斯拉夫人,像罗马人的平均身高堪堪就一米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