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698章:该怎么征服阿三

席卷天下 第698章:该怎么征服阿三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阿三洋的非系统汉军战船虽然一再增加,可一直都没有超过四百艘。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这样的非系统战船已经是汉国的极限,不是造不出更多的战船,是海军兵源不够,哪怕是再征募也是需要时间进行训练。

“我们会有更多的战船。”桓温说的是系统船坞已经大量建设起来,并且已经开始有战船下水:“数量方面,我们不会少于阿三,甚至可以多他们几倍!”

李迈的地位没有桓温高,一些不是秘密的秘密并不知情,听后是松了口气,却不得不问:“将军,援军何时可以抵达?”

桓温才不会说援军根本不用抵达,后方(土瓦)已经有了一支超过五百艘战船的舰队,还会越来越多。

“暂时阶段先跟他们耗着。”桓温还是清楚自己这一方的劣势:“我们需要更多的海上作战经验。”

李迈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对于桓温说的累积海上作战经验是极度赞同。

在笈多王朝同样组成编队应对汉军的破袭编队之后,李迈明确地向桓温汇报,说在海战的经验方面自己这一方的确不如笈多海军,能够僵持下来完全是己方战船全面优于笈多战船。

得说的是,汉国其实只有一次正儿八经的海上战争,对手还是正在交战中的笈多王朝。此前汉国根本没有在海上遭遇什么对手,于太平洋的扩张基本上只能说算是圈地而不是征服。

在刘彦建立汉国之前,往上的历朝历代也没一个有海上作战经验,打的都是内河水战。而内河水战的经验说白了跟大海水战就是两个级别,大海之上的水流可不是单向,交战场地也是远超河内水系。

汉国海军之所以一再避免与笈多王朝再来一次大海战,原因固然是驻扎在平蛮校尉部这边的战船数量远远少于笈多海军,另一个方面也是汉国现在玩不动会战级别的海战。

“我们一直在用破袭战积累海战经验,亦是在以战培养更多合格乃至于是优秀的海员。”李迈说出了汉国既然没想打经济战却又一直维持破袭战的原因:“近期阿三组成大编队应对,我们三艘战船为一组的破袭编队已经难以发挥作用,甚至出现被围住歼灭的现象。”

说到底没人是傻的,知道错误而一再继续错下去很难出现在国家层面,必然是会根据形势进行修改,笈多王朝发现汉国一再规避大海战,必然发现汉国战船不足,或是汉国没有在大海战获胜的信心。

笈多王朝在发现汉国不想打大海战之后,他们内部的声音是集中大量船只压上去,该是换成他们将汉国战船堵在沿海。这一意见却没有得到同意,理由是就算压上去将汉国战船堵在沿海,笈多王朝没有准备就绪之前也无法进行登陆,还不如放出汉国战船寻机消灭。

没错了,笈多王朝并不会因为一次登陆作战失败就放弃,他们清楚且明白不将盘踞在骠国沿海的汉军基地占领或是毁灭,海上哪怕是取得胜利也不算成功。

另一方面,笈多王朝不是没被堵在沿海了吗?他们对阿三洋的了解远超汉人,已经有船只绕行前往马六甲区域窥探,发现汉国正在大肆经营马六甲。这一个发现让笈多王朝大为震动,脑壳没坏就清楚这一场战争已经不是小打小闹,应该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必然的事情。”桓温说的是笈多王朝发现汉国在经营马六甲:“细作传回的消息一再显示,阿三已经在动员本国南部。”

汉国与笈多王朝进入战争状态,双方却是建立了沟通的渠道,原因是汉国这边俘虏了大量的阿三贵族,汉国这边也有将士被俘,双方都想要赎回自己被俘的人,必然是要有沟通的渠道。

说到战俘,桓温并没有太苛刻地对待被俘的阿三贵族,给予了阿三那些被俘贵族相对的优待,却不会完全惯着那些阿三贵族,比如对住所相当夸张的要求,要有美女伺候啥啥啥的。他却是了解到本方被俘的将士只要是有爵位都受到很夸张的优待,甚至是有一名上造还住进了阿三的王宫,觉得膛目结舌的同时是难以理解。

对于诸夏文明来讲,被俘本身就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无论是因为什么而被俘都属于耻辱,被俘之后哪怕是被放了也要一辈子抬不起头来。相当多的文明却不认为尽力之后投降有什么不对,被俘之后活着回去还能被当成英雄。

阿三与欧罗巴诸多文明的交流很多,受到了很多欧罗马文明的影响,比如贵族被俘之后可以交赎金赎回这一方面。他们之所以会将汉国这边的贵族安排在王宫,是一开始并没有想要与汉国交战,想要依靠汉国被俘的贵族寻求和平渠道。真抱定决心要打之后,阿三虽然还是保证汉国贵族的待遇,可真就别想奢求更多了。

“他们的确是在沿海布置防线。”袁乔有做过情报整理,说道:“除却克塔克不算,一些区域是屯驻重兵的同时构建工事,已知军队数量达到二十万。”

到了现如今的阶段,包括桓温在内的一众远征军将校已经不是对笈多王朝没有认知,交战过程中发现笈多海军的确是作战经验丰富,还知道笈多王朝是该地区的霸主国,对于笈多王朝能够武装起百万人也没有什么疑虑。

“他们的贱民与牲畜地位相同。”袁乔的意思是笈多高层没将国内贱民当人:“阿三的贱民没有经过什么军事化训练,武装起来只是数量多。”

没有任何开玩笑的意思,阿三的贱民还真不被当成人看,他们的社会结构又决定贱民只有极少部分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绝大多数贱民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汉国暂时没搞清楚阿三的贱民既然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该怎么获取生活物资,不过仅是知道阿三贱民不被当人看就足够了,代表笈多王朝真不会在乎死多少贱民,他们要面对的是无穷无尽被武装的贱民。

“阿三的精锐是刹帝利军团。”袁乔多少是研究过阿三的种姓制度,已经搞明白是怎么回事:“所谓的刹帝利就是武士,相当于我们上古先秦时代的专业武士。”

那么说也没有什么错误,诸夏的上古先秦时期就是存在那么一个阶层,就是一辈子不劳动只锻炼杀人技巧的武士。他们自己或是先祖建立战功获得土地赏赐,会拥有数量不等的奴隶作为劳动力,平时就是一再训练,被召唤的时候自备武器加入国家军队,既是完成兵役,也是建立新的战功延续家族昌盛。

其余人因为受限于知识的关系并不知道上古先秦的职业武士是怎么回事,桓温和李迈这种大家族出身的人却是知道,他们得知笈多王朝有那么一个阶层之后,其实是没少忧虑。

从小开始训练武技,一辈子不参加劳动只锻炼杀人技巧,有足够资源还会学习“万人敌”的知识,知道是怎么回事的人绝对会对这一阶层感到忌惮。

话说回来,诸夏文明是从征召平民走上战场而使武士这一阶层消失,可又出现了所谓的将门世家,等于是该阶层从未真正的消失,只是走向更为高端的路线。

武士阶层在诸夏文明中变成了将门体系,波斯文明其实也演化成类似于诸夏文明的将门体系,其它许多文明的武士阶层却是一直存在并延续下去,比如阿三文明的刹帝利,又比如罗马的公民,至于倭人的武士阶层也是一直延续下去。

根据桓温所知,笈多王朝的刹帝利数量非常多,上一次笈多王朝出动四万军队就有数千刹帝利。他是看过笈多的刹帝利在战场上的表现,亲眼见识到那些刹帝利至少是在杀人方面很擅长,暂时却没有看到刹帝利在指挥作战上面有什么建树。

“除却王族之外,他们的每一个种姓都有自己的地位和权利。”袁乔解释了一下种姓制度中的四大等级,很确认地说:“每一个等级除了地位和权利之外,皆是有着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以及享受奉献的权利,主教育,受众刹帝利,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报道农时季节以及宗教话语解释权。

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婆罗门思想的受众,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主政军,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生生世世。

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主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饭的高级佣人和工匠组成,是人口最多的种姓。被认为低贱的职业。在种姓制度中,来自不同种姓的父母双方所生下的后代被称为杂种姓。

一众将校听上去是觉得很“高、大、上”,一个群体一辈子就专门学那些,只要不是笨的像猪必然是有所成。

现如今的诸夏文明还没有“士、农、工、商”这个体系,他们听了袁乔的讲述,不少人觉得阿三的这种制度非常先进。

哪怕是桓温,他也是在了解阿三的种姓制度后得出很多的结论,比如种姓制度下的阿三,国家必定是非常平稳,认为要是每个阶层都能担负起本阶层的责任,国家不想强大都难。

其实不开玩笑的讲,要是阿三的种姓制度没有发展“歪”了,每一个阶层都致力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统领国家走向的统治者雄才伟略,阿三的种姓制度还真的是有相当的优越性(没反着说),就是制度很美好,执行制度的人却是不咋样。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制度由人建立也是由人执行,相同的一套制度在不同的人使用下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事实上诸夏文明何尝没有类似阿三的种姓制度,后面出现的士、农、工、商就是那么回事,甚至是工匠和商人也被限定不能转业,数量最少权力最大的“士”掌控一切,却是给了数量最多的“农”有上进的空间,证明搞出这一套制度的人至少还有理性,知道应该画个饼给予“农”这个数量最多的阶层。

“要是阿三允许上进空间,几乎就是一套强国制度。”桓温一下就指出种姓制度的致命缺陷,他说:“现在倒是知道阿三为什么会国家稳定,除了种姓之外,就是宗1教。”

他们之所以谈这个,还不是已经在商讨登陆之后的细节,总得先将征讨对象给琢磨明白,可不能什么玩意都不知道就一头撞上去。

“职已经尝试策反……”袁乔停顿下来是一阵的苦笑:“几乎没有效果。”

至少到“我大清”的宫廷秘史之前,诸夏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对于使用计谋啥的一点都不陌生,相反是有着太多的手段。

袁乔负责收买策反笈多王朝的贵族,可是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不知道是方法不对还是什么,真没什么效果。

“嗯?”桓温有点难以相信:“怎么会这样?”

袁乔要是知道原因就不会没什么效果了,他继续苦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汉国对被俘的笈多贵族策反,走的无非就是威逼利诱那一套,可执行的袁乔真没搞懂一个关键,阿三的贵族当然不是一个个都忠君爱国,是汉军没有真正地入侵笈多本土,按照阿三的思维没到他们本土的任何许诺都是假的。

想要让阿三给自己服务其实并没有多难,攻上他们的本土并实施占领,表现出绝对有能力干翻他们的实力,到了这一阶段不用主动去许诺什么好处,只要愿意继续执行种姓制度,一定程度地遵守阿三的习俗,再保留每个阶层本来的特权,就等着阿三争先恐后来愿意效劳就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