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695章:有限的结盟

席卷天下 第695章:有限的结盟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现如今的波斯萨珊的确是在沙普尔二世的统治下走向扩张道路,波斯萨珊与罗马的新一轮战争是在公元三三七年开打,战争的借口是沙普尔二世认为罗马污蔑他迫害基督教,而事实上沙普尔二世也真的在迫害基督教,要是历史没有发生改变的话,沙普尔二世更是在公元三三九年全面禁止基督教的信仰传播。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罗马在目前阶段是处于虚弱状态,尤其是君士坦丁大帝这个成为基督教首个受到洗礼的奥古斯都病逝后(公元三三七年),波斯萨珊随便找个蹩脚的理由与罗马开战,并且罗马自己爆发了夺帝之战,以至于罗马与波斯萨珊的战争中出现了一面倒的场面。

从某些方面来讲是波斯萨珊疆域内的贵霜人和阿拉伯人救了罗马,原因是叙利亚、伊拉克境内爆发大规模的叛乱,导致波斯萨珊对上述两地区失去控制,一度被君士坦提乌斯所反攻。

在去年(公元三四八年),波斯萨珊的军队和罗马军队在伊拉克进行会战,双方在辛卡拉打得非常血腥,以波斯萨珊的军队取得胜利告终,却是未能全面恢复对伊拉克的统治,值得欣慰的是占了不少疆土。

目前罗马的夺帝之战还在继续打,也才有了“四帝共治”的说法,可是这第二次的“四帝共治”可要比之前的第一次“四帝共治”血腥得多。

“所以……那个所谓的罗马使节团只能代表君士坦提乌斯?”吕议是正式建交后的第二天又接见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从后者的嘴中了解到罗马的现状:“无法全面代表罗马?”

“他们果然没有说明。”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又对罗马的一些现状进行了一些讲述,才不会告诉吕议,比如君士坦提乌斯是夺帝之中实力最强的那个,也是最有可能获得夺帝之战胜利的人:“一个只能代表某些行省的人,当然无法代表整个国家。”

得说的是,吕议真不知道罗马是个什么情况,对罗马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刘彦的讲故事,参考了一些笈多战俘的口述,那些笈多战俘根本就没提起罗马正在爆发内乱。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说那些自然是要汉帝国降低对罗马的印象,能够使汉帝国感觉被罗马人欺骗就更好。他自己才不会说自己的国家也在爆发内部叛乱,尤其是西部各行省的阿拉伯人反抗最激烈,相比起来东部的贵霜人根本就是疥癣之疾。

阿拉伯人反抗波斯萨珊的统治到了什么地步呢?是让波斯萨珊直接失去了对多个行省的控制,可阿拉伯人却没有建国,相反是各个部落的各自为政,正是这样才让波斯萨珊得以在后面各个击破。

所以说地球好像是魔怔了,几大帝国各自离得很远,可是很多时候要乱是一块乱起来,比如东汉时期就是各大帝国先后爆发内部矛盾,到了西晋时期也是统治阶层之下的各种民族暴起,差别就是有些国家是内部矛盾和贵族之间的冲突一块爆发,有些国家则只是单方面。要是翻阅世界历史,会发现相似的情况非常之多,令人搞不明白相隔那么远的国家怎么会互相“传染”。

“感谢贵使的相告。”吕议的确很重视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的提醒,甚至是真的对罗马使节团生出了厌恶感。他举起酒盏邀请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共饮,放下酒盏之后,说道:“大汉与波斯的确是情谊渊源流长,有鉴于此是该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要的就是这句话,他与自己的智囊团经过讨论,认为没可能立即与汉国结成全面同盟,更理智和正确的做法是先展开繁荣的贸易,允许的话就在某个局部形成军事合作。

波斯萨珊目前主要的军事目标当然是他们的西部各行省,迫切需要将阿拉伯人的判断镇压下去。

阿拉伯人对波斯萨珊只能是造成麻烦,有了罗马人掺和之后却一直在支援且指导阿拉伯人,导致波斯萨珊一时半会真的很难扑灭叛乱,虚弱不堪的罗马还会时不时军团逼近,每当波斯萨珊要应战却又退了回去,搞得波斯萨珊很难掉以轻心,值得波斯萨珊庆幸的是贵霜人虽然也叛乱却是十足的弱鸡。

汉国目前是再次进军到西域,可是脚步只是抵达鄯善就停了下来,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了解到这一点,对比一下地图发现波斯萨珊的东部行省离汉军太远,中间隔着西域就不说了,还有匈尼特人牢牢实实地拦在中间。

波斯萨珊想要和汉军在东面会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汉军愿意西进,考虑到相关地形限制,汉军又要面对沙漠拦住去路,就是成功过了沙漠也要第一时间撞上实力并不弱的匈尼特人。

事实上波斯萨珊并不希望汉国过度向中亚进行扩张,他们希望的是与汉国中间有一个国家作为缓冲,矛盾的是又想要让汉国加入到对罗马的战争。想让汉军加入到针对罗马的战争是从帕提亚帝国时期就存在的渴望,那是帕提亚帝国内忧外患之下真的是顶不住了,压根就不在乎请来了虎狼之师后面会发生什么。

目前的波斯萨珊有点糟糕,他的老对手罗马却是更糟糕,谁都想着能够得到外来帮助获取优势,好在对方糟糕的时候给予更沉重的打击。他们会重视汉国,第一是汉人的名声足够响亮,其次是汉国离得足够远,哪怕是汉人真的踏足中亚或欧罗马也没可能站稳下来,并不具备实质上的威胁。

在获得友谊会得到巨大助力,并且压根没什么实质威胁的前提下,与这样的国家结成盟友有百利而无一害,机会再渺茫都值得一试。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一再试探而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复,他还是乐此不疲地一再尝试,等待吕议做出正式回应的那一刹那,他是真的被惊喜到了。

“信度!”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按照之前就已经想好的策略,说道:“汉帝国与信度爆发战争,打击信度同样对我们有利,完全可以现在那里展开一次军事合作!”

吕议对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的说词还是非常满意的,至少眼前的这个波斯人没无耻到用帮助汉国的说法,是明白说出双方都有利。

汉国与笈多王朝的战争当然还在继续,有情报显示笈多王朝正在酝酿第二次大规模进攻,集结在克塔克的船只再次达到一千五百艘,并且笈多王朝还在极力建造战船,同时笈多王朝也开始了自己的动员。

在阿三洋的汉军,陆军是依然屯驻在平蛮校尉部进行适应性训练,短时间内并没有大举登陆笈多王朝本土的计划,仍然是以海军来进行频繁的破袭,先切断笈多王朝海上贸易,寻找机会打击乃至于是歼灭笈多王朝的海军,才会将登陆作战提上日程。

有鉴于笈多王朝海上实力不弱,汉国是一再向平蛮校尉部进行增援,国内非系统的海军几乎全被调了过去,刘彦又在平蛮校尉部周围打造了相当多的系统船坞并开始制造战船,只不过系统战船并不会立刻加入到对笈多王朝海军的战事中去。

因为诸夏文明周边的国家海上力量太弱,导致汉人其实是没有什么海战经验,更多的是汉人之间在内河自己打水战,可是内河的水战经验压根就用不到海上。汉国海军需要累积更多的海上作战经验,堵住笈多王朝来刷经验会是一个很值得做的事情。

另外,汉国也知道笈多王朝的后备兵源充足,阿三自己叫嚣的组织好几个百万大军更多的是在说笑,可一次性组织一百万军队好像真能办到。阿三的那一百万军队实力怎么样只有打了才知道,汉国最大兵力投送却难以超过十万。

汉国入侵笈多王朝是跨海作战,虽然因为刘彦的关系是很大程度上不用依赖跨海补给的问题,但兵力的投送真的是一个大问题。

笈多王朝应该是有个两千多万的人口,已经武装起来的阿三不会低于四十万,他们可不会傻乎乎地放开海岸线让汉军登陆,必然是会在沿海布置防线。

桓温现在就是在根据笈多王朝的布防观察可登陆地点,他的想法非常简单,看笈多王朝哪里的布置兵力最雄厚,那里必然就是适合作为登陆的地点。

必须要说的是,虽然都是海岸线,可真的不是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作为登陆点,沿海的礁石什么的就不说了,海床延伸度也是一个参考。

有许多的沿海,海床的延伸很夸张,不管是涨潮还是退潮,延伸出去的水域吃水都不会太深,让吃水深数米的海船能够抵近的位置,可能距离陆地有个千米远的都有,类似的区域压根就不适合作为登陆点。

就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那么多的科技产品出现,并且有了专门的冲锋滩头的器械,可登陆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麻烦,想一想在有敌人坚守的沿海,冷兵器时代的登陆又该是什么个模样,就该是登陆一方又要涉水艰难地移动,又要遭受没完没了的箭矢攻击,成片成片地倒在海水里成为尸体。

“自然是能合作。”吕议对于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的‘懂事’很是欣赏,目前两国能够进行的军事合作也真的只有在阿三那边:“可以说说你的提议吗?”

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显然是早有准备,先讲了笈多王朝的地缘政治,其中就包括笈多王朝与伐迦陀迦的关系并不好,然后是笈多王朝与周边几个小国的关系,后面稍作总结:“汉帝国切断信度人的海上贸易航线当然有作用,却是无法阻止信度与周边各国继续展开贸易,对于他们的财政是有影响,但是并不足以致命。”

话又说回来,汉国打破袭战虽然是切断了笈多王朝的海上贸易航线,可真不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去,仅仅是想要消灭更多的敌船,什么打击笈多王朝的财政,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不提的话,吕议其实是没有意识到。

诸夏文明当然是有经济战的观念,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进行过相当多次的经济战,可是等待大一统之后却是被忽视了,哪怕是有也是对草原游牧民族进行某些商品限制,算不得是什么经济战。

吕议不懂经济战,人却是不笨,听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稍微讲一下也就理解过来,却没打算从经济战上面下手。

汉国之所以入侵笈多王朝说到底还是为了粮食,并不是一开始就抱着打灭国战争去的。这一次战争是一次征服之战,说白了就是打到笈多王朝屈服,愿意接受汉国开出的条件,主要是为了勒索粮食来着。

当然了,那些话吕议并不需要地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讲。

“请相信我,信度人尽管战争能力不强,可是想要一次灭亡他们很难。”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说话的时候是小心在观察吕议的表情,见吕议皱眉就解释:“信度是一个人口两三千万的国家,他们因为对外贸易昌盛国内十分富足,没有明显的内部矛盾,遭遇危机的时候能够团结起来抵抗。”

想要灭掉一个国家,尤其不是那种地窄人少的小国,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大国的灭亡通常就是因为内忧外患,对外无力抵抗,对内难以安抚,就在内外交困之下亡国。

“在来汉帝国之前,我们非常特意地邀请塞种人(两萨特拉普)和贵霜人(季多罗王朝)。”基亚努什.阿尔塔.阿尔达希尔见吕议不解,笑着说:“他们一个在西北部与信度有边境相连,另一个虽然与信度相隔几个国家却能影响到许多国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