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643章:诛杀功臣?

席卷天下 第643章:诛杀功臣?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世间上就没有不重视自己统治稳固的统治者。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若说后世国家稳定的元首做上一两届就会退休,精力更多是放在怎么发展国家上面,封建王朝的帝王则就不一样了。

封建王朝的帝王,他们基本就是坐了那张宝座就是终身制,没有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决不允许有挑战自己的存在。

上古先秦讲血统,得是有什么血统才能当什么官和成为人上人,并且是无比的严格,没出生在一个有好祖宗的家庭,近乎于没有成为人上人的可能性。

自秦帝国崩溃就打破了血统论,刘邦没有高贵的出身,他造反之前不过是一亭长,最后却成为偌大国家的皇帝,给了很多人一个榜样。

当然了,任何一朝的统治者,他们不管之前身份再怎么低微,等待掌握国家之后,肯定又会来讲血统论。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家国天下讲血统,那一帮从龙之臣也会加入到当代的利益集团,就该轮到他们维护血统尊贵的说法,将自己有别于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守护那块蛋糕。

纵观历史长河,非统治者的实力强大到一定份上必然是会挑战当代的统治者,那是一种近乎于无法避免的状况,关乎到统治者要消除威胁,实力过强的非统治者不反抗就会死。

甭管是田氏代齐,还是曹操之子曹丕篡汉,又或者是司马氏篡魏,哪怕是只有三个例子摆在台面上,想要壮大自己的家族就真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壮大了会不会被当成威胁清除,或是真让自己强大起来会不会干出一些原先不敢想的事。

一夜未眠的众大臣,他们不得不怕,也应该去怕。

很多事情就真的是细思极恐,他们能够看出刘彦与历朝历代的君王都不一样,但绝对无法肯定刘彦一些事情上的无视和放纵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

刘彦建立的汉国是依赖世家吗?很明显就不是。

刘彦又有依赖大族吗?真没有得到过大族的资助。

那么事情就很明白了,刘彦建立汉国期间没有去依赖过世家和大族,相反是世家和大族归附之后得到安全保证和发展。

刘彦在崛起过程中依赖最大的是百姓,但百姓的存在也仅是提供兵源和产出。

在这么一个年代里面,世家是世家,大族是大族,百姓是百姓,有着虽然看不见却存在的区别。

任何时代,百姓这个群体最多。尽管他们一旦爆发起来足以毁灭一切,可又是最容易被忽视,对国家最没有话语权的那一批人。

任何人都会想要发展并壮大自己的家族,先汉之前的各家族却相对显得理智,他们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绝不会让统治者觉得有威胁,可不像先汉之后的那些家族。

五胡十六国包括南北朝时期,各家族的发展就显得相对粗暴,甚至能干出几个家族联合起来完全架空国家的事。在此后,就进入了哪个家族最强就成为皇室的轮回。

刘彦所在的这个时代,中原先后被匈奴和羯族统治并肆虐,却没有历经那么多的不足百年的朝代更替,各家族有发展的野心,却是没有丧心病狂到发展并壮大自己是奔着干翻现任统治者,自己坐上那张宝座。

不止桑虞想太多,是所有人都有进行思考,刘彦是驱除胡虏得到的统治权,被从胡虏肆虐中拯救出来的百姓哪怕是不感恩戴德,也要保持足够的敬意。

一个国家只要百姓对统治者的感官不恶劣,就是有再多的野心家,得不到百姓的拥戴,无论干什么也只能是泛起小浪花,敢起兵也没有多少人愿意跟随,肯定是要被镇压下去。

所以了,且翻阅史书,内部竞争中的改朝换代基本是统治者失去民心,才有了那些野心家可以争取民心的空间,最终完成朝代更替。

得民心而又被推翻的皇朝,那也必然是统治者治理国家走错了路线,对内无法富民强兵,对外威胁认识不足又在邦交中干了不止一次蠢事,最后统治者死于异族之手,举国臣民也成了下等人。

汉国建立的时间是七年,刘彦虽然对内民生重视不足,却一直在干向异族复仇的事。

对于当代的百姓而言,中原的百姓经历过胡虏肆虐的悲惨,长江以南的百姓也时刻活在胡虏可能南下的恐惧,甚至是长江以南的百姓还要被世家尽情剥削,刘彦崛起并建国解救了中原百姓,灭掉东晋小朝廷也让长江以南的百姓生活环境得到好的改变。

要说百姓对于刘彦是什么感官,肯定不会是百分百的爱戴,却不会有太多的人存在负面看法。这个形式上面,不但代表着国家的稳定,也代表着几代之内刘彦这个家族统治权的稳固。

细思极恐的众人,他们不确定刘彦抱着什么想法,反正是不敢将一些事情做得太过份或是过于明显,心思总算是从怎么来发展家族,拉回到该怎么去治理国家上面。

想多了的情况下还有一种效应,就是怕刘彦真的挖坑等着埋人,生起了“无私贡献”的念头。

“募捐之事可一不可再。”刘彦当然不会愿意凭白不付出从各家族获取千万石以上的粮食:“以当地粮价进行易买。”

汉国讲的是不付出就没有回报,那就不能没有回报地让人去付出,一旦这个规则由刘彦来亲手打破,一时间是得到了好处,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是什么好事。

前两次的募捐,后面刘彦都给了相应的回报,极大限度演示了什么叫作公平,甚至有些人还得到了所谓的机缘。

庾翼是很有把握说服前去中南半岛进行开拓的各家族无偿拿出粮食,他们在开拓期间虽然依照规定缴纳各种该交的利益,可获得的好处依然是巨大。

要是没有刘彦开放中南半岛让各家族去撒欢,甚至为了他们的撒欢创造无比多的便利,各家族哪怕有那个心思也办不到。

前往中南半岛进行开拓的家族,他们与待在国内的那些家族已经成了两个世界的人,不止是因为在外面获得了庞大的好处,还因为所闻所见让眼界和思想达到了另一个层次。

作为第一代得到国家支持向外野蛮开拓的众人,他们不但见识到了世界有多大,还体会到了身为强国之人的各种好处。他们在汉国之内是可以随意被剿灭的存在,到了异域却是能仗着身后强大的祖国为所欲为,光是这样的体会就足以认清国内那些人看不到的现实。

要说现在哪一批人对汉国的归属感最强,去中南半岛各种欺负土著的那批人为最,恰恰是知道了身后有何等程度的靠山才能撒欢,庾翼真有十足把握说服他们无偿捐献。

还有另外的一层,到了中南半岛撒欢的各家族,他们多少也是怕进了什么陷阱,甚至是被当成猪在养,能够体现自己存在价值的时候,谁都不敢落后于人。

粮价会因为所在区域不同而价格不同,比如长江以北的粮价需要一百钱才有一斗,长江以南可能才是七十钱或是八十钱一斗,到了中南半岛那种一年至少三四熟的地方一二十钱就能购买一斗。

“王上所言极是。”庾翼无视掉区域不同带来的粮价区别,甚至讨好地说:“若需担负运输,吾等可全权负责。”

进行数量庞大的运输从来都是一件无比麻烦的事情,不光是时间上的消耗,也不止是运输工具的准备和磨损,还有相应的配套运输人员薪资以及粮食消耗成本。运什么东西消耗最大价值比又最低,估计就是粮食。

庾翼现在不在乎的东西多了去了,都愿意无偿捐献巨量粮秣,就更不会在乎运输的消耗,只求自己的良好表现被刘彦看在眼里记进心里,真要发生什么清算的事情,就跪求放一马。

桑虞、蔡优、等等一些仅是小小插一脚中南半岛的家族,看庾翼尽情地表演绝对没什么看不起,相反是羡慕庾翼竟然有能表现自己的舞台。

昨晚众人琢磨的事情太多了,有人甚至还翻出了史记进行阅读,看到西汉的功臣被各种杀戮太吓人,阅读到刘秀各种优渥功臣无比羡慕,他们无法确定刘彦建立汉国之后,是会走西汉对待功臣的酷烈,还是走东汉的善待功臣。

没错了,刘彦也是以“汉”作为国号,要是史官进行记载,为了区别于西汉和东汉可是要绞尽脑汁。

西汉是因为立国之初建都于长安,东汉则是复立建都于洛阳,才有了西汉和东汉的区分。刘彦建国之后长期所待的地方不少,临淄算一个,后面在奉高也待了一段时间,再来是有邺城和襄国,可最终确定的都城却是要在长安。

新汉国要建都长安,史书该是怎么记?总不能是还叫西汉吧!快愁白了头发的史官可不敢建议改个国号,最后询问各大臣的意见,问能不能称呼第三王朝(皇朝)。

众大臣可不敢拿主意,他们可是知道了刘彦并不是先汉皇室后裔,那来个第三又是几个意思。迫不得已只好一块去找刘彦,该是怎么个记载法,由刘彦来确定最恰当,不合适也是刘彦自己来背这个除了他之外谁也背不起的锅。

刘彦是随着身份的改变才知道史书记载的重要性,很清楚在这一点上容不得半点马虎。他问都有了什么意见,听到第三王朝(皇朝)的时候就拍板,不是先汉皇室后裔继承个第三不是什么问题,认同汉家文化这样的记载正当合适,只不过给出要叫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什么的,不是穿越者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联想,众人相反是因为不叫王朝(皇朝),直接以帝国称之觉得无比顺耳和兴奋。

好嘛,第三帝国都出来了,那刘彦究竟是会像西汉那样对待功臣,还是学习刘秀好榜样善待功臣,可没人敢要求刘彦给个说法。

灭掉石羯赵国时,众人还没想到会被怎么对待,迅速灭掉李氏成汉和东晋小朝廷倒是已经有人在思考,等待拓跋代国和张氏凉国相续除国,再到近期就要将慕容鲜卑驱除到鲜卑草原,思考这么一件事情的人就越来越多。

要是刘彦有心弄死功臣,完成对慕容鲜卑的驱除之后,大概也是到了该动手的时刻,那也是各个人等迫切要壮大家族的原因。

要自保得有实力,可众人之前没少思考,昨夜做了一次深刻的比较,好像再怎么壮大实力,他们还是随时能被刘彦一指头摁死。

那得了,没那个给他们壮大到令刘彦忌惮不敢动手的时间,相反是继续壮大下去更危险,一定要收敛,一定要存在感低一些,就看那些跳得最欢快的人谁先倒霉,然后该辞官的辞官,该跑路的跑路。

对了,想到跑路的人,还是刘彦扩展了他们的见识,知道天下不止华夏先民生活的一隅,中南半岛再往北有一大片地盘,海上有着数之不清的岛屿,西域再以西更是有广阔的大陆,听闻脚下的这颗球也有其余的大洲?

刘彦在一开始就发觉不对劲,会议开得沉闷就不说了,谁面对自己时都有着过去所没有的大恐惧,搞得他莫名其妙的同时不得不重视。

会议解决了粮秣的事,散会之后刘彦心情郁闷就去林苑游玩改变一下心情,也不知道是碰巧还是必然,他遇上了桑妙。

桑妙是桑虞的族妹,她过来还真不是巧合,陪伴刘彦游玩林苑,要是刘彦没有进行问话,她也会找机会进行述说。

“嗯!?”刘彦很确定自己刚才没有听错,桑虞借桑妙的嘴巴,试探的事情可大可小。他却是没有给予桑妙正面的回应,又是走了一段路,才说:“你继续玩,寡人前去处理政务。”

分别之后没有多久,刘彦就问崔宗:“你家同样如此?”

崔宗立刻就跪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后面,刘彦干脆就只带着禁卫散步,内心里是既郁闷又觉得荒谬,他当然不会容忍各家族肆无忌惮的壮大,可也没有想过要诛杀功臣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