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577章:可以搞点事情

席卷天下 第577章:可以搞点事情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人生在世,但凡还能呼吸上那么几口,谁都别想事事顺心如意,没有彻底闭眼之前总是会遭遇上那么几个糟心事。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呼着喊着骂刘彦暴君的那些鲁儒,浑身上下查不出什么污点,说明哪怕是鲁儒也不都是男盗女娼之辈,至少还有能够约束自己德操的人存在。哪怕他们脑子读书读坏了,想要用自己的观点去强加于他人,多多少少在德操这一点还是值得佩服。

“没法杀啊……”刘彦苦恼地叹了一声:“当事人在民间有好名声,那就去查背后挑唆的那批。”

荀羡能说什么?他只能应“诺!”,站在原地等了一小会,见刘彦没有别的吩咐也就下去做事。

刘彦打算用正确的方式来应对那些鲁儒,绝对没有特立独行到哪里去,是按照名单发出征召令,有一个算一个给予一份功名。

孔夫子他老人家一生求官是想要有个能发挥自己所学的岗位,打算将创建的儒学用施政的方式惠及万民,可惜的是身处大争之世,他老人家的儒学没人敢去用。

鲁儒爱功名是出了名的事情,不过又有哪个学子费尽千辛万苦之后打算让所学埋没?既然都是为了当官,刘彦很想看看那些鲁儒当了官之后是什么德性,能够摆正屁股的鲁儒也没奢望别的,大不了就是养着为汉国大唱赞歌。

要是有鲁儒当了官还乱逮着喷口水,刘彦会送他们去南疆对着南蛮动嘴皮子,能将南蛮教化得起来最好,被南蛮弄死就当是为融合异族献身。至于让鲁儒去教书,刘彦真心是没敢这么选择,深怕鲁儒教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刁样。

话说回来,鲁儒是怎么洗白且不断壮大的?就是他们不断收学生,是为了数量取胜而不管不顾,美其名曰有教无类,等待鲁儒这个群体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上的话语权等于是被掌握,掌握话语权就可以开始颠倒白黑。就这,刘彦敢让鲁儒去教书吗?相反是该限制鲁儒收徒哇!

当然了,刘彦没拿出什么实际的官职,是按照传统一连串的博士头衔给丢了出去。

博士这个官职是在秦大一统时期初设,如其名的意思就是“博学多才之士”,可在被创建之初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博学而多才但没有实际动手能力。

说白了,秦时的博士就是嬴政用来约束一些大嘴巴的官职,那些大嘴巴有着非常多的理论和道理,能够适应于秦帝国的却是少得可怜。嬴政为了不让那些大嘴巴在民间“吧啦吧啦”口无遮拦,只能是招到中枢当博士,遇到事情多少还是能够询问一下,也就是另类的顾问。

刘彦丢出一连串的博士头衔,耳边总算是清静了三天。他接到来自草原深处谢艾的公文,得知将张重华俘获以及一连串过程,要召集跟随出征的大臣议事,命令刚刚下达,却是接到汇报说是有四名博士联名求见。

“不见,不见。”刘彦知道那些博士是为了什么,满脸的厌恶:“他们脑子是真的坏了,先请求册立太子,又要当太子的老师。那些事情是他们能掺和的么!”

刘彦现在只有一个独子刘慎,女儿倒是已经有了六个。他对这么一件事情其实无比苦恼,没少播种子却是王后和众妃难以受孕,有了身孕生的竟然都是闺女。

王室不能只有一个继承人,丞相纪昌已经多次隐晦提起,建议刘彦选一选秀女。不但是纪昌,是中枢重臣能说得上话的人都建议刘彦多纳一些后宫,今次刘彦亲征幽州多少是被这么一件事情给烦的。

刘彦对于多些女人没有太多的意见,他会不动声色的原因有些复杂,汉国情况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看样子反而是越来越强盛,至少能够中原维稳的前提下也算是江山坐稳,有太多的人想要塞女人给君王,好歹是当个皇亲国戚啥的。

荀羡所在的家族就是其中一个打算往刘彦后宫塞女人的世家,有类似诉求的以原先东晋小朝廷治下的世家心思最重。他们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除了积极应征官职之外,向军队输送世家子弟也是一样热心。而似乎没有什么能比塞女人更直接和快速的手段?毕竟只要刘彦宠信了自家女儿,吹吹枕头风什么的不就能干了嘛。

因为拓跋秀的原因,还是有相当多的人愿意相信刘彦可以吹枕头风,后面更是有谢道韫和桑妙当做例子,也难怪那些人心思那么热乎。

拓跋秀是刘彦后宫中唯一的胡女,一直以来她却是将自己的心思摆得很正。要不是因为血统的原因,以她一切以夫家为重的性格绝对是王后的人选。

谢氏的谢安在汉国效力已经有几个年头,办事能力非常强,一些时候却是心思有些不正?好像也不能说是心思不正,似乎是过于傲娇,没有摆清楚自己的立场,几次该选择的时候选择错误,大错没犯小错不断之下官途也就那样。

由于谢安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世人认为他能当上征西中郎将纯粹是刘彦看在谢道韫的面子上。而世人的理解是错的,刘彦看重谢安是因为史书的记载,对谢安有着很深的期待,但这个道理没法跟人说。

桑虞很早就开始追随刘彦,还是北地能够排的上号的世家头一批。他在汉国定鼎中原之后犯的糊涂不少,其实以世家子的角度也说不上是错,无外乎就是在国与家之间选择优先照顾家,将维护国家利益排在维护家族利益后面。

所有世家都是一个模样,他们要先保证家族的利益之余才会去照顾国家利益,有了冲突必然是选择优先保护家族利益。这样的世家子还算是不错的了,更多的世家子当官纯粹就是为了吸国家的血来壮大己身。

从元朔三年开始,刘彦就有意识地在减少桑虞的权柄,原因当然是桑虞过于重视世家利益。汉国的法治制权已经改革,在刘彦的压制下桑虞这个御使大夫的权柄陷入历史最低点,平时还是会看在一起崛起于微末接纳一些意见,能照顾的时候也是尽量。就这个,刘彦顾念旧情却是被认为是看在桑妙的面子上。

眼见着石羯赵国要亡了,慕容燕国、拓跋代国、张氏凉国似乎也没能从实际意义上对汉国造成难以收拾的损害,相反是汉军的主动出击解除危机还办到更多,汉王朝好像是快变成汉皇朝,有些事儿不快点办成,等待真的成了汉皇朝似乎是有些晚,着急的人不是那么一个两个。

荀羡迫切地想要外放,他是知道君王上一任贴身秘书郎王猛现在都是章武郡的郡丞,很确切地认为王猛再历任几年就该调回中枢重用。他已经当了刘彦将近三年的贴身秘书郎,历程比王猛已经多出了一年半,再拖下去可就真的有那么点时不待我的意思。

“愣着做什么?”刘彦是呼唤荀羡两次,等待荀羡回过神来,略略不悦地说:“该干什么,去干什么。”

荀羡霎时间就是冒出冷汗,伺候君王的时候愣神,被砍了也没地方说理,赶紧行礼退下。

几乎是荀羡刚退出去,徐正就咋咋呼呼地进来,嘴巴里嚷嚷:“府前跪着那几乎五体投地的四个,是个什么情况?”

后一脚,纪昌、桑虞、吕议、蔡优、庾翼等人也到来,他们分批向刘彦行礼,被招呼着就坐。

“谈正事前,有件事情先和丞相说说。”刘彦直接点名,摆了摆手让纪昌不用站起来,说道:“慎已经快要四岁,选个师傅是早了些,不过也真的应该有个老师了。泰安,你就先将这个担子挑起来。”

师傅和老师从字面上看着是一回事,就好像是师傅和师父的根本意义上是存在区别,要不怎么说汉字博大精深来着?

所有人都是一个愣神,回过神来的众人都是以羡慕嫉妒恨的目光或表情看着纪昌。

刘慎是刘彦的独苗,四岁是含着两年的虚岁,实际上从胎儿开始算到现在也就是两岁。刘彦的这颗独苗是王后崔婉所生,还是嫡长子,以汉家长幼有序和嫡庶有分的惯例,那是太子之位没跑了。

太子的师傅有个官名叫太子太傅,等待太子登基就是帝师,先不谈与储君的私人情谊,光是帝师这名号听着就怪吓人的。

纪昌的回应是极其庄重地行礼,其余话并没有多说。看他一直在抖的嘴唇和满脸的惊喜,想来也是极为激动和乐疯了。

“王上,丞相只能教文化,是不是该多个教武学的老师?”徐正用着很讲道理的表情说:“光有文化有些不妥,强身健体亦是不可缺少。臣以为,臣很合适来当这个武学的老师。”

有那么一个刹那,要是眼神能杀人,徐正就该被众人的目光千刀万剐。

要是刘彦有众多的子嗣,过早选择老师并不妥当,谁去当老师其实多多少说是会有些顾虑。不过看王室现在的状况,哪怕是刘彦再有子嗣,与刘慎的岁数也会差上几岁。他们还知道刘彦对那颗独苗的期望颇大,站队的顾虑没那么多,有机会参上一脚,收获肯定是比风险大。

刘彦还真的是非常认真思考了一下,点头将徐正做武学老师的事情应允下来。事情就那么说定了,后面自然是会有很正式的拜师仪式,他接下来才是说正事。

面对压力的汉国没有退缩着被动挨打,是几路主动出击,破坏了诸王的会盟,威胁解除了大半,还有了很重要的收获。

“张重华的嫡长子张耀灵好像只有五岁?(还是算上两年虚岁)”徐正心情正处于亢奋,自然而然也就比平时更活跃:“其兄与其弟并非安然之辈。”

张祚有出使过汉国,是汉国君臣有过亲眼相见和近距离接触。当时张祚给予汉国君臣的印象其实挺不错,一些言行举止和对事情的选择,于汉国君臣看来会是一个有作为的人。

身为王室子弟,不是才能越高越好,应该说除了王位继承人之外,本事越高对国家就越是不稳定的因素,要是王位继承人压不住分分钟就会有祸事。

“王上。”纪昌以四平八稳的语气说:“或可派人前往西凉,蛊惑张祚与张天锡称王。”

“国主在外被俘,需一些时日才会传回国内,等待被证实亦是需要时间。”桑虞沉吟了一下下,用着探讨的语气说:“柔然人恐惧与大汉为敌,柔然又与大汉相隔太远,谢将军屯驻柔然山并无大用,或可挥军西凉?”

几个重臣先后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说法可能不一样,核心意思却是相同,肯定是要趁张重华落在汉军手里搞事情。

说起柔然,传阅了谢艾战报和汇报的人,他们同样觉得至少跋提不是一般人,而二般人对于汉国来说是件好事,真心是没有必要搞掉这么一个二般人,相反是该让跋提坐稳柔然可汗的位置。

汉国现在打柔然没有太大的意义,适当地扶持一下反而是有利益,就看谢艾能不能搞定跋提,让柔然去从背后找拓跋代国或是慕容燕国的不痛快。

“几个举措可以同一时间进行。”刘彦对于再开一条战线多少是存在迟疑态度,毕竟这一次汉军四处开战可是募捐粮食才有足够军粮。他同时也舍不得浪费那么一个好时机,正要说详细一些,荀羡满脸为难地走了进来,改口就问:“何事?”

荀羡有些支支吾吾,后面根本没有掩饰晦气,说道:“那些博士在喧哗,一边喧哗还一边磕头,说是有天大的事情请求谒见王上。”

刘彦没有记错的话,刚才已经明明白白表达不见的态度,那么多国之重臣也是先后从那些博士边上进的府邸,事情不大没可能聚集众多重臣,难道事情还不够明白?

“喧哗?”刘彦本来心情是不错来着,被一打岔变成郁闷,挥着手:“告诉他们,寡人正在谈军国重事,有事就安安静静等着。要是不听劝阻,继续喧哗……,就给押下去关起来学学他们的前辈什么叫三省吾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