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465章:国情不相同

席卷天下 第465章:国情不相同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中原正在面临一场大变革,所指不但是刘彦统治下的国家正在横空崛起,是一些制度上得到改变。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上古先秦时期政权能够下到乡里,也就是亭里制度,那个时候的亭长和里正可有直接与当地的县长或是县令接触,县里的政令也是直接下达到亭长或是里正手中,三老承担的责任更多是调解乡间矛盾没有执法权。到了西汉初期,政权制度其实也能够直达乡间,是由东汉时期成为豪强政治才演变成为皇权不下乡。

不管是曹魏还是司马1晋,只是从豪强政治转变成为世家政治,实际上中枢可以直接遥控的权力到了郡一级也就终止,再往下是由当地的世家来进行执法和治理。通常这种政治体系都会呈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国家极度缺钱,拥有自己土地的百姓远比想象中要来得少。

中原历经胡人数十年的肆虐,土地上面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归属,也就是地契什么的压根没有用,是谁的拳头大就能占据更多的土地。胡人对于农耕没有什么热情,满脑子想的是将土地重归于荒芜,长满杂草提供放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马中原。

汉国崛起,汉军攻克并光复一个又一个郡县,每一地的土地实际上仅是很少才是有主之物,更多的土地不但荒凉且是没有主人,或者说石碣赵国就是那些土地的主人。

土地没有主人对于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是好事,可以不受到任何干扰来进行自己的规划,比较大的作用是作为功勋赏赐用,不使这个新兴国家缺少封赏有功人士的土地,走上了曾经秦帝国的老路。

刘彦一直在控制个人对土地的持有数量,在做的是使土地让更多的人持有,不是集中在绝对少数的一些人手中。

汉国执行二十等爵制度的前提下,均田自然是不能做,绝对的公平其实就是不公平,要不拼死拼活的人得到的是那么多,什么都没干的人也是得到相应的东西,努力又有什么用?

因为相关国策的原因,谢道韫与家族侍女、武士会合后,由高平率一千骑兵继续北上,一路上走走停停看到最多的除了荒地之外,有人聚居的地方更多是百姓在给官府耕田。

“那么汉王就是最大的地主,没有私有土地的人实际上就是汉王的雇户。”谢道韫说的就是合作公社制度下,一个村庄被划定多少土地,百姓开垦土地耕作,出产大部分归于官府所有。她对自己的侍女谢兰说:“也许就是这样的原因,汉军才能常年拥有足够多的粮秣作战。”

“汉国治下的那些人已经很幸福了。”谢兰在讲大实话:“南边有无自己的田,景况都不好。”

谢兰是谢氏门阀的侍女,她有家人是在谢氏门阀之外生活,家中虽有田却是不多,承担的各项税很重,一年劳作下来要给国家上税,地方上也不能缺了杂税,所得不会比合作公社下的汉国百姓收获更多。

汉国的合作公社,制度编制中的人吃喝穿都是出于公家,身处乱世能够活命有安全保障既是幸福,再加上有吃有喝有穿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汉**方征兵的兵源,主要征募对象是合作公社下的青壮,能够参军入伍是汉国成年男子的期盼,入伍不但意味着拥有私人田地,还有了一条对于普通人来讲最简单的上进道路。

他们一行人已经走到了东安郡境内,长路漫漫终有归途,一路上不止看到了正在复苏的景象,印象最深刻的是官府对地方的掌控力。

谢道韫出身南方,因为家境和身份的关系对民间的了解其实有限。她所知道的是南方朝廷对国家基本没有什么控制力,国家是被包括自己家族和众多门阀、世家分割自治的现状,各地的百姓生活环境是怎么样基本是道听途说而来。

“咱们那边的地方不由官府管辖,汉境随处可见从军队退役的厮杀汉……”谢兰对那些身体残疾的人印象很深刻,说道:“尽管看着粗鲁,可是他们的存在能够使百姓得到更多的公正。乱世之中有军方退伍下来的人在,能看出那些百姓感到很安心。”

“嗯啊。”谢道韫同意谢兰的说法,她想到的却是其它,说道:“每一个地方都有那样的人,可以想象常年征战不但战死者甚多,身体残疾的人更多。”

“细君……”谢兰觉得有必要说说自己的看法:“汉军残疾至少还能得到妥善安置,或是作为地方保长,也能安置在驿站。相比之下,我们的那个朝廷对将士可就……”

“是极、是极。”谢道韫无比认同地说:“没有后顾之忧,无怪乎汉军英勇。”

谢兰不断点头,说道:“除开身体残疾有安排,战死家人可得长久抚恤和照应,更能享受香火供奉……”

“战死成神!”谢道韫要说对汉军的印象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个。她有些激动地说:“香火供奉是神才有的待遇,汉军阵亡士卒可以入烈士园,亲朋好友可以随时前往吊念,国家每年还举行公祭。听闻前两年的公祭汉王都亲身到场?”

两个女子清脆的声音从车驾飘到外面,护卫于车驾周边的人其实可以很清晰的听见。

汉国对于道路建设很重视,努力做到每一个州基本有一条直通的大道,各郡之间不一定要四通八达却要保证道路的平整。

国家年年大战,战场俘获的战俘除开分配于有功将士,大部分的战俘是被用来进行修路。目前汉国中枢觉得相对迫切的事情是,连接和修整由临淄前往徐州长江沿线的道路,再来就是前往豫州的那一条。

季节已经临近冬季末尾,东安郡境内的冰雪已经开始在融化,多水之下道路不免会出现泥泞的情况,各地位于国家大道边上的官府得到命令维持大道。

车驾一顿之后停下,谢道韫的小脑袋很快就伸出来,看到的是道路周边密密麻麻的人群。

“细君,前方道路十分拥挤。”谢彪骑跨于马背之上行礼:“高军侯的意思是,先到路旁暂候。”

一路上类似的情况遇到不少,队伍没可能强硬往前挤,再说挤过去也会让车轮陷在泥泞造成麻烦。

谢道韫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可不是什么道路有问题,是需要先让别的队伍通行。

高平正在与当地的郡丞交谈,得知的是前方的公来山发生山移(也就是泥石流),还发生了地摇(地震),严重到沂水的部分河段发生决堤,一些低洼地段遍处是水,幸亏是受灾的百姓不多。

“先前已经集结八千奴隶日夜加赶稳固河堤。”郡丞一脸的苦色,说道:“上游近期下了一场暴雨,八千奴隶死伤了两三千,人手也是极度不够。郡守上报临淄之后得到支援,临近几个郡的奴隶都集中起来,就是要前往治灾。”

那就难怪看着赶路的奴隶起码有两三万,沿途监视的地方戍卫军看着也有个三五千,看着戍卫军也是来自不同的郡县。

历朝历代都会发生天灾,本地官府自救是主流,惊动要中枢后无非也就是减免税赋之类,更严重就是运粮赈灾,可没有什么调动非灾区军队或是人手赶往灾区。不调动人手的主要原因是限制于道路问题,大规模的人手调动也被视为生乱的诱因,绝不轻易执行。

汉国的奴隶规模有个一两百万,统治国家的人是刘彦,他做出一些不合时代的举动属于正常,没想让百姓拿命往灾区填,动用奴隶造成多少死伤则就不那么心疼。

车驾退到了路旁,谢道韫干脆一直伸着脑袋往外看。

正在赶路的人真的挺多,看装扮什么都有,数量最多的是身穿脏乱动物皮毛的人,使人一看就能辨认出是胡人。

长江以南的晋人印象中的胡人都该是凶神恶煞,可是谢道韫看到的是一群身材不高和看模样也显得垂头丧气的胡人。

“一名汉军就能押解百个胡人……”谢兰没伸出脑袋也能看清外面的景象:“郡县兵腰间悬有战剑,手中有一杆长枪,能有一件皮甲。汉国比想象中还要优待士卒。”

晋军也有郡县兵,通常能够一件兵器就很不错,甲胄是稀罕物。

“最为优待的是战兵。”谢道韫随口应着:“良马骑得,战剑、长矛、强弓、皮甲应有尽有,吃的是餐餐有肉。”

要说起来,谢道韫等谢氏门阀的人接触最多是高平那一曲汉军轻骑,对汉军野战部队的装备之齐全印象异常深刻,素质能看得出是倾向于团队配合,个人的战技未必有多么高。

“胡人在面对汉军的时候真温顺。”谢兰眼前看到一名看去非常年轻的汉军士卒拿枪杆猛拍看去凶悍的一个胡人,被揍的胡人只敢在地上滚动而不敢有什么反抗:“周边的胡人连看都不敢看,他们是被汉军给杀怕了?”

那是一幕看着怪怪的画面,拿枪杆打人的郡县兵并不强壮,他单独一个人在众多胡人群中,打人的时候没有什么凶神恶煞的表情,下手却是极狠,没几下已经打得人呕血,同为胡人的那些人则像躲瘟疫一样不敢靠近。

同样是郡县兵的汉军,他们不阻止也不起哄,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去人问问。”谢道韫看着谢彪,说:“为什么打人。”

谢彪的本意是不想多管闲事,尤其是管胡人的闲事,可得到示意不能不做。

很快过去询问的人就回来,得到的答案是,被打的胡人撞了那个郡县兵一下。他回来时,那个被打的胡人已经没命。

谢道韫得到答案之后愣了半响,直至队伍重新出发不知道多久,回过神来道路旁边已经是一片空旷,能看的是正待复苏的植物。

“有一次踏青……”谢道韫语气很低,眼神略略迟钝,像是呢喃一般地说:“看过挨打的百姓,他被打的时候连躲避都不敢……”

谢兰大约猜出谢道韫说的是什么,打百姓的应该是世家子之类的人物。

“我上前阻止……”谢道韫抬起了头,表情很是怪地说:“那人说百姓与牲口无异,不说只是觉得碍眼才打,哪怕是杀了赔点财帛还会被感恩戴德。”

谢兰无法有什么回应,南方的一些世家子除了斗富之外,吟吟诗、喝喝酒、嗑嗑药、玩玩女人,似乎也只能与百姓过不去。要让他们干点什么有用又出于本性的事情,也就是为家族传宗接代,其余真的免谈。

谢道韫有那么多的感触自出于很多对比。晋国之内拿百姓不当人到处皆有,醉生梦死者多到难以想象,又以一些所谓的上品家族的世家子居多。汉国境内百姓境遇不错,对美好生活有热切期盼,有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再来就是南方畏之如虎的胡虏并不被汉国这边当成人看。

一个国家的境内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能够体现出有怎么样的精神。统治国家的阶层肆意欺压百姓,那就别想让百姓与之同一条心,相反是会被疏远和憎恨。能照顾和团结百姓的国家,更加能够出现上下一心的局面,对待外人却是强硬越能培养出国人的自信,对非国人过份善待则是在打击国人自信。

情绪受到影响的谢道韫在接下来的两三天一直是闷闷不乐,连带之前对所有事物都感兴趣的心理也消失不见。

队伍是在历经两个月后才接近临淄,心情稍微恢复过来的谢道韫看到的是一座没有城墙的都城。她对临淄为什么没有都城感到异常的好奇,能看到的就是一些主干道有存在关卡。

“城墙?”高平是办好了相关手续才回来,面对谢道韫的询问先是一愣,后面笑着说:“说法有挺多,在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从哪里谈起。”

谢道韫得到的其中一个答案就是,汉国的军队强大,有强大的军队国都就不需要城墙。她对这个说法是感到嗤之以鼻,曾经的秦帝国也是那么想的,结果是因为国都没有城墙觉得无法固守,不战而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