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404章:石虎的选择

席卷天下 第404章:石虎的选择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事情有太多的蹊跷之处,身临战场却是不容多想,尤其是军令已经下达的前提下,哪怕是想要改变军令也不能前后冲突得太厉害,比如前一刻还让冲锋下一刻让撤退,恐怕是会导致莫名的崩溃。

结成步阵的汉军开始在有节奏的战鼓声中缓慢推进,每前进一步都是一万以上的大脚同时踩踏地面,致使产生轰然的踏步之声。

李菟有些发木地看着结阵前行的汉军,耳朵里是那整齐划一的踏步声,下意识就说:“难怪都说汉军擅长步战。”

按照地域性质划分,草原上的胡人一直都被认为擅长骑战,中原的军队擅长步战,偏南地区的军队擅长水战,西南区域的军队擅长山地战。这个是生长地区带来的特性。

实际上却不是那么划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每个诸侯国对什么都能拿手,通常对战车比较情有独钟。到了西汉孝武皇帝着重发展骑兵,西汉的军队骑战上面一点都不输给步战。那都是环境带来的影响,缺战马只能专研步战,如失去育马地的两宋。

“他们这样是几个意思?”王华没有没搞懂:“尽管组成盾阵又有强弓劲弩的步军可以与骑兵对抗,但只能是被动防御,无法获取主动吧?”

稍微懂一些军事的人无不清楚一点,步兵哪怕是能战胜骑兵,可拥有机动性能优势的骑兵说走就走,步兵轻易就追不得,步兵不追骑兵还能保持战果,一追步兵阵线乱了被骑兵反冲击则会崩溃,随后被骑兵撵着杀。就是这样才导致步兵哪怕是战胜骑兵斩获也极为有限,可步兵一旦败于骑兵则会损失惨重。

“他们要阻隔我军大营与濮阳城的路线。”李菟是宿将,不用多想就猜出汉军的意图,带着十足的笑意说:“我们撤出濮阳城恐怕也被发现,但他们依然是会攻夺濮阳城,就是不知道会不会大规模进驻。”

蕲艾听不懂,急切地问:“那接下来怎么办?”

李菟立刻就进行吩咐,很快周边的将校都得到军令先后离去。

石碣赵军很清楚汉军弓弩之犀利,那是在屡次与汉军交战中得出来的教训,非必要根本不会去攻击一支结成盾阵的汉军,导致的是结阵的汉军十分轻易就进入想要的位置。

得到想要结果的徐正与袁乔商议一番,他们有共同的结论,那就是李菟根本没有坚守濮阳城的想法。

“明知道我们的战略意图是要攻取濮阳城还轻易放弃……”袁乔心里有些想法,可抓不住重点:“肯定是有我们不知道的阴谋。”

“反正都是要攻取濮阳城,艰难或是轻易攻取的结果都一样。”徐正扯了一下嘴角,满是无所谓地说:“就算是被包围,我们又不会缺少粮秣以及军械……”

“包围?!”袁乔总算是抓住了重点:“没有错,敌军的一系列行为只有一个解释,是窥知我们要攻取濮阳城,反过来用濮阳城作为诱饵!”

徐正依然满是无所谓,被包围也有相当多的说法,最担忧的无非是粮秣耗尽,可他们真不会缺乏粮秣,石碣赵军想要依靠围困来解决他们纯属做梦。

作为行军长史的袁乔自然清楚己方不会缺乏粮秣以及军械,解开内心的迷惑之后,他需要干的事情就是根据实际情势谋划出对己方最有利的策略。

一方愿意放弃,另一方本就是要拿,形成的局面就是双方很快都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成了!”李菟看到濮阳城上飘扬汉军旌旗,满脸带笑地下令:“我军暂时向后退却十里!”

有人问要不要拔营,作为副将的王华则是噼头盖脸地教训一番,他们只是暂时后退,很快就要回来,拔营做什么。

濮阳城易手,石碣赵军看模样是仓惶后撤。

作为很有进攻**的徐正一点都没有客气,调遣骑兵尝试性攻击石碣赵军的后队,交战下来发现石碣赵军的撤退是一种有准备的方式,并不是看着仓皇不及。

“还是宿将呢,做戏都不知道做全套。”徐正不是骄傲自满,他纯粹就是鄙视:“既然想要演戏,牺牲一些杂胡都办不到。”

“因为李菟知道我们不会轻易上当啊。”袁乔看着有些忧心忡忡,尽管已经问了几次,还是问:“已经派人向王上禀告?”

徐正颔首道:“派了不止一队,王上大概在傍晚就能知晓这边的情况。”

袁乔苦笑着说:“到头来还是王上来得及时,有王上在这边虽然有大风险,可接下来的事情也有了保障。”

毫无疑问的是,以石宣为首的石碣赵军高层肯定有阴谋,看着是要采取分割包围的趋势,但接下来会不会有大战其实很难说,毕竟雨雪交加真的不适合大战。

雨雪交加的季节连调兵都不合适,注定不管局面怎么发展都有一个月左右的平静期。等待雨雪交加的天气结束,就看石碣赵军承受非战斗损员的决心有多大,来判断战局会是一个怎么样的走向。

濮阳郡就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地形,十分适合来作为一个交战场所,尤其是对骑兵来讲更是这样。

“汉军已经吃下诱饵,只是远比料想中进驻的人更少。”李菟亲自赶到白马向石宣汇报:“我军暂时退却,等待攻下鄄城的汉军开拔濮阳城与之会合,随后会立即出动夺回鄄城,切断被包围汉军与后方的联系。”

石宣在之前就已经知道李菟的整体布置,他有些难以理解李菟专门亲自跑回来是什么意思。

“殿下,兵法上讲的是‘十则围之’,一旦两支汉军会合就有十万以上,我们无法动用百万来围,可只用当前二十余万是远远不够的。”李菟殷切地说:“天王在三川,短期之内不会开拔前往潼关,是不是能够请求调来一批援军?”

石宣立刻就奇怪地说:“我们不止二十余万,是接近四十万。”

“不能那么算的。”李菟必须纠正石宣错误的想法:“是有四十万,可一半只能凑数。末将说的二十万也有个四五万是凑数,真正打起来也就是壮声威,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石宣有些懂了,石碣赵国屡次与汉军交战,看着次次是以多打少,但汉军是计算战兵,石碣赵军这边是只要个人就算进去,才会每次都让汉军以寡击众得胜。

李菟慎重无比地说:“不能再那样子了,要打就只算真的能打的,尤其是这一次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石宣稍微犹豫了一下下,同意了李菟的说法。

这一次是羯人本族上阵,不是让两大帮凶羌族或氐族上,更不是让杂胡以及晋人上,失败了的话真会造成严重后果。

“虽然有些打击本方士气,但我们真的败不起。”李菟看得非常透彻,对石宣说:“尤其是对殿下而言。”

石宣自然认同,他这个太子其实是不得石虎喜欢,再来是石虎的众多子嗣都在窥视太子之位。

羯族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原依靠的不是什么正朔身份,更不是靠礼仪道德,是建立在强大武力的基础上,一旦羯族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尤其是让汉家苗裔击败,后果会非常严重。

石虎目前的屯兵地点颇多,主要驻军的地点是在河1南郡的洛阳,但修武也有个十来万。

修武也是属于河南郡辖区,它离濮阳城的间隔是两百四十余里,李菟真切认为只要石虎同意派军,尤其是愿意派遣骑兵的话,最多也就是四天就能够支援上来。

远在洛阳的石虎是在一天之后接到石宣的求援书,当时他正拉着美女**做的事情,并且做得有些激烈和别样,是将身下的美女掐住脖子不断挺动,而身下的美女早被掐死,等于是在弄死尸。

美女的出身有些不简单,是清河崔氏的嫡女,石虎发泄之后对宦官吩咐:“弄下去好好调制一番,送给行辕的众臣吃掉。”

中原的世家并不是每一个都逃亡长江以南,甚至可以说相当多的世家是效力于石碣赵国,有身在中枢,亦是不少作为地方官,可以说石碣赵国能维持一个国家的模样靠的还是这一批投效的世家。

必须说的是,中原世家现在的家族嫡女还不显得珍贵,连带日后的“五姓七宗”实际上也是处于没有发迹的阶段,他们嫁嫡女给胡人是常态,嫁出的嫡女被弄死更是平凡事,不止一个嫁出的嫡女被残酷玩死,还得继续嫁嫡女过去“补位”。

石虎杀人而分食不是第一次了,杀个侍寝女子也不是多大的事,曾经可是干掉大臣并当堂煮了让众人吃,谁不吃就杀谁。

一番梳洗过后,石虎简单地披着一身长袍才看石宣写来的书信,逐字阅读后不知道为什么发出冷笑,很随意地将石宣写来的求援信丢开。

石碣赵国与汉国的战争一直都在发生,石虎也不会承认一开始没有发现小小汉部会形成如今的大威胁,他一再对外表示的是,只要认真起来随时都能消灭伪汉。

什么叫一旦认真起来?不就是羯人本族的军队出动嘛!石虎也不会承认之前就是要消耗羌族和氐族,哪怕是到现在也依然不会承认内心的真正想法,那就是认为,不管长江以南的小~朝~廷,还是青州的汉国,真正能对石碣赵国产生威胁的其实还是羌族、氐族、鲜卑族。

石虎有这样的想法很简单,并且不是他独一人的想法。

首先是汉失其鹿后中原长久内乱,一种“必须争出一个老大”的思想早就深入汉家苗裔之心,汉家苗裔擅长内乱而对外无力基本是胡人的共识,长江以南那个小~朝~廷的表现好像也证实了这点。再看汉国的统治者刚立国就搞出争正朔的事情,似乎汉国也是一般货色。

中原晋人是一盘散沙,效忠和接受石碣统治的远比反抗的要多得多,胡人强而晋人弱是不争的事实。

羌族是当今的第一人口大族,盘踞栖息的地方多不胜数,羯族对羌族产生的威胁感绝对有其原因。

再说石虎为什么会坐视冉闵进入关中,还不是氐族将关中快打造成为一个铁桶,羯族感受到深深的忌惮可不是受害妄想症发作。

羌族的姚弋仲战败被俘,氐族的关中被打烂,对于石虎而言两族该削弱的目标已经达成,接下来最大的威胁肯定是已经成势的汉国。

石虎屯兵三川之地的北部,主要屯兵地点很有讲究,洛阳走主大道入关中至多也就是十来天的事情,前往濮阳郡的话时间更短,如此一来可以看出他本身对濮阳郡那边的想法过多于关中。

“天王?”张曷柱该石虎召唤过来已经有一小会,见一直闭目养神的石虎终于睁开眼睛,忍不住问:“有什么吩咐?”

张曷柱是石碣赵国的司虞。

司虞其实就相当是三省六部的工部主官,也就是工部尚书,张曷柱不但主管各种宫阙建设,对于石碣赵国的各条道路以及各种建设都是管辖范围。

石虎问道:“建武八年(公元342年)开始大肆建造战船,还有多少剩余?”

张曷柱一愣神,谨慎答道:“大小战船或许不足八百。”

石虎又问:“建武九年再次建造的战船数量呢?”

张曷柱这一次是思考了一下才答道:“不足四百。”

原先石碣赵国的最大造船基地是位于冀州靠近青州的黄河段,征召了全国二十来万工匠,也不管会不会造船都是丢过去,有接近五万的工匠被勒令双腿不准离水,浸泡将近三个月中有四万多的工匠直接废了双腿。

刘彦崛起,汉军开始对冀州动手时,幸存下来的那批工匠是被汉军解救,成了汉国工匠体系的一员。

“集中起来。”石虎稍微想了一下,说道:“就集中到延津!”

张曷柱自然是从命,没胆问时用途,更不敢说短时间内不可能搞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