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席卷天下 > 第1100章:十年

席卷天下 第1100章:十年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9 来源:笔趣阁

卢赫马鲁.寄多的脑袋掉到地上,无头的尸身颈部喷起血泉倒下的时候,寄多罗人其实全部呆住了。uu234uu234

等待马斌走过去举起卢赫马鲁.寄多的脑袋,现场的寄多罗人依然是没有能够反应过来。

寄多罗的这一批王公贵族和百官,脸上的表情非常精彩,不理解、不可思议……几乎是全是一脸的懵逼。

“你、你!”慕沙帝罗.寄多要发作,手按到剑柄却是听到了马斌念出卢赫马鲁.寄多的罪名。他是知道卢赫马鲁.寄多打算的人之一,本身就反对那么干:“……”

汉帝国不管是对寄多罗有什么真实意图,但是汉帝国的确是派军来援救危在旦夕的白沙瓦。

汉军不但来了,并且没有坐山观虎斗,直至萨珊攻城一方显示出颓势或是白沙瓦陷落,来了就发起了进攻。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汉军都表现出了地道的一面。

卢赫马鲁.寄多呢?站在他身为寄多罗国主的身份,那一些作为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错。他只是想要保证国主该有的权威,保留寄多王室的影响力。

要说卢赫马鲁.寄多错在什么地方,是他根本没有认清楚现实,再则是寄多罗着实是太弱小了一些。

同时,卢赫马鲁.寄多将汉帝国想得太简单,根本就不知道出征在外的汉军,无论是先汉还是现在的汉帝国,杀死的国王不说上百也有数十。

对汉帝国的统兵人物而言,仅仅是一个不尊重汉帝国的罪名就足够了,甚至都不需要有什么真凭实据。

“不尊王化,无侍奉天子之虔诚!”马斌还将卢赫马鲁.寄多的首级高高举起,一点都介意滴落下去的血水溅到了靴子和裤脚:“煽动军民敌视大汉王师,着实不识天数。他的死,是蠢死的!”

现在的汉军,上到李坛下到一名普通的士卒,没人有什么特别的情绪波动。

在他们看来,不就是弄死一个什么国主吗?汉帝国扫平西域,类似的国主弄死的数量怎么也有个几十。寄多罗又有什么特别,或者说当众弄死有什么叫他们惊诧的地方?

王宫广场这边的汉军只是在瞬间包围了寄多罗的王公贵族和百官,围上去对寄多罗的士兵进行缴械,但凡是遭遇反抗也是直接弄死,真没有太叽叽歪歪的磨叽。

在城墙地段和其余的地方,这些地方还不知道王宫广场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这些地方的汉军是早就进入到警戒状态,他们得到的命令是一旦有变,不需要经过请示便可以自行反击。

“慕沙帝罗。”马斌走到了慕沙帝罗.寄多前方三米左右,含笑说:“汝为王叔,可有王位继承人的人选?”

慕沙帝罗.寄多现在其实是惊怒交加,便是卢赫马鲁.寄多千该万死,但卢赫马鲁.寄多毕竟是以一国之主,还是一个深得民望以及受到贵族爱戴的国主,汉人怎么说杀就杀了?

“……”慕沙帝罗.寄多原以为汉军就就势屠杀王公贵族和百官,以达到灭亡寄多罗的目的。他是已经下定决心要暴起反抗,就要动手之际被马斌那么一问,瞬间有些反应不过来:“这……”

“卢赫马鲁之罪,乃私人之罪。”马斌没有做出什么和颜欢色的表情,相反是极度严肃地说:“本官其实是为了贵国好。以大汉的强大,不会忍受一个心怀鬼胎的国主,尤其是这个国主煽动本国人民敌视大汉。他死,寄多罗存。他活……寄多罗某天便被大汉所灭。这个道理无需本官多讲。”

“不灭国?”慕沙帝罗.寄多依然紧握刀柄,却是不再那么绝望。他脸色不断地变换,深呼吸好几次让自己冷静下来,说道:“国主人选……恐怕不能是先国主子嗣了?”

“这个本官不管。”马斌是真的不想管:“你们自行商议。最好多提几个人选,好供圣上裁决。”

汉军依然是围坐一圈,却是没有阻止寄多罗一方的王公贵族和百官凑到一块商议。

马斌没丢掉卢赫马鲁.寄多的首级,他甚至是让人送来可以包裹起来的布,等一下会进行必要的处理,比如撒上石灰防腐,然后派人送到疾隆坡。

“此些蛮夷,不掉脑袋不醒悟。”李坛是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他在西域亲手干掉的国王什么的就有三个,小国之主早就杀腻歪了,还没杀一个大国将军有爽感:“只杀一人,却是有些浪费。”

在之前,李坛已经挥军让一部分汉军进入王宫,会不会造成什么流血之类的无所谓,要控制就将一个国家的“大脑”控制得严密。

没有劫掠的军令,汉军却是不能抢劫,那就是李坛为什么会说浪费的原因。

“这个小国……很穷。”马斌是亲眼所见:“所谓国库,几箱金币与珠宝,除此便是兵器和甲胄。”

李坛撇了撇嘴,脸上出现了不爽的表情。

并不是身为汉帝国中郎将的李坛有多么贪婪,是汉军出动讲究的就是一个支出和收益,完全没有收益只有支出的军事行动都算是亏本,近些年汉军是早不打亏本的战争,便是没油也要刮地三尺弄出一些油水出来。

军队的收益并不是自个儿完全吞了,是士卒得到自己收益的四成,六成在交给军队。军队是能留下那些收益的其中一成,剩下的五成全部上缴国库。

某些方面来讲,汉帝国的名声那么坏,军方绝对是要背其中十之六七的锅!

不过嘛,天子不在乎国家名声,要的是实惠。

军队得到了实惠,对外开拓是带着满满的热情,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军方是由人组成,那些将士基本都是有亲人,寄回去的财物又被亲人得到,亲人再去进行消费。

这样一来不但是军属获利,其实军属的消费也是刺激各地经济,经济被刺激了就吸引人们去投入生产,有了交易国家就能收税。

贵重金属有那么一套循环,可以说得到好处的绝对不是那么一两个群体,有好处谁会抱怨,是没得到好处才会叽叽歪歪。

要是军队缴获了马、牛、羊等等的牧畜,其实也是在降低汉帝国牧畜的价格,同时是让吃肉不再变得那么奢侈。

像是西汉时期河套之战与河西之战后,关中几乎是全体人都收益,类似的事情是不断发生在汉帝国身上,知道对外战争有红利,要么是利益受损,要么就是脑子坏了,要不反对战争干什么?

地点,隆疾坡。

谢安是在白沙瓦那边出现结果之后的第三天就接到了战报。

杀死一个国主?谢安只是扫了一眼,对此没有任何的想法,反正杀就杀了,汇报里面还提起了卢赫马鲁.寄多的一些作为,那边的人没杀相反是一种失职。

疾隆坡这边的营地是在被收拾的状态,并且看上去驻军的数量并不是太多的样子。

从本土开拔而来的后续部队,已经有两个常备军归建到了西征幕府麾下,同时是带来了四万郡县兵和近小十万的西域人仆从军。

疾隆坡的北面,也就是斗阿统率的那一支偏师,他们是在差不多的时间与羽林军有出战说的举动,杀入西高车之后却是扑了个空。

汉军当然知道西高车正在进行举国迁徙的事情,只是之前西高车的主力还留在国内,并且是选择在沙漠边上驻扎,一副等汉军来战的模样。

斗阿这一部分的汉军没立即扑上去,是一来需要经过沙漠,再则是还没有准备就绪,一旦杀上去哪怕胜利也会损失惨重。

西高车主力的撤离依然没有逃过汉军斥候的眼睛,斗阿之所以追上去,无外乎就是一种夺地的行为。

斗阿沿途并没有留下什么驻守部队,是进入西高车境内之后一直向西,做出的姿态是追击西高车的主力部队,能追上自然是一场大战,不能追上就视作一次针对萨珊的过境迂回,配合幕府主力在接下来从另外一个方向入侵萨珊。

同时,出战的羽林军是已经与萨珊的主力进入交战状态,就是羽林军的数量仅是萨珊主力的四分之一,萨珊主力的营盘构建也不是白沙瓦那样,短时间内没有突破的可能性,是进入到僵持阶段。

不算仆从军的话,目前谢安手头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七万,光是常备军就有五个,其中还包括羽林军这种一个常备军却是有三个常备军编制数量的军团。

汉帝国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出动三个以上的常备军,一般就是以“师”的级别在进行调动和出征,打阿三大陆第一强国也仅是出动了两个常备军。

可以说,汉帝国还是非常正视萨珊这个帝国级别的国家,开战之后的第一次进军就出动了五个常备军。

“将军。”王泉笑着说:“桓将军从萨珊沿海登陆,是将萨珊给吓到了?”

根据西征幕府这边的线报,萨珊本来是要集结至少五十万大军,且先不论这五十万大军有多少精锐,光是听五十万这个数量就很夸张了。

要说是其他国家,谢安接到线报会认为是在胡扯,不过要是萨珊就没有半点令人意外的地方。

波斯人玩暴兵是有自己的历史底蕴,听说在数百年前的大流士时代就能集结起六七十万的大军,没道理是越活越回去。

谢安知道的是,原本要调到东部战场的二十万萨珊大军被临时弄去了沿海,可见沙普尔二世是多么重视桓温统率的那一支远征舰队。

“桓将军的任务乃是远袭罗马,攻击萨珊不过是练兵。”谢艾摇着头,苦笑地说:“我部进攻萨珊,并非一次灭国,是想消灭萨珊更多的部队。桓将军的作为……”

汉帝国是强大,萨珊或许不弱小,汉军对上了萨珊军队能够战而胜之,可要说一次就能灭掉幅员辽阔的萨珊,便是最狂妄的汉人也没有那样的自信。

帝国与帝国的战争,不可能是一场战争就会得出最后的胜负,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地交锋,不但是尽可能地消灭对方的军队和有生力量,其实也是在损耗对方的国力。

罗马与帕提亚打了多久?能够被定义为灭国级别的战役又打了几次?双方损失在战场的士兵完全统计出来的话,总合绝对是超过三百万。

后面还是帕提亚自己内乱,再来就是国力真的难以支撑继续进行战争,恰好罗马又是遇上了一个根本不考虑迅猛扩军带来隐患的奥古斯都,要不然哪怕是帕提亚内乱又没钱了,罗马要是按部就班地来,战争结果依然不会那么快出现。

“中枢早有计较。”谢安并不介意透露:“大汉与萨珊的战争,前十年大概会是一种蚕食方式的推进,没有一次灭掉萨珊的想法。”

汉帝国现在也承受不起一次性就将萨珊灭掉的压力,不是其它什么压力,是萨珊怎么说也是一个幅员辽阔又有七八千万人口的帝国,就是将萨珊的军事力量一次性地消灭,打穿了萨珊全境,那么接下来就算完了?

绝对不会那么容易就完的!甚至可以说瓦解了阿尔达希尔对萨珊的统治之后,才是困难真正的开始。

“大汉本土离萨珊太远了……”谢安表情变得略略诡异:“哪怕没有运粮的负担以及损耗,其余方面的困难同样不小。”

战争会出现损员,兵源肯定是要补充。

战争同样是会出现器械消耗,一样是从本土运过来。

那么修路就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关键是哪怕是从本土的安西都护府到疾隆坡也要走个两千多里路,代表着仅是修一条军用通道就要修个两千多里。

更要命的还有很多方面,汉帝国一来没可能征发徭役让汉人数千里远地来修路,二来是修路需要工具和材料。

这样一来的话,就算是西征幕府可以抓战俘成为修路的劳动力,可材料总还是要运的吧?

想一想军事通道的重要性,再捋一捋各种困难,不难猜出中枢为什么制定出一个前十年为准备时期的交战计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