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七十二章 劲草(一)

永历四年 第七十二章 劲草(一)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从发现大兰山明军人去楼空时,李荣就坚信着这伙明军残部肯定是裹挟着当地的老百姓南下天台山投奔俞国望,就像两年前的王翊一样。后来经探马向南面探查过后,更是坚定了他的这个想法。

虽然这伙狡猾的明军并没有选择最近的道路南下,让他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如此多的人员转移,就凭借着故意制造的那些用以误导追兵的道具和痕迹,也绝不可能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很快,提标左营的探马就根据车辙的痕迹,排除了明军设置下的误导,顺利的踏上了南下追击大兰山百姓的道路。

也就是在那时,李荣随便找了个理由就将被田雄派来带路的王升指派到了别的地方,全让没有让他再次分功的打算。

又经过了数日的追赶,随军的探马终于发现了缀在那支明军后面负责遮蔽行藏的哨骑。只不过,这一路行来,若非那些被挖得乱七八糟的道路,他虽然可能会晚上个一两日确认明军的路线,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道路,彻底拖慢了清军的行进速度。

这个时代并没有后世那样混凝土等物铺就的硬质路面,这队明军选择的逃亡路线虽然大多不宽,但是夯土的道路也还算平坦。只是自清军南下,江南乱成一团,这些道路便再没有修缮过,兼之此次南下的百姓以及牲畜、车马甚多,道路早已不堪重负,再加上陈文指使队后的南塘营中军工兵和民夫进行了新一轮的破坏工作,道路就更加难以行进了。

这等坑坑洼洼的道路,对于清军的步兵来说到也不算什么,而骑兵也只是不容易放马狂奔罢了,只是一支军队,如果只是那么简单就好了。装运粮草、箭矢、火药、盔甲等物的辎重车辆,装运虎蹲炮的炮车以及拖运佛郎机炮的车辆以及之类的东西,在这样的道路上却是极难行进的。

十几天下来,李荣的提标左营每天不过行进十几里,这还是凭借着辅兵不断的前出修整道路才得到的成效。只是即便如此,那两辆各拖着一门重大三四百斤的佛郎机炮的大车还是无法跟上行军速度,只得缓缓行进。

不过对于李荣来说,这两门炮跟不跟得上已经无所谓了,明军的带队武将能够想出这么损的招数,不惜暴露行迹也要来拖慢清军的行军速度,显然是对清军充满了恐惧。追上之后,虽然不至于会立刻投降吧,但是一个破了胆的对手也绝对挡不住他的提标左营的雷霆一击。而这一切结束后,他便可以带着明军和那些丁壮的首级、财货,以及大兰山官员和俘获女子回去享乐了。

那么,现在的关键就是追上明军,就那么简单!

………………

十一月初六,距离被清军的探马缀上已经过去了两日,陈文在传达了清军追上来的消息后,虽然也促使着这队撤离四明山的百姓加快了速度,但是清军一样不慢,双方的距离不断被缩短,尤其是清军的探马出现后,工兵队和民夫的破坏工作也变得难以进行,使得清军的移动速度更加快了起来。

这两日,后卫的中军骑兵和清军的探马虽然由于道路的问题没有进行过多的交锋,但是也都以着弓箭、火铳互质了些许敬意,而这些来自武人的敬意也使得清军提标左营和明军南塘营之间的火药味越加的浓厚了起来。

刚刚接近正午,压在队后的陈文在啃食着干粮的同时,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情报。

“禀告将军,今天上午开始,鞑子的行军速度陡然加快,如果不出预料,以我部的行进速度今天傍晚应该就会被鞑子追上。”

傍晚?

傍晚被追上的话很可能就意味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夜战,而夜战对于明军而言绝对是一个最坏的选择。

这个时代的军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交战,根本不敢举火而战,因为那样很容易成为对手的靶子,其中少数士卒更是还要忍受着夜盲症的困扰,所以正常情况下交战的双方都会试图避免深夜交战。

只不过,相比清军,明军现在的处境更加危险。若是白天被清军追上继而交战的话,一旦被清军的骑兵绕过防线,陈文手中这支只有区区不足六百人却要护卫将近八千百姓的南塘营肯定会顾此失彼,到时候百姓的混乱也势必会引发军队的崩溃。

可若是夜里交战的话,清军虽然不敢放马绕行,但是只凭借着黑夜所引发的恐惧心理,再加上交战时的厮杀声,百姓八成会脱离大兰山官吏的控制,四散奔逃,那时候即便击溃了清军,百姓的损失也小不到哪去。

看来真的只有一个选择了。

“传本将军令,着大兰山老营主事褚九如、库务司主事孙钰,南塘营千总吴登科、尹钺、李瑞鑫,中军骑兵队、火器队、工兵队的队长以及鸳鸯阵杀手队各哨哨长立刻到队尾开会,不得有误。”

随着传令兵的飞奔而去,陈文继续向回来禀报情况的哨骑询问了一些情况。没过一会儿,陈文所传唤的文武官员纷纷到齐,就连刚刚恢复了些精神的王江也赶了过来。

“末将见过副宪。”

王江并没有坦然生受陈文这一礼,反而当着众人的对陈文一鞠到底。眼见于此,陈文也只得连忙让过。

“副宪,您这是做什么?”

陈文这句诧异的脱口而出也映衬出了在场众人的疑问,只是王江此后的话还是成功的将这些人的疑问进而化解。

“这一礼不仅仅是为了这些天本官无法理事,依仗着辅仁的领导才得脱大难的百姓而行的,更多是为了此前四明山诸将排挤于汝时,本官也曾经为之附和而特向辅仁道歉。”

道歉!

一个文官给武将道歉?

一个封建社会的上官向属下道歉?

一个身怀功名的儒家士大夫向白身而来的普通人道歉?

虽然那句“为之附和”还是触动了陈文的心弦,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他曾经委屈,曾经愤怒,也曾经惋惜,可是这些已经发生了,四明山诸将与其说是死于王升的计算,还不如说是死于明军阵营的内斗,就像是南明史中的其他明军一样。

在战前被排挤在外的当夜,陈文突然想起了他的爷爷在去世前曾经对他说过的那句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只可惜这句富含着人生哲理的话语却被他长久的遗忘在脑海之中,上学时如此,混迹于职场时如此,来到这个时代亦是如此。

尤其是来到这个时代后,陈文每每想起南明时期反清运动的失败,以及其后三百余年中国人是身处于何等的水深火热之中,又是如何凭借着勤劳、才智甚至是流血和牺牲才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每每想到这些,陈文都仿佛是化身被上了发条的机械玩具一般,不厌其烦的思索如何才能够改写这段历史,不知疲倦的为了完成计划而努力,甚至不惜为此以身试法,或是得罪他人。

只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成功的改写四明山明军主力覆灭的命运,仅仅是把被各个击破变成了在一场大战之中为叛徒倒戈而全军覆没。或许清军较之历史上损失更大,可是明军已然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而这也将他先前制定的那个“浙江抗清根据地链”的计划彻底打碎。

可是,这一次被同阵营的其他势力排挤的经历就能够让陈文选择泯然于众人,然后等待着救世主的降临吗?

绝不可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那就成长为一棵真正可以只手擎天的参天大树,届时试问狂风如何摧之?

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那就继续向着河流的对岸堆积,直到将这条其势不可阻挡的河流彻底堵塞,届时试问水流如何湍之?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那就让他们非议去吧,世人多嫉贤妒能,难道就因为他们的嫉妒而不再去为了梦想而努力吗?这不可能!

纵观南明史,一场轰轰烈烈的抗击民族压迫的全国化反清运动就是因为那些猪一样的队友才导致了失败,而那些有心力挽狂澜的英雄们也是被这些只会“非之”的众人所淹没,才没有完成救亡图存的使命。

既然众必非之,那就独自发展,直到成为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直到成为可以截断河流的雄伟堤坝,直到成为改写历史的那个执笔人好啦。

就这么简单!

“副宪,您本不必如此,这只是末将应该做的。至于排挤,那就让他们排挤吧,就算只剩下了末将一个人,末将也不会忘记曾经许下的那份诺言。”

是的,既然现在四明山的明军众将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我也绝不会让这些百姓为鞑子屠戮!

见陈文心意已决,王江也只是叹了口气,再也没有说什么,反而表示他一定会遵守陈文的军令。

“按照斥候的报告,鞑子的大队人马有将近四千之众,今天傍晚应该就会追上我部。届时若是夜战一起,百姓必有损伤,可若是明天白天再行开战,此地以南的地形也很容易被鞑子的骑兵绕过我部的防线,袭扰百姓。所以,本将决定,就在此地与鞑子决战,待一举将其击溃之后,继续掩护百姓撤退!”

“卑职(下官)谨遵将军号令!”

“千总李瑞鑫。”

“卑职在!”

“汝即刻领我南塘营中军骑兵队遮蔽军情,为我部争取布置战场的时间。”

“卑职遵命!”

“千总吴登科。”

“卑职在!”

“汝领乙哨、丙哨、丁哨,每两队唯一列在此地列阵,以迎战鞑子。”

王翊前次为迎战北线清军,将大兰山的武器铠甲带走了很多,陈文所部的武器由于早已下发,所以并没有什么损失,只是那些存在武库的铠甲却被调走了不少,此时也只能够勉强保证甲乙丙丁这四个哨的鸳鸯阵杀手队士卒的披甲。

而且此地道路虽然并不算宽阔,但也并不及先前的道路那般狭窄,再加上后面的道路由于即将出山而变得更加宽阔,陈文也只得在此列阵,以防止清军绕过他的防线袭扰百姓。

“卑职遵命!”

“甲哨哨长楼继业。”

“卑职在!”

“汝领本部人马作为预备队,听侯本将军令。”

“卑职遵命!”

“千总尹钺。”

“卑职在!”

“汝领戊哨、己哨埋伏于溪流后的竹林,兼指挥中军火器队第一、二、三、四、五、六这六个小队。”

南塘营此时所处的地形,面北而立,左侧乃是陡峭的悬崖,虽然不过数米高却无可攀登之处;右侧乃是一条溪流,宽不过两丈,最深处也不过是没过膝盖,水流亦不是很急,溪流过后便是一片浓密的竹林,倒还算勉强可以隐藏些人马。

这样的水流足以拖慢越过溪流发起进攻的速度,而且溪流对面可以凭借投射兵器攻击到对手的侧翼,所以陈文选择在此以六个小队进行远程侧击,提高火力的覆盖,而这也是由于南塘营并没有炮兵,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持才被迫如此的。

只是既然足以拖慢对手的速度,那么一样也会拖慢援军的速度,南塘营兵力薄弱,再加上这两个哨的士卒没有甲胄,一旦被鞑子越过溪流攻击,这支偏师就可能会因为援军不至而被全歼。

只不过,此时的陈文也顾不得这许多了,战阵之上没有万全之策,一切就看这些部下的发挥了。

“卑职定不辱使命!”

“中军火器队第七、八、九、十这四个小队,在此为我南塘营主阵地提供远程火力支援。”

“卑职等遵命!”

“中军工兵队布置战场,设置陷马坑、铁蒺藜,抑制鞑子骑兵冲锋。”

“卑职遵命!”

“褚主事、孙主事,协助王副宪带领百姓继续南下。”

“下官遵命!”

战斗任务都已经分配完毕,可是鸳鸯阵杀手队的庚哨和辛哨却已经没有被下达任务,这使得两个哨的哨长已经有些着急了,只是由于陈文没有开口他们也不好开口询问,只是陈文后面的话却着实让他们诧异万分。

“庚哨、辛哨,掩护百姓南下。”

啊?

对手接近四千,而南塘营总共只有不到六百兵,实力悬殊如此,陈文却依旧选择分兵保护百姓,这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将军,我二人愿领本部在此于同袍们并肩作战。”

“是啊,辅仁,本官可以征集些民夫和先前逃回来的士卒来保护百姓,必不使前线将士有后顾之忧。”

王江口中的那些逃回来的士卒,乃是陈文在出发前收容的四明湖之战的溃兵,人数倒是有两三百人之多,但是千总、把总之类的军官已经几乎死绝了,这些士卒不再拥有一支军队所必备的凝聚力,也并没有什么战斗能力了。

听着劝说的话语,陈文摇了摇头,他知道此地的地形无法展开更多的军队,而且这两个哨的战斗力也是最弱的,既无法作为中坚,也无法作为预备队,就算是作为偏师的援军也由于溪流的问题很难援助到位。

所以,与其在此无事可做,还不如继续掩护百姓南下,也好护卫安全。若是南塘营的殿后行动失败了,这两个哨也可以为百姓逃脱拖延一些时间。

“我部此战的目的乃是护卫百姓南下,若是南下的路上还有鞑子,我部却全部留在此地殿后,难道尔等准备把百姓的性命交给那些逃兵吗?”

那些溃兵确实不足以信任,可是这两个哨长依旧无法容忍其他同袍为掩护自己和百姓殿后血战,而自己却随百姓继续南下,这不跟逃兵没两样了吗?

见这两个军官依旧有些抵触心理,陈文也没有再继续浪费时间的打算,一句“立刻执行命令”便把这两个军官给轰走了,毕竟南塘营的军法森严,此间又是战时,更是如此。

见众人纷纷按照计划执行军令去了,陈文叫住了准备离开的孙钰,并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交给了他。

“孙兄,若是我战败身死,还烦请你将这封书信交给福建的威远侯,直当是帮助我陈文完成遗愿了。”

啊?

孙钰万万没有想到陈文会在这个当口说出这样的话,他并不知道陈文此举一方面是希望他能够继续活下去,另一方面则是将戚继光的兵法战阵介绍给郑成功,若是郑成功能够借此更快的提升实力,也不枉他来到这个时代这一遭。只不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孙钰还是选择了一口应下了此事,毕竟明清两军的兵力差距过大,而清军那边还是初战告捷的提标营。

见孙钰应下了此事,自觉得再没有什么需要交代的了,便让张俊找来一块布,权当作是临时的将旗。

只见陈文笔走龙蛇之后,将旗靠近旗杆的一侧写着“大兰山老营守备”这七个稍小的字,而旗帜的中间却是一个大大的陈字,挑上旗杆后,这龙飞凤舞的八个字在山间的微风下猎猎作响。

“将军,真的只能这样了吗?”张俊显然已经明白了陈文的意图,只是如此搏命他小小年纪却从未经历过,此刻分外紧张。

“是的,狭路相逢勇者胜!”看着正在准备的南塘营将士们,陈文的胸中不由得涌出了一阵豪情。

我准备了良久,虽然没有能够参加那场四明湖畔的大战,但是若能护翼此间生民性命,也不算是白费了苦心。

“且看本将这个小小的守备与那提标左营副将李荣之中,哪一个能活着到明天的太阳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