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六十章 变相(上)

永历四年 第六十章 变相(上)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十月初四,整整一个九月就这么过去了,甚至连十月的上旬也莫名其妙的过去了数日,绍兴和宁波始终没有传来清军调动的消息,余姚还是那个余姚,奉化也还是那个奉化,好像清军把围剿的事情给忘记了一般。

原来健忘症也是会传染的啊,只是不知道这病是不是也传到了黄宗羲的身上,以至于浙东史派书中普遍性记载的九月清军围剿的事情怎么会出错了呢?总不会黄宗羲那时已经开始用公元纪年法了吧。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陈文始终在练兵,鸳鸯阵杀手队和火器队的训练如故,骑兵队则被李瑞鑫带下山跑马去了。用李瑞鑫的话说,骑兵不跑起来是练不出来的,即便是不跑马,了解地形也是一个斥候必备的素质。对此,陈文怀揣着“反正老子也不懂”的心态表示了认可,谁让他出生的那个时代世界各国已经不流行“有马的”骑兵了呢。

除去这老三样,南塘营的营属工兵队也在加紧训练。只不过,他们的训练地点一样不在老营里面,因为陈文实在不好意思让他们把大兰山老营这两年好容易平整出来的土地重新挖得沟壑纵横,怎么也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是。

于是乎,整个大兰山上的树林、道路、空地便全部成为了他们的乐园。不过,除了挖坑以外,陈文对他们的要求很明确,那就是做事业要有职业操守,所以挖坑就必须得填。

此刻已经到了晚饭时分,营中的士兵也纷纷结束了今天的训练回到营房里擦脸洗手准备吃饭。虽然对于很多人而言吃过晚饭还准备去加练,但是也得吃过晚饭不是,须知道本营的陈将军可是说了“人是铁,饭食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话简直说到了每天拼命训练的营兵们的心里去了。

由于兵员的增加,以及新近修建的几套训练设施占用了过多的场地,西校场已经有些不敷使用了,所以王翊将大校场西侧的一部分交给了南塘营来使用。

只是这样一来,南塘营和中营的那两个守备的部下开始在一个校场练兵,一边是锐气正盛的新营头,一边是历经过战火的老营头,双方在开始的几天里因为言语不和很是械斗了几次,最后只得由陈文或是其他千总军官来监督训练。而此时,陈文则正是带着从大校场训练归来的两个哨回营吃饭。

路过西校场和营房区之间的行刑区,陈文再一次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倒不是此人每天都会到行刑区报到,只是这厮每次受刑的理由都差不太多。

“这次石大牛又犯什么过错了?”

石大牛便是陈文一个月前在山下镇子里的城隍庙募兵时第一个入选者,就是那个连粥都顾不得喝就跑去找他弟弟的那汉子。

听到是陈文在问话,负责行刑的镇抚兵立刻转身回复:“回禀将军,此兵在训练期间脱离队列,跑去帮助他弟弟治伤,按照训练条例鞭笞三十。”

果然又是老一套。

石大牛的弟弟叫做石二牛,从名字上看绝对是亲兄弟,这可比吴三桂字长伯,王江字长叔还要像上几十倍不止。石大牛和他弟弟都是老实人,家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很是符合儒家想要创建的和谐社会的理念。

这本来是好事,只是这两人在分配职务时,由于胆小不说,还过于一根筋了,便只得作为火兵,而一队之中火兵又只有一个,所以必须分在不同的队。这样一来,那个友善的兄长就时常跑去帮助笨的有些不像话的恭敬的弟弟,甚至往往是在训练期间脱离队列,而这等擅离职守的行为,在军中可是很大的忌讳。

陈文知道,对于这个兵被安排在甲哨第四杀手队,这个队的很多人都有意见。只不过,负责分配的顾守礼出于此人吃苦耐劳的考虑,才将他分配在了甲哨做火兵,结果谁想竟然出了这么个人才。从石大牛入营以来,受罚的原因千篇一律,就连至今依旧稳居南塘营受罚罪名、次数、鞭笞军棍数量三大排行榜榜首的安有福都受不了了,用他的话说,这人纯粹是记吃不记打,每次都是因为一个理由挨罚,实在是太过无趣了。

见石大牛受完罚,陈文实在无力吐槽这个符合传统道德却不符合军中精神的汉子。

“石大牛!”

“小,小,小人,不对,卑职在!”入营一个多月了,依旧是那副满是畏惧的神情。

陈文摇了摇头,他很清楚这个汉子的家庭条件,也知道他是这个乱世所造成的苦命人,本来有房有地,生活乐无边,但是在满清的贪官污吏盘剥下几年间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此才会来到这里忍受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如果他将此人逐出军队,靠着两个壮丁从军才能够吃上饱饭并且能够积攒些积蓄的那一大家子人就可能会再度挨饿了。

“本将问你,如果在战场之上,你的兄弟石二牛和你队中的袍泽都受伤了,你先救谁?记住了,救了这个就救不了那个。”

“这?”

这个类似于你媳妇和你老娘一起掉河里的问题立刻就难住了这个一根筋的汉子,一边是亲弟弟,另外一边是同吃同住同训练的袍泽,尤其是在这些日子陈文还制造团队气氛的情况下,石大牛实在是想不出来该如何回答。

见他憋红了脸也没把答案憋出来,陈文只得告诉他答案。

“从今天起,你给本将记清楚了,军中的关系只有两种,自上而下便是阶级,武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横向的便是袍泽,从伍开始,到队,再到哨,直至到整个王师,只要在一个屋子里睡觉,一个锅里吃饭,身处同一个番号或者是阵营里的,便是袍泽。至于那些亲兄弟、干兄弟什么的在军中全都不存在!”

“假如你弟弟和队中的袍泽同时在战场上负伤了,你需要做的就是把队中的袍泽救出来,而你的弟弟自然也会有他队中的袍泽来救助,如果你只顾着救你弟弟了,那么你队中的袍泽怎么办?人人皆是如此的话,那这支军队还要不要打仗了?”

“在我军之中,每个人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本分事才可以胜利,就像是筅以救牌,长枪救狼筅,镗钯救长枪一样。”

眼看着这个汉子似乎还是有些懵懂,陈文立刻补了句狠的。“在战场放弃袍泽就是逃兵,逃兵一律处死,你可记住?!”

“卑职记下了。”

陈文叹了口气,如果浪费些许口水就能够让一个苦命的家庭守住得来不易的希望,他到也并不怎么在乎多说两句。

吩咐了石大牛的队长每天早上起床时把他刚刚的问话重新问一遍的事情后,陈文便准备回营吃饭了,只是此时胡二却突然赶到了西校场,气还没喘匀便传达了王翊的召见。

陈文很清楚,早在八月底他还在招兵的时候,南下新昌的明军就已经攻陷了虎山所,而由于刘翼明和陈天枢的离开,俞国望也只是简单的对新昌县城进行了围城以方便他的辅兵们在新昌县的范围内搜集粮草。

整个浙东的局势和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那么此刻王翊连晚饭都不让吃就急着开会,看来是浙江清军终于想起来今年还有作战任务没完成的事情了。

冲着浙江清军统帅们的这等几近于老年痴呆的记忆力,陈文也只得先抛开吃晚饭的事情,

赶忙随着胡二前往中军大厅,至少也得弄明白了到底怎么回事。

一个时辰前,大兰山老营中军大厅的二堂,王翊看着眼前的一打书信满是气愤,而坐在下手的王江却只是一个劲儿的叹气。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会发展到如此地步,这背后一定有人在刻意推动此事。”

“完勋。”王江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不管是谁在促成此事,我们都要先以着国事为重,断不可凭着个人意气行事啊。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我们也别无选择了。”

听到这话,王翊也只得叹了口气。“确实也别无选择了。”

见自己的中国合伙人依旧心怀不忿,王江也只得继续劝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古来有之的道理,我等还是日后再做补偿为好。”

“那就这样吧。”说出了此言,王翊也瞬间从犹豫不决中走了出来,再度恢复了往日的那份坚定。

………………

待陈文赶到中军大厅时,大兰山老营的相关官员都已经到齐了。陈文行过礼后立刻坐到了他的座位上,上手是监军文官沈调伦、邹小南和领兵将领黄中道、毛明山,而对面则是褚九如、孙钰等几个负责后勤五司的官员,至于中营的那两个守备和五司的再下一级官员则显然是无权参与会议。

见人已到齐,王翊便命令胡二严守大门,继而说道:“余姚那边已经传来了消息,鞑子的浙江提督标营已经开始向余姚集结,估计此时已经集结得差不多了。”

清军迟到了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这让早前就已经得到消息的大兰山明军很不适应,甚至包括褚九如在内的一些知晓内情的官员也颇有些怀疑陈文的情报来源,只是王翊和王江始终在压制着这种念头才没有引发更大的质疑。

从今天看来,这份质疑显然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这个时代由于通信技术的落后,很多计划都是含糊不清的。此次清军睡过头迟到了半个月也不算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毕竟人家也需要时间梳洗打扮才好赴约不是。

陈文很清楚这一个月整个大兰山的知情人们的焦急心情,只是他分明记得清军是九月出击的,而且今年清军也绝对拥有出击的理由和必要,这并非是大兰山决定,而是舟山,毕竟鲁监国对于满清在浙江的统治威胁可是不一般的大。

虽然不知道清军为什么到现在才出动,但是陈文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他根本不清楚到底是自己的翅膀扇得劲儿大了,还是黄宗羲写错了。既然眼下已经开始集结,那么也只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本官决定,集结包括我大兰山在内的四明山王师各部,按照陈游击先前制定的计划先行进攻余姚方面的鞑子,待将其击溃后,再行迎战自奉化而来的鞑子。”

为会议定下基调后,王翊立刻分配任务。“褚主事。”

“下官在!”

“汝立刻出发联络先前约定好的各部,前往既定地点集合,不得有误。”

明军在北线的既定集结地点在梁弄镇,梁弄镇地处四明山北麓,大兰山以北,乃是一座千年古镇。

梁弄镇据说最初为梁、冯两姓的聚居地,故而叫做梁冯镇。后来由于北方战乱频仍,很多大姓南迁,至后唐时已“人烟辏集,亦一巨镇”,因为街道弄堂很多,故取谐音为梁弄。梁弄镇在抗日战争期间曾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包括党委、司令部、公署在内的领导机关都坐落在此地,号称“浙东小延安”。

陈文选择此地为集结点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以清军的规模,想要从余姚进攻大兰山,最好还是沿着后世横穿四明山的宋梁线——浒溪线公路的大致走向从余姚出发,途径永和镇、四明湖、梁弄镇,最后到达大兰山。

就算清军选择绕远,不走四明湖一带,从凤鸣山以南绕过来,明军也可以凭借距离更近的优势回师驰援大兰山,而清军是不可能比明军的速度更快的。一旦进入四明山地区,清军就要时刻提防明军的袭扰,因为整个四明山地区全部被各种类型的明军所占据,清军在此地没有任何群众基础。

这样的话,只要在梁弄镇集结完毕,明军便是进退皆可的事情了。

“下官遵命。”

见褚九如已经轰然应是,王翊立刻点到了第二个官员。

“孙主事。”

“下官在!”

“梁弄镇的库房里现有的粮草可够大军一月支用?”

“回禀经略,卑职十日前刚刚随最后一批调往的梁弄镇的粮草前往此地检查过,足够支用。”

“很好,孙主事,粮草乃是大军的根本,存放在大兰山的粮草要随时准备起运,无论是北线,还是南线。”

南线的预定集结地点在四明山镇,不过粮草却并不会过早的运输,因为按照计划南线明军需要设法拖延自奉化出发的清军的行军速度,虽然陈文给毛明山讲解了不少后世游击战的理论,但是能拖延多久陈文却根本不知道,甚至就连毛明山和奉化以西最大规模的明军吴奎明所部也不知道。

“下官遵命。”

有道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王翊挨个将老营中与此次战事涉及到的部门和官员点到,保证了后勤之后,便开始调动军队。

“黄都督。”

“末将在!”

“明日一早,汝便回到梁弄镇,越过永和镇向余姚派出斥候,设法弄清楚鞑子的动向。”

黄中道的前营负责大兰山北部的防御,其中有一个守备就驻扎在梁弄镇,所以北线前期肯定是由黄中道负责。

“末将遵命。”

“毛都督。”

“末将在!”

“明日一早,汝便回到防区,按照陈游击的既定计划进行那个游击作战,同时知会吴帅随时准备出兵。”

王翊说完这话,在场的很多人都觉得有些别扭,不能你是游击将军,你的战法就叫“游击战”吧,要是等你升到了参将,那这个战法难道也要跟着改叫“参战”吗?真是莫名其妙。

“末将遵命。”

“沈主事、邹主事。”

“下官在。”

“明日一早你二人便开始动员中营的那四个守备,后天早上出发前往梁弄镇。”

听到这里,无论是陈文,还是其他官员都颇有些奇怪,王翊就算打算倾其全力也不至于把中营的四个守备全调往前线吧,难道老营就指望那些役夫和临时招募的民勇负责守御吗?

“下官遵命。”

与会的大兰山明军官员们只剩下了王江和陈文没有分配任务,王江无需多言,自是负责老营这根本之地的,这也是王翊和王江一直以来的习惯,诸如王翊第二次攻陷上虞县城和南下为吴奎明解围,以及历次前往鲁监国行在朝觐时都是如此。

那么,剩下的就只是陈文了。

“游击将军陈文。”王翊深吸了口气,还是把后面的话说了出来。“游击将军陈文率领本部兵马负责协助王副都御使守卫大兰山老营,老营一带所有军务全权由汝负责!”

“……”

死一般的寂静,除却命令的发布人王翊和参与制定此命令的王江外,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一切。

在座的人都很清楚,这份情报是陈文带来的,作战计划也是由陈文牵头负责制定的,甚至为了这场战事陈文还费尽心思的编练了一个战斗力不俗的营头,怎么到最后即将决战的时刻王翊反而命令陈文镇守老营了呢?

这个疑问在一瞬间便闪过了在座的所有人的脑海,同时闪过的还有他们的目光,从不可置信的看着王翊,到转而试图从陈文的脸上找到答案,可是他们得到只是一张比他们更加吃惊于此的面庞。

“末将不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