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一百零七章 环境

永历四年 第一百零七章 环境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所谓三号人物,其身份之特殊,一向是监察司特科的重点盯防对象,此前迫不得已将其软禁起来,也是为了防止其造成更大的危害。UU小说 Xuu234更新最快

正因为三号人物的身份特殊,陈文也不知道日后会不会需要利用到此人的身份,所以软禁虽然是软禁,但是张俊负责的监察司特科却从不用强,只是以威吓、安抚之类的手段限制其行动,防止其人的身份扩散,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或许真的是时间有些过长了,三号人物耐不住性子了,一再要求求见陈文,并且表示愿意无条件服从陈文的一切安排,到了最近更是开始以自杀相威胁,监察司特科的人有些无可奈何了,才选择了上报。不过,陈文相信,有了他的这一句话,那位大人物应该会自觉自动的安静下来。因为比起那位永历天子,陈文是没有必须除掉他的理由存在的。

这件事情没有耽误什么时间,陈文便返回到内院。此时此刻,饭菜已经准备妥当,众人也已经列席,便是陈文的一双儿女也出来与这些高层见了一面才返回到他们的母亲那里用饭。

陈文匆匆赶回,众人很有默契的没有去提及监察司的事情。这既是君臣之间的默契,也是职权上的默契,监察司的工作本就是有着监督、调查内部官员、将校是否涉及到违法行为的,大到叛国,小到行为不检,都是他们关注的目标。甚至用一些官员的话说,监察司除了没有自行审讯的权利以外,就是陈文的锦衣卫。

陈文落座之后,饭菜也联袂不断的端了上来。虽说是身在南京,但是对于一个崛起于浙江的军事政治集团而言,高层也多是浙江人士,区别无非是上八府和下三府而已,不过到了下一层的官员,就有了其他省份的官员。不过此间既然多是浙江人,菜式也都是浙江的菜肴,这对于此前大多都是在其他省份做事的他们而言也算是一种欣慰。

“今年广东的粮食会否有压力?”

去年年底,陈文调集了大量的物资来打击江南士绅。湖广本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而随着广东在更早的时候恢复,广东的顺德等地也开始致力于恢复经济作物的生产和加工,再加上广西的明军和福建的郑家也有着不同程度上的粮食需求,广东的存粮数量总体上比之福建以外的省份都算是少的。粮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是在湖广仓储大量东运的情况下,一旦广东出现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的话,广东百姓的日子就要难过了。

陈文有此一问,原广东巡抚郭志刚便连忙放下筷子,拱手回道:“大王请放心,广东那边无需担忧,粮食可以从安南运来,其实现在不少的广东海商都是从安南购买粮食,广东离那里近,价格也更便宜,反倒是比潮惠还要应对福建那边要来得合适。”

郭志刚提及此事,陈文也算是放下些心来。广东是南疆的核心要地,无论是支应广西,还是日后开拓南洋,都是最好的基地,陈文从收复广东以来就致力于恢复生产,这几年下来广东那边也算是恢复了几分气象,只是人口上的损失却是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这个伤口也只能留给时间来抹平了。

“对了,提到安南,我记得军情司提到过,安南现在是北莫南黎,两朝对立,莫朝好像还是朝廷的藩属来着?”

“正是如此,安南国内,黎强莫弱,莫朝之所以能够生存至今,皆是依仗大明的威势,谁让莫家内附,做了安南都统使呢。”

安南的事情,暂且还不需要理会,陈文知道黎朝和莫朝都曾派人到广东订购武器,江浙明军的军工司工坊当时正在迁址马鞍山,还在极力恢复和提高产能,再加上新编部队的武器需求本就不小,反倒是便宜了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

黎朝和莫朝,陈文记得好像后者几度被前者打得几乎灭国,每次都是莫朝国王直奔镇南关,明朝就会向黎朝施压,莫朝就得以复国。究其原因,还是那个安南都统使作祟,陈文看过了这些记录,也依稀想起了好像清朝时也是如此,还是直到三藩之乱时莫朝站错了队,支持吴三桂反清,黎朝才有了结束南北朝的机会。

“等把灭了鞑子,早晚是有机会掺和进去一脚的。安南,呵呵,一群分裂分子而已,迟早要他回到中国的怀抱之中。”

在座的都是江浙明军集团的核心官员,他们很清楚不出意外的话今年陈文就会起兵北伐。按照以往的战绩,满清的八旗和绿营倒也没什么,只是新军此前在陕西展现出来的战斗力还是让很多人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忧虑的,现在看陈文如此,他们都知道陈文的性子,自然而然的也就放下了些来。

“安南的生意没做成,不要紧,日本那边可是正等着咱们的货呢。”

陈文笑道,在场的众人大多不解其意,但是随着陈文的娓娓道来很快也就弄明白过来了。

其实早在得到清军灭国朝鲜的消息,陈文就通过郑奇、小野一郎他们向日本输出了一些关于“满清威胁论”的思想。对此,日本西南的萨摩、长州等藩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认为满清的存在是对整个“东亚”文明世界的巨大威胁,要求出兵进攻朝鲜以削弱满清,从侧翼配合大明作战。

然而,德川幕府却依旧保持着如同当年鲁监国朝和郑氏集团赴日乞师时的同样态度,严禁各藩对外用兵,负责就要拿他们开刀。即便面对着清军与日本仅仅只隔着对马海峡这一现实,他们也一再表示会有神风保佑日本之类的封建迷信言论,其鸵鸟本性暴露无遗。

对于日本,陈文本就是一手闲棋而已,如果日本出兵朝鲜,配合削弱满清,那么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依旧闭关锁国,他也无所谓。

不过,不知道是去年赵迁率领的分舰队占据五岛列岛的行为吓到了日本的有识之士,还是让这些有识之士认定了陈文是拥有给他们撑腰的实力,对于德川幕府的行径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其中的代表人物,日本萨摩藩的藩主岛津光久便表示愿意用长野金矿和琉球蔗糖的收入向江浙明军的军工司工坊购置明军制式武器、甲胄,并且愿意出资雇佣江浙明军教官到萨摩藩训练军队云云。

对于这样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陈文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对于武器、甲胄交易事宜作出了肯定的答复。当然,为了顾及德川幕府的颜面,双方将会在琉球进行交易。至于训练萨摩藩军队的事情,暂且还要压后,因为陈文还不能确定岛津家是不是“中国人民”真正的朋友。

陈文提到此事,军工司的总长徐毅也连忙放下筷子,向陈文保证军工司一定能够如期完成任务。

对于徐毅的保证,陈文还是很有信心的。江浙明军的工业化进程是从军工产业起步的,靠着军用转民用现在才能在浙江建立起大片大片的国有和私有的工坊。此前打击江南士绅,大批的货物运抵苏州,其中很多都是浙江的工坊生产出来的,而那么大的采购量也再一次刺激到了浙江的工厂主们,由此才有了包括万家在内的浙江工厂主登陆苏松常镇的场面。

占据江南半壁,如今更有着大量的机械工坊的存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陈文坐拥货源地,对于周边势力的干预也有了需要和能力。

安南如此,日本如此,其实台湾那边他也是无时无刻的在关注着。当然,那里不只有被封锁了贸易的荷兰人,更有福建明军的存在。

“福建那边,我听说延平郡王好像和当地的土民闹得很不愉快,而那些土民背后也有荷兰人撑腰,前些日子好像还要从东宁北上进攻那个什么大肚王国的来着。”

“是的大王,那个大肚王国与其说是个国家,不如说是个土民部落的联盟。不过他们依仗着地利的优势,当年曾几次击败过荷兰人,前不久也曾挫败过延平藩的攻势。只是这回算是把延平郡王惹毛了,据说是要亲自带兵征讨。”

郑成功收取台湾,起初是在台南地区屯田,与那个大肚王国很是闹过几次不愉快。这个大肚王国此前也曾臣服过荷兰人,这次拉上荷兰人助拳也是极为正常的,不过郑成功在台湾的军队规模比之历史上是要强大很多的,谁胜谁负陈文倒也不太担心。

历史上,郑成功驱逐台南的荷兰人之后,便开始了对台湾的经营。不过郑成功抵达台湾之后没多久就病故了,对于台湾的经营主要还是在郑经在世时展开的,甚至郑氏集团最后的大将刘国轩就是通过镇压大肚王国的战争,从人才凋零的郑军中崛起的。如今郑氏集团还没有经历那场分崩离析,郑成功麾下战将如云,此番大抵也是知道荷兰人不会善罢甘休才会亲自率部出征。

郑成功出兵大肚王国,其实这也正是陈文希望看到的。准备多年,无非是需要一个稳定的南方,才好起兵北伐。对于西南的布局,如今夔东众将已经与西营系统的二王离心离德,永历朝廷那边也在向着他预期的方向滑行,现在郑成功陷入了台湾的泥潭,福建明军也就无需担忧,今年也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

官制调整完毕,新部门和调整了职能的旧部门也纷纷开始磨合的工作。对此,陈文则是完完全全的将这些东西交给了他的这些亲信官员们去负责,而他则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学》杂志、南京大学堂和军工司工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陈文看着邸报新刊的头版头条,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江浙明军的发展速度能够进入到快车道,水力工坊居功至伟,更重要的是对明末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江浙明军控制区的科学技术水平超越周边,并且与四面八方的各大势力拉开了更大的差距。

现如今,永历朝廷的生产能力只继承了孙可望遗产的一部分,郑成功那里更多还要依仗与陈文的贸易,而满清那边虽说是在天津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水力工坊,利用海河的水力资源来加快武器装备的生产,但是比起军工司在马鞍山的钢铁、军工联合,也不过是个小儿科而已。别的不说,陈文想要给麾下的三十余万大军换装,根本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满清想要总计不到十万的新军换装却是要花费很长时间的。

“现在就等一切准备就绪了。”

起兵北伐,此前扫荡苏松常镇的大批货物已经运到了淮南的大营,尤其是粮食、腌制肉类以及菌类,多是用以充当军需物资。武器、甲胄方面,用于既定北伐参战部队的换装和补充,军工司工坊也已经准备完毕,差的无非是北伐过后对于新占领区的那些即将组建起来的地方驻军的装备,现在却也不急于一时。

军队的训练,始终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按照训练计划,到了夏天的时候就可以彻底完成。只要不出现意外状况,下半年展开北伐,争取在半年之内彻底消灭满清,也并非没有可能实现。

当然,北伐并非一蹴而就,既定的计划需要等到夏天军队彻底训练完毕,陈文也从未想过因为现在周边的环境转好而提前出兵。这样或许能够抢占更好的时机,赶在满清的新军训练得更为精锐之前与其进行决战,但却会打乱自身的节奏,对于如今处于优势状态的陈文而言反倒是没有任何必要可言。

数日后,由于王翊独生女和黄宗羲之子成亲的事情,陈文需要去一趟余姚。王翊女儿的嫁妆,王江的母亲、孙钰的妻子和周岳颖她们已经准备妥当,烈士遗孤的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也是对烈士的一种缅怀。

到了即将启程的前夜,这些“娘家”的女眷们也凑到了一起,你一言我一嘴的向王翊的女儿传授起了为人妻室一些需要了解的知识。

这种场面,陈文是不方便听的,所以干脆在书房里一边处置剩下的公务,一边代替周岳颖教导女儿的学业。可也正当他穷极无聊,心思飞到了课业负担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上面的时候,一个亲兵却赶了过来,送上了一张精致的拜帖。

“下半身堡的人前来拜见,别是来求我出面调停伊利比亚战事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