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九十三章 反转

永历四年 第九十三章 反转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自宋时,乃至明清,科举大兴,四民之末的商贾巨富便多有倾其财力,为子孙延请名师,为求能够金榜题名,从而将家族的属性从商贾家庭转为士人家庭。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与王时敏的祖父王锡爵同时代的内阁首辅张四维就是蒲州盐商世家出身。

盐商在中国古代与后世的石油大亨的地位没有太大的区别,据陈文所知,如今南北两大巨富南季北亢,这两家的底子就都是盐商,其中南季现在的家主季振宜当年还做过兰溪知县,正是陈文攻略金华府的那段时间。而担任首辅时间距离王锡爵更近的申时行,家中也苏州城里的富商。

首辅如此,下面的士绅更是多有此等出身,这其实是没办法的事情。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商人经济地位较高,但是社会地位则要差上太多,一如稚子抱金行于闹事,财富积累是来的快,可是在官府面前去的也快,甚至更有国计困难的时候靠着罗织罪名以杀商贾富户来解决财政问题的现象存在。

商人要改变社会地位,供养家中子弟科举是最好的办法。除此之外,自然也少不了出仕为官,靠着收受贿赂和官员的地位在家乡经营商贾之事乃至成为当地巨富的。

这样一来,一个有钱,一个有权,更有着比之权钱交易更为安全的连通渠道,儒家士人和商贾富户往往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存在。比如东林党,一间书院再加上一群喜欢议论时政的读书人就能形成一个影响到中国历史走向的党派?这是不可能的。

在这其中,利益才是关键,东林党的背后是东南士绅、矿主、海商、工坊主这样的存在,所以东林党在野时就一定对万历皇帝征收工商业税赋的行为大加鞭笞,所以当东林党上台之后就一定要免除工商税赋,屁股决定脑子,概莫如是。

王家即是江南巨富,如今又是明清鼎革,作为遗民自也有的是空闲时间,王时敏一如大多数的遗民那般,着力培养子孙学业,膝下九子,后来也是多在清廷为官,其中第八子王更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而在空闲的时光,其人醉心于诗画,师承自董其昌,更是开创了娄东画派,在清初也是著名的画家。

不过,王家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商贾和士绅的利益之上的,现在陈文两项政令齐出,王家在其中也是多有受损,此刻自也是再不能按下性子来画画、教子了。

“看着吧,这里是苏州,光是府城以及附郭的所在就有不下百万的丁口。咱们罢市,也不让那些菜农们进城,用不了两天,光是这些饥民就能把齐王府在民间的信用彻底冲垮了,这江南就还是咱们的天下。”

窗外的虎丘,各家店铺前的百姓时聚时散,但是怨声已然传过了山塘河,在他们的耳中宛如仙乐一般。

西北角的虎丘如此,城内城外的其他地方亦是如此。百姓购货,各处的店铺却无不是挂上了售罄的牌子,仿佛是受了同一个指令似的。

苏州在明清时乃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比之日后的远东魔都上海毫不逊色,甚至就连后世上海的兴盛,也与太平天国逼近苏州,本地士绅、商贾纷纷带着家产逃难有洋人庇护的上海有着巨大的关联。

正因为苏州的经济地位如斯,王时敏等人的信心并非没有理由,在这等巨城罢市,封建官僚体制是很难应对的。此前如此,后世亦是如此,这是商人生存于这等环境下的杀手锏,威力不容小视。

第一天如此,苏州百姓们的家中还有些菜蔬,米缸也还不至彻底空了,但是身在城中,食物全靠城外运入,百姓们在不满的同时却也还是寄希望于官府与商贾之间达成妥协,至少到了明天能够开市,不至有钱也买不到吃食而饿到肚子吧。可是,到了第二天和第三天,罢市依旧,全城的大小店铺无不是紧闭大门,

莫说年货,现如今连吃食都买不到了,奈何这年头的老百姓都没有屯粮的习惯,尤其是这等大城市,每隔几日去买一次粮,现在虽然才是罢市的第三天,但是很多百姓家中的米缸已经见底儿了,无功而返的人们的谩骂声也愈加的高昂起来。

坊间内外的怨愤情绪愈加高涨,得月楼里的士绅、巨富们却是怡然自得,卓有兴致的遥望着城中的民愤。

“三天没有粮食卖,城外的菜农也不敢出村,城里的百姓快熬不住了。”

“哈哈,正是如此。要说都怪齐王府的乱政,否则读书人安心读书,等待开科取士,咱们商人安心的做海贸,岂会有如今这档子事情?”

富商向那边的士绅拱手一礼,这几年他苦寻名士,奈何私盐贩子出身,名声不好,总是寻不到合适的先生来教授家里的两个儿子。如今这档子事一起,他便拼了命的挤进来,为的就是能够搏个好名声,日后儿子考取功名,家里的产业才能彻底洗白。

“私盐贩子”颜厚礼,士绅们也给足了面子,着实让他心中大喜。而此时,坐在他身旁的那个矮胖粮商却是接过了话茬,将他这两天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

“诸君或许不知,说来可笑,前日府尊招在下过去,还是疾言厉色,逼着在下的店铺开门营业。到了今天,府尊倒还是强作镇定,但调门也已经降了八度,还表示愿意代为向齐王殿下说明。哈哈,那副嘴脸,着实可笑。”

“那也是唐公能够坚守原则,否则岂会看得到这番丑态。”

粮商哈哈大笑了起来,旁人也是随声附和。可是听到这里,士绅那边,顾枢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沉思了片刻才对众人言道:“诸君,齐王为人狡诈,曹云霖不提,黄梨洲那般人物都被耍的团团转,咱们还是要小心一二才是。”

顾枢是吃过亏的,现在顾家在乡间的名声还没缓过劲儿来,眼见着苏州官府如此被动,一个知府也就罢了,可是府城里还有一个巡抚,那可是齐王府出来的,始终没个动静,实在让人心中不安。

“顾兄,且放心饮宴,无需过多担忧。现在是全苏州城的商贾齐心协力,货在咱们手里,难道官府还能把咱们都杀了,那以后这苏州城的买卖还怎么维持。官府想要强撑,也唯有常平仓才有粮食能够维持些时日,到时候一个私动常平仓就够他们受的。而且就算动了常平仓,这苏州可是百万的男女老少,又能支撑几日,到时候若是从他地的常平仓运粮,咱们正好把这事情闹到外地,官府唯有屈服这一条路。”

商人智珠在握,顾枢看了看身边的那几位苏州本地士绅也是一副深信不疑的模样,倒也是安下了心。

“明天是第四天了,是时候出去引导下舆论了。咱们的目的不是饿死本地的百姓,是要让官府听到咱们的声音,明天正是最好的时候。”

“逊翁仁厚,若是逊翁持国,天下必然大治,又怎么会有鞑子入关的事情?”

“当不得,当不得。老夫也只是为乡亲们做些事情而已,总不能让那些浙东来的贼配军和乡野村夫们骑在咱们苏州人的头上吧。”

原则有了,明天也到了关键,但饮宴却是无需停下的,他们都是主事之人,明天的表演自有下面的人去操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嘛。

得月楼里欢声笑语,天色从白昼当日到皓月当空,又伴随着江南女乐的软糯,微光也渐渐的从天际之处冒出了苗头。那几个年岁大的早早就退席了,第二天一早,其他人等也尽皆回家休息,等待午后的讨价还价。

天色大亮,虎丘的那家卖粮的店铺前早已聚集了大批的百姓。见店铺还是没有开门,怒骂声响起,更有些脾气暴躁一些的直接挤到门前,重重的拍着那些门板。

这般状况,前两日也不是没有,奈何店铺的掌柜、伙计得了东家的命令,铁了心的做缩头乌龟,大伙也顶多是借此发泄些怨气,最终无功而返。只不过这一次,拍了几次,门板却卸了下来,一个伶牙俐齿的伙计却凑到了平日里售粮的窗口照着掌柜的教授的话娓娓道来。

“拍什么拍,没看见售罄的牌子吗?”

突然出个活人,距离最近的那个汉子先是一愣,随即便厉声喝道:“老子就拍了,你们大前天售罄,前天售罄,昨天也是售罄,到了今天还售罄,还有完没完了?!”

汉子如此,那伙计却也不含糊:“你以为我们愿意这般?将心比心,铺子是做买卖的,不卖货怎么赚钱。咱们都是本地人,实话说了吧,现在官府在乡间闹得太厉害了,粮食不好收,眼下又要禁海,咱们是开铺子做生意的,又不会变戏法,难不成还能无中生有?”

“那还要关门到几时,家里还等着米下锅呢!”

伙计见外面的百姓调门低了些许,气势陡然上升,指着县衙的方向便大声说道:“什么时候官府不瞎折腾了,咱们能收上来粮自然是开门营业。你们若是不满,便去县衙门口闹去,官府不叫咱们好好做生意了,咱们也没办法。”

伙计有伙计的道理,说罢便把门板重新关上,再一次当起了前两日那般的缩头乌龟。

官府清丈田亩和打击走私的力度加强,城里面也是有所耳闻的。原以为只是在乡间的争执以及官府与那些海商之间的猫捉老鼠,然而却闹到了城里,还闹了这么多天,现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内百姓的生活。

眼前是售罄的牌子,心里是家中忍饥挨饿的父母妻儿,那个大汉再拍了几次未果,便一声大喝,带头往着县衙的方向走去。而此间越围越多的百姓眼见着有人带头,也大呼小叫着随行而去,唯有店铺的内部,掌柜的和伙计们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确定了那些人都奔着县衙而去,掌柜的才派人从后门离开,向东家那边通报此间的如其所料。

苏州附郭二县,吴县在南,长洲县在北,虎丘位于府城西北,正在长洲县的管辖范围之内。一众百姓离开了此间,便直奔着长洲县衙而去,一路上人是越来越多,更是与几支大队合流,等到他们赶到县衙之时,那里却已是人山人海那般。

一日开门过日子,就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百姓在城中生活,这一切全部都要仰赖城外供给和城内的店铺售卖,现在本地商贾打着官府乱政的旗号罢市,百姓无处宣泄,在有心人的指引下便要到县衙来讨个说法。

“学生是崇祯十五年的生员,今番至此,与各位父老无异,皆是因那罢市之事而来。”

士绅一张嘴,表明了身份和立场,当即便赢得了在场百姓的响应。读书人读圣贤书,常理而言多是正人君子,而且还是有着功名,是官员预备队,便是官府也要倾听他们的声音。有此以来,事情自然也要好办许多。

“……各位父老身在身在城中,不知外间几何。齐王府有奸邪蛊惑齐王殿下,如今那些贪官污吏正在乡间借着清丈田亩的名义来残害士绅百姓,一些驻军更是借此杀害良善。除此之外,官府打着杜绝走私和防止通虏的名义,在沿海强征苛捐杂税,致使商旅不行,城内商铺只得关门歇业。”

“齐王殿下两蹶名王,威震天下,若无齐王殿下之威力,吾苏州也勿有今日这般重现汉家衣冠之盛况。然则奸邪蒙蔽齐王殿下耳目,我等身为子民,为个人计、为苏州计、为天下计算,皆当与那些贪官污吏斗到底,让齐王殿下能够摆脱那些奸邪的蒙蔽!”

生员义正言辞,当即便有一众同来的士绅附和,他们打的如意算盘很是精细,现在陈文势大,摆明了与其相争是不智的选择。既然如此,干脆便将黑锅盖在齐王府的某个不知名的“奸邪”身上,将陈文捧得高高,言辞间也是给足了陈文的面子,除了没把齐王殿下这四个改成皇上以外,其他的内容分明是士绅、商贾抗税、罢市的经典段落。

读书人慷慨激昂,百姓们自也是群情激愤,反倒是县衙门外的那些衙役一个个的畏畏缩缩,分明是一副“畏惧正义”的小人嘴脸。

然而,就在这正义的呼声有了压倒奸邪的势头之时,县衙大门洞开,本县的知县大老爷穿着青色的官袍大步流行的走到台阶的边缘,一把就将刚刚还在演讲的那个士绅推开,抄起了一个铁皮喇叭便对着人群大声喊道:

“各位父老,城中有奸商扰乱民间秩序,勿要被人利用。巡抚衙门调集了大批的货物,已经在天亮时越过了浒墅关。本官保证,不出两个时辰,便可以在城中各处发卖,不限量发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