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三十八章 正途

永历四年 第三十八章 正途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推荐老牌历史作者普贤真人新作《范进的平凡生活》,明中期科举官场文。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作者已有多部完本作品,文笔、更新、完本各方面皆有保证。有兴趣的读者大大点击、收藏之,追读、养肥皆不会失望。

穿入儒林外史世界,成为年轻时代的范进,欲观范进逆天改命玩转官场,尽在《范进的平凡生活》。

………………

济尔哈朗是满清缔造旧有的辉煌最后的参与者,他也是满清军事改革最后和最坚定的反对者。陈文得到的情报显示,当初金砺上疏绿营改变战法以应对江浙明军,最大的反对者就是济尔哈朗,当时济尔哈朗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再加上八旗之中,反对之声汹涌,金砺的悲剧就这么注定了。

现在,老郑亲王济尔哈朗死了,他的儿子年轻的郑亲王济度却成了满清第一支新军的总办大臣,按陈文看来,大抵也将会是这第一支新军的最高指挥官。

说起来荒诞,但也暴露出了满清如今确实已经被逼上了绝路。具体这支新军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陈文现在反倒是有了些期待感。不过未免被我大清的垂死挣扎给玩脱了,陈文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强化自身实力上面。

从地盘而论,现在陈文占据浙江、江西、广东三省及福建大部和南直隶南部,占地面积不小,而且整个东南沿海除了漳州和泉州以外,出海口已经尽在其手。海洋贸易、盐业生产,这是得到出海口之后最大的两项收入,而在内地则更多是种植业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现在通过参股扶持的模式陈文间接控制了大量的工坊,军功授田更是通过军户控制了大片的土地。

为此,陈文得罪了不少人,藩王、旧卫所和士绅,他们的利益损失不等,但是陈文也总算是把浙江军功地主集团给喂养了起来这只幼年期怪兽时而露出的还不算锋利的尖牙利爪现在已经具备了不小的杀伤力,而它显然也渴望着更多来自于敌人的血肉。

但是在陈文看来,抗清一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首当其冲的便是军事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最为关键的所在。

陈文此番回到金华,其实也是在为越王府整体搬迁到南京做最后的准备工作。南京比之金华,通向占领区各地的交通更为便利,政治影响力的差距更是难以想象的巨大,况且日后的几年,北伐才是重中之重,南京显然比金华要更为便捷。

“金华的军工司工坊不必搬迁了,此间即便是日后发生军工生产职能下降,也可以通过军用转民用来进行转型。近期只要尽早完成太平府那边需要的机械的生产任务即可,没有必要搬过去,太麻烦了。”

“下官明白,大王出征前在会议上安排的事情,下官已然将其作为今年金华军工司工坊的发展方向,现在整个工坊都在以此作为方向进行调整,太平府那里的事情是不会耽误的。”

太平府,后世的马鞍山就在那里,陈文已经计划将那里打造成东南沿海的工业中心。比之金华仅仅有水利之便,更多还是在于政治原因,那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陈文计划将其建设为集钢铁、铸造和机械制造为一体的工业中心。

“机械制造不能耽误,军中所需的武器制造更加不能耽误。军队是咱们军工司的立身之本,万万不可有丝毫轻忽啊。”

“下官谨遵大王教诲。”

“徐毅,你这个军工司主事,从来没有让本王失望过。于你,本王还是放心的。”宽慰一二,陈文便向徐毅问道:“本王看过报告,新的马刀、骑枪以及骑兵半身甲都已经初步定型,先拿出来让本王看看。”

陈文在回府的第二天便抛下了老婆孩子跑到军工司工坊,自不可能只是过来缓解一下机械痴迷症的病症。骑兵是未来北伐时的关键,战马靠着缴获江浙明军的保有量也已经达到了近三万匹,骑兵装备的更新换代自然也是要提上议事日程的。

“下官已经准备好了。”

无需徐毅引路,陈文自顾自的便来到了测试场。从前江浙明军所使用的马刀和骑枪,皆是明军制式武器,马刀短柄,刃窄而微曲,骑枪也更加侧重于格斗,不过陈文此间看来的却已然有些不同,马刀仅仅是进行了微调,骑枪则彻底对侧重点进行了转移,不复此前那般。

“嗯,多试验几次,也多听取下野战部队的意见,调整到最佳再进行量产。”

试验场上,军工司的试验员对着战马冲锋的道路侧面的稻草人进行劈砍和直刺。陈文并非是武器专家,上阵的次数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也越来越少,光是看过两次试验也实在看不出太多的门道来。

外行指挥内行是大忌,陈文自然明白,现在干脆不做评论,让军工司继续探索,顺便听取野战部队的意见,总比他瞎指挥要强的。

“下官遵命。”

武器如此,甲胄上陈文能说到的却要更多一些。这一次改进的骑兵半身甲不再是此前的扎甲,而是改为了板甲。这是军工司工坊的技术革新的产物,如此便可以通过甲胄正面的弧度来降低遭遇劈砍、刺杀时的受创,人体不再如扎甲那般需要承受一部分力量。

“这种甲胄制造上更为容易些,工序减少,但是达不到一定的厚度和硬度,其实就和披着一张铁皮没什么区别,刀剑长矛一捅就漏,防护上别说咱们现在的制式扎甲,就算是现在连地方驻军都不穿了的棉甲也未必比得了。”

欧式板甲更好,还是中式扎甲更好,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从历史和经济的角度上去看,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前,板甲造价之昂贵,唯有占有大量土地的大贵族才能勉力承担的,造价比较低廉的板甲几乎就是一张铁皮,防护性上可笑至极,所以在那时的欧洲骑士很少有人穿着板甲,都是链甲而已。

至于陈文以前在网上看到的那些看着就有够坚固的“铁罐头”,其实都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产物。而在那时,中国的明朝由于拥兵百万,外加自身财政收入上的问题,如宋时那般普及名为步人甲的扎甲都做不到,只能在廉价和对火器的防护上寻找平衡,棉甲便得以普及开来。

“咱们现在的技术能够达到,况且也就只有骑兵才使用这种新甲胄,设计定型之后开始量产。”

铁罐头,陈文倒也是想试试,奈何蒙古马的肩高有些低,连带着体格比起阿拉伯马、安达卢西亚马之流要逊色良多,大部分更适合充当轻骑兵的坐骑。

陈文从永历四年的四明山殿后战开始,缴获的战马数量确实不少,其中神骏非常的良驹也颇有一些,但是总体上还是让他生不出组建具装甲骑的念头。况且现在这年头,火器化越来越高,铁罐头在欧洲都淘汰了,他就更没有花这份冤枉钱的必要了。

陈文思虑着,徐毅却提起了另一件事。此前陈文交代过的那个关于黑火药的悬赏,如今已然有了结果,军工司工坊的一个火药师傅的儿子根据调整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比例,从而达成了陈文对枪用黑火药的最佳比例。

“七成五的硝石,配以一成的硫磺和一成五的木炭,是这样吗?”

“是的,大王。”

这个比例唤起了陈文的记忆,虽然有些晚了,但是比起此前使用的配比,能够对部队战斗力有所提升,终究是一件好事。

“起来说话,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

这个火药师傅以前是做烟花的,被征辟到了军工司便负责制造火药,现在带着几个徒弟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婿做事,想出调整比例并将其付诸于实践的便是他的小儿子。

“回大王的话,小人平日里跟着父亲大人、兄长和师兄们做事。以前家父是做烟花的,比例上与王师使用的火药比就大有不同,小人琢磨烟花添加的其他东西都是用来制造烟尘效果的,与大王要求的无关,就想出了这个法子。”

“原来如此啊。”

中国古代的很多发明创造,其实往往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实践中获取的答案虽然往往带有盲目性,但是早期科学往往就是如此。这个少年看上去就是个半大小子,可是他找对了方法,通过实验找到了枪用黑火药的最佳比例,却也称得上难得二字。

“另外,小人还发现,像以前那般,硝石过多的话,火药容易受潮,不宜久存。若是按照这个配比,同等环境的存放时间要更长一些。”

“等等。”

少年的话语吸引了陈文的注意力,受潮什么的他并不在意,关键在于另外的两个字:“同等环境?”

“是的,同等环境才有对比的可能啊。”

少年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他的父兄却在背后瞪大了眼睛,唯恐这份不够恭敬会触怒到陈文。奈何陈文就在面前,也不敢有所举动,心中可谓是焦急万分。

“有些意思。”

陈文点了点头,能够想到这点其实并不算什么稀奇的事情,对比就是要同等环境才能客观。但是一个孩子,却能够注意到这点,并且认定是理所当然,这里面的思考和实验想必是不少的。

“这个同等环境是你想出来的?”

少年有些不解陈文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但却还是点了点头。

眼见于此,陈文叹了口气,继而对其说道:“肯动脑子是好事,你此前的比例就很好,本王交给你一个任务,设法找出更适合火炮使用的火药配比。若是能成,奖励依旧,另外本王可以给你一条读书识字的门路,学费什么的也一应由本王来出。”

火药的黄金配比,奖励本身就很是丰厚,陈文再度提出了一条悬赏,要的是炮用黑火药的最佳比例,这对于已经找对了方法的少年而言并不算是特别困难的。但是除了赏金以外,陈文还表示可以送其读书,莫说学费,便是以着陈文如今的身份对他而言也是难以置信的好事。

天大的好事临头,少年当即就被砸蒙在当场,所幸其父这时候再也按捺不下去了,上去就是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才算把这少年给拍了回来。

“不要急着谢,炮用火药是一关,任何人不许帮他,只给他一门火炮和材料让他自己去试验。能够成功,这笔钱本王自是没有不花的道理,弄不好十几年后会还本王一个化学家,那还是本王赚了的。”

化学是什么,在场众人谁也无法理解,但是能够挂上家字,显然是指在这一方面达到极高造诣的人物。有此一言,众人再看那少年的眼神登时就变了样子,以至于陈文甚至都在怀疑这样下去会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弄出一个方仲永出来。

“还是要继续普及教育,撞大运可不行啊。”

离开了试验场,陈文返回徐毅的公事房,那里是陈文每次来都要去的地方,听取汇报什么都在那里,此番看过了想要看的,自也是要在此把最后的报告听取完毕才会离开。

“其实大王这些年开办的童子军学堂已经收录了大批的少年,读书识字都是基本,军户也无需考虑参加科举的事情,在教化上已经是卓有成效的了。”

童子军学堂是陈文的得意之作,此前节衣缩食的挤出经费来办学,提升军户待遇是一回事,也是为以后培养人才。现在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童子军学堂的学生已经扩大到了数万人的规模,俱是军户子弟,这些人是他的基本盘,日后终究是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的。

“下官听说,今年年底,第一批童子军学堂的学生就要毕业了。军工司扩编在即,如今需要大量的人才,还望大王分配过来一些。”

“是啊,毕业了。”

陈文似是想起了什么,面上流露出了一些五味杂陈的笑意,继而向徐毅说道:“愿意去哪还是要看自愿的,而且其中的那些品学兼优的最好还是要去南京大学堂继续深造。虽然现在说少年强则中国强还为时过早,但是迟早会证明咱们今天付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