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永历四年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变数(上)

永历四年 第一百二十六章 变数(上)

作者:张维卿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2:37:35 来源:笔趣阁

葬礼举行,陈文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接下来的设祠祭奠,也在修建的计划之中。祖籍、家乡、战斗和殉国的地点,都要设祠祭奠,这是应有之意,就像江浙明军次大战,忠烈祠已经遍布各处是同样的道理。

此前的几个月,宁绍有大军在侧,陈文征战在外对内也是下达了严令,任何干扰行政的行为都将视为同虏。可是即便如此,宁绍两府的士大夫还是利用各种手段来抵制丈量田亩的命令,哪怕是有黄家、万家和陆宇鼎这样的地方名士代为劝说也不能如愿。

陆宇鼎是发自内心支持陈文的施政,而黄家兄弟和万家兄弟,虽说也算是支持者,但动机就不是很纯了。

一方面是复起大兰山的以德报怨,而另一方面,自收复宁绍以来,周敬亭指使吕留良在《浙江邸报》对陈文义救抗清义军做了连番的报道,更是抬出了张自盛那支江西明军作为佐证,可谓是大肆宣扬。

尤其是卑鄙无耻的周敬亭更是大肆宣扬江浙明军在这个时期出兵的不利,以及洪承畴兵进玉山的险状,言下之意就是江浙明军乃是冒着极大的风险援救了友军,更是针对了一些扶起大兰山的幸存者进行了报道,突出了感恩戴德的主题。

从来都是东林党拿道德作为借口来打压别人,方从哲那样的“邪党”、魏忠贤那样的“阉党”一个个被整治的死去活来。这一次周敬亭这个奸邪小人反手也是这一招,东林余贤们当时就不会玩了。

黄宗羲等人在接到王江出任江西巡抚的消息后,大骂王江蒙骗了他们,给陈文做了嫁衣裳,可是到了外人面前却还是得为江浙明军的新政摇旗呐喊,否则就真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心口不一,怎是个别扭了得。

奈何,利益面前,劝说的效果也不怎么样。但是等到洪承畴身死,陈文席卷江西的消息传来,原本还算稳固的宁绍士绅出现了松动。再到陈文今番赶回来送王翊最后一程,得到消息后原本还在把丈量田土的调查组往外推的士绅们纷纷登门拜访,强烈要求尽快为他们测量田亩,以至于那些此前还闲的无事做的调查组登时就进入了加班的状态。

这事情,说来奇怪,其实倒也正常。现在不丈量,等陈文来了,看到了宁绍的施政无法展开,本地的官员要倒霉,那些士绅更落不了好,到时候弄不好就不是丈量那么简单了,同虏的罪名加上,男丁斩首、妇孺进教坊司,家产全得改姓陈!

风光大葬了王翊,陈文在宁绍盘桓了数日才返回金华。与此同时,绍兴府隔江相望的省会杭州则刚刚举行了一场迎接岳乐的仪式。

比之江宁,杭州位于满清与江浙明军的前线,南边的钱塘江和西边的严州府都是明军所据,此间的满清文武官员担惊受怕了太久,甚至已经有些麻木了,对于明军大举来攻已经不似当初那般畏惧了了不得就跑回老家躲起来,跑不了就直接把辫子割了,爱咋咋地吧。

尤其是前提标中营副将于奋起的遗孀在回乡的路上遭到一支不明身份武装截杀,就连于奋起派去护卫的亲信军官刘大也是负伤逃回的消息传开,这种现象就是更是越演越烈了起来。

杭州官场破罐子破摔的情绪,作为巡抚,萧启元不是不知道,可他也没什么办法,甚至就连他不再花钱运作换个地方坐官了。至于与明军勾连,也是不可能的,他是旗人,陈文是不会放过他的。

战战兢兢的在杭州的巡抚衙门里面,继续干着名为杭州巡抚,是为杭嘉湖兵备道的工作,尤其是达素那个废物在被陈文击败后就直接缩进了满城,除了求援以外什么都不会,更是平添了他的压力。

接下来,洪承畴身死、东南经标全灭、江西陷落、蔡士英被俘、南赣坚城一日被破、尚耿二藩附逆,一连串的消息传来,整个杭州官场登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还多有官员偷偷摸摸的将家眷送走的。

好等歹等,总算是把岳乐等来了,萧启元在朝中是有门路的,知道岳乐这几年与喀尔喀蒙古交锋,逼迫其入贡,已经是现在朝中亲贵大王里难得的战将了。

为此,他组织了一场丝毫不逊于江宁那边的欢迎仪式,杭州百姓被迫全城出动,跪迎岳乐大军的抵达。如此一来,面子足了,同时也向满清朝廷证明了杭州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看上去也颇为气势。只是看在有心人的眼里,却分明是死抓着救命稻草的末世气象。

欢迎仪式结束,岳乐便马不停蹄的在临时的行辕召开会议,与会的却只有浙江巡抚萧启元、那个所部兵马损失不大的蒙古固山额真以及岳乐带来的包括刘良佐在内的一众高官,不见杭州驻防八旗的主将平南将军章佳*达素的身影。

相比当年为了踏平舟山、彻底覆灭浙江抗清运动而召开的那几次会议,金砺、刘之源、陈锦、田雄,这些人都不在了,就连参战的吴汝和张杰也都死在了四明山,萧启元反倒是成了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个。

“说说吧,对面的明军到底有多少兵,都在什么地方,武器甲胄和战斗力怎么样,本王只想听实话!”

岳乐是亲王,顺治的堂兄,与会的除了钱塘水师总兵王和暂代了浙江提督的前提标前营副将徐信以外,皆是来自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的旗人武将,见主子面色不善,一个个无不两股战战。

“怎么,仗打不赢,连话都不敢说吗?!”

“奴才罪该万死。”

一众文武大员哗啦啦的跪倒了一片,直气得岳乐抄起了马鞭子,站起身来一人赏了一鞭子才勉强压下了这口气。

“今天本王只想听实话,言者无罪。”

这是底线,如果再不说话,也就未必再有说话的权利和资格了。眼见于此,萧启元与那个蒙古固山额真对视了一眼,只得率先开口,谁让岳乐先问的是兵力部署,而非战斗力呢。

“回主子的话,据细作调查,陈逆所部与杭州左近主要分为两部分……”

这些年,利用商业贸易和陈文遵循了隆武帝的那个关于“蓄发是顺民、剃发是难民”的原则,很是对浙东派出了不少的细作。其中有一些死在了明军的军情司之手,有的则根本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剩下的倒也查到了一些,但是却并不全面,仅仅是对杭州左近的区域了解得要稍微多一些。

“绍兴和严州?”

“正是如此。而且,奴才派下去的人回报,绍兴的瑞安营已经不见了,多出了一个名为骁骑的骑兵营。另外绍兴府的地界,明军在修建营区,似乎是为后续部队做准备。”

这是个非常有用的情报,岳乐自然能够理解,当大军集结,那就意味着开战时刻即将到来,那关键就是对手的战力如何。

“奴才与那蛮子在四明山区交战过,他们的骑兵就像胆小的兔子一样,根本不敢与八旗勇士交锋。若是在草原上,奴才带着本部兵马就能把他们杀光了。”

拉**倒吧,要是被陈文杀到了草原上,大清都没了,说这些还有什么卵用。奈何这支蒙古八旗已经是杭州驻防八旗硕果仅存的一支还有一战之力的兵马,眼下不可因小失大,岳乐还是明白的。

憋着这股子气,岳乐又将视线投诸到王和徐信的身上,这两个家伙是如今杭州一府的绿营水陆大员,手里的部队也是杭州这里最有战斗力的绿营兵。尤其是徐信,与江浙明军多次交锋,打不过,经验应该也是有的吧。

“骑战,倒是不怕,就是列阵步战,那支明军实在是厉害。末将以为,当尽可能不与其在山区或是地形不便于骑兵袭扰的所在决战。”

水师方面,浙江内河水师顺流,浙江沿海巡航水师势大,王的钱塘水师如今也就是个守势,根本没有任何破局的办法。而步战如徐信所言,江南就真不能守了,长江以南不是山区,就是水网纵横的平原,这些地方怎么看都是对陈文有利,可若是放弃江南,那也不现实,毕竟此间之富庶可是撑起了满清的半边天的,没了江南,满清也就是等死了。

“你们先退下吧,本王还要再权衡一二。”

………………

岳乐率军南下杭州,一路上八旗军所到之处,抢夺民财、强抢民女,可谓是无恶不作。

尤其是蒙古八旗的那帮骚鞑子,自小到大就没有南下过,哪见过江南的花花世界,当然免不了发扬一下他们淳朴的民风。对此他们也是有理由的,而且是很正当的理由,那就是只有这样才能让汉人害怕,不敢起来造反,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他们坚信努尔哈赤就是这么成为人生赢家的。

害怕与否,犹未可知,但是随着明军在长江以南的一次又一次胜利,东南的广大士绅突然发现,像那些始终致力于抗清的士大夫才是手握真理的正人君子。义之所至,自然是万人景从。当然,当面造反他们还是不敢的,但秘密集会却还是应有之意。

苏州府昆山县,隆庆朝古文家归有光的孙子东南抗清人士归庄的宅邸,这里聚集了大批有志于将满清赶出江南的东南士绅。这里面,有惊隐诗社的成员,也有其他读书人,都是归庄信得过的人物。

其他人且不提,惊隐诗社却是南明东南比较有名的潜伏组织之一。这个诗社成立于永四年的吴江,最终在庄氏《明史》案的牵连中宣告解散。前后五十余名社员,无不是东南的抗清人士。他们表面上寄情于山水,实际上却是在为各处抗清义军和明军奔走,其中如顾炎武、归庄,再如如今在会稽郡王府下属的宣教司文工团担任团长的陈忱都是惊隐诗社的社员。

满清在东南的横征暴敛已经引起了东南士绅的公愤,这一次八旗军过境更是火上加油,此间他们聚在这里,为的就是尽快的终结满清在江南的统治。

奈何,这等事情,想是容易的,但做起来却并非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没办法,满清的次清剿中,江南最初的那些抗清武装损失都比较大,有的甚至彻底被清军剿灭。如今还在奋战且声势较大的,无非是赤脚张三的太湖白头军和钱应魁所部的苏松义军,其他实力都太显孱弱。

然而,钱应魁前不久刚刚在苏松水师总兵梁化凤的手下吃了一场败仗,赤脚张三倒是依旧横行太湖,但那支义军的打击对象也包括士绅在内,完完全全的农民起义军,在座的众人任谁也不会产生支持其扩大声势的念头。

剩下的办法,无非就是引他地明军来援,内外配合,也唯有如此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

“会稽郡王数月前诛杀了逆贼洪承畴,想那贼当年在南京,很是杀了不少咱们的同侪之辈,今番死于会稽藩之手,当真是为我等伸张了正义。”

“圣木所言甚是,会稽藩如今兵强马壮,带甲十万,已收复几两省之地。若是会稽郡王亲提大军北上,虏师必不是对手。”

说话的二人,一个叫做潘柽章,一个叫做吴炎,俱是惊隐诗社的成员。由于陈忱的关系,再加上归庄这边也连着钱谦益的那条线,他们也间接的与陈文有过合作,所以对江浙明军比较看好。

“呵呵,虏师是不是对手,在下不知道。但在下却知道,咱们这些读书人可都不是那位会稽郡王的对手。”

此言一出,众人的面色登时就是一变。在他们看来,陈文的实力若是有他们配合,江南光复不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但是陈文与儒家士大夫阶级之间的矛盾却也不小,之前的几次大狱还有罪名可言,可是丈量田亩却是在场几乎所有人都无法容忍的。

比之由于有社员在陈文幕中任职的惊隐诗社,在场的大多数人都陈文没有丝毫好感,自然是唯恐江南为其收复。

“在下风闻,会稽藩是阉党余孽,当年就是为王完勋和冯跻仲所不容才会在四明湖一战中被投闲置散。”

“此时在下也有耳闻,据说就是这个家伙先后陷害了王完勋、王长叔和曹云霖,从而夺取了大兰山王师的兵权,否则怎容得他一个阉党余孽领兵。只可惜那王长叔,如今还被蒙在鼓里,为阉党余孽做事,真是愚不可及。”

“愚不可及?我看是利欲熏心吧。”

“阉党不阉党的在下不知道,不过在下听说,会稽藩组建的那个华夏复兴会,实为闻香教那般的邪教。会稽藩的部下坚信只要信教病了也不用喝药、上阵只要喝了符水就能刀枪不入,自然是勇不可当。这等邪教首领,最是畏惧我等正人君子,所以才会在浙江大肆杀戮士绅,我等切不可重蹈黄梨洲的覆辙。”

“原来还有这事,怪不得会稽藩的兵连八旗军和洪承畴都不是对手,竟然是信了邪教不怕死啊。”

“还有呢,知道会稽藩的王妃吗,就是那个在曹云霖组织军队准备援救鲁藩时,一个人大老远跑去衢州给会稽藩报信的那个疯魔女子。据说他们就是在那时就勾搭成奸的,牵线的就是那个周敬亭。”

“怪不得呢,否则就凭那周敬亭,也配做到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的高位,原来是个卖妹求荣的小人。”

“……”

只要是不合己意,东林群贤立刻就会找出各种各样的风闻来泼脏水,反正说瞎话也不用负责任,一个个自然端出了御史风闻奏事的架势出来,好在道德上打击那些反对者。

大堂上越说越是不像话了,一个四十左右的读书人长身而起,径直的向门外走去。与会者没有太在意这个读书人的去留,反倒是归庄起身追了出去。

“宁人,总要商议出个对策方能成事。”

“恒轩,你觉得跟这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腌货能谈出个什么出来吗?”

归奇顾怪,二人本就关系极好。此番本是惊隐诗社挑头,外联陈文,内里组织士绅作为大军内应的壮举,岂料江南士林对陈文的反对声竟如此巨大,而惊隐诗社本就是个松散的组织,在这片反对声中自身的基本盘都保证不了,又如何能将这些士绅组织起来。

归庄叹了口气,不知如何作答,反倒是那个读书人低声对其说道:“指望他们是没戏的,我这就南下去金华求见会稽郡王,先斩后奏,绝不能给鞑子留出了增援江南的时间。”

说罢,读书人转身离去,归庄目送其离开,又回到了大堂。此时此刻,大堂上已经变成了反对陈文北上的集合,就连一些惊隐诗社的成员都跳反了过去。

归庄尚未来得及说些什么,反倒是刚才最先挑头反对引陈文大军的那个读书人故作神秘的对众人说道:“据在下所知,李经略已经联络了大军,我等只要把陈文挡在钱塘江,这江南就依旧是正人君子的江南,绝不会落入陈文那等阉党余孽的手中!”(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